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四川鲟源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毒力谱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鲟海豚链球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四川地区17株鲟源海豚链球菌以及海豚链球菌ATCC29178进行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和重复序列PCR(REP-PCR)分析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所有菌株的7个主要毒力基因pgm、 scpI、 simA、 cpsD、 sagA、 pdi和cfi均为阳性,部分菌株的simA基因发生了变异。基于RAPD分析,18株菌分为Ⅰ、Ⅱ2个基因型;基于REP-PCR分析,18株菌分为A、B、C、D 4个基因型。【结论】四川地区17株鲟源海豚链球菌分离株均为强毒株,毒力谱为pgm/scpI/simA/cpsD/sagA/pdi/cfi,并且同时存在多种基因型的菌株,其中D型为优势流行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宁夏地区导致牛群发病的肺炎克雷伯氏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生化实验和细菌特异性基因Khe基因的PCR扩增,最终分离鉴定出1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毒力基因mrkD、wabG、rmpA、fimH的检出率分别为35.7%、100%、87.5%、21.4%.该研究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株的毒力基因的分布进行了检测分析,可为宁夏地区牛群肺炎克雷伯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马链球菌马亚种新疆分离株 ZX 表面蛋白的免疫原性,用化学法提取该菌的表面蛋白,用 SDSG PAGE检测提取的表面蛋白,并将提取的表面蛋白与该菌免疫实验兔后产生的抗体及康复马血清反应,利用 WestG ernGblotting和 ELISA试验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表明,SDSGPAGE电泳可检测到分子量为45,34,33,30,27,20,16 kDa 7条主蛋白带.提取的7条蛋白带多数可与全菌免疫兔的抗体及康复马体内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用提取蛋白和全菌包被 ELISA对马血清的检测表明,二者的阳性吻合率在86.0%.表明提取的表面蛋白具有理想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4.
用牛鼻黏膜作为菌种的来源,经过血琼脂平板分离和NTG-LiCl复合诱变,获得了一株无溶血性的透明质酸产生菌,经过鉴定为牛链球菌(S. bovis).该菌在37 ℃、pH值7条件下液体发酵24 h,透明质酸最大产率为2.6 g/L,具有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马链球菌马亚种新疆株SeM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新疆地区马链球菌马亚种的分子流行特征以及为马腺疫的防治提供依据,对分离并鉴定的5株马链球菌马亚种提取基因组、扩增并克隆其SeM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J486792、KJ486793、KJ486794、KJ486795、KJ486796),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疏水性、抗原性及三级结构分析,并与Genbank登录菌株的SeM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和比较。克隆获得的SeM基因长度为1 530bp,包含1个1 527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09个氨基酸;新疆分离株SeM基因与Genbank登录分离株SeM基因同源性为98.0%~99.4%。结果表明,新疆分离株KJ486793、KJ486796与美国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属同一个进化分支,另外3株新疆分离株KJ486792、KJ486795、KJ486794构成一个独立分支。  相似文献   

6.
