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美国大口胭脂鱼成鱼养殖4.1池塘主养大口胭脂鱼主养有投饲主养和施肥主养两种 ,施肥主养又分为大草、化肥主养及大草、粪肥主养。主养大口胭脂鱼的池塘面积、水深、清整、消毒基本同本地鲤鱼养殖技术。4.1.1投饲主养鱼种一般在每年10月放养 ,放养的鱼种要求体质健康、无病无伤 ,每667 放养60g左右的大口胭脂鱼600~650尾 ,同时套养100g 左右的白鲢50尾、花鲢25尾、60g 左右的草鱼25尾。放养鱼种均用5~8mg/L的孔雀石绿浸洗20min。鱼种可以投喂菜饼、花生饼、棉籽饼等 ,或投喂配合饲料。投…  相似文献   

2.
草鱼种高产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是淡水养殖的当家品种,养殖成本低,但若养殖技术在多方面不规范,会导致养殖风险增大,容易亏本。为探索西北地区沿黄盐碱地区池塘主养草鱼生态防病技术,提高草鱼种成活率,2008年在银川市永宁县选择了5亩池塘进行了草鱼种生态防病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草鱼种发病率低,成活率高,达到了86%,鱼种规格达到了16.5厘米,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该养殖技术适合西北沿黄盐碱地区池塘主养草鱼种生态养殖应用及推广。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鳜鱼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合理放养1.1养殖生物的密度对鳜鱼来说,合理的养殖密度与养殖方式、水质、水量、种类、规格以及日常管理技术等密切相关,养殖方式不同,放养密度也不同,一般应根据池塘条件、进排水设施、水深、水质、饵料鱼来源、出塘规格要求及饲养管理水平来决定放养密度。如放养规格为2.5cm的苗种,当年养成商品的放养量一般在500~1000尾/亩。如采用“两段法”高密度的池塘养殖,第一阶段亩放养量在3000~5000尾/亩,放养2.0~2.5cm的夏花经一个月生长达10cm左右的大规格鱼种,为成鱼养殖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亩放养量在500~1000尾,由10cm左右的鱼…  相似文献   

4.
利用不同面积、水深的池塘,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不同规格的苗种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泥鳅养殖池塘以长条形为佳,面积2亩~3亩,水深保持在0.4m~0.5m,池底铺设腐殖泥土10 cm,养殖效果较好;泥鳅苗种规格为70尾/kg~80尾/kg,放养量1000kg/亩~1200kg/亩,单产较高,效益最好;放养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逐渐降低;试验条件下,放养规格为70尾/kg的泥鳅苗,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5.
草鱼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优质鱼类,特别是尾重2~2.5kg的大规格草鱼,市场的销售价格可以达到12~14元/kg。过去草鱼主要作为搭配品种养殖,产量较低。近年来,随着配合颗粒饲料的推广应用,草鱼开始作为主养品种养殖,单产大幅度提高,一般亩产可达400~600kg,亩效益可达1000~1500元,草鱼的养殖效益明显高于鲤鱼。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以5-20亩为宜,池深2m以上。池塘保水性能好。不漏水,池底平坦,淤泥少。水源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5-10亩水面配备一台3kw增氧机。鱼种放养前10天彻底清塘消毒,每亩用生石灰80kg或漂白粉15kg。清塘消毒后,每亩施腐熟…  相似文献   

6.
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高效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15 3d的生产试验 ,结果表明池塘主养黄颡鱼在合理放养、科学管理的前提下 ,可获得高产高效。在放养规格为 4 5~ 6cm的黄颡鱼种 6 0 0 0尾 /亩 ,搭养 2 0~ 30尾 /kg鲢鱼种 6kg/亩、 2 0~ 30尾 /kg鳙鱼种 3kg/亩和 2~ 4尾 /kg草鱼鱼种 8kg/亩的试验池可获得较好效益。通过控制放养密度以及滤食性鱼类和主养鱼的比例可达到提高主养鱼类的成活率和总体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汤道红 《中国水产》2009,397(1):31-31
江苏省淮安市传统的池塘主养草鱼,放养规格小、养殖周期长、投入较大、产量较低,一般亩产在300kg~400kg,年利润在800元/亩左右,经济效益较低。为了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开展研究与推广“池塘双季高产高效主养草鱼技术”,其要点是投放大规格优质草鱼鱼种,配套渔业机械设备,应用颗粒饲料,采取一年放养二次大规格鱼种、捕捞二次(可干塘捕捞)的方式,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到双季高产模式,从粗养粗放型向精养集约型发展,促进了养殖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辽宁沈阳市进行了养殖示范试验,旨在示范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80∶20池塘养殖模式及其大豆最大化草鱼饲料进行从草鱼鱼种至成鱼养殖的情况.试验将草鱼种放养在3口2.4亩(0.16公顷)大小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500尾/亩,并搭配放养白鲢鱼种100尾/亩(即草鱼75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  相似文献   

9.
北方地区池塘培育水花是水产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生产环节.传统的水花培育是低密度的,亩放养水花量约15万尾,而我们进行了高密度放养试验,亩放养水花量为90万尾,是传统培育放养量的6倍,白鲢水花培育到夏花的成活率为63%,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斑点叉尾鮰,又称沟鲶、美国鲶等,具有生长快、易饲养、养殖周期短、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等特点。1984年从美国引进我国后,已在许多省区养殖。由于该鱼对缺氧较敏感,目前传统池塘成鱼主养亩放养量一般在500尾以下,亩单产250-350kg,较难达到更高的产量。1996年,为探索斑点叉尾鮰池塘成鱼养殖高产综合技术,我们采用对流水保氧、高密度放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