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鲁枣2号、鲁枣4号、鲁枣5号、鲁枣6号、鲁枣9号、鲁枣11号和鲁枣12号7个鲁枣系列新品种在山东省庆云县的树体性状、早实丰产性状、果实品质及裂果情况等重要指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7个鲁枣系列新品种在该县表现较好,品质优良,早实丰产,抗裂性强,其中鲁枣2号可做鲜食品种、鲁枣12号可做制干品种进行推广,鲁枣5号极抗裂、干鲜兼用,可做为金丝小枣的优良替代品种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2004年春季由比利时引进12个茶藨子新品种,建立试验园,通过比较筛选,初步选定1号、3号、4号、5号、6号、7号、11号7个品种,品质佳、适应性强、早果丰产。适宜在豫西栽培。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2004年春季由比利时引进12个茶藨子新品种,建立试验园,通过比较筛选,初步选定1号、3号、4号、5号、6号、7号、11号7个品种,它们具有品质佳、适应性强、早果丰产的特点,适宜在我区栽培。  相似文献   

4.
2004年在春露地对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的4个黄瓜新品种在中原地区的抗逆性、丰产性、适应性、早熟性及应用价值进行比较试验,旨在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4个品种总产量均超过对照,有3个品种早期产量超过对照;中农10号熟性早,中农118号、中农12号、中农16号熟性较晚;中农16号较抗枯萎病,中农12号、中农16号较抗细菌性角斑病和霜霉病;品质均优。4个品种在中原地区均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其中中农16号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5.
晋白菜1号     
晋白菜1号(原名运杂1号)用运农1号雄性不育系做母本,忻州早黑叶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新一代杂交种。1984—1986年参加全省十二个点大白菜区域试验,平均亩产毛菜7039.7公斤,比对照(北京 106)增产5.6%;平均亩产净菜  相似文献   

6.
2002年3-7月,在连栋大棚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式对国内12个甜椒品种的春茬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椒12号和冀研6号综合性状较好。中椒12号植株生长势强,总产量高,是一个适合春大棚栽培的高产品种;冀研6号植株生长势中,前期产量高,是一个适合春大棚栽培的早熟品种。  相似文献   

7.
正2012秋天,潍坊歌尔庄园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了中油4号、中农金辉、中油9号、中油蟠4号、黄金蜜蟠桃、燕红、中油12号、中农蟠10号等鲜食桃品种8个,共计500多株。经过几年栽培、观察发现其中的中油12号在当地表现良好,第二年见果,第三年亩产量达到500千克以上,以后产量都在1 800千克/亩以上,收入可达万元以上,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在已经开始大面积发展栽培,计划2018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10年从河南、山东、北京等地引进8个油桃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截至2015年,8个油桃品种都到盛果期,综合性状较优异的品种有4个:‘极早518’、‘中油9号’、‘中油12号’和‘瑞光28号’,表现为树势健壮、树姿开张、果实品质好、丰产。  相似文献   

9.
网架栽培是日韩等国普遍采用的栽培模式。我市于2001年开始对高接梨树采用网架栽培,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示范园基本情况示范园在东张口村集体果园,株行距3 m×5 m,南北行向。2001年春对12年生梨树开心后留 3~5 个主枝,在主枝上间隔20 cm左右交叉腹接黄冠、绿宝石、黄金、大果水晶4个品种,树形为自然开心形,同时搭建网架。第2年每667 m2(亩)产量达2 000 kg,第3年恢复产量。2 网架结构2.1 网架用材 围线为 7 股 10 号钢绞线。主线为 7股12 号钢绞线。副线为 10 号、12 号钢丝。顶柱、围柱、角柱均为钢筋混凝柱,规格分别为0.1…  相似文献   

10.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衡水市旧城果园进行 ,供试品种以鸭梨为主 ,12年生 ,株行距 4m× 5m ,长势均匀一致 ,沙质土壤 ,肥力中等 ,管理水平一般 ,梨木虱为害较重。供试药剂为 30 %百磷 3号乳油 (石家庄石油化工研究所生产 ) ;4 0 %水胺硫磷乳油 (福安农药厂生产 ) ;4 0 %甲基异柳磷乳油 (国营青岛第二农药厂生产 ) ;10 %氯氰菊酯乳油 (江苏南通染化厂生产 )。本试验共设 4个处理 :1)百磷 3号 12 0 0倍液 ;2 )甲基异柳磷 12 0 0倍液 ;3)水胺硫磷 12 0 0倍液 ;4 )氯氰菊酯 10 0 0倍液 ,以喷清水做对照。单株小区 ,3次重复 ,随机排列 ,于梨木虱…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新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贵州盘县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的结果,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参加试验的12个品种进行了多个性状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云薯401、华恩1号、陇薯7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抗逆性强、产量和商品薯率高,加权关联度分别排12个参试品种中的第1、2、3位,这3个品种可在盘县海拔2 000 m以上大春一季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果农之友》2009,(9):29-29
2009年6月16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韩明玉教授率领的桃育种团队历时12年培育成功的特早熟油桃“秦光4号”和“秦光6号”两个新品种。在陕西省眉县通过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的预审。  相似文献   