采用PCR方法对56株仔猪黄白痢源大肠杆菌肠毒素和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相关毒力因子STa、STb、LT和irp2进行检测,进而根据毒力因子基因型对部分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38株受试菌检测到毒力因子,其中STa基因阳性率为3.57%,STb基因阳性率为53.57%,LT基因阳性率为7.14%,irp2基因阳性率为21.43%,检测的毒力因子表现为5种基因型,主要的毒力因子基因型是STb和STb+irp2。致病性试验显示毒力基因阳性菌株均对小白鼠具有致病性。结果表明,粤北地区致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流行的主要毒力因子为STb,其次为irp2、少数菌株携带STa和LT毒力因子,相关毒力基因检测可以作为快速确定大肠杆菌致病性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流产马驹组织进行马流产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以分离株制备凝集抗原,旨在建立一种敏感、特异、操作简便和高通量的微量凝集方法,实现对马流产沙门氏菌抗体进行快速检测。【方法】 利用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对流产的马驹脏器进行细菌分离,对紫色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鉴定;提取细菌全基因组,利用16S rRNA 进行 PCR扩增和测序鉴定,并对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型鉴定,对病因进行综合诊断。利用分离获得的阳性菌株进行灭活后作为凝集抗原,以马流产沙门氏菌标准阳性血清作为阳性对照,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微量凝集试验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进行了验证。与国家行业标准中的试管凝集试验方法进行对比,同时利用微量凝集对华北和西北各3个地方的共151份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并随机选取30份样品,利用微量凝集和试管凝集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的敏感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流产马驹组织在沙门氏菌显色培养基上划线结果,均可以获得大量紫色目标菌落;革兰氏染色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16S rRNA测序证实分离株为沙门氏菌属,生化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17株菌均符合马流产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但相比上世纪强毒株马流产沙门氏菌C77-1,均不能发酵鼠李糖;血清型鉴定证实分离株均为马流产沙门氏菌,将分离的17株马流产沙门氏菌分别命名为E.S-1—17。因此证实马匹流产均为马流产沙门氏菌感染所致。利用甲醛对E.S-1菌株进行了灭活处理,成功制备了马流产沙门氏菌凝集抗原,并建立了一种快速敏感的微量凝集检测方法,其中优化了最佳反应凝集抗原浓度为4亿/mL。其敏感性比试管凝集高1个滴度,其特异性与其他常见马传染病病原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微量凝集方法,对华北3个疫情区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8.6%、42.9%和27.3%,西北3个无疫情区阳性率均为0%。此外,利用两种方法对相同的30份临床血清进行检测,微量凝集和试管凝集方法阳性份数分别为10份和3份,阳性率分别为33.3%和10%。与试管凝集相比,微量凝集诊断敏感性为100%,诊断特异性为74.1%,总体符合率为76.7%。【结论】 分离鉴定获得了17株马流产沙门氏菌,建立了马流产沙门氏菌微量凝集抗体检测方法,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简便、快速、高通量,可以广泛应用于马属动物中马流产沙门氏菌抗体的检测,是该病诊断及疫苗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大肠杆菌导致仔貉腹泻的发病机理。[方法]对分离鉴定的大肠杆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HPI毒力岛基因irp2和fyuA,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分离到2株貉源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别为O23和O20,2株菌均检测到HPI毒力岛irp2基因(301bp)和fyuA基因(953bp);2株菌irp2基因与GenBank中的大肠杆菌irp2基因的同源性为98.5%~99.2%,2株菌间irp2基因同源性为99.3%;2株菌fyuA基因与GenBank中的fyu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8.9%~100%,2株菌间fyuA基因同源性为98.9%。[结论]本试验结果为大肠杆菌导致仔貉腹泻的发病机理提供了科学的实验数据,为今后该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旨在了解兰州市及其周边地区鸡马立克病的流行情况及流行毒株meq基因的分子特征,对该病的进一步预防及控制提供参考。随机采集集约化养殖场950份羽髓和950份血液样品,进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PCR检测及meq基因的检测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马立克的平均抗原阳性率为1.47%,PCR检测阳性率为2.52%,meq基因检测阳性率为1.37%,此位点4株突变株与MDV各参考毒株同源性为98.8%~100.0%。可见,所得突变株都具有强毒株的特征,突变与毒力强弱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该送检病死鹅病的实验室诊断提供参考资料,并探明对该病原的耐药机制和致病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8只病死鹅的肝脏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体外抑菌试验及其耐药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从上述病死鹅肝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革兰氏阳性链状排列的球菌。同源性分析显示:该菌为粪肠球菌;该菌耐药性强,仅对头孢噻呋钠和头孢喹肟中度敏感。该菌携带卡那霉素类耐药基因aadA1、头孢菌素类耐药基因blaCMY-2、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1和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该菌携带毒力基因有:明胶酶基因gelE,胶原蛋白黏附素基因ace,心内膜抗原基因efaA。【结论】从病死鹅分离到1株粪肠球菌,该菌携带多重耐药基因和多个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1.
