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3—76年乌兹别克韧皮作物试验站研究了红麻地双层翻耕的效果。四年的结果表明。以深翻0—15,15—30 10厘米双层翻耕的红麻产量最高,每公顷产韧皮41.3—46.0公担,产纤维21.9—24.2公担,对照处理的则分别为39.5—41.2及20.5—21.8公担。  相似文献   

2.
1967—71年得捷尔日斯克农庄播种250公顷雌雄同株大麻,平均每公顷产种子10—11公担,该农庄第三综合组的米哈尔、特洛非莫维奇、兰尼突赫等三个作业队的25公顷大麻,平均每公顷产种子15--7.5公担,产茎杆42.3公担,每公顷收入达2910卢布,以兰尼突赫作业队的种子产量最高。其高产的主要经验有:  相似文献   

3.
红麻是一种能生产多种纸产品的非木材造纸原料之一。我们发现全杆及韧皮红麻硫酸盐浆分别相当于阔叶木和针叶木硫酸盐浆。本实验的全杆红麻分剐用两种白腐菌Ceriporiopsis subvermispora及Phlebia subserialis,红麻韧皮则只用P.subserialis处理。其纸浆的漂白性能分别用DED,DEDED及DEDP等漂白方法检验与评价。结果发现,真菌处理的全杆红麻生物硫酸盐浆的物理性能与对照相近;韧皮硫酸盐浆(真菌处理与否)则比全杆浆的撕裂指数显著提高。DED三段漂白或DEDP四段漂白时,真菌处理者白度较对照增加8%,红麻全杆浆及韧皮浆的白度范围86.88%,而对照只有78.8l%,当Kappa值17-22时,全杆红麻浆的制浆得率为42-44%,而当kappa值为12-14时,韧皮浆得率为50-52%。这意味着红麻浆漂白时需要的漂白剂比针叶木的低得多。红麻浆,特剐是韧皮浆的机械性能与针叶木浆接近,但比阔叶木浆好得多。  相似文献   

4.
1973—74年全苏韧皮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了果胶菌剂对加速大麻沤麻的效果,果胶菌剂由全苏农业微生物科学研究所提供。沤麻槽每槽装大麻杆5吨,按原料重的0.05%计算加入果胶菌剂。装麻前沤麻槽中溶液的PH值为6.8—7.2。在沤麻过程中进行沤麻液中耗碱度(1毫升溶液中消耗0.01N NaOH毫升数)、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2份红麻品种材料中初选出的7个品种(系)的干茎产量、纸浆得率、抗炭疽病性及构成产量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夏播麦茬麻中ZGR5、ZGR15、ZGR8和红11的干茎产量分别比对照青皮3号增产29.4%、21.9%、21.6%和20.2%,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春播试验中分别比对照增产15.4%、19.6%、21.4%和11.9%,它们的纸浆得率平均比对照提高0.21~1.44个百分点。且ZGR15、ZGR5、ZGR8和红11的抗炭疽病性、皮骨比值和主要经济性状均优于对照,是适合红麻造纸的高产抗病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红麻是我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1982年全县种植红麻10.7万亩,其中夏播面积8.6万亩,占80%,比1981年夏播红麻5.4万亩扩大了60.4%,全县总产红麻75万担,比1981年增产13.3%;平均亩产700斤,比1981年596斤提高17.4%。1982年是洪涝灾害较重的一年,7——8月份降雨536.9毫米,占年降雨量900.9毫米的59%,比历年同期降雨量241毫米多195.9毫米。大灾之年,红麻丰收,这是由于在党的十二大精神鼓舞下,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调动了群众生产积极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中红麻10号(原名“KB2”)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1”与国内抗病材料“72-44”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1993-1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纤维303.85kg比对照湘红麻1号(7804)248.20kg增产22.4%(春播);在1994-1995年广西区试中比当地适应性强的“系选青皮三号”平均增产13.2%;在1997-1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亩产纤维248.58kg,比新对照粤74-3增产15.8%;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25.4%,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KB2的平均增产幅度在参试新品种中居首位,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3.6和1.42个百分点,也高于粤74-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抗全性明显强于对照,表明“KB2”是一个集高产、抗病、抗体、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1976~1978年韧皮作物研究所进行了大麻种子和纤维每公顷产15~18公担的试验。结果证明,每公顷播种500万粒时,每平方米损失97~152株,播种250万粒损失81~76株,播种100万粒损失4~7株。植株损失的规律性与施肥量的关系,本试  相似文献   

9.
中红麻11号(原名“KB11”)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l”与国内抗病材料“72-3”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1993-1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332.75kg/hm^2,比对照湘红麻1号(7804)3723.00kg/hm^2增产16.4%(春播);在1997-1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纤维产量3732.75kg/hm^2,比新对照粤-74-3增产15.9%,居首位;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23.6%,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KB11的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3.3和0.22个百分点,也高于74-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抗倒性明显强于对照,表明“KB11”是-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经在全国示范试种.深受麻农欢迎。  相似文献   

