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往低处走     
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人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人往低处走,不是比谁更低,而是一种心态——低调。  相似文献   

2.
沈淦华 《新农村》2011,(6):48-49
加强新农村农民现代化素质培训,努力实现新农村农民头脑有事可思,精力有处可释,求知梦有处可圆,致富路有处可行,争创新知识、新形象、新技术、新观念的四有新人。农村形势的不断发展,农民朋友对新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促使乡镇成  相似文献   

3.
水口,概指水流出入处。安徽徽州地区古民居常在水口区域结合地形、地貌种植风水林,筑亭、台、楼、阁桥等,形成水口园林。水口在皖南古村落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而又特殊的角色,是徽州园林审美的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水口,概指水流出入处.安徽徽州地区古民居常在水口区域结合地形、地貌种植风水林,筑亭、台、楼、阁桥等,形成水口园林.水口在皖南古村落中扮演着非常重要而又特殊的角色,是徽州园林审美的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说到农村能源,不能不提海南。 海南建省20余年来,经过科学探索,执着追求,农村沼气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省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27.4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669处,集中供气1.2万户,沼气发电工程28处,总装机容量2,100千瓦,沼气服务网点665个。全省使用沼气农户数占总农户数的27.2%,占宜建沼气农户数的44%……  相似文献   

6.
<正>《吕氏春秋》中有这样的文字:"登山者,处已高矣。左右望,尚巍巍焉山在其上。"爬上这一座山后,觉得那一座山更高。这大概是"这山望那山高"的最早出处。这山望着那山高,现在常用作比喻不满足现状,追求更高的目标。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这精神状态再正常不过了。但是,追求"人往高处走",需要怀揣一颗平常心,更要有自知之明。我的一位朋友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当年他还是技术员的时候,组织上找他谈话,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幸福"?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答案。但相同的是,人们始终在物质上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精神上追求生活氛围的和谐。在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国家越来越重视改善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涉及民生,体现着政府对百姓问题的关切。在各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北京提出"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广东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幸福广东  相似文献   

8.
职业场上有很多人在一种工作上做了几年,感到工作得心应手、轻车熟路,不再有学习的欲望,自己就想换个工作做点新的尝试;也有的人感到自己所在行业、企业没多大发展,就想跳向一个朝阳行业,追求更大的发展。其实不管哪一行,只要做精做好,都有成果而言,不到一处一处迷,就像围城一样,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相似文献   

9.
耕读生活是中国文人的一种理想,被钟嵘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真正地实践了这种耕读,成为耕读文化的代表者。但是陶渊明并非一位整日"飘飘然"的淡泊恬静之士,而是一位也有彷徨、有纠结、有激情、有哀惧的有情之人。他的生命意识的主流是追求本真,委运自然。他有着不慕荣利、任性自然的本真追求;追寻爱情、患得患失的恋爱情怀;心处两端、仕隐之间的矛盾心理;志不获骋、病困交加的悲忧感慨;纵浪大化、不喜不惧的哲学思索。  相似文献   

10.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一切言说和行为都是为了生存。孔子与海德格尔关于生存论说展示:"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正名"是现实生存的秩序化调整;"向死而生"、"未知生,焉知死"是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诗意的栖居"和"燕居"是人类生存的追求指向。通过二者比较不仅显明了中国人的生存特点,而且也显现了当下中国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1.
宋代既是一个科技繁荣的朝代,又是一个祥瑞、灾异等迷信十分盛行的朝代,其对宋时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灾异说不仅当时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论,而且成为攻击王安石变法的武器,甚至成为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代学徒制处于试点阶段,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文从现代学徒制内涵出发,分析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存在的困惑,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提出了具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即根据产业发展趋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分岗位能力模块选择相应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基于企业岗位标准和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工学交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提出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由王拱璧领导的西华县“青年村”乡村自治,内容包括兴办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改良社会风气等。他是近代河南最早进行的乡村自治实验。青年村自治工作不仅成效显著,而且在乡村自治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禅宗的角度阐述了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味,解读了禅诗的发展脉络,梳理了王维禅诗对王昌龄、皎然、严羽、司空图、王士祯的文论的影响;并运用他的画论《山水论》从王维禅画的角度探究了其对苏轼文论的影响.王维的禅宗画《雪中芭蕉》为王士祯的“神韵说”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提高清管器跟踪定位用磁场发射机的发射距离,对影响发射机的因素进行理论推导、电磁仿真分析及现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发射机发射距离的提高,可以通过将接收机安装在清管器钢骨架外部或增大线圈直径以减少发射线圈的匝数(在线圈含铜量不变的情况下)来实现;在较薄管壁中进行清管作业时,发射机的发射距离也会增强,但不明显;管径对发射机发射距离的影响不明显,可以忽略。研究结果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发射机的发射距离,为增大清管器的监测范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伟  淡勇  武玮  王珂  赵恒锐  王利涛 《油气储运》2019,(10):1125-1129
针对油气输送管道内表面两裂纹相互影响的情况,运用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了X80钢制管道内三维表面裂纹尺寸、裂纹间距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两裂纹(分别为固定裂纹与可变裂纹)的间距越大,两裂纹相互作用越小,当间距达到或超过一定值时,对应力强度因子几乎不产生影响,仅需考虑主要裂纹对管道寿命的影响;可变裂纹的相对壁厚比越小或形状比越大,两裂纹相互作用越小,当相对壁厚比小于0.2或形状比大于0.8时,可以忽略其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且形状比对最大应力的影响远远小于壁厚比与裂纹间距对最大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分析全国名中医王行宽教授应用柴芪生脉散治疗盗汗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盗汗非独阴虚引起,多责之气阴两虚,然肝胆失疏为病机之关键,故疏泄肝胆至关重要,拟补益气阴,疏泄肝胆,调节腠理,创柴芪生脉散治疗盗汗,依据不同兼症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8.
《大学问》是了解王阳明心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作。王阳明对朱子《大学》的解释作了批判,并在此过程中确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及哲学观点,这些都体现在《大学问》中。《大学问》一文所阐发的观点,时至今日对我们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地方农业院校的新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三农"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将在三个方面推动地方农业院校实现新变革:一是乡村振兴战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新实践,要求地方农业院校运用系统思维思考服务模式,整合校内外学科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整体性支撑;二是乡村振兴战略与健康中国战略相辅相成,需要地方农业院校从"服务三农"提升为"服务人民营养与健康";三是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型复合型人才支撑,将推动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资源保障体系新变革。针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新需求,地方农业院校在学科发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地方农业院校已经开始推动自身在这三个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对人类命运的关注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宿命,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之一。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它以强烈的宿命意识贯穿始终。《长恨歌》的宿命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悲剧主人公王琦瑶是宿命意识的坚持者,强烈的宿命感几乎是王琦瑶相伴一生不曾舍弃的精神特质;其次,小说中作者常常借助他人之口道出宿命思想;最后,小说中的叙述者总在恰当时刻代替作者阐发宿命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