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华南双季超级稻产量构成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陈友订  万邦惠  张旭 《作物学报》2005,31(3):323-329
2001年晚季和2002年早季在广州对6个超级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2001-2003年对5个超级稻品种在广东省东、中、西部不同生态区早季或晚季进行生产试验;通过分析考察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提出华南双季超级稻“优质大穗”和“优质穗粒兼顾”两种产量构成模式共4种类型。(1)早季基本型——有效穗270.0万穗·hm-2、每穗实粒170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中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现阶段中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所面临的形势、困难与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现阶段中国农业人力资源开发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友订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92-93,131
分析了华南超级稻品种绝对产量指标与日产量指标存在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品种生育期的差异。并针对华南稻区品种具有特殊的地理生态型和季节生态型以及品种优质化进程较快的特点,提出了以品种生育期和品质等级为确定依据的华南超级稻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华南超级稻品种绝对产量指标与日产量指标存在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品种生育期的差异。并针对华南稻区品种具有特殊的地理生态型和季节生态型以及品种优质化进程较快的特点,提出了以品种生育期和品质等级为确定依据的华南超级稻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2007年早、晚季在广州,以最新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强优组合天优10号、天优122、五丰优128、特优138、两优培九,常规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为供试材料,对其秧苗形态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南稻区早、晚季节生态环境下,供试材料间植株高度、主茎叶片数目、单株茎数、叶鞘基部宽度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不但证明了以往研究中将这些性状作为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育种中秧苗期(大苗)理想形态性状指标的可靠性,而且还完善了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育种中秧苗期(大苗)理想形态性状指标,即:早、晚季植株高度分别为35.0~38.9 cm和33.5~37.8cm,早、晚季主茎叶片数分别为5.2~5.8片和4.9~5.2片,早、晚季单株茎数分别为1.5~3.0条和3.0~3.7条,早、晚季叶鞘基部宽分别为0.70-0.75cm和0.51~0.59cm。  相似文献   

6.
指出和强调了华南双季优质稻选育种工作的原则、进展及选育标准和方法等,对该地区水稻科研、生产、经营等部门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云  涂从勇 《种子科技》2002,20(6):343-344
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及实践,总结出华南双季稻作区一种水稻株型模式,其基本特征是:(1)株高95-115cm,前期丛生早长;(2)单株分蘖4-5个,成穗率80%以上;(3)茎态适度集中,主穗与分蘖穗较均匀,茎秆粗韧,耐肥抗倒;(4)叶片窄、直、厚,剑叶和倒二、倒三功能叶挺直上举,不早衰;(5)穗中长,枝梗多,每穗总粒220粒左右,结实率80%以上;(6)根系粗壮发达,活力强;(7)抗病虫害和抗逆性强;(8)收获指数0.55以上;(9)生育期140d以内。经过不断的探讨及冲,初步验证了该模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高云 《中国种业》2006,(6):16-17
"早晚兼用"型籼稻是华南双季稻区目前主栽的水稻新类型,跟典型的早籼和晚籼存在明显区别.概述了华南双季"早晚兼用"型籼稻育种的简要历程,总结了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阐述了其在水稻育种科学和水稻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抗虫水稻米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转sck水稻及对照的稻米品质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株系的加工品质、粒长、糊化温度等指标没有明显变化,D62系列中表现出粒长/宽比增加、垩白度和垩白大小降低、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总体表现趋好;而转基因M81的外观品质、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均下降,变差;C162S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新兴县、广州市两个不同生态区的试验,结果表明:适合广东早稻种植的越级稻品种(组合)为野籼占8号、桂农占、胜泰1号、培杂泰丰、玉香油占、中早22和天优998。初步筛选出适宜广东晚稻种植的品种(组合)为钱优1号、天优122、GH-7、华优86、天优998、野籼占8号、玉香油占、协优315、丰源优272、桂农占、胜泰1号、培杂泰丰、博优998。  相似文献   

11.
