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因病害或虫害导致枯心。正确判断水稻枯心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予以防治,是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1.由虫害引起的枯心简易诊断:大螟、二化螟、三化螟、蝼蛄等为害水稻均可造成枯心,但受害症状有所区别。大螟:虫孔大、虫粪多,粪便一般排于水稻叶鞘与茎秆之间。被害稻茎叶鞘、叶片均变黄色。稻田边  相似文献   

2.
转sck和hpt基因对水稻不育系及其组合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通过基因枪转化法获得的保持系D62BS-1、2为供体,不育系D62A为受体进行hpt、sck的杂交转移,获得转sck的不育系,并以转育成的不育系D62AS进行杂交配组,对它们进行了遗传表达、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生产特性、抗虫性的检测.结果表明:sck和hpt能够保持紧密连锁,杂交转移到杂种F1中,但也有极少数的hpt,sck没有实现转移;D62AS及其所配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生产特性基本保持不变;外源sck基因在杂种F2代按孟德尔单基因显性3:1的方式分离.钻蛀性螟虫危害的水稻白穗植株PCR均检测出阳性株.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水稻中外源sck基因的遗传表达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转sck基因高代稳定水稻亲本和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外源sck基因的遗传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外源sck和hpt基因都能自交连锁稳定遗传到T11并表达,且连锁基因和表达活性可杂交转移到不育系和杂交组合中,外源sck基因在杂种F2代以单基因显性遗传3∶1的模式进行分离,但也出现自交hpt基因丢失,杂交hpt基因甚至sck基因未获得成功转移的现象.田间抗虫性观测表明,转sck基因水稻对钻蛀性螟虫抗性不足,对卷叶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外源sck基因在转化或杂交转育的亲本及组合中均获得表达,且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性和基因累加效应,基本为叶片的表达活性高于叶鞘.  相似文献   

4.
正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在遭受螟虫、蝼蛄、白叶枯病等多种病虫的危害后,田间出现各种各样的枯心苗。如何正确判断区分这些枯心苗,对调查病虫的发生情况以及指导药剂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田间常见的几种枯心苗介绍如下:螟虫造成的枯心。危害水稻的螟虫主要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等。(1)三化螟在水稻苗期和分蘖期,蚁螟蛀入水  相似文献   

5.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分析籼稻A232抗三化螟相关QT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种质资源中抗螟虫种质较少,A232为中抗二化螟和三化螟的籼稻材料。为发掘A232抗螟性相关QTL,本研究利用以抗虫材料A232为父本与籼稻保持系岗46B(感三化螟)为母本所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F9群体为材料,2012-2013年在海南自然条件下对RIL群体中的104个株系进行三化螟抗性鉴定,利用130个在A232和岗46B表现多态性的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同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MCIM方法进行QTL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共检测到7个枯心指数QTL,分布在第1、第2、第6、第10和第11染色体上。其中,q DHI-2-1的效应值最大,LOD值为3.83,位于第2染色体,两侧连锁标记为RM1358和RM35494,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5.12%。q DHI-1-1、q DHI-6-1、q DHI-6-2和q DHI-10四个QTLs的加性效应负值,说明增效的抗虫等位基因来源于父本A232,具有弱化枯心指数作用,这些位点有望用于抗虫育种研究。采用MCIM方法检测到2个QTLs,位于第1和2染色体,可分别解释变异的11.68%和6.59%;在第4和第6染色体检测到1对上位QTLs,可以解释7.57%的表型变异。这些研究结果为阐明A232对螟虫抗性的遗传基础及进一步开展抗螟虫水稻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阔叶野生稻对四种主要害虫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通用的抗虫性评价方法,用华南4种主要水稻害虫对151份阔叶野生稻O.latifolia作抗性评价,取6个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对两种飞虱的抗性机制分析。结果认为:阔叶野生稻对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高抗,优于抗性对照品种IR36,抗性机制主要是非嗜食性;对白背飞虱中抗;对三化螟和稻瘿蚊则高感。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螟虫俗称钻心虫,主要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台湾稻螟以及稻褐边螟等,其中以二化螟、三化螟为害最为严重。水稻螟虫在苗期及分蘖期造成枯心,在孕穗期造成枯孕穗,在穗期造成白穗、虫伤株,从而影响产量与品质,轻者损失10%,重者损失30%,甚至颗粒无收,对水稻生产有严重影响。化学防治一直是各稻区防治水稻螟虫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大量、不合理使用,导致螟虫抗药性加剧,防治成本增加,稻米农药残留超标及危害水生有益生  相似文献   

