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镁素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参与光合作用及植物体中磷的代谢,在磷酸盐的转运上起重要的作用,是胶树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元素,镁素的亏缺势必影响胶树的生长.为了探讨镁素对胶树生长的影响,我们于1981年在平和县坂仔公社橡胶场望地岭8~11段布置了此项试验,为期三年.  相似文献   

2.
在高度淋溶的湛江北部丘陵红壤上,大田初步试验显示:施用氮肥对橡胶幼树的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会提高叶片的氮/镁值,极显著地加剧镁缺乏症。镁肥能极显著地减轻镁缺乏症,提高叶片的镁含量并显著增加胶树生长量。磷肥与氮、镁肥配合能显著提高胶树的生长量,对养分吸收则看不出效应。钾肥会妨碍胶树对镁素的吸收,提高钾/镁值,加重镁缺乏症,从而略为降低生长量。但钾肥是与镁肥配合使用的,第三年镁素营养已得到满足,钾肥对胶树的生长效应就由负变正。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胶树营养诊断指导施肥?胶树在生长和产胶过程中,不断向外界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如碳、氢、氧、氮、磷、钾、镁、钙等大量元素和钼、硼、铜、铁、锰、锌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胶树正常成长过程中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缺少任何一种,都会使胶树生长停滞,产量下降.因此,胶树营养诊断指导施肥就是通过测定胶树营养器官(叶片、树皮或胶乳)在正常状况下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即营养临界指标,然后与大田生产的胶树养分含量进行比较,来确定缺什么肥和缺肥的程度,科学地指导施肥,达到速生、高产、抗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引 言 镁素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参与光合作用及植物体中磷的代谢,在磷酸盐的转运上起重要作用,农业科学已肯定镁是作物的第五个必需元素,也是胶树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营养元素,镁素的亏缺将影响胶树的生长和产胶,严重时还会引起生理病变,特别是导致叶片退绿,发黄、焦枯、落叶等缺素病。 二、研究方法 为了探讨解决橡胶树缺镁症及其防治措施,我们于1978—1980年在福建垦区胶园进行为期三年的调查,在有关植胶场的协助下,先后在诏安县建设、红星、金星农场、云霄县和平农场,漳浦县大南极农场,平和县安厚农场、坂仔橡胶场及本所试验场等主要植胶场,调查有代表性林段132个,共采集叶片样本130个,土壤样本143个,进行了室内化学分析测定。并于1981—1983年在平和  相似文献   

5.
在海南3、6和25龄胶园中间作了唐鬼桑[Morus nigriformis(Bureau)Koidzumi]、黑籽雀稗(Paspal umatratum Swallen)和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Aublet)Swartzvar.gracilis(Kunth)Vogel],对橡胶人工林复合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因子进行了测定,分析复合系统对橡胶园生态小环境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间作复合生态系统能改善胶园生态环境小气候院在夏秋高温季节,能明显的降低近地空气和地表土壤的温度,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加空气湿度,从而减少高温和干旱对胶树的伤害;由于改善了胶树生长的小环境,提高了胶树的光合效率与光能利用率,促进胶树特别是幼龄胶树的茎粗生长。  相似文献   

6.
橡胶树叶片营养诊断指导施肥应用推广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树叶片营养分析诊断,是在指导施肥上较先进技术之一.我场在省热作所大力协助支持下,自1978年以来坚持开展胶树叶片营养分析诊断指导施肥工作.五年来初步摸清本场胶树氮磷养分都很缺乏;镁部分缺乏并有下降趋势;钙素养分基本满足和丰富;钾素营养很丰富.自1979年以来采取重施氮、磷肥,适施镁肥;停施钾肥的措施,除1979年因遭白粉病严重危害而有所减产外,胶树都正常生长与连年获持续高产:1978年产干胶140.1吨,平均单株年产1.24公斤;1979年122.7吨,平均单株年产1.05公斤;1980年151.3吨,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雨林砖红壤地带,适于热带经济作物生长。因其地理环境不一,各地的经济作物和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均有差异。胶林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约为1~2%,铜、锌、锰、镍、砷、镁、钙、钾含量与土壤母质和热带地区的强烈风化、淋溶有关,土壤剖面的微量元素往往因强烈的淋溶作用而淋失。我们发现铜元素明显累积于土壤剖面的底层。不过,橡胶树一般并不缺乏这些养分,胶树中钙、镁、钾的含量分别为0.05~1.44%,0.22~0.46%、0.46~1.02%。这三种元素累积在橡胶树根部。胶树在抽新叶的初期需要钙、镁、钾。我们用计算方法估算出橡胶林区的水、风化石,土壤和水中钙的含量。因风化而释放出来的钙每公顷每年为20~25公斤,而雨水给土壤带来的钙每公顷每年为22~30公斤。胶树归还给土壤的钙每公顷每年为240公斤。土壤中的钙含量每公顷为400~500公斤。用数字方法估算的结果表明,每公顷胶林每年钙循环流动量约为20~200公斤。  相似文献   

