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冰鲜和解冻团头鲂在贮藏过程中导电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物理方法——伏安法测定不同频率下冰鲜和解冻团头鲂的阻抗,分析在不同贮藏条件下团头鲂阻抗的相对变化Q值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从1 kHz增大到20 kHz,冰鲜和解冻团头鲂的阻抗均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冰鲜团头鲂的阻抗相对变化Q值明显大于解冻团头鲂。冰鲜团头鲂的阻抗相对变化Q值在第1、3、6、8、10天分别为81.09%、46.35%、29.29%、34.59%、20.43%,而冷冻30 d后解冻团头鲂的Q值分别为16.19%、14.59%、10.30%、16.27%、10.10%。前6天冰鲜团头鲂的Q值下降幅度较大,之后Q值变化不明显,冷冻30 d后解冻团头鲂的Q值随解冻后贮藏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以Q值20%为界限,快速鉴定冰鲜团头鲂和解冻团头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陈德权 《科学养鱼》2012,(12):10-11
江苏滆湖团头鲂良种场自上世纪90年代从上海海洋大学引进团头鲂"浦江1号"良种亲本,开始致力于团头鲂良种保种与繁育推广工作,提高了江苏省团头鲂养殖生产的良种覆盖率。近年来,养殖户对团头鲂良种的需求量又有明显增加趋势,为顺应这一趋  相似文献   

3.
“浦江一号”团头鲂与普通团头鲂进行亲本繁殖及鱼苗培育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浦江一号”团头鲂相对产卵量为普通团头鲂的1.3倍,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分别比普通团头鲂的高10.8%、5.2%、12.0%。经过一个月的培育,“浦江一号”团头鲂鱼苗平均成活率、平均体重分别比普通团头鲂高6.9%、20.9%。  相似文献   

4.
团头鲂体形比较特殊,在与家鱼的混养中,如以家鱼的标准来设计拦鱼设备,必然造成同规格的团头鲂大量外逃。本文以团头鲂的体形为依据,研究了团头鲂全长与最大周长、全长与头宽的关系,并提出了不同规格团头鲂的相应拦网和拦栅规格。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梁子湖、淤泥湖团头鲂苗种生产性能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97年3月9日至13日分别从湖北鄂州市武昌鱼原种场和公安县淤泥湖渔场两地引进团头鲂亲本各30组,鄱阳湖团头鲂来源于与鄱阳湖水系相通的天然大沙湖种质资源库。将三个不同水域的团头鲂在江西省鄱阳湖团头鲂原种场经短期强化培育进行人工养殖,得到试验用水花鱼苗,将不同水域团头鲂F1代水花至夏花阶段为同水体用水花网片分格培育,夏花冬片阶段分单养和混养两种对比试验方式进行。其结果为:水花至夏花阶段鄱阳湖、梁子湖、淤泥湖团头鲂的成活率依次为7325%、70%、655%;夏花至冬片鱼种阶段各水域团头鲂F1代成活率无明显差异,其个体增肉倍数与群体增肉倍数依次为鄱阳湖团头鲂〉淤泥湖团头鲂〉梁子湖团头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国各地推广团头鲂养殖甚为迅速,该品种已列入国内主要养殖鱼类之列。然而在北方地区由于生长期短,养殖团头鲂很难在二年内达到商品规格,因而影响了团头鲂养殖的推广。为加快团头鲂生长速度,提高上市规格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而加快对团头鲂这一养殖新品种的推广,我们开  相似文献   

7.
陈道印  喻晓 《淡水渔业》1999,29(7):10-11
团头鲂系我国长江中下游静水性湖泊中特有的野生品种,属鲤形目、鲤科、编亚科的重要经济鱼类。六十年代初经人工驯养并大范围推广养殖,团头鲂成为一大优良的养殖品种。经专家考证,我国仅在鄱阳湖、梁子湖和淤泥湖仅有的几个天然湖泊中有团头鲂的种质资源分布,我国对梁子湖和淤泥湖的团头鲂种群有较深入的研究,而鄱阳湖团头鲂在国内尚未见系统的研究报告。为了掌握不同水域团头鲂在我地的人工繁殖规律,为探索出繁殖习性更优越的自然种群,我们于1997年的春繁期间在江西省鄱阳湖团头鲂原种场进行了3个不同水域团头鲂人工繁殖对比试…  相似文献   

