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辉 《四川蚕业》2001,29(4):43-44
<正> 根据桑蚕生理生化规律:桑叶蛋白质经蚕体消化液中的水解酶分解生成肽或氨基酸后,进入消化管的管壁细胞,其中一小部份留存在管壁细胞内合成细胞蛋白质,大部分以氨基酸的形态进入血液中,然后从血液进入各组织细胞。被各组织细胞所吸收的氨基酸,分别在不同的组织细胞内合成各组织所特有的蛋白质。茧丝蛋白质的生成是直接以血液中的氨基酸为材料在丝腺细胞内合成的。桑蚕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叶丝转化率亦即如何提高担桑产丝量,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根本目标。用~(14)C标记的桑叶养蚕证明:5龄第3日前食下的桑叶主要用于造体,第3日后食下的桑叶主要用于造丝。从蚕生理的角度看,丝腺造丝是排除体内过剩的氨基酸,故在5龄期适当增加饲料中的氨基酸或能转化成氨基酸的含氮化合物含量,即有可能提高蚕的产丝能力。笔者等1980年试验发现:5龄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前言 蚕以桑叶为食料,从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借以建造蚕体,维持生命和生产丝物质。一条蚕从蚁蚕到上簇约食下桑叶20~25克,其中85%以上是在第5龄食下的,蚕体内丝腺的极度成长和丝物质的大量合成,也是在5龄期。现行蚕品种在5龄期大致食下桑叶9  相似文献   

4.
家蚕氮素再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氮代谢产物除以尿酸形态排泄外 ,还通过GS/GOGAT循环作为丝蛋白合成的氮源而被再利用。蚕体维生素B6和保幼激素等可分别通过调控氨基酸转化和GOGAT量影响蚕体氮源的再利用。蚕体依赖于从饲料中摄取的精氨酸合成尿素 ,其合成的尿素可被来源于桑叶的脲酶所分解 ,并转化成用于丝蛋白合成的氨基酸而得到再利用。解明家蚕的氮素代谢机能 ,对于进一步提高蚕的叶丝转化率 ,开发害虫控制新技术等 ,均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菁松×皓月蚕品种5龄第3天全蚕粉中的1-DNJ、蛋白质、脂肪、可溶性总糖、锌、铁、磷、硒、钙、铜、锰及18种游离氨基酸的成分含量,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及相关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检测方法,对主要成分1-DNJ及其它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全蚕粉与桑叶中的1-DNJ、蛋白质、脂肪、可溶性总糖、5种矿质元素、17种游离氨基酸等成分含量差异极大;主要成分1-DNJ的质量分数比桑叶高303.39%,表明家蚕食用桑叶后对桑叶中的大部分成分有很高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 家蚕体内保幼激素(JH)与蜕皮激素(MH)的拮抗作用和动态平衡,与数量性状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 JH 能抑制丝腺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MH 能促进丝腺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目前养蚕生产上对蜕皮激素的应用,通常是在蚕儿见熟5%时添食,以促进成熟并使成熟齐一,又节约桑叶和劳力;或在5龄后期使用,以减少缺叶或蚕病造成的损失。为了探讨 MH 与丝蛋白合成的关系,开发 MH 新的应用前景,我们  相似文献   

7.
桑蚕五龄给桑量与饲料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定数量的桑叶生产出更多的茧丝,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蚕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蚕摄取桑叶,在体内合成丝蛋白、其合成量的多少,即叶转化为丝的效率,与很多因素有关系。国内外蚕业界曾从蚕品种、桑品种、叶位(即桑叶老嫩)、饲育温湿度、饲育时期以及蚕的性别等方面,探讨过桑蚕的饲料效率。本试验通过控制给桑量,调查对桑叶干物食下量,消化量、消化率、  相似文献   

8.
家蚕添食~(15)N-尿素的增丝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及质谱分析技术,探讨尿素液给家蚕添食后的增丝机理。结果表明:~(15)N—尿素液喷布于桑叶喂蚕后,蚕体、丝腺、茧壳、蚕蛹内所含的~(15)N丰度值均高于对照,且丝腺与茧壳中占的比例远远超过蚕体组织与蚕蛹。示踪法证明:尿素经水解产生氨基进入蚕体,而借转氨酶的作用促使非蛋白质氮化物转变成蛋白态氮,参与蚕体蛋白和丝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提高了蚕茧的产丝量。  相似文献   

9.
<正> 家蚕茧丝物质的合成与分泌,绝大部分是从5龄第3天至老熟后第2天(大约1周的时间内)进行的,有时在老熟后第3天还继续着,茧丝物质的分泌量,决定于蚕期的营养状况。合成丝物质,以5龄中期到后期摄取的营养物质为主,蚕卵则以5龄初期到中期所摄取的营养为主,加上4龄所摄取的营养物质而形成。根据14℃标志的桑叶或氨基酸的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是构成蚕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同时桑蚕具有利用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高效率地合成丝蛋白质的生理特性,所以蛋白质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桑蚕的成长和茧丝生产.  相似文献   