金龟子绿僵菌发酵代谢产物中苦马豆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经过发酵培养,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发酵代谢产物中的苦马豆素(Swainsonine SW)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用正丁醇萃取法对发酵液进行了初步的分离提取及薄层层析法检测。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发酵代谢产物中含有苦马豆素,且含量为10.2 131 mg/L;正丁醇萃取法是从发酵液中提取苦马豆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豆类丝核菌发酵代谢产物中苦马豆素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6株豆类丝核菌发酵代谢产物中的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豆类丝核菌发酵代谢产物中含有大量SW,其中02-6B与02-3A2株菌代谢产物中苦马豆素含量分别达到1093.17与1199.64mg/L,说明这2株菌可用于SW生物合成的研究,并有利于降低SW生物合成的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马腺疫链球菌新疆流行株的基因型、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特征,采集新疆地区某马场患病马匹下颌组织病样,分离马腺疫链球菌(Z422、JMC111),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特性和耐药特性检测,然后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和SeM基因分子分型。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均为马链球菌马亚种,对头孢噻呋、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磺胺异恶唑敏感,对青霉素、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克拉霉素耐药。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显示2株菌均归属于 Ⅰ 群,基因分型鉴定为新的SeM基因型:seM 208和seM 209。  相似文献   

14.
一株对鳞翅目高毒力的苏云金芽孢杆菌亚种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四川温江地区采集土壤,采用醋酸钠-抗生素分离法分离到一株苏云金芽孢杆菌,经形态、生理生化测定,该菌为苏云金芽孢杆菌莫里逊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subsp.morrisoni)。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菜青虫表现出较高的毒力,在饲喂浸含伴孢晶体的叶片72 h后校正死亡率达到96.3%。根据Genbank中的序列设计cry基因型鉴定引物,对此菌种进行cry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该菌含有对鳞翅目高毒力的cry1Ac、cry1Ab和cry1C基因,还含有对植物寄生线虫高毒力的cry5基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的毒力岛1(LIPI-1)和毒力岛2(LIPI-2)的基因及致病性。利用PCR方法对8株分离株LIPI-1和LIPI-2进行基因检测,小鼠腹腔接种分离株菌悬液5×10~7 CFU/只,进行致病性的初步试验。结果显示,LIPI-1的6个毒力基因除actA基因检出率为50.0%外,hly、prfA、plcA、plcB、mpl的检出率为100.0%;LIPI-2中inlA、inlB、inlC基因检出率为100.0%,inlD和inlE基因检出率分别为87.5%和75.0%,inlF和inlG毒力因子基因的检出率较低,分别为50.0%和37.5%。小鼠致病性试验显示,8株分离株均能致死小鼠,致死率在50.0%~100.0%。其中,LM5567和LM5570在5 d内全部死亡,致死率为100.0%,表明这2株菌对小鼠有强致病力。说明LIPI-1基因检出率高于LIPI-2的基因检出率;菌株的致病性与毒力岛基因的携带率无明显相关,但分离株对小鼠均有致病性,提示食品安全不容忽视。本研究为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岛基因携带率与致病力的关系提供铺垫。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肺炎克雷伯氏菌致母牛乳腺炎及犊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对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荚膜型血清型分型、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检测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主要荚膜型血清型均为K2型,携带mrkD、fimH、wabG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检测显示携带TEM、SHV、DHA基因;该菌对大观霉素敏感,对氟苯尼考、磺胺间甲氧、磺胺二甲氧、头孢拉定具有耐药性。本研究可为致病性肺炎克雷伯氏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南京部分地区分离的110株犊牛腹泻大肠杆菌中肠细胞脱落位点毒力岛(LEE)和强毒力岛(HPI).对LEE毒力岛检测其核心区的ler和eaeA基因,对HPI毒力岛检测其irp2和fyuA基因.同时对LEE和/或HPI阳性大肠杆菌进行了O血清型的鉴定.在分离的110株犊牛腹泻大肠杆菌中,具有LEE和/或HPI毒力岛的菌株33株,占30%(33/110).LEE毒力岛基因检测结果为9.1%(10/110)的菌株ler和eaeA基因的扩增阳性.HPI毒力岛基因检测结果为25.5%(28/110)的菌株irp2和fyuA基因扩增阳性.0.9%(1/110)的菌株irp2阳性.5.5%(6/110)的菌株irp2、fyuA、ler和eaeA基因扩增都为阳性.在33个LEE和/或HPI毒力岛阳性分离株中,O78和O36血清型菌株分别占定型菌株的34.6%(9/26)和27%(7/26).9.1%的犊牛腹泻大肠杆菌携带LEE,25.5%的菌株携带耶尔森菌HPI,O78和O36为牛源携带LEE和/或HPI毒力岛大肠杆菌常见血清型.  相似文献   

18.
