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习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棘木蠹蛾(Holcocelus vicarius walker)是目前沙棘林区主要蛀干害虫,造成沙棘大面积死亡。该虫2年1代跨3个年度。其防治方法主要用磷化铝堵塞虫孔熏杀幼虫,化学药剂喷杀初孵幼虫及灯诱、性诱、人工捕杀等实行综合治理,效果可达90%以上。文中还记述了沙棘两种主要蛀干害虫沙棘木蠹蛾与沙柳木蠹蛾在幼虫与成虫形态上的主要区别,便于在防治工作中的识别。 相似文献
3.
4.
辽宁省沙棘木蠹蛾综合治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木蠹蛾;Holcocerus hippophaecolus; Hua,Chou,Fang et Chen是沙棘的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在寄主主干和根茎内蛀食危害。近年来,在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发生大面积危害,并呈加剧之势。作者详细调查了沙棘木蠹蛾在辽宁的危害,开展了化学防治试验和沙棘林分大面积营林改造等综合治理措施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的危害与林龄成正比,林龄愈大危害愈重;纯林和混交林中的沙棘受害程度无明显差别;采用营林改造技术林分生态系统恢复快,效果明显,中度受害的林分平茬更新当年即可丛生枝条,2 a即可成林,是控制沙棘木蠹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沙棘木蠹蛾对沙棘危害十分严重,应用20%中西杀菊酯500倍液,50%对硫磷1000倍液,3%钾拌磷粉剂,采取灌根或树干基部埋粉剂的方法防治其幼虫,30天防治效果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6.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沙棘木蠹蛾主要为害沙棘,亦加害榆,山杏,沙枣等,该虫在我区凉成4年-代跨5年,以幼虫越冬,老熟幼虫于6月初入土蛹,成虫于6月末始见羽化,7月达羽化盛期。此虫产卵量少者27粒,多者625粒,7月初始见初孵幼虫,幼虫有13个龄期。 相似文献
7.
8.
沙棘园红缘天牛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87~1990年,经过对沙棘毁灭性害虫红缘天牛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提出了从加强沙棘园综合管理,增强提高树势入手,结合成虫发生期喷雾,采取幼虫为害期注射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可达95%左右,并可兼治蚜虫、木虱、茶翅蝽等多种害虫,使濒临死亡的沙棘树复活. 相似文献
9.
10.
11.
沙棘主要蛀干害虫危害特性及种群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棘木蠹蛾主要危害沙棘栽植树的根部和干部,红缘天牛同时危害沙棘栽植树和根蘖苗的干部,已成为宁夏沙棘林中两大主要蛀干害虫。通过对沙棘树不同高度范围内沙棘木蠹蛾幼虫和红缘天牛幼虫的调查发现,沙棘木蠹蛾幼虫主要分布在地下根部和干部40~120 cm的范围内,而红缘天牛主要分布在树干40~120 cm的高度内。红缘天牛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大致呈现向树干上部增加的变化趋势。沙棘木蠹蛾幼虫数量随时间变化呈现明显的向根部转移的趋势,7月末,有近98%的幼虫在根部危害。之后,由于初孵幼虫的大量出现,使干部幼虫数量急剧增加,越冬前,虽然有部分转移至根部危害,但到9月末仍有近43%的幼虫停留在树干40~120 cm处越冬,直到次年越冬结束。沙棘木蠹蛾和红缘天牛在沙棘树干部40 cm以上危害位置的较大重叠,必然造成它们在时间、空间和营养上的激烈竞争。 相似文献
12.
13.
沙棘醋因含有多种维生素、有机酸、无机盐、黄酮、胡萝卜素等生命活性成分,是果醋中的珍品,倍受人们的推崇和喜爱。目前沙棘醋的生产工艺中酒精发酵阶段基本都采用产酒干酵母,沙棘的特有风味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另外,为加快生产普遍采用较高的发酵温度,使沙棘果富含的水溶性维生素不易很好保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采用利用从沙棘果表面分离的单一酵母菌原汁发酵法酿造产生酒精、利用恶臭醋酸杆菌的混合变种菌对沙棘果酒进行醋酸发酵制作沙棘醋、对制作出的沙棘醋进行勾兑等新方法,从沙棘果上自行分离纯化并经过DNA测序鉴定的产香酵母作为酒精发酵的酵母菌种,采用低温发酵工艺,研究一种沙棘醋生产的新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