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应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掌握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出可靠决策显得尤为重要,遥感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林地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应用多期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高分1号和Landsat TM、OLI影像对磴口县林地及行道树面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磴口县2012~2015年林地以及行道树面积均明显增加,其中林地覆盖率提升至15.47%;行道树增幅为35.31%。监测结果充分反映了近年来磴口县生态工程的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高分一号卫星影像监测水稻种植面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高分一号卫星应用于农情遥感监测的优势和水稻种植面积遥感监测的原理,着重对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遥感影像分类方法与水稻面积提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高分一号卫星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特点,反映作物的光谱特征明显,适合选用为农情遥感监测的数据源;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技术比较成熟;基于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知识、人工目视解译等分类提取方法应用前景广阔,但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汾河源头区土地利用的遥感解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言荣  刘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2296-2297
对汾河源头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采用30年来的遥感影像,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解译出各个年代的土地利用类型后统计出各种类型的面积,从而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比重最大,合计占90%以上;30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变化趋势是耕地与草地减少,多转化为林地和居住地,林地与居民建设用地增加。  相似文献   

4.
王雪  王伟  毛正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764-3765,3769
以SPOT5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以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为对象开展森林资源遥感技术调查的试验研究。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通过调查,判读解译出小岭镇的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与分布情况。这些信息是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指导和规范森林科学经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SPOT5卫星遥感影像,采用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对漳浦县沿海沙化土地进行遥感目视解译.通过对沙化监测分类体系的研究,建立沙化监测的遥感目视解译分类系统和目视解译标志,并进行目视判读.通过目视解译结果和实地检验,验证研究成果的正确性,为福建省沿海土地沙化监测提供了遥感目视解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遥感技术对化德县七号乡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利用GIS技术对遥感监测结果进行解译与分析,对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1995~2004年该乡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七号乡土地利用以草地和林地为主,其次为耕地,居民、交通建设用地面积很小;生态环境动态变化主要特点是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在增加,耕地、农村居民点面积在减少,交通建设用地增加,而未能利用的土地面积在减少。  相似文献   

7.
李和顺  石军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24-2625,2629
利用变化检测技术从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上提取森林采伐区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信息,可以实现对森林采伐的监测。主要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结合影像差值,对经过校正后不同时相的spot5影像进行植被覆盖变化检测,结果表明,能较好地检测出采伐区变化的地面类型、林班界线,检测出采伐区植被减少的面积与实际采伐面积相比较,精度达到80%以上,检测的效果较好,该方法适用于对森林采伐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8.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卫星遥感影像的各种地物影像特征信息,采用直接判读法与综合分析法相结合的解译方法,对海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地表信息进行了综合解译。实现了海城地表信息的分类查询、面积计算、专题图制作等功能。该成果为分析海城市的土地利用、水土流失等动态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8,(5):105-106
为加强和完善林木采伐与林地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简要分析了完善林木采伐与林地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种提高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补判效率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解译中不确定地物的补判通常利用GPS手持接收机在野外进行,这种方法常常耗财、耗时、耗力。提出利用Google Earth上部分地区具有的高分辨率影像,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解译过程中部分不确定地物进行补判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利用Google Earth在室内就可以对遥感监测解译过程中的部分不确定地物进行可靠补判,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彭水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试验区,对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目视解译的技术进行探讨,并对比分析计算机自动解译相对于目视解译的不足。森林资源目视判读存在很多人为主观性,常产生一些误差,而SPOT5遥感影像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多光谱分辨率,可提供丰富、可靠、高精度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遥感数据(RS)为年度监测的主要信息源,结合上一年度森林资源主要指标监测成果及最新森林资源管理档案等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进行室内判读区划并借助GPS开展外业调查核实,形成本期森林资源主要指标检测数据。同时,将本期数据与前期森林资源监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了森林资源变化情况以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规划调整、造林更新、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等是导致镇雄县森林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基于3S技术的黄龙山林地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黄龙山林区1986年、1997年、2008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3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黄龙山近20a林地变化的时空特性。同时,结合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对黄龙山林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各类林地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1986-2008年黄龙山林地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变化。主要表现为有林地和其他林地面积持续增加;灌木林地、疏林地面积逐年减少。林地内部存在相互转化,主要转化方向为灌木林、疏林地向有林地转化。相比于1986-1997年、1997-2008年黄龙山林区林地的转化速率在逐渐减缓,有趋于向稳定状态发展。同时,驱动力模型揭示,国民生产总值与黄龙山林区有林地及其他林地变化有较大相关性,灌木林地面积变化主要受社会固定资产总投入影响,农业人口比重是黄龙山林区疏林地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安徽省东至县梅城林场1999、2002和2006年同期LandsatETM+遥感图像为主要数据源,辅以该林场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数据、1:1万小班地形图、1:2.5万林相图及小班调查卡片,利用Erdas9.0对遥感图像进行波段组合、几何校正、图像融合等预处理,选用非监督分类方法进行了不同时期森林景观分类,形成森林景观影像专题图,并将其输入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计算各类森林景观指数,分析对比梅城林场不同时期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为森林景观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999至2006年间梅城林场森林景观破碎程度逐渐降低,但仍以马尾松和杉木林为优势森林景观;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呈上升趋势;森林景观斑块的形状较为规则和简单;森林景观连通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固定样地用于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了中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以吉林省第7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资料和吉林省TM遥感影像为基础,对固定样地调查结果与遥感影像分类结果进行了对比,并采用点对点匹配法,分析了固定样地作为遥感影像解译标志时的精度.结果表明,采用固定样地调查与遥感影像分类调查森林资源总体精度较高,森林覆盖率误差仅为-1.04%,而点对点匹配检验时森林类型误差达到52.99%.  相似文献   