8.
桂育7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型特高产且米质达国标优质二级标准的优质常规稻品种,兼具高产稳产、品质优良、耐肥抗倒能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造种植,桂北稻作区作中、晚造种植,早造生育期约127 d,晚造全生育期约115 d.  相似文献   

9.
粟芒蝇是我国北方谷子的重要害虫,常造成枯心、白穗、畸型穗等,严重影响谷子产量,尤以夏播谷地区受害较重。1986~1990年作者等对华北地区4057份粟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以被害指数为鉴别抗感依据,品种间对粟芒蝇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中抗级以上品种占3.11%,感和高感品种占96.89%,从中选出一些抗性表现稳定的品种,可为选育抗虫品种提供抗性材料。  相似文献   

10.
转入多个抗虫基因是解决水稻抗虫的一条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2个抗虫基因(sbk和sck)同时转入3个水稻品种中,通过一系列的分子检测(PCR和RT-PCR)分析,这2个基因已经成功转入3个水稻品种中并得到了表达;同时还获得1株不含抗生素筛选标记基因(hpt)和抗虫sbk基因,却含抗虫sck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命名为YJ27-5sck.用该植株作为供体,通过杂交将sck抗虫基因转育到另外5个水稻品种中且同样得到了表达,获得了不含筛选标记基因的转sck基因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11.
将抗病虫基因与广亲和基因聚合在一起可为两系杂交稻更广泛的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将去选择标记的包含2个抗虫基因(sbk和sck)的质粒载体(pCDMARUBA-Hyg)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入兼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广亲和水稻品种Dular中。通过常规PCR检测,获得18份不具有选择标记的转基因阳性植株,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5份为单拷贝插入,对这15份单拷贝转基因植株进行RT-PCR分析,结果抗虫基因都能正常表达。人工接虫鉴定结果表明,转入抗虫基因显著提高了水稻品种Dular抗螟虫的能力;同时利用Dular本身的广亲和基因(S5n)标记和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qSTV-11b和qSTV-11c)的连锁标记进行分子检测,其结果表明这15份单拷贝转基因植株都具有广亲和与抗条纹基因的特征带;与不同籼稻和粳稻配组杂种F1的结实率和条纹叶枯病在田间自然发病状况下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单拷贝植株不但具有广亲和与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能力,而且其抗螟虫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转基因抗虫超级粳稻田间目的基因表达及抗螟虫性,将10个来自于不同独立抗性愈伤组织的转cry1C*基因抗虫超级粳稻品系种植于田间,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孕穗期叶片、茎鞘和幼穗等器官目的基因mRNA,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孕穗期叶片、茎鞘和幼穗及收获后糙米的Cry1C蛋白,利用田间目测调查二化螟危害的白穗率。结果及分析显示,转基因超级粳稻不同品系及不同器官cry1C*基因田间表达量明显不同,cry1C*基因mRNA表达量叶片>茎鞘>幼穗,蛋白质表达量叶片>茎鞘>幼穗>糙米。转基因超级粳稻田间目的基因表达,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不同器官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各器官Cry1C蛋白质含量和糙米Bt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在本研究范围内,不论转基因粳稻植株Cry1C蛋白质含量高或低的品系,田间均表现为高抗二化螟。培育转基因抗虫粳稻品种时,注意对目的基因适量表达的抗虫基因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转抗虫基因三系优良保持系的获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质粒pBUSCK-HPT作抗虫基因供体,优良籼型保持系D62B为受体,采用基因枪转化法,获得了转抗虫基因sck的植株。将转基因保持系与不育系D62A回交,获得转抗虫基因不育系。分子证据表明,外源基因能稳定转移到不育系中。蛋白活性测定显示,转基因在不育系中得到表达。本文还讨论了转基因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稻大螟为害株空间分布格局与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水稻大螟田间调查抽样技术,提高水稻大螟预报准确率,通过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幂函数法,研究浙江北部地区水稻大螟的田间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水稻大螟无论是第2代引起的枯心还是第3代引起的白穗,无论是田埂边还是田中间,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由大螟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互作的结果。第2代引起的枯心有“趋边”现象,田埂边水稻比田中间容易受害,二者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而第3代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抽样数量随着为害程度的加大而递减,第2代、第3代的最适理论抽样模型分别为n2=287.83/m+38.57和n5=447.42/m+10.63。  相似文献   

