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3-1994年“闽东北外海底层流刺网渔具渔法研究暨资源调查”,是首次用底刺网渔具,对东海南部渔场底层小宗经济鱼类(银方鱼、黄鲷、金线鱼)进行比较完整、系统的专业性调查。通过对北纬26°10′-29°40′、东经121°20′-125°50′范围内36个渔区,进行大面积专业性探捕和生产性重点探捕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就探捕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开发利用意见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黄鲷(Chrysonphrys tumifrons Temmick et Schlegel)网箱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鲷的网箱养殖试验表明:黄鲷完全可以适应网箱养殖的环境条件,并住人工不断的训养下,可以适应抛洒及饵料装笼的投饵方式,兼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是有发展潜力的海水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3.
野生的黄鲷亲鱼经人工驯养后,在繁殖期注射催产激素,获得受精卵,对早期发育(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进行过程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速度.黄鲷的受精卵为圆球形浮性卵,受精卵径为0.848~1.018 mm、油球直径为0.178~0.215 mm.在水温(24.5±0.5)℃,盐度33.6条件下,受精卵约经28~30 h孵出仔鱼.实验记录了从受精卵到出膜后的22个发育时期的特征及发育时间,拍摄了22张具有代表性的胚胎和仔鱼图片,胚胎发育可分为22个发育期,初孵仔鱼全长2.22 mm.  相似文献   

4.
红鳍东方Tun与牙鲆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和出口创汇品种。在我国北方,这两种于通常是单独越冬。本文作者采用混养越冬技术,不仅降低了越冬成本,提高了水体利用率,而且使牙鲆在河Tun的影响下,明显增重和有效地预防了疾病。  相似文献   

5.
黄带(鱼师)Seriola aureovittata(Temminck et Schlegel)是中国黄海北部的优质品种,我们于2002年7月至2003年3月在浙江对黄带(鱼师)进行了引种及养殖越冬试验。结果表明:黄带(鱼师)可以在浙江海域进行养殖及自然海区安全越冬,而且生长速度较快,是具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6.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Temminck et Schlegel)全人工繁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黄姑鱼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从韩国引进致力于拓展海水深水网箱养殖的优良鱼种。通过课题组科研人员近几年不断地探索与研究,已掌握日本黄姑鱼亲鱼的培育、人工催产及受精卵孵化等全人工育苗技术和海水网箱及病害防治等技术,本文对此进行具体介绍,为提高其全人工繁育和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香鱼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本文作较较详细介绍了香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其内容包括:香鱼生物学特性、香鱼养殖、香鱼食法及鱼病防治等。  相似文献   

8.
1994年天津市水产学校承担了塘沽区科委下达的《梭鱼人工育苗试验》项目,繁育梭鱼夏花1620万尾,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梭鱼人工育苗技术达到了规范化,并成功地应于生产,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黄鲷养殖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鲷(Dentex tumifrons)隶属鲷科,黄鲷属,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东海和黄海,黄鲷属暖水性、高盐性、广食性、栖息于较深水域的底层鱼类。本项目组对黄鲷的养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池塘及设备 试验从2002年11月20日始至2003年4月18日结束,在浙江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岙山养  相似文献   

10.
山斑鱼的生物学特征及驯养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斑鱼的生物学特征及驯养繁殖技术山斑鱼属鳢科、月鳢属,是栖息于山涧溪流的野生鱼类。因其食用价值较高且野生资源有限,故市价较高。在广东每公斤售价为80元左右。如能把野生山斑鱼驯养成食人工饲料的养殖品种,则既可增加资源,满足市场需求,又可为广大农村开拓新...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近岸水域污染等原因,1993年以来虾病肆虐,对虾大面积死亡,常规虾池高密度单品种养殖已难以取得好收益,多品种混养已成为虾池增产增收的主要养殖方式之一.近年来,笔者一直在福建省长乐市文武虾池进行缢蛏、黄鳍鲷、日本对虾混养,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12.
影响黄鲷采捕成活率de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鲷是底栖性鱼类,具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因其栖息水域较深,故获得活体的可能性较低。本文就温度、作业海域的深度、起网速度对黄鲷采捕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用简易大棚进行罗非鱼越冬的技术措施,包括大棚的选址与建设、进棚越冬鱼的选择要求、进棚时间、密度掌握、消毒办法以及进棚后的管理——温度调节、水质调节、饵料投喂、疾病防治提出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8年5月~2009年2月“东海区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的调查与评估”(27°00’~31°00’N,121°30’~126°30’E)课题调查的渔获样品及其从水产市场所采样品,对东海区黄鲷Dentextumifrons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鲷食物组成以鱼类为主(IRl=905.75),其次依次为磷虾类(IRI=670.72)、长尾类(IRI=153.93)和头足类(IRI=134.95),其优势饵料种类为太平洋磷虾Euphausiapacifica、短鳄齿鱼Champsodonsnyderi、管鞭虾属Solenocerasp.竹荚鱼Trachurusjaponicus等;黄鲷终年摄食,其摄食率为75.00%,个体的平均饱满指数为13.19‰,最高达78.85‰,最低为0.31‰,以上两项指标表明:黄鲷具有中等水平的摄食强度;根据食物的消化等级,黄鲷的消化能力较强,食物转化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5.
根据海水盐度不同,其结冰点就不同的原理,进行了自然环境下鲈鱼大面积越冬试验,发现盐度越低,鲈鱼越冬成活率越高,最好将池水盐度控制在10以下,并指出越冬鱼种规格100-200g/尾为宜。  相似文献   

16.
王冲  李润寅 《水产科学》2001,20(2):24-25
1997年4-5月,引进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发眼500万粒,利用孵化器流水孵化,水温17-28℃,经35-60h,获仔鱼210万尾,孵化率42%,稚鱼采取流入培育,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水丝蚓和少量配合饲料,水温20-21℃,经80d培养,平均体重5g,获稚鱼152万尾,成活率72.4%,幼鱼采取循环水培育,投喂水丝蚓,卤虫成全和配合饵料,经270d培育,幼鱼平均体重200g,存池数73万尾,成活率48%。  相似文献   

17.
黄鲷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利用人工孵化得到的黄鲷初孵仔鱼 ,在水温 2 2± 1℃、盐度 31.0条件下 ,进行黄鲷仔鱼饥饿试验和确定仔鱼的初次摄食饥饿不可逆点 (PNR)。通过观察发现 :黄鲷仔鱼孵化后第 4天开始摄食外部食物 ,幼体发育进入外源营养和内源营养混合期。此时仔鱼卵黄虽已耗尽 ,但油球仍继续吸收 ,混合营养期仅为 3d。黄鲷仔鱼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其油球吸收完毕即孵出后的第 7天。当初次摄食率降至最高初次摄食率 5 0 %时 ,仔鱼进入不可逆期 ,不可逆点出现在仔鱼孵出后第 8~ 9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