16.
论林地价值的量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对森林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更有效地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必须考虑林地价值的量化问题。林地价值是一种较特殊的土地价值。对土地价值理论进行了简短的回顾,并指出了林地价值的特点,从资产经营的角度要地按流动性强弱进行划分,并探索性地指出了量化林地价值的几种不同方法,其中强流动性林地的估算方法为机会成本模型和道格拉斯模型,弱流流动性林地价值的估算方法为贴现法。参5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森林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 更有效地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 必须考虑林地价值的量化问题。林地价值是一种较特殊的土地价值。对土地价值理论进行了简短的回顾, 并指出了林地价值的特点。从资产经营的角度把林地按流动性强弱进行划分, 并探索性地指出了量化林地价值的几种不同方法, 其中强流动性林地的估算方法为机会成本模型和道格拉斯模型, 弱流动性林地价值的估算方法为贴现法。参5  相似文献   

18.
四子王旗景观格局演变与沙化土地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S和GIS的空间分析技术,通过提取分析四子王旗两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现地调查,对区域景观格局演变和沙化土地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08年5a间,景观类型和沙化土地类型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林地景观面积明显增加,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明显减少,林地面积增加了41 361hm2,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4 561、9 427hm2和19 307hm2;沙化土地5a间减少了664hm2,其中半固定沙地减少了261hm2,固定沙地增加了322hm2,露沙地减少了512hm2,沙化耕地减少了153hm2,风蚀劣地减少了60hm2。分析认为近年来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区域景观演变和沙化土地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安宁市土地资源景观格局现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宁市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 ETM遥感影像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信息源,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形状指数、分维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安宁市土地资源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宁市景观的主要斑块类型为农田、云南松和地盘松;分维度表明水域和荒地在人类的改造过程中形状呈现规则化,公路景观的形状呈现复杂化,反映出人类活动对原有自然景观的干扰特征;香农多样性指数表明景观类型丰富,异质性高;均匀度指数表明景观中有一定的优势类型,以农田、云南松和地盘松等景观类型占优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森林采伐剩余物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王兆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87-3789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极其匮乏的国家,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林制品,因此就需要对森林采伐剩余物加以合理利用。本文探讨了我国森林采伐剩余物利用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便缓解木材供应紧缺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