15.
为双季机插稻高产品种的选育和精确定量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2013年和2014年在长江中游双季稻地区(江西上高), 以19个早稻品种和20个晚稻品种为材料,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明确了双季机插稻叶龄模式参数, 并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双季机插稻高产品种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机插早稻主茎平均总叶片数(N)为10.7~12.2, 叶数变幅10~13, 伸长节间数(n)均为4个, 够苗叶龄为N-n+1; 机插晚稻品种N为14.4~15.2, 叶数变幅14~16, n均为5个, 够苗叶龄为N-n。高产类型机插双季稻具有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全生育期特别是中后期干物质生产量及单茎干物质量大、中后期叶面积指数(LAI)及单茎叶面积较高、穗型较大、总颖花量大、粒叶比协调和日产量高等基本特征。其中, 高产类型机插早稻生育期110~113 d, 日产量75~79 kg hm -2 d -1, 分蘖力每株2.6~3.4穗, 每穗粒数115~135粒, 千粒重26~28 g; 高产类型机插晚稻115~120 d, 日产量78~82 kg hm -2 d -1, 分蘖力每株4.2~4.8穗, 每穗粒数130~150粒, 千粒重24~27 g。  相似文献   

16.
转cry1C*及cry2A*基因早粳稻Bt蛋白的时空表达和抗螟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田  王新宇  田崇兵  周青  刘长华 《作物学报》2018,44(12):1829-1836
早粳稻空育131为受体, 以根瘤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法创制了转ubi启动子调控下的cry1C*cry2A*基因早粳稻空育131 (cry1C*)和空育131(cry2A*)。为了研究转基因水稻Bt蛋白的时空表达特性及抗螟虫性, 将不同转化事件形成的转基因早粳稻品系种植于田间,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转基因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器官的、以及成熟期糙米的Bt蛋白量, 采用室内离体茎秆法接虫鉴定转基因水稻的抗螟虫性。结果显示, 转基因早粳稻不同抗虫基因Bt蛋白量不同, cry1C*基因总是低于cry2A*基因的蛋白质表达量; 不同生长发育时期Bt蛋白量不同, 叶片和茎鞘等器官的Bt蛋白量为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 幼穗或糙米等器官的Bt蛋白量为抽穗期幼穗>灌浆期幼穗>成熟期糙米; 不同器官Bt蛋白量不同, 高低次序在分蘖期为叶片、茎鞘, 抽穗期为叶片、幼穗和茎鞘, 灌浆及成熟期为叶片、茎鞘、幼穗和糙米; 同一抗虫基因不同转基因品系间抽穗期叶片、茎鞘和幼穗等器官Bt蛋白量及抗螟虫性、糙米Bt蛋白量等性状存在差异, 抽穗期各器官Bt蛋白量与抗螟虫性及成熟期糙米Bt蛋白量之间相关不显著, 不论Bt蛋白量高或低的品系均表现为高抗螟虫。转基因早粳稻营养器官生长发育前期Bt蛋白量较低、后期较高, 繁殖器官生长发育早期Bt蛋白量较高、晚期较低, 营养器官通常比繁殖器官的Bt蛋白量高。在本研究范围内, 不同基因及不同转化事件培育的转基因水稻Bt蛋白表达量高低不同, 但所有的转基因早粳稻品系均表现高抗螟虫。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d the breeding of transgenic rice restorer line for multiple resistance against bacterial blight, striped stem borer (SSB) and herbicide by conventional crossing of two transgenic parental lines transformed independently with different genes. Two stable transgenic rice lines used as donor parents were developed, one was Zhongguo91 which contained cry1Ab gene (for insect resistance) and bar gene (for tolerance of herbicide), and the other was Yujing6 which contained Xa21 gene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 The elite restorer line Hui773 was used as recipient and crossed with the two stable transgenic rice lines. Then five successive backcrosses were made using Hui773 as recurrent parent. Two rice elite restorers, T773-1 expressing cry1Ab and bar genes and T773-2 expressing Xa21 gene, were obtained, which were confirmed by PCR analysis and testing selectable marker genes in the hybrid progenies. The cross was made between T773-1 and T773-2 to select stable restorer line carrying Xa21, cry1Ab and bar genes. Finally, we obtained transgenic restorer line T773 with good agronomic traits and obvious multiple resistance to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striped stem borer (Chilo suppressalis) and herbicide. The hybrid F1 generation produced from the cross between transgenic restorer line T773 and a corresponding male sterile line Zaohua2A maintained obvious resistance to rice bacterial blight, rice leaffolder and striped stem borer, and showed significant heterosi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it is feasible to develop transgenic hybrid rice cultivar through breeding transgenic restorer lines.  相似文献   