8.
用氮磷钾钙镁五种矿质肥料各四种用量水平,按正交设计在粤西区三种植胶土壤下进行盆栽试验表明,胶苗对肥料是敏感的,各种植物营养元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氮肥除提高胶苗的氮营养水平之外,还使胶苗的钾、镁、铜、硼等营养水平下降,并诱发钾、镁缺乏症;磷肥则促进胶苗对氮、钾、镁等元素的吸收,从而加速胶苗的生长;钾肥降低胶苗的镁、氮、锰的含量;镁肥会使胶苗的钾、锰、锌、氮的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9.
镁是植物生长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是叶绿素分子的组成核心,直接参与光合作用.在幼嫩而具有生命活动的组织器官中促进磷酸酶和磷酸葡萄糖转化酶的活动,有助于单糖的转化,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呼吸作用的进行.因此,镁不足便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当镁在橡胶树叶片中的含量偏低时,最初从暴光面较大的顶蓬叶上表现症状,从叶基到叶尖边缘向内发展,叶肉和网状小脉由浅绿、黄绿逐渐黄化.而中脉、侧脉及周围叶肉仍保持绿色呈“鱼骨状”的黄化现象.根据资料报道,叶片干重含镁0.35—0.45%是胶树生长的正常值,含量少于0.27%时叶片发生生理上的变化,低于0.15%时便山现黄化.从福建热作所对胶叶的分析材料看,漳浦的胶叶含镁量较高,为0.29一0.41%;诏安次之,为0.21—0.49%,云肖、平和等县均低,一般为0.14—0.27%.据1980年秋大田调查的情况与实际测定基本相符,现加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新型的防风减灾栽培措施,减少风害对橡胶种植业的影响,试验设计在风害较大地区的幼龄胶园行间间种不同组合的非胶树木,研究其防护效应。研究表明:橡胶树幼龄胶园间种非胶树木,能有效减轻常风的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对强台风有抵御作用,能有效提高存树率;橡胶幼林间种非胶树木,对橡胶幼树的光合水分生理生态影响较小,间种后的橡胶幼树粗生长和高生长没有受到明显抑制。试验中不同橡胶品种间种不同非胶树木,橡胶幼树的光合水分生理生态因子、粗生长和高生长虽无显著差异,但仍表现有差异,这说明不同橡胶品系受间种的非胶树木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我场植胶地处沿海低丘陵,常风较大,年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因此,干旱成为橡胶生长的限制因子.为促使胶树速生快长,特进行根圈覆盖试验,加强胶园管理,并测定其对胶树生长的影响.一九七九年六月廿五日在本场农—作业区十号山74年定植的胶园进行试验.品系是五峰1号,复盖材料用草皮草,盖于树干1.5米的根圈范围内,厚度15~20厘米,以不盖草作为对照,重复二次,每次处理20株.试验前于离地100厘米处标号并量其茎围,以后每月廿五日测定胶树的增长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供试材料为GT1,主要探索幼龄胶树提早采胶的可能性。1976-1980年试验表明,树围50厘米以上的幼树,在合适的刺激强度和采胶强度的调控下,改变了光合产物的分配率,提高了经济系数,干胶产量不仅比常规刀割高,而且比同采次的刺激刀割高,树围生长抑制亦较少,树围30~49厘米的幼树,干胶产量、产量递增率和干物质分配率均较低,树围生长抑制严重。因此,从适当提早投产,又尽量减少副作用考虑,初步认为,海南地区无性系GT1以离地100厘米处有50%树围达到45厘米以上为针刺采胶标准。本文还研究了原针孔产胶机能的恢复状况。结果表明,树围50厘米以上的胶树,原针孔经三年再生,已达到同高度原生皮的产胶水平,树围50厘米以下的幼树尚未完全恢复。其它副作用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我区植胶生产上的主要矛盾是寒(?),它是影响胶树正常生长和产胶的重要因素,采用综合的载培措施进行防寒、避寒,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热带作物的积极措施.鉴于我县二十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刈面避寒和砧木的选择提出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刺激割制下橡胶园养分状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2003年8~9月在西双版纳胶园采集土壤样品218份,橡胶树叶片样本107份,调查了刺激割胶制度实施5 a后的胶园养分状况及其与胶树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刺激割制实行5 a后西双版纳胶园除土壤有机质、全氮、叶片氮含量下降外,总体来说其他养分状况均有所改善.胶园养分状况的好转与刺激割制推行过程中各农场采用营养诊断施肥等措施有关.缺氮是西双版纳垦区胶园的普遍现象,已成为该区胶树产量提高的限制因子,建议增施氮肥;但也有个别农场缺磷(东风农场)、缺镁(景洪农场)的现象.胶树产量与叶片N含量、胶园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含量成正相关,与叶片K,Ca,Mg,P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天然橡胶产销动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数年来的观测表明,在生产实践中出现有少量的植株(称其为"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其单株产胶量约达当地普通橡胶芽接树平均单株产胶量的15~20倍.为了探索这些超高产橡胶芽接树高产的原因,笔者对其(砧木为无选择种子砧木,接穗为PB86)根际及立地环境土壤的养分状况,pH值,交换性钙、镁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橡胶芽接树单株的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尤其是有机质、速效N含量和土壤酶活性)优于对照株,但其立地环境土壤微生态环境并不优于对照株.  相似文献   

