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猪的宰后检验是兽医卫生检验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保证肉品卫生质量和消费者食用安全的关键环节,宰后检验对实施“放心肉”工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猪的宰后检验是在高速流水作业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在瞬间对屠畜的内脏、胴体是否有病及可食性做出明确的判定,并给予合理的卫生处理意见。那么检验人员在屠宰生产线上如何又快又准确地做出判定,并加以处理呢?在生产实践中,常以剖检淋巴结作为判断胴体是否合格的依据,因为淋巴结是最能反映机体病理状态的器官。 相似文献
2.
市场肉品检验工作,关系着千家万户,是新形势下整个防疫检疫工作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市场肉品检验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们的食肉安全,防止食肉传染和食肉中毒事件的发生,防止人畜共患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4.
1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外称为出血。流出体外称外出血。流人(进入)体腔或组织间隙的为内出血。可见组织间隙、内脏、体腔等处有大小不等的凝血块。1.1机械性出血发生于体腔和肌肉间、皮下、肾旁,表现为破裂性出血的为机械作用引起,是机械性出血。1.2病原性出血因传染病和中毒所致发生于皮肤、浆膜、黏膜、筋膜表现为渗出性出血的称为病原性出血。1.3窒息出血缺氧所引起颈部皮下、胸腺和支气管黏膜表现为静脉怒张,血液呈黑红色,有暗红色的瘀点瘀斑。1.4电麻出血由于电麻不当引起实质器官和骨骼肌的个别部分有新鲜放射状… 相似文献
5.
6.
甄森萍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5,35(2):31-31
淋巴结属外周淋巴器官,具有免疫和防御的机能,对宰后检疫必检淋巴结进行剖检,以其所呈现的相应的病变为检验者提供诊断疾病的依据,是准确快速实施兽医卫生检验的重要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7.
淋巴结属于外周淋巴器官,具有免疫和防御功能,并能以其所呈现的相应的病理形态变化为检验者提供诊断疾病的依据。当机体某器官或局部组织受病原微生物侵害时,就很快被局部淋巴结阻截,并由巨噬细胞加以吞噬,阻截或清除。如果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强,局部淋巴结不能阻截或清除这些病原微生物时,病原又循该淋巴结导流的方向继续蔓延,在其他的部位引起新的病变。由于病原的刺激,淋巴结会出现充血、水肿、出血、坏死、化脓等病理变化。如果不同部位的多数淋巴结出现病变,说明疾病已经全身化。因此,淋巴结病变的检验可以反映机体的病变情况和分析机体… 相似文献
8.
牲猪宰后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文展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03,28(3):49-50
淋巴系统是动物体内防御外来病原体侵入的免疫保护系统,淋巴结的病理变化,不但是评价肉品卫生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牲畜发病的首要标志。局部淋巴结的变化,只是其管辖区发病的标志,而不同部位的多数淋巴结出现病变,说明疾病已经全身化。笔者在肉联厂从事卫检工作多年,深深体会到:只有对牲畜宰后全身具代表性的淋巴结进行全面检验,才能对所检牲畜作出正确的卫生评定。由于猪全身约有190个淋巴结,了解和掌握具有代表性的淋巴结,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1 代表性淋巴结的选择原则 选择原则包括:①应选择汇集淋巴范围较广泛的淋巴结;②应选择位于浅表,易于剖检的淋巴 相似文献
9.
10.
生猪宰后检疫时,常可见到组织器官出血、充血、化脓等病变,这些病变有时呈局限性,有时波及全身。兽医检疫人员在检疫时,应注意出血的颜色、性质和部位,以判断出血时间、程度和原因,特别应检查出血部位附近的淋巴结变化情况以判断出血性质和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亚中毒剂量有机磷杀虫剂长期作用对猪体造成损害的机理,选择香猪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敌敌畏处理组和高脂处理组,饲养12个月后,分析香猪的肝、肾、动脉病理切片和相关酶活性变化.经预试验确定敌敌畏的亚中毒剂量为2.5 mg·(kg·2d)-1.以此剂量长期作用12个月后,敌敌畏能导致香猪严重的肝、肾细胞损伤,并使血清胆碱酯酶活性降低,对氧磷酯酶活性及其mRNA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但对大动脉组织结构、血脂水平和体质量的影响不明显.高脂处理组中,香猪的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同时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上升(P<0.05),对氧磷酯酶活性及其基因的表达量下降(P<0.05).此外,大动脉血管壁内侧形成明显的脂质斑块和血栓;肝细胞受到一定损害,而肾组织受到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提示,敌敌畏和高脂通过不同的途径刺激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抑制对氧磷酯酶的活性;亚毒剂量的敌敌畏长期作用对肝肾造成的严重损害,提示应对猪场环境及饲料中的有机磷农药污染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解龙岩市各猪场肠道菌的耐药性情况,实验采用纸片法(K-B法)测定了247例肠道菌对21种抗菌药的耐药性。结果表明,肠道菌存在广泛的耐药性,以多重耐药性为主,最多耐药12种,以12耐、11耐、10耐、9耐、8耐、7耐为主,共占总分离菌株的69.64%。最为敏感的药物是硫酸多黏菌素、链霉素、头孢噻呋钠,其药物敏感率>30%;而甲砜霉素、阿莫西林、磺胺对甲氧嘧啶、利福霉素、土霉素、青霉素等均不敏感,耐药率均在80%以上。并且耐药率从2006年到2010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试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猪场母猪淘汰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规模化猪场在2002—2006年期间淘汰1760头母猪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异常淘汰所占比率为47.6%,而在这异常淘汰中,子宫内膜炎所占比率为23.7%,肢蹄病占18.5%,繁殖类疾病占比率为35.3%,死亡占比率为6%,其它淘汰占16.5%。这些统计结果表明,引起母猪异常淘汰最高的是繁殖类疾病(35.3%),其次是子宫内膜炎,而在各胎次中,第1胎次淘汰率最高达21%。本文目的是找出影响母猪在群寿命的原因,以便于在生产中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延长母猪的利用年限(在群寿命),更大地挖掘母猪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盐源县养猪场猪圆环病毒病感染情况,本实验采集养猪场猪血清样本1980头份和疑似病例组织样本135头份,分别采用ELISA和PCR方法进
行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在种猪场、商品猪场和农户猪场中,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7.50%(15/40)、
32.84%(582/1772)和29.76%(50/168),平均为32.68% (647/1980);在种公猪、经产母猪、育成猪和哺乳仔猪中,猪圆环病毒2型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37.50%(3/8)、57.03%(73/128)、29.48%(342/1160)和33.47%(229/684);在种猪场、商品猪场和农户猪场疑似病例中,猪圆环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
86.36%(19/22)、77.45%(79/102)和72.73%(8/11)。结果表明,盐源县养猪场已普遍存在猪圆环病毒感染,应加强该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Pate M Pirs T Zdovc I Krt B Ocepek M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B,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veterinary public health》2004,51(5):249-250
Rhodococcus equi is generally thought to be non-haemolytic although some earlier investigations reported minor haemolytic activity. A case of a haemolytic R. equi isolate from a swine lymph node with granulomatous lesions is described. This is a new contribution to knowledge of the cultural properties of R. equ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