10.
红麻品种乌兹别克1503是乌兹别克韧皮作物试验站从品种416与库巴333杂交的后代中选育而成的。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麻株高可达4—5米,种子千粒重22—24克。1971年参加区域化试验,每公顷韧皮产量比标准种高2.6公担,纤维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从土壤中分离到四株苎麻厌氧脱胶菌A3—2、C9—2、F135、P1512。将它们用于苎麻脱胶,果胶脱除率可达72—82%,半纤维素脱除率可达16—34%。苎麻原麻中的总残胶可降至15%以下[2],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菌株C9—2菌体杆状,大小为0.5×3—7μm,G 到G-,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偏端生。能利用葡萄糖和乳糖产酸,水解明胶和七叶苷,不水解淀粉,不产吲哚,不产卵磷脂酶。菌株A3—2,F135,P1512菌体杆状,大小分别为1×1.8—4μm,0.6×3—4μm,0.8X3—5μm,G 到G-,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端生。能利用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水解明胶和七叶苷,不产卵磷脂酶,不产吲哚和已酸,产丁酸。经查《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卷2中Clostridium成员检索表,A3—2,F135,P1512三菌株为ClostridiumPasteurianum,C9—2为Clostridiumfelsineum。  相似文献   

12.
1976-1978年韧皮作物研究所进行了大麻种子和纤维每公顷产15-18公担的试验。结果证明,每公顷播种500万粒时,每平方米损失97-152株,播种250万粒损失61-76株,播种100万粒损失4~7株。植株损失的规律性与施肥量的关系,本试验没有研究。各种播种量在出苗和收割前的杂草数量和重量不尽相同。以每公顷密播500万粒,且施肥量大的处理小区,  相似文献   

13.
我县黄、红麻面积每年稳定在5万亩左右,占全省麻田面积的15-20%,单产从320斤上升到550斤,总产25—30万担,占全省收购量30-50%。过去,我县麦茬麻的比例较大,黄、红麻要待麦收后播种,因小麦生育期长,不能保证黄、红麻有150天的生育期,产量不高。为了较好地统一粮麻双高产的矛盾,从1977年开始,  相似文献   

14.
化学杀雄是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之一。红麻杂种一代优势显著,但目前尚无有效的制种方法。据国外报导,用0.01—0.05% Embutox(2,4-二氯苯氧丁酸钠)处理红麻可产生部分雄性不育。为了探索红麻化学杀雄利用杂种优势的可能性,我所于1979—1980年进行了化学药剂诱导红麻雄性不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红麻 1 0号 (原名“KB2”)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1”与国内抗病材料“72- 4 4”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 1 993~ 1 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纤维 30 3.85 kg比对照湘红麻 1号 (780 4) 2 48.2 0 kg增产 2 2 .4% (春播 ) ;在1 994- 1 995年广西区试中比当地适应性强的“系选青皮三号”平均增产 1 3.2 % ;在 1 997- 1 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亩产纤维 2 48.5 8kg,比新对照粤 74- 3增产 1 5 .8% ;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 2 5 .4% ,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 ,KB2的平均增产幅度在参试新品种中居首位 ,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 3.6和 1 .42个百分点 ,也高于粤 74- 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 ,抗倒性明显强于对照 ,表明“KB2”是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过去称洋麻,槿麻,台湾称钟麻。我国引种红麻的历史不长,主要是取其纤维,供织麻袋用,但麻袋国内用量有限。据测定,全杆红麻茎中韧皮占40%左右,麻骨占60%左右,麻骨中也含有一定比例的纤维。韧皮部分单纤维平均长度2.60毫米,全杆平均单纤维长度1.34毫米。据国外资料报导.  相似文献   

17.
我县黄、红麻面积每年稳定在5万亩左右,占全省麻田面积的15—20%,单产从320斤上升到550斤,总产25—30万担,占全省收购量30—50%。过去,我县麦茬麻的比例较大,黄、红麻要待麦收后播种,因小麦生育期长,不能保证黄、红麻有150天的生育期,产量不高。为了较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塑料棚升温沤洗红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奎 《中国麻作》1983,(3):22-22,11
目前,辽宁及北方红麻产区,红麻沤洗主要靠自然降水的河流、池塘。而自然降水的多寡直接影响红麻的沤洗质量。几年来,辽宁的红麻由于水源不足,后期水温下降较快,沤洗的纤维品质较低,这是当前红麻生产中突出的一个问题。据统计,辽宁省1977—1980年收购的红麻纤维,四等及四等以下的占47.5—70.2%。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筛选出的四个造纸用红麻品种韧皮,木质纤维细胞形态,化学成分,特殊化学成分以及品种超微结构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结果ZGR15品种的韧皮,木质纤维细胞长度最长,分别为2.735毫米,0.755毫米,比对照增长2.61%4.86%,胞腔径增大6.9%。ZGR8胞壁较薄,腔径小,纤维细胞长度较大。  相似文献   

20.
红麻杂种优势利用前景广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新技术,探素新径途,是发展黄红麻生产的重要课题。我省自1972年“南种北植”以来,单位面积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1972—1978年,每年种植黄、红麻42.84万亩,平均亩产646.3斤,比1965—1971年,平均亩产557.8斤提高88.5斤,增长15.87%。其中1978年创历史最高水平,亩产达832斤。1979-1983年全省推广高产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