16.
1978—1981年的试验结果表明,RRIM600是较适合提早针刺投产的无性系。在平均树围42.2厘米时采用盘状针刺采胶法采胶,头四年获得单株干胶总产15公斤、每亩450公斤的高额产量。当开采第三、四年平均树围达50厘米以上时,单株年产干胶达4.65~5.04公斤,比相同树围的对照刀割树增产70.6~146.0%。采胶次数比对照少,干胶含量比对照高2.8%,生长量与对照基本相同,副作用尚不明显。据此,初步认为,我国海南地区幼龄无性系RRIM600以林段中有50%的胶树离地1.2米处树围达到40厘米为开采标准。开采时,林段中树围35厘米以上的胶树亦应全部针刺投产。统计分析表明,采胶当年不同树围与产量和干胶含量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n=6,r=0.988和r=0.993)。但刚开采时不同的树围对采胶三年后产量的影响比采胶当年不同树围对产量的影响小(n=5,r=0.830,达不到显著水准)。本文还介绍了产量刺激剂电石的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探索在刺激条件下,对抗寒胶树低频割胶的可能性,供试材料为天任31—45。1979—1984年试验表明,每株次埋10克电石和涂0.2克乙烯利的胶树,采用s/2、d/3割制,改变了光合产物的分配率,提高了经济系数,干胶产量比常规刀割增产,经济效益显著;经五年刺激割胶后转为不刺激常规割胶,干胶产量仍然保持高产,而且干胶含量和茎围生长恢复也较快,每株次埋15克电石和涂0.3克乙烯利的胶树,副作用显著,转为不刺激常规割胶后,不仅产量低,而且干胶含量和茎围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因此,从适当降低割胶强度,又尽量减少副作用考虑,初步认为,闽南地区抗寒无性系天任31—45胶树采用低剂量的电石与乙烯利综合刺激。年割30—40刀为宜。 统计分析表明,刺激强度和割胶强度与乳清含糖量和细胞质透性呈负相关,与叶片的细胞汁浓度和某些无机离子含量呈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剂量与产量和干胶分配率呈正相关,而与干含和茎围增长呈负相关。胶树经过五年刺激割胶后转为不施药常规割胶,结果表明,这些胶树的生长和产胶均正常,副作用不显著,因此,采用低强度刺激和低频率割胶,是提高寒害地区低产树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树龄20 a以上的RRIM600橡胶树,应用乙烯气体刺激新技术进行短线采胶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乙烯利刺激割胶相比,在获得省工、高效、节皮的同时,不影响胶树围茎增粗,且胶树死皮相差不大,而单株产量增加0.06 kg。  相似文献   

19.
热研7-33-97幼龄开割树对低频刺激割制的适应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速生高产优良无性系热研7-33-97在幼龄开割期对低频刺激割制的适应性。3a结果表明,该品种在幼龄开割期使用低频乙烯利刺激割胶表现出胶乳再生能力强、用于生长的干物质分配率高、排胶速度快等生理特性。采用低频、短线、少药等技术措施,有利于胶树的产胶与生长。  相似文献   

20.
胶园间种柱花草的生态适宜性及间作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幼、中、成龄胶园中进行了柱花草间种的生态适宜性试验。结果表明,仅幼龄胶园可以间种,间种后土壤肥力略有下降,对胶树生长亦有一定影响,但无显著差异,柱花草产量为全光照的46.5%。中、成龄胶园不宜间种柱花草,原因是:(1)中、成龄胶园内光照太弱,上午10:00平均仅为全光照的13%;(2)中、成龄胶园行间整地后橡胶营养根系生长迅速,密布土壤表层,柱花草无法同其竞争;(3)中、成龄胶园柱花草长势弱,易遭受从橡胶树冠落下的雨滴打击,林地湿度较大,炭疽病十分严重易导致衰败。对Wasana的PER和LER评价公式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土壤养分均衡率公式,采用了Wasana的IER经济效益评价公式,对幼龄胶园间作柱花草的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