13.
三个南瓜新品种营养成分牟会孝1987年我所用双轨制种方法(详见1995年《中国实用科技成果大辞典》03050803)选育的齐裸一号南瓜、齐印二号南瓜和蔡氏南瓜三个新品种,在今年3月又经中国农业大学食品检测中心,对其有关防病治病的营养成分做了全面重点分...  相似文献   

14.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辣椒品种耐盐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NaCl溶液处理下辣椒萌芽期和幼苗期农艺性状指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评价辣椒品种的耐盐性。结果表明:辣椒不同品种间,相对发芽势、相对胚根长、相对发芽指数、盐害指数、相对株高等12个性状指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采用因子分析将此12个性状指标用4个主因子表示,保留了原始变量95.35%的信息量;基于品种因子得分值进行聚类分析,10个辣椒品种分为3类:中椒4号、8号、7号、12号为盐敏感品种,中椒5号、11号为中度盐敏感品种,中椒6号、13号、16号、10号为盐不敏感品种。因此,辣椒品种的耐盐性可通过测定萌芽期和幼苗期农艺性状指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予以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5.
6月16日,在陕西省眉县进行的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韩明玉教授率领的桃育种团队历时12年培育成功的特早熟油桃“秦光4号”和“秦光6号”两个新品种通过预审。  相似文献   

16.
我所1973年建立采穗圃,繁殖M系1—13号(缺12号)接穗。74年播种怀莱海棠,75年移栽建立繁殖矮化中间砧苗的繁殖圃。77年春繁殖出M系12个型号的中间砧嫁接苗金冠、红星等24个组合苗木,定植于榆次张胡点和所内,进行M系矮化中间砧的栽培研究。其目的为验证和摸索苹果矮化中间砧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和选择优良的穗砧组合。试材与管理试验园地平整,土  相似文献   

17.
梁莉 《中国果树》2005,(6):56-56,T0002
薄皮甜瓜新品种蒙甜2号是以齐甜1号自交系(自交编号为B96-57-23-8-(12)-20)为母本、5504(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自交系(自交编号为L97-15-48-(11)-12)为父本杂交育成,1998~1999年在我所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1~2002年在内蒙古巴盟、呼和浩特、赤峰等5个区域试验点进行多点生产试验,2003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命名为蒙甜2号.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新12号菌株的特性及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鹰  唐利民 《食用菌》2003,25(2):14-14
金针菇新12号,是1998年2月从一栽培户种植的四川大面积推广种金针菇12号中自然选育的变异株,通过无性繁殖获得纯菌种。新12号菌株与原出发菌株产生轻度拮抗现象,经1998年秋至2002年夏3年多的栽培,遗传性状和农艺性状稳定,具有比原始菌株商品性优、产量相当的特点,现已成为四川金针菇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以12个国内市场主栽草莓品种为试材,采用微咸水灌溉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草莓品种的叶柄长、平均茎粗、SPAD、根长、K+/Na+、根冠比、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盐害指数等指标变化情况,以期为草莓苗期耐盐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在T1(3 g·L-1)处理条件下,9号("冀纯")、11号("白雪公主")、12号("章姬")草莓品种盐害指数分别为19.58%、13.92%和18.68%,均低于20%,属于高耐性草莓品种范畴;淡水处理条件下,12个草莓品种叶片MDA含量较低,T1处理12个草莓品种叶片MDA含量较CK处理均显著增加,其中9、11号和12号3个草莓品种较对照增加值最低,说明细胞膜受到的膜脂氧化伤害最低;随着微咸水灌溉浓度的增加,12个草莓品种叶片中的SOD、POD、CAT活性均显著降低.通过盐害指数法、草莓叶片MDA含量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情况3种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得出3个适宜微咸水灌溉的高耐盐性草莓品种9号("冀纯")、11号("白雪公主")、12号("章姬").  相似文献   

20.
猴头菇十二个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笔者从全国各地引进20余个猴头菇菌株,经初试选出12个菌株,1995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复壮、筛选出适合天津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菌株2个,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法测定各菌株间的同工酶,为以后研究猴头菇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1号菌株:猴头22,引自福建省宁德地区宁古食用菌所;2号菌株:猴头511,引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3号菌株:三明猴头菇,引自福建省三明市真菌所;4号菌株:冀微猴头菇,引自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5号菌株:猴头93,引自山东师范大学;6号菌株:天农猴头菇,本所组织分离;7号菌株:猴头1,引自山东师范大学;8号菌株:he8猴头菇,引自天津市林果研究所;9号菌株:H-8野猴头菇,引自山西农业大学;10号菌株:长刺猴头菇,引自湖北省仙桃市;11号菌株:农大猴头菇,引自北京农业大学;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