超级稻叶片光合特性和根系生理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付景  陈露  黄钻华  王志琴  杨建昌 《作物学报》2012,38(7):1264-1276
为阐明超级稻产量形成机理, 以4个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和II优084 (杂交籼稻)、淮稻9号和武粳15 (粳稻)]为材料, 2个高产品种[汕优63 (杂交籼稻)和扬辐粳8号(粳稻)]为对照, 观测了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性状和根系生理性状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4个超级稻品种的平均总颖花量和产量较两个对照品种分别高出43.5%和16.1%, 但超级稻的结实率较对照品种低15.3个百分点。超级稻品种在生育前期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总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根系中单位干重根系活力、每株根系活力、总根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均高于对照品种, 而在生育后期以上性状下降速率大于各自对照品种, 直至齐穗后20 d前以上性状指标均小于各自对照品种。说明超级稻强大的产量库容与其生育前中期较强的叶片光合能力和较好的根系生理性状密切相关, 生育后期叶片光合能力和根系生理活性下降快导致其结实率下降, 从而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提高生育后期特别是结实后期根系生理活性是进一步提高超级稻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华南籼稻不同处理间早晚造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9个不同栽培处理、早晚两造种植的华南籼稻品种绿黄占品质性状进行系统研究,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除粒型呈显著性差异外, 9个处理间其他品质性状差异不显著; 出糙率、整精米率、不完善粒率、食味品质等性状在造别间呈极显著性差异, 粒型造别间呈显著性差异. 对温室盆栽的9个不同中微量元素施肥处理早晚两造的绿黄占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3.
李振宇  罗利军 《种子》1999,(2):27-29
在16个亚种间杂交组合中,有6个偏籼组合的米质达到部优二级标准。选择优质米偏籼组合时,应抓好亲本选择:(1)选用优质米籼型(或偏籼型)不育系作母本;(2)重视双亲的垩白度和透明度的选择,最好两个性状在双亲中都属于部优级标准;(3)选用双亲性状互补,特别是对米质起重要作用的性状,不要选用都是非部优级标准的双产性状。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江苏不同年代中粳稻品种产量与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12个中粳稻品种(含超级稻)为材料。依据种植推广年代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其分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后6个类型,进行0N (不施氮,0N)、240 kg hm-2 (中氮,MN)和360 kg hm-2 (高氮,HN) 3种氮肥用量处理,并观察其对水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产量随品种改良逐步提高,在0N、MN和HN三种施氮量条件下,由20世纪50年代早期品种到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产量增幅分别为4.45~4.64 t hm-2、5.89~5.93 t hm-2和8.45~8.62 t hm-2。2000年以前的中粳稻品种产量表现为MN>HN>0N; 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则表现为HN>MN>0N。2000年以前的中粳稻品种在中氮处理下具有较高群体质量指标(茎蘖成穗率、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有效叶面积和高效叶面积指数、粒叶比、着粒密度、剑叶光合速率和根系氧化力),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则在高氮处理下具有较高的群体质量指标。这些结果表明, 早期品种对氮肥响应较现代超级稻品种敏感,超级稻品种则在高氮水平下具有更高的产量。群体质量的改善是品种改良增加产量以及超级稻品种在高氮水平下物质生产和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不同穗型超级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颖娟  赵杨  邹应斌 《作物学报》2016,42(10):1516-1529
为探明不同穗粒型超级稻产量构成特点、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后期生理指标的关系。以不同生育期品种准两优527、两优培九、Y两优1号、玉香油占、黄花占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分期播种以确保不同生育期品种在相似的温光条件下灌浆结实。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平均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品种间差异显著,以两优培九产量最高(9.47 t hm-2),玉香油占产量最低(8.39 t hm-2)。依据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品种分为大粒型(准两优527)、中粒型(两优培九、Y两优1号)和小粒型(玉香油占、黄花占)。籽粒灌浆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品种间差异明显。其中,大粒型品种籽粒灌浆起步快、强度大、峰值持续时间短,上、中、下部枝梗籽粒均为一段式灌浆;中粒型品种籽粒灌浆起步快、强度较小、峰值持续时间长,其上部枝梗籽粒为一段式灌浆,中、下部枝梗籽粒为两段式灌浆,高峰值分别在抽穗后12~18 d和24~30 d;小粒型品种籽粒灌浆起步慢、强度小、峰值持续时间长,其上、中部枝梗籽粒为一段式灌浆,下部枝梗籽粒为两段式灌浆。