8.
三角鲂与团头鲂鱼体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角鲂与团头鲂鱼体常规养分、氨基酸、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三角鲂肥满度极显著低于团头鲂(P<0.01),去内脏比显著高于团头鲂(P<0.05),比肝与肠脂比两指标极显著低于团头鲂(P<0.01);三角鲂肌肉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团头鲂(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团头鲂(P<0.05);三角鲂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半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团头鲂肌肉中含量,但两者之间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三角鲂肌肉含高不饱和脂肪酸量较多,其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比值明显高于团头鲂;三角鲂肌肉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与团头鲂肌肉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用从团头鲂分离得到的暴发性鱼病致病菌对团头鲂、鳙及其正反杂交种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发现:(1) 对此病抗病力的大小顺序是鳙>团头鲂(♀)×鳙(♂)>鳙(♀)×团头鲂(♂)>团头鲂;(2) 感染后,细菌进入血流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脏器中毒性病变,是一种败血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同源四倍体、倍间三倍体与二倍体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红细胞、红细胞核的形态大小差异,探讨不同倍性团头鲂的红细胞形态遗传特征。结果表明:(1)团头鲂多倍体(同源4n和倍间3n)的红细胞数量显著低于二倍体(2n)团头鲂(P〈0.05)。其中,倍间三倍体团头鲂每毫升血液的红细胞数为二倍体的78.95%,而同源四倍体的红细胞数量下降幅度较大,仅为2n团头鲂的56.87%。(2)团头鲂同源四倍体、倍间三倍体的红细胞短径和长径、核短径和长径、红细胞表面积、红细胞体积和核体积均依倍性增加而显著增大(P〈0.05);其中,又以核体积增大最为显著,同源四倍体、倍间三倍体的核体积分别为2n团头鲂的1.97倍和1.39倍。(3)团头鲂同源四倍体每毫升血液红细胞的总体积和总表面积,均明显低于二倍体和倍间三倍体团头鲂(P〈0.05);倍间三倍体每毫升血液红细胞的总体积要多于二倍体团头鲂(P〈0.05),但红细胞的总表面积在倍间三倍体与二倍体团头鲂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4)在团头鲂同源四倍体中还观察到一定比例的异常红细胞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从饵料选择、饲养密度和池塘水面3个方面对北疆地区池塘主养团头鲂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所选A和B两种饲料都能很好地促进团头鲂的生长,团头鲂的平均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95.70%和187.70%;团头鲂在饲养密度为325.6~597.0 kg/hm2时生长较快;在水面较大的池塘中,团头鲂呈现出较好的生长势头。  相似文献   

12.
团头鲂在华南地区养殖规模较小,产量和效益不及长江流域,未能形成一套适合华南地区的养殖模式和技术体系,制约了华南地区团头鲂养殖业的发展。为了规范华南地区无公害团头鲂的生产环境,保证养殖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生产效益,我们在调查广东省团头鲂养殖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华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团头鲂 ,为天然捕捞的主要鱼类 ,现已驯化为池塘养殖品种 ,被广大渔民推广养殖。为了合理利用鄱阳湖内团头鲂的资源并为池塘养殖提供依据 ,特对其自然种群的生长进行了研究。在这之前方耀林等对淤泥湖团头鲂作过这方面的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其体长随年龄的增加呈抛物线形式增长。柯鸿文等通过饲养作过淤泥湖团头鲂和上海地区饲养的团头鲂的生长对比试验 ,结论是野生团头鲂生长较快。鄱阳湖团头鲂未见系统的研究材料。1、材料和方法本研究从 1 996-1 998年历时近三年 ,从鄱阳湖周围的县、镇湖区采集标本或由当地市场购买 ,尽量采到不同…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团头鲂商品鱼市场价格的持续萧条,导致许多养殖户退出了团头鲂的养殖行列。但同时随着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垂钓场因没有大规格团头鲂的货源而犯愁。本文对放养的团头鲂鱼种进行了大规格养成技术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团头鲂是一种野生的草食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淡水养殖品种。 60年代初我国科技工作者易伯鲁等对团头鲂的繁殖、饲养管理方法等进行了研究,证明团头鲂可以作为新的养殖对象。 80年代已在南方很多省、市大面积推广养殖,并取得了很好的养殖效果。北方地区池塘养殖团头鲂起步晚。 1991年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省科委“池塘主养团头鲂试验研究”科研项目,经过 4年的研究和多年的推广应用,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北方寒冷地区池塘养殖团头鲂的高产技术,并已初具规模。池塘主养 1龄团头鲂鱼种可达 300千克 /667米 2以上,主养 2龄团头鲂鱼种和…  相似文献   

16.
团头鲂,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团头鲂俗称武昌鱼、团头鳊,属长江中下游湖泊特有品种,其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团头鲂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深受群众青睐,是近年来优良养殖品种。团头鲂生活在水体中上层,为草食性鱼类,在天然水体中,  相似文献   

17.
1991年对淤泥团头鲂和本地团头鲂进行了对比养殖试验,经157天养殖,淤泥团头鲂平均增重2.05倍,本地团头鲂平均增重0.83倍同年11月,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在山东省属首次,其技术为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团头鲂是一种抗病能力较强的鱼类,近年来,在池塘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团头鲂无论是作为主养鱼还是配养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已成为普发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还出现了反复发作的现象,常常造成团头鲂大量死亡。一、病例及症状鱼池面积15亩,地处湖南省西洞庭,主要养殖鱼类为团头鲂;2016年7月1-5日,规格已达到400克/尾左右的团头鲂,每天都死亡10~40尾,且死亡数量还在不断上升。死鱼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19.
<正>团头鲂是淡水鱼中优良的草食性鱼类,养殖团头鲂是苏南第二大淡水湖——滆湖的传统优势产业。滆湖面积约15 300 hm~2,湖区和周边水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水产养殖,迄今已发展近40年,滆湖地区的团头鲂养殖通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团头鲂饲料生产和供应  相似文献   

20.
目前,12~14厘米以上的团头鲂鱼种大多是二龄鱼种,如果能当年育成12~14厘米的团头鲂鱼种,不但缩短了养殖周期,而且经济周转快。我们还观察到,一龄的12~14厘米团头鲂鱼种,比二龄的12~14厘米团头鲂鱼种生长较快。怎样在当年育成12~14厘米以上的团头鲂鱼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