18.
水稻植株通气系统与稻田CH4排放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傅志强  黄璜  何保良  谢伟  廖晓兰 《作物学报》2007,33(9):1458-1467
水稻植株是稻田甲烷(CH4)排放的重要通道,90%的CH4气体由水稻植株通气组织排放到大气中。探讨水稻植株通气组织与水稻CH4排放量之间的相关性,可为水稻栽培和育种实践中减排CH4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2005年早、晚2季大田试验测定了16个水稻品种CH4排放量和植株地上部各节间组织1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0  
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3000万ha,约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1/3,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5%。生物灾害是影响中国水稻稳产、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全国每年因水稻病虫害为害虽经防治仍然造成经济损失400-500万t。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纹枯病是中国水稻生产上为害严重的几种重要的病虫害,2001-2004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超过8500kha次,其中2003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72。5%。近年来水稻病虫在全国的发生特点表现为:一、大部地区病虫害发生较重,重大病虫暴发强度大。发生危害严重的病虫有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瘟病,发生程度中等以上的有稻飞虱、水稻纹枯病;二、次要病虫上升,为害加重。一些过去偶发性的次要病虫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等,发生面积扩大,发生程度明显上升,已经或正逐渐上升为重要病虫害;三、发生面积较大,波及面广。2004年以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厄尔尼诺事件将进一步发展,将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近年来,随着粮食种植效益的提高,早稻面积将继续回升,单双季稻混栽面积将进一步加大,对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有利;部分地区部分高产、优质但易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种植,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20.
2007年早、晚季在广州,以最新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强优组合天优10号、天优122、五丰优128、特优138、两优培九,常规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为供试材料,对其秧苗形态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华南稻区早、晚季节生态环境下,供试材料间植株高度、主茎叶片数目、单株茎数、叶鞘基部宽度的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这不但证明了以往研究中将这些性状作为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育种中秧苗期(大苗)理想形态性状指标的可靠性,而且还完善了华南双季超级稻动态株型育种中秧苗期(大苗)理想形态性状指标,即:早、晚季植株高度分别为35.0~38.9 cm和33.5~37.8cm,早、晚季主茎叶片数分别为5.2~5.8片和4.9~5.2片,早、晚季单株茎数分别为1.5~3.0条和3.0~3.7条,早、晚季叶鞘基部宽分别为0.70-0.75cm和0.51~0.59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