平均籽粒灌浆速率与品种的穗粒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大粒型品种为0.68 mg d-1,中粒型品种为0.48~0.51 mg d-1,小粒型品种为0.41~0.47 mg d-1。籽粒灌浆强度及持续时间与后期剑叶、根系生理指标有关,籽粒灌浆启动后,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剑叶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逐渐上升,POD活性、CAT活性及根系活力先后出现2次升降过程。可见,不同穗粒型超级稻品种产量构成及籽粒灌浆特点的差异明显,籽粒灌浆强度及持续时间与品种的穗粒型及枝梗着生的部位有关,也与后期剑叶及根系衰老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株、穗型水稻超高产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及籽粒灌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株、穗型较好的半直立穗型品种上、中、下三部籽粒收获,籽粒重量相差无几,分布均匀,灌浆速率高,灌浆物质充足,弱势粒得到了较好的充实;直立穗型品种,中部籽粒重量较小,弱势粒灌浆不足;大散穗型超高产品种为明显的异步灌浆,上、中  相似文献   

17.
大田种植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籼稻)和淮稻9号(粳稻)。自抽穗至成熟设置轻干-湿交替灌溉(WMD)、重干-湿交替灌溉(WSD)和常规灌溉(CI, 保持水层) 3种灌溉方式, 观察其对超级稻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CI相比, WMD处理显著增加2个超级稻品种的产量、结实率和粒重, 而WSD处理则降低结实率和粒重。WMD处理显著提高灌浆期剑叶净光合速率、膜质过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氧化力、根系吸收表面积、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比表面积和根系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Z+ZR)及吲哚-3-乙酸(IAA)含量及根冠比, WSD处理的结果则相反。说明结实期轻干-湿交替灌溉可以改善超级稻根系和地上部植株的生理功能, 进而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相似文献   

18.
粳稻不同粒位上粒重和食味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粒重和食味与其他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为材料,按照穗部位置分为27个粒位,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粒位间粒重与食味值和整精米率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碾米品质的好坏对食味有显著影响;粒重和食味值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极显著负相关性,与粒长、粒宽和长厚比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食味值只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性不大;粒重和食味值与总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脂肪酸含量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球蛋白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提高籽粒的球蛋白含量,来协调食味、产量和营养品质之间的矛盾;粒重和食味与淀粉RVA谱特征值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和回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消减值和起浆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值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系数较大。粒重对整精米率和食味有重要影响,峰值黏度、崩解值和脂肪酸含量这3个指标可以作为选择水稻品种良好食味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9.
超级稻育种技术和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超级稻发展的历程,由于育种技术和栽培方法不断开拓创新,中国水稻最高单产屡屡突破世界纪录,超级稻育种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在综观国内外超级稻育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水稻产量的理论极限及超级稻育种技术,并提出了对今后超级稻育种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砷对超级稻生长发育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稻千重浪2号和普通稻秋光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模拟砷污染农田,设置4种砷胁迫质量浓度,即0,20,40,60 mg/kg。砷以Na3AsO4·12H2O的形式加入。试验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砷(20 mg/kg)在分蘖期对秋光生长有刺激作用,具体表现为株高、分蘖数和地上部分干质量高于对照;低砷处理在分蘖期对千重浪2号不存在刺激效应。同时砷胁迫对稻米的品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碱消值增加,垩白米率、垩白度下降,直链淀粉含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