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推广供需匹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之间的均衡程度,建立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典型案例分析、微信网络平台收集数据,运用比对法,分析农民合作社和农户的技术供需类型、科技推广主体供需、技术供需认知。【结果】各类农业推广技术供需重点基本一致;推广技术供需不匹配的矛盾较为突出;新型经营主体作为科技推广主体在供需匹配方面矛盾较为突出;农技推广机构作用亟需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方式渠道手段较为集中,不能很好满足各类经营主体需求。【结论】新疆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中供需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匹配性,建立农户需求反馈机制和技术供给主体之间协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农技推广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新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推广水平。  相似文献   

2.
研究江苏省农户农业技术采用现状,从需求意愿、需求内容等方面深入分析江苏省农户科技需求情况。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对农业新技术需求意愿从强到弱分别为新品种、新种养技术、新型农机具、新型无公害农业投入品、新型设施装备以及加工、保鲜与储存技术;当前制约农户采用新技术的主要因素是技术推广渠道不畅通,农户很难通过有效途径获得新技术。农户更倾向于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其技术要领,同时也要确保技术内容接地气。  相似文献   

3.
农业技术推广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主要集中在推广主体、推广模式、推广方法、推广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广绩效的评价等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较少对农户最想获得的技术信息,农户对农技人员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化肥等的接受及采用的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农业技术推广绩效的评价主要是,从政府或者基层农技机构的角度进行分析,缺乏来自农户的评价,而且目前的研究主要是反映某个地区某个时期农业技术推广情况,而对某个地区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以及不同地区同一时期的横向比较的研究较少;同时对农业技术推广绩效的总体评价及农户采用新技术后农户收入以及家庭情况变化等研究也较为缺乏。该文对农业技术推广研究整体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从而对未来农业技术推广研究的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安徽省粮食主产区粮食种植户的入户调研,从需求意愿、需求农业技术类型等方面深入分析农户的农业技术需求情况。结果表明:农户对先进农业技术需求前5位的分别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新品种、简化栽培技术、播种技术和施肥技术。在分析农户粮食生产具体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安徽省粮食生产新技术的应用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户农作物选择的影响机制,为优化农作物结构调整与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对黑龙江省宾县384个农户进行随机调查,采用频率分析法,从生产要素投入、作物纯收益、作物出售情况、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及农业政策等5个方面,探讨其对农户种地积极性以及农作物选择的影响。【结果】作物纯收益的提高、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业补贴与引导政策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提高种地积极性。而在农户作物选择方面,主要受作物纯收益影响,其次为农业补贴与引导政策。【结论】为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未来的种植业发展,研究区应从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粮食作物收购价格、提供稳定收购渠道、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和拓展服务内容等方面调动农户种地积极性、优化农作物结构,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我国目前推广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的模式并且分析其主要利弊,对我国目前推广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的主体与现状进行介绍和分析。对我国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优化我国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的途径提出相关建议。【方法】对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概述,结合案例分析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优点和劣势,并总结相关问题,提出建议。【结果】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广与实施,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就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政府作为主体与其他公益服务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我国的绿色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推广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应该从建立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建设一线农业推广队伍,建立产销结合的推广体系,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入手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7.
杨文  周扬 《农技服务》2012,29(1):115-117
为更好地发挥贵阳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农户现有技术来源渠道、农户每年接受农技服务的次数、基层农技部门推广农技的方式和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等方面对贵阳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是国家各级政府的农业推广部门,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时间推移,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弊端渐显,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农业技术承接客体小农户接受现代农业新技术能力不足,意愿不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及社会组织趁势补位,谋求发展壮大,自发地通过多种途径融入农业技术推广链条,且优势明显。一些地区通过实践,农业技术推广社会化转型取得初步成果,探明农业技术推广社会化转型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9.