检测了重庆市璧山区一起屠宰猪肉中出现化脓性病变样本的病原菌,并研究其药物敏感性、毒力基因分布及其对巨噬细胞分泌IL-6和TNF-α的影响.从样本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极强溶血性的菌株(BS-1株),其16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的猪化脓隐秘杆菌序列(LC500012.1)相似度最高,为97.26%.系统发育分析显示BS-1株与其他化脓隐秘杆菌处于同一分支.药敏试验显示BS-1株除对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中度敏感外,对青霉素G、庆大霉素、万古霉素、诺氟沙星、氯霉素、米诺环素(甲)和阿莫西林等耐药.毒力基因检测发现BS-1株含有Plo,NanH,NanP,FimA基因,无CbpA和FimC基因.细胞因子检测证实BS-1株能诱发巨噬细胞IL-6和TNF-α分泌水平显著增加.试验结果表明:该猪肉中出现化脓性病变的病原菌为化脓隐秘杆菌,该菌携带了多种毒力基因,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南省某父母代种鸡场死胚中沙门菌的携带情况及毒力基因分布特征,采集孵化后期死胚120份,通过常规分离、PCR鉴定及血清学鉴定,并采用PCR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10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获得了55株沙门菌,包括6种血清型:鸡白痢沙门菌(25)、爱丁堡沙门菌(17)、汤卜逊沙门菌(10)、塞罗沙门菌(1)、加瓦尼沙门菌(1)、坦密尔纳德沙门菌(1);毒力基因sopB、usherP检出率为100%,毒力基因spvC(34.55%)、sodC1(45.45%)检出率较低。结果表明:该种鸡场感染的沙门菌血清型复杂,毒力基因普遍存在于沙门菌分离株中。  相似文献   

20.
杨梅污染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及其耐药特征和毒力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在生产与运输过程中易受到病原菌的污染,为分析杨梅中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携带情况及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耐药特征和毒力基因,分别从杭州市场和杨梅生产基地采集90份杨梅样品,测定大肠菌群污染状况,使用梅里埃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16S rRNA测序方法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采用VITEK 2阴性菌药敏卡对所获得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耐药表型分析,PCR扩增检测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表明:90份样品中共有51份样品存在大肠菌群污染,污染率为56.7%,有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检出率为10%,其中8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聚为一簇。9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呋喃咀啶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尤其是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8.89%。9株菌株均携带tetA基因,检出blaTEMgyrAaadA1和aac(6')-1b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均为88.89%,blaCTX-MfloRereAermBmecA等耐药基因未检出,毒力基因wcaGmagArmpA和菌素未检出。综上,杨梅中存在一定的肺炎克雷伯氏菌污染,但这些菌株未携带wcaGmagArmpA等毒力基因和菌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