11.
“ACC”桑蚕添食试验报告(淳安县蚕桑站黄新法,徐新权)提高蚕茧质量是发展“一优两高”蚕业的重点。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ACC系调节蛋白质合成的一种非蛋白质氨基酸,对丝蛋白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增丝效果在5%以上。为此笔者于1993年夏蚕期对桑蚕进行了添...  相似文献   

12.
家蚕吸收利用桑叶蛋白质的状况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芬  赵辉 《蚕学通讯》2001,21(1):60-61
根据桑蚕生理生化规律,桑叶蛋白质经蚕体消化液中的水解酶分解生成肽后,进入中肠的管壁细胞,被肽酶进一步水解成氨基酸后,其中一小部份留存在管壁细胞内合成细胞蛋白质,大部分进入血液中,然后从血液进入各组织细胞,被各组织细胞所吸收的氨基酸,分别在不同的组织细胞内合成各组织所特有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3.
黄世群  白胜 《蚕学通讯》2000,20(2):12-14
贝尔饲料精是一种主要由多种氨基酸、葡萄糖及少量微量元素等组成的营养复合物。在缺乏桑叶或桑叶质量较差时,用它作蚕儿的添加剂,可以补充蚕儿营养,保证丝物质合成的顺利进行。当桑叶充足叶质良好时,用贝尔饲料精作添加剂,对茧丝质影响较大。本试验用25倍液、33倍液、50倍液添食,结果:提高了养蚕各项经济指标,尤其以33倍液更增加茧丝长和解舒丝长,提高叶丝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4.
用3H-甘氨酸参入法研究了家蚕五龄幼虫丝腺、脂肪体和中肠等器官白质合成活性的动态变化及蜕皮激素(简称M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五龄前期一次添食和每天连续添食MH能显著提高后部丝腺丝心蛋白和脂肪体蛋白质的合成活性,而抑制中肠蛋白质和五龄中后期中部丝腺丝胶蛋白的合成活性。此结果,为阐明MH对蚕体蛋白质合成的调控作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方式 ,分析维生素B6(VB6)对家蚕丝腺生长、血淋巴蛋白质浓度、血淋巴游离氨基酸组成变化及氮代谢终产物尿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5龄期家蚕在缺乏VB6条件下 ,丝腺生长严重受阻碍 ,血淋巴蛋白质不能正常合成 ,使体内氨基酸转化利用率下降 ,氮代谢终产物尿酸的排泄量增加 ,血淋巴中部分游离氨基酸浓度下降 ,特别是合成丝蛋白质主要成分的Ala、Ser和Tyr等蚕体非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率显著减少 ,而Gly、Orn和Cysta等的浓度增加异常 ,导致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组成动态平衡破坏 ,显示蚕体内因VB6缺乏引起氨基酸代谢失调。  相似文献   

16.
蚕儿从桑叶中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中,大约有1/3用作能源被消耗,其中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消耗极少,吸收蛋白质的约1/2用以生成丝物质,可见桑蚕利用饲料蛋白质生成丝物质的效率极高,是一种具有高效率利用饲料蛋白质生成丝蛋白质的昆虫。  相似文献   

17.
叶质问题在养蚕生产上向来比较重视。近几年来通过桑蚕人工饲料的研究,对蚕的营养要求逐步清楚起来了。按照化学成分来衡量桑叶的成分,可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类和水六大类。其中水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是衡量叶质优劣的主要指标。水分在蚕体内起着物质溶解、运输和保持体内循环等生理上的作用。蚕体水分来自桑叶,而桑叶含水率的高低,可以看出桑叶成熟程度,嫩叶含水率高,老叶含水率低,  相似文献   

18.
蚕丝是一种动物性蛋白纤维,它由丝胶和丝素两种蛋白组成。构成丝蛋白的主要氨基酸是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四种氨基酸约占茧丝蛋白氨基酸总量的90%,构成茧丝蛋白的氨基酸除来自桑叶外,也有一部分通过蚕体代谢过程由其它物质合成。蚯蚓制剂经测定,含有17种氨基酸,尤其构成丝蛋白的主要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的含量丰富。经1983~1988年多次试验,证明蚯蚓制剂50~150倍液给家蚕添食有增强体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浙农1号蚕品种幼虫五龄期间,对各种桑叶氨基酸的消化吸收率和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向茧层和蚕卵的分配利用率。五龄期间蚕体对桑叶氨基酸总最的消化吸收率为80.19%(雌蚕)和79.86%(雄蚕),而且五龄前期大于后期。蚕体对各种桑叶氨基酸的消化吸收率在86—72%之间。五龄蚕食下桑叶中的氨基酸总量向茧层的分配利用率为60.99%(雌蚕)和73.47%(雄蚕),向蚕卵的分配利用率为8.23%。  相似文献   

20.
应用尿素、吡哆素对蚕添食,旨在增加蚕体内合成丝蛋白的原料和增强合成丝蛋白起重要作用的转氨酸辅基的活性,具有提高叶丝转化率的作用.(《蚕业科学》1981.4,《蚕桑通报》1982.1)为了进一步证实添食的实际意义,探明添食的具体方法,以便于生产上的应用.1982年春,夏二期我们分别在裘村公社岭光大队和曹四大队进行了5龄期应用尿素和吡哆素喷洒桑叶添食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