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施红地球葡萄病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地球葡萄是一个极易感病品种.其中“白粉病”、“黑痘病”、“霜霉病”、“灰霉病”、“褐斑病”在种植区发生与危害趋于严重.使红地球葡萄减产、品质和商品率下降.直接影响到广大果农的收入和种植积极性.严重制约了设施红地球葡萄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对设施红地球葡萄病害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葡萄保鲜纸对巨峰和红地球葡萄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保鲜纸对巨峰和红地球葡萄进行保鲜试验。结果表明:保鲜纸对巨峰和红地球葡萄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巨峰葡萄常温贮藏和低温贮藏,每5kg葡萄可放2/3~1张保鲜纸;红地球葡萄常温贮藏不放保鲜纸,低温贮藏可放1/2张保鲜纸。  相似文献   

3.
鲜食葡萄贮藏期真菌性病害防治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发明 《西北园艺》2003,(12):32-33
葡萄灰霉病又叫葡萄灰腐病,病原为灰葡萄孢,是目前发生较严重的病害,在所有贮藏病害中,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方地区葡萄种植产业不断扩大,葡萄病害发生率及程度不断加深,影响农户的经济收益。分析了葡萄灰霉病的发病症状,进一步探讨葡萄灰霉病的发病规律,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提出绿色控制技术,从而减少葡萄农药的使用量,并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红地球葡萄以其个大、色艳,味甜、耐贮运等特点而成为世界名种,对其进行贮藏保鲜可显著增值,为此,红地球葡萄的贮藏量逐年增加,但在贮藏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2000~2002年的试验示范,调查了解了一些主要问题,探索了一些解决办法,现就此进行分析,以与广大同仁共勉。 一、贮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干梗问题 1、产量过高造成干梗。通过三年来的试验观察(见表1), 红地球葡萄要求亩产量在2000kg左右,如果单位面积产量过高,植株负载量过大,不仅影响果实品质,而且直接影响贮藏效果,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干梗现象。主要是因为产量过高…  相似文献   

6.
1)发生原因。红地球葡萄日灼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生理病害。幼果膨大期强光照射和温度剧变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果穗在缺少阴蔽的情况下,受高温、空气干燥与阳光的强辐射作用,果粒幼嫩的表皮组织水分失衡发生灼伤,或是由渗透压高的叶片向渗透压低的果穗争夺水分造成灼伤。红地球葡萄果实日灼病致病  相似文献   

7.
葡萄灰霉病俗称"烂花穗",是宁德市蕉城区大棚种植葡萄主要病害之一,给葡萄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笔者结合多年生产实践,分析了蕉城区大棚葡萄灰霉病发生特点和发病原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当地开展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丽  周增强  侯珲 《果农之友》2014,(10):22-22
葡萄是我国的主要果树之一,由于葡萄生长期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利于葡萄病害的滋生蔓延,常引发病害大流行,严重影响葡萄的品质和产量。近年来我国葡萄果实病害发生严重,如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溃疡病、白腐病、黑痘病等。枝干病害发生趋势加重,如根癌病、枝枯病等。  相似文献   

9.
张军  秦培鹏 《北方园艺》2012,(8):163-165
以"红地球"葡萄果梗为试材,研究了SO2处理浓度和时间、贮藏温度和湿度对"红地球"葡萄果梗新鲜度的影响,以确定在贮藏过程中对葡萄果梗新鲜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红地球"葡萄在0℃贮藏第50天时果梗有明显呼吸峰。使用SO24 800μL/L×0.5h和2 400μL/L×2.5h剂量在0和25℃贮藏30d后果梗萎蔫明显,果梗新鲜度为4级;当环境相对湿度低于80%、温度高于5℃时"红地球"葡萄有明显的干枯衰亡,果梗新鲜度降至4级。  相似文献   

10.
套袋对红地球葡萄浆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地球葡萄是粒大、色艳、肉厚、含糖高、风味好的优良晚熟品种.但在温暖湿润的豫南地区存在果实病害严重、品质较差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红地球葡萄在我区的发展.为此,于1999~2000年进行了套袋试验,从而为红地球葡萄优质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红地球葡萄贮藏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地球葡萄,经多年实践证明是目前比较耐贮运的葡萄品种,但是该品种有对二氧化硫敏感的特性,因此不能盲目采取一般葡萄品种所采用的贮藏工艺技术,否则极易造成贮藏失败。我们经过几年的试验,采取以下技术保鲜措施可以将红地球葡萄贮藏5~6个月,而腐烂率不超过5%。1. 技术工艺1.1 贮藏原理 主要是利用低温下可有效抑制真菌活动和降低果实呼吸作用的原理解决红地球葡萄采摘后常温下贮藏易失水、脱粒、腐烂变质等问题的新技术。1.2 贮藏工艺流程 注意采前栽培管理技术→采摘选优→装保鲜袋和箱→入微型节能冷藏库快速预冷→放入保鲜剂→…  相似文献   