农户的需求与供给意愿决定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向。选取河北省为研究的案例区域,以河北省梨产业技术推广中的农户和推广组织为研究对象,首次基于农户视角,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方法,对推广组织的服务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认为推广组织服务优秀的农户占7.3%,认为良好的农户占25.1%,认为一般的农户占34.6%。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建立适合农户需求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农户兼业化对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为兼业化农户农业生产发展及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兼业化为视角,调查了东北地区 214 户兼业化农户的生产行为,运用二元Logistic 模型对兼业化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受教育年限对农户种植意愿起显著效果,调查数据显示,受教育年限 9 年以上的占比 58.9%,为新事物的推广提供了较好的保障;劳动力占比对农户种植选择意愿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务工人口占比越高,农户自身利益越能得到保障,对新技术采用意愿越强烈;家庭收入有一定保障的前提下,更愿意采用新技术来更好的维护自身利益。【结论】基于研究结果,在兼业化背景下针对农户如何更好采用新技术,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强新型农民培养,引入人才、鼓励创新,加强引导、政府参与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农业资源公里网点监测技术,调查235户农户农业收支情况,分析农户收入及生产成本构成特点。对生产成本进行评价,提出农业生产成本控制的途径选择及促进农民节本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对农民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农户设施番茄生产为例,通过对农民田间学校农户的随机抽样调查,采用probit模型估计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对农民环境意识影响的净效果。【结果】目前条件下,北京市农民在番茄生产上采用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比例还不足20%。在控制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农民田间学校培训使田间学校学员采用环境友好灌溉技术的比例比非田间学校村农户高14.7%,而采用环境友好施肥技术农户的比例比非田间学校村农户高8.3%。【结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显著提高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在生产上较多地采用了环境友好型灌溉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疆巴州焉吉盆地226份番茄种植户的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了番茄种植户新技术采用行为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及描述性数据特征,结果显示:种植户是否愿意率先采用新技术与户主年龄、是否为村干部、劳动力数量、番茄种植年限、技术属性、最近5年是否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技推广的满意度呈负相关,与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培训时间的选择呈正相关。通过二元选择logit回归分析得出:户主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为村干部、番茄种植面积、灌溉方式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这6个变量对种植户是否率先采用番茄新技术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管理措施适用性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米松华  黄祖辉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21):4517-4527
【目的】对主要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与管理措施进行适用性评价。【方法】在汇整多学科文献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得到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和管理措施“初始清单”;应用修正式德尔菲法筛选出农业减排技术和管理措施“最终清单”。【结果】研究筛选出确定性强、可行性强、减排潜力大、对产量有增产或稳产影响、农户易于采纳的3大类18项具有适用性的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与管理措施,其中:农田氧化亚氮减排适用性技术侧重养分管理和耕作制度;稻田甲烷减排适用性技术侧重水分管理和品种选择;畜牧业减排适用性技术侧重饲料管理和粪便管理。【结论】“最终清单”显示高产减排品种的选育推广应成为农业减排技术体系的重点;同时,配套补偿激励政策,加强对农户减排技术培训以提高农户的采纳意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中国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农户采用情况,并揭示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方法】在典型生态类型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通过农户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获取原始数据,统计分析影响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子。【结果】研究发现,华北平原和成都平原农户保护性耕作采用率较高,东北平原和西北绿洲区相对较低;不同区域均有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其中东北平原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及破茬合垄耕作模式、华北平原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小麦和小麦秸秆还田免耕直播玉米、成都平原稻草覆盖地免耕种植小麦或油菜或马铃薯等作物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数据分析表明,作物产量增加、政府示范与宣传引导、邻里效应等是吸引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原因,而机具不配套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结论】由于不同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产条件的差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针对主要限制因子,选择合适的技术模式,采用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Whether promoting cash crop production can increase household welfare has long been the focus of the food policy debate. This study first investigated the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behavior in commercial pulse farming. It then examined how households’ commercial pulse production improves their economic welfare. We used a dataset of 848 households collected from 2018 to 2019 to estimate the determinants of household behavior in commercial pulse farming by the Heckman two-step model. The endogenous treatment regression (ETR) method 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commercial pulse farming on household economic welf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actors such as market purchase price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s, farmers’ access to loans, and government subsidies promoted smallholders’ commercial pulse farming; production costs and perceptions of climate change risks constrained smallholders’ commercial pulse production. Overall, commercial pulse production has increased household farm income but there was a limited impact on household off-farm income.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policies aiming to increase households’ cash crop production and market access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conomic welfare of pulse farme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农场(户)组织结构角度分析云南省农业结构特征,为政府决策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云南省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云南省、中国年鉴,采用列举对比法分析云南省农业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云南省农业结构呈以下特征:(1)云南省大部分农业生产者仍采用传统小农经济生产方式;(2)在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建立了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但仅有少数农户加入合作组织;(3)农业生产者文化素质低,较少受过专业培训;(4)农户收入低,且大部分收入均用于生活必须开支;(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不健全;(6)生产率低,农村存在大量隐性失业者;(7)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处于分散状态。【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积极引导农户加入合作组织、加大农村金融贷款扶持力度、合理有序地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的导向工作,切实有效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影响四川农民现金收入波动因素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采用2003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三季度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收入、转移性收入与现金收入的季度数据,借助Johansen协整检验,运用VEC模型分析了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对现金收入波动的影响。【结果】短期看,前一期工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对当期四川农民现金收入具有正效应,其中前一期的家庭经营收入对当期现金收入的正效应最大;长期看,工资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对当期现金收入具有正效应,但是家庭经营收入对现金收入产生负效应。【结论】该分析对四川省政府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