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α-甲基睾酮对赤点石斑鱼性逆转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Temminck et Schlegel)是我国名贵海产经济鱼类。近几年来,因盲目钩捕,在东南沿海资源日益减少。因此,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赤点石斑鱼性腺发育进行周年研究,并开展了人工繁殖和育苗试验。然而,由于此鱼雌雄同体,雌性先熟,在六龄鱼才转变为雄鱼。由此常见因缺少雄鱼无法开展人工繁殖。所以,作者在非繁殖季节,试图用外源性雄激素拌入饵料中,喂低龄和高龄赤点石斑鱼,目的在于诱发其性逆转,现已取得显著的效果,这对于解决雄鱼困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建立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理雄鱼诱导技术, 以出膜后 15 d 体长(15.1±0.09) mm 的大口黑鲈为研究对象, 分别使用含有 17α-甲基睾酮(MT)的日粮饲喂 60 d。饲料 MT 添加量分别为 0 mg/kg (MT0)、 50 mg/kg (MT50)和 100 mg/kg (MT100), 分析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别分化、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及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MT50 和 MT100 组大口黑鲈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低于 MT0 组(P<0.05), MT50 和 MT100 组的雄性率均为 100%, 显著高于 MT0 组(45%); 性腺组织切片显示, MT 诱导获得的生理雄鱼性腺结构与 MT0 组雄鱼相似。性类固醇激素测定结果显示, MT50 和 MT100 组生理雄鱼血清中雌二醇的含量均显著低于 MT0 组雌鱼(P<0.05), MT50 组生理雄鱼睾酮的含量显著高于 MT100 组(P<0.05), 与 MT0 组雌鱼无显著差异(P<0.05)。 此外, 与 MT0 组雌鱼相比, MT50 和 MT100 组生理雄鱼性腺中 Dmrt1 和 Gsdf 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 而 Foxl2 和 Cyp19a1a 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研究结果表明, MT 添加投喂能有效诱导出膜后 15 d 的雌性大口黑鲈转为生理雄性个体, 适宜添加量为 50~100 mg/kg。本研究为大口黑鲈全雌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姚汶励  姜鹏  白俊杰 《水产学报》2019,43(4):801-809
利用养殖草鱼雌性个体所表现出的生长优势,探讨通过性逆转培育全雌草鱼品种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实验采用拌料投喂诱导方式,在饲料中设置0、50、100和200 mg/kg 4个浓度梯度的17α-甲基睾酮(MT),连续投喂150 d,观测不同处理水平草鱼性腺结构和血液中类固醇激素雌二醇(E2)、睾酮(T)和11-酮基睾酮(11-KT)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草鱼性逆转过程中的特征变化。性腺的组织切片结果显示,从投喂30 d开始,各处理组卵巢中开始出现精原细胞。30~150 d,50 mg/kg MT处理组草鱼卵母细胞的生成及成熟受到抑制,发育迟缓;100 mg/kg MT处理组的生殖细胞受抑制程度要高于50 mg/kg MT处理组,实验结束时性腺已被大量精原细胞占据,有向精巢发育的趋势;200 mg/kg MT处理组精卵兼性状态较50 mg/kg MT处理组明显,但精原细胞的数量少于100 mg/kg MT处理组,对照组卵巢未出现精原细胞。血清类固醇激素测定结果显示,投喂不同剂量的MT,E_2浓度均显著升高,于45 d时达到最高值,之后趋于平稳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未经处理的雄性草鱼,随着早期精巢的发育,其E_2水平也逐渐升高。随着MT投喂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T浓度分别有不同程度的降低,45 d时各处理组降幅最大,且与MT浓度呈正相关,11-KT则有不同程度升高。研究表明,100 mg/kg MT为其性逆转较适宜的浓度,MT可使早期雌性草鱼血清E_2升高,发挥雄激素效应,从而促进卵巢卵细胞退化,精原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4.
17α-甲基睾酮对赤点石斑鱼性逆转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广丽 《水产学报》2006,30(3):289-296
通过对2002年12月-2003年3月养殖的亚东鲑胚胎进行观察,并结合1999年12月-2000年5月和2000年12月-2001年5月所取样品的对照,对其胚胎发育的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亚东鲑胚胎发育过程分为10个时期;在平均水温4.3℃条件下,从受精到出膜需要大约339.7~447.2积温(度.日)不等;胚胎发育的天数与积温呈明显的线性相关;胚胎发育的各期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不同,体节形成至发眼前期这一阶段对外环境比较敏感;不同大小的卵对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出膜时仔鱼的平均大小为(13.09±0.90)mm之间。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17α-甲基睾酮(17 α-methyltestosteron,MT)对生长发育期间的雌性食蚊鱼形态雄性化及目标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臀鳍雄激素受体基因(ARα) mRNA表达水平作为监测养殖水体雄激素类污染物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行性,使用浸浴法以0.5、5、50和500 nmol/L 4个MT浓度为雌性食蚊鱼幼鱼染毒,设置对照组和平行组,暴露实验持续21 d,定量测定了幼鱼体长(BL)、体质量(BW)、身体健康指数(CF)以及臀鳍第3鳍条长度(FL)、分节数(FJ)和最宽处宽度(FW);AR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雌性幼鱼暴露21 d后BL、CF均没有显著变化,只有高浓度组(50和500 nmol/L)食蚊鱼的BW有显著下降(P<0.05);雌性幼鱼臀鳍第3鳍条FJ显著增加,FL随之延长,并且FW也出现显著增宽(P<0.05);雌性幼鱼暴露于MT21 d之后,ARα mRNA表达水平呈现与剂量相关的上升(P<0.05).MT的雄激素效应明显,导致雌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形态雄性化;ARα基因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监测养殖水体雄激素类污染物有效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6.
石斑鱼性逆转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晨光  金珊  袁思平 《水产科学》2006,25(4):214-216
石斑鱼(Epinephelus)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暖水海域,为暖水性礁栖鱼类[1]。世界上有100余种,我国已记录的有45种,从浙江到海南岛、北部湾直至南沙群岛的海域均有分布[2-4]。本属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名贵的海水经济鱼类。近几年来,由于自然海区钓捕过度,石斑鱼资源严重衰退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白斑狗鱼(Esox lucius)同一家系人工授精孵化的仔鱼为研究对象,用经浓度为20 mg/L 17α-甲基睾丸酮(17α-MT)浸泡的饵料分别在仔鱼生长的不同时期(出膜10、20、30、40 d)投喂,持续投喂30 d,待仔鱼培育至7月龄将其解剖取出性腺,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投喂17α-MT对其有显著致死效应;在10d喂药组出现较高的雄性率(40.8%),其它3个试验组雄性率相对较低,而对照组雄性率仅为26.3%,由此推断白斑狗鱼性腺分化转雄的时间节点在出膜10~20 d。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白斑狗鱼性腺分化在稚鱼阶段存在精巢组织与卵巢组织共存现象,根据其性腺的组织学特征推断白斑狗鱼性腺分化方式可能是未分化型雌雄异体型。  相似文献   

8.
赤点石斑鱼雄性性腺及性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Temminck et Schlegel)是名贵的海产经济鱼类,近年来因钓捕过度,资源日趋衰退。为了开展赤点石斑鱼人工增养殖,我们进行了繁殖生物学的研究。S.M.Tan和K.S.Tan(1974)报道了巨石斑鱼(Epinephelus tauvina)雌雄同体现象,曾文阳(1982)对赤点石斑鱼性转变年龄作过描述,  相似文献   

9.
取发育早期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的精巢,剪碎,分散成细胞悬液,用离体细胞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培养基中不含17α-甲基睾酮(17α-MT)的为对照组,设定3种不同质量浓度水平组,分别为300 ng/mL、1 500 ng/mL和3 000 ng/mL,测定生精细胞的体外存活率并观察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行为和分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浓度梯度下生精细胞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17α-MT的质量浓度为1 500 ng/mL组分化为精子细胞四分体的数量和长出棘突的精细胞数量均比对照组和其他实验组多,差异极显著(P<0.01).初步确定生精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17α-MT不影响细胞的存活率,但影响生精细胞的体外分化,17α-MT的适宜质量浓度为1 500ng/mL.  相似文献   

10.
舒琥 《水产学报》2005,29(4):433-440
研究了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不同处理方式对雄性赤点石斑鱼性类固醇激素分泌和精子生成及精子排放的影响。对照组在0、7d二次注射生理盐水(50μg·kg-1BW),注射组在0、7d二次注射LHRHA(50μg·kg-1BW),埋植组在0d埋植LHRHA缓释剂(100μg·kg-1BW)。结果表明,通过埋植LHRHA缓释剂,血清睾酮(T)和11-酮基睾酮(11-KT)水平快速增加,显示血清睾酮和11-酮基睾酮水平与赤点石斑鱼精子生成和精子排放有密切关系。组织学观察表明,在21d,对照组和注射组鱼精巢充满了精子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而在同一时间,LHRHA埋植组鱼精巢含有大量精子,表明精子排放仍在进行。在40d期间采集精液总量为对照组<注射组<埋植组,差异显著。当注射组在处理14d后精液量逐渐回落到对照组水平时,埋植组仍然维持较高精液量水平。各组采集的精子的活力与采集的精液量呈正相关,而精子密度没有显著差异。数据显示,LHRHA缓释剂能显著增加赤点石斑鱼的精液量及延长精子排放时间而不改变精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17a-甲基睾酮对食蚊鱼形态雄性化及目标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17α-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MT)对生长发育期间的雌性食蚊鱼形态雄性化及目标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臀鳍雄激素受体基因(ARα)mRNA表达水平作为监测养殖水体雄激素类污染物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行性,使用浸浴法以0.5、5、50和500 nmol/L 4个MT浓度为雌性食蚊鱼幼鱼染毒,设置对照组和平行组,暴露实验持续21 d,定量测定了幼鱼体长(BL)、体质量(BW)、身体健康指数(CF)以及臀鳍第3鳍条长度(FL)、分节数(FJ)和最宽处宽度