12.
臭氧用于葡萄贮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葡萄贮藏过程中,灰霉病、青霉病、褐腐病是引起腐烂的主要传染性病害,即使在0°-1°C的温度下也能侵染。臭氧对果蔬贮藏期间多种致病菌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同时,还能氧化贮藏环境中的乙烯,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实衰老,因而在果蔬贮藏中越来越得到重视。从1986—1988年,我们进行了O3处理贮藏葡萄的试验,初步确定了O3处理贮藏葡萄的适宜浓度及处理方法,并对贮藏期间O3对病菌的抑制效果进行了调查,现总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葡萄采收及处理:选充分成熟的巨峰葡萄,采前10天不浇水,采后立即用100ppm的萘乙酸浸泡15秒,然后按每5kg一份装…  相似文献   

13.
2020年9月,在黑龙江和吉林省共8个市调查了葡萄果实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发现黑龙江、吉林省8个市葡萄果实病害有酸腐病、白腐病、灰霉病和白粉病。葡萄酸腐病在黑龙江和吉林省危害最为严重,平均发病率分别为33.2%和22.2%;葡萄白腐病在吉林省危害较重,黑龙江省只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有发生,且发病率较低;葡萄灰霉病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和吉林省集安市危害相对较重;葡萄白粉病只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无核白鸡心葡萄上有发生。通过调查了解了黑龙江和吉林省葡萄果实病害的发生情况,可为葡萄果实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病害是制约资源县红地球葡萄实现优质高效栽培的主要因素,在生产上常因病害的发生给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资源县红地球葡萄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葡萄灰腐病.俗称“烂花穗”.病原菌为灰葡萄孢霉。是葡萄生产上危害较大的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葡萄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葡萄灰霉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再加上设施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光照差、栽植密度大、葡萄枝蔓生长较弱等原因.使灰霉病成为设施栽培中最容易发生、经常性发生的病害,造成葡萄产量和品质的下降.严重影响果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红地球(Red Globe)葡萄是美国加州大学在1980年育成的一个晚熟鲜食葡萄新品种。该品种粒大色艳,果肉脆硬,穗形美观,生产性状优良。1986年引入我国后,很快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1995年以后在全国快速发展,栽培面积已达约5万公顷,产量约80万吨。但随着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和贮藏量逐年增加,贮藏中果实漂白、腐烂、下梗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如何树立正确的保鲜技术观念、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减少红地球葡萄贮藏损失.对目前红地球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红地球葡萄恒温库保鲜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熟优良品种红地球葡萄,以其质优、色美、肉硬脆、耐贮运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为延长供应期,进一步提高商品价值,我们于1996~1999年对其贮藏技术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选择山东省安丘市林业局科技示范园“红地球”葡萄基地和蜜桃开发服务中心50吨恒温库。  相似文献   

18.
葡萄气灼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跃 《果农之友》2004,(6):32-32,34
葡萄气灼病,是与特殊气候条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生理性病害。笔者认为,气灼病本质上属于“生理性水分失调症”的表现之一。气灼病是红地球葡萄常见病害,尤其是葡萄套袋后;在其他葡萄品种上,气灼病时有发生,有些年份非常严重。据笔者近几年调查,严重时,病穗率在80%以上,损失10%~30%。对于套袋葡萄,套袋前的疏穗、疏果工作已完成,如果套袋后出现气灼病,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园艺》2019,(23):25-26
以"红地球"葡萄品种为试材,研究了4种药剂对设施延后栽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g/667m2和500g/L异菌脲悬浮剂45mL/667m2组合喷施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20.
红提(又称晚红、红地球)葡萄是名优晚熟高档果品,以色艳、美观、粒大、风味好、耐贮藏等特性而在市场售价昂贵。我县1995年引种栽植,经过4年技术探索及科学管理,1999年小面积丰产方666.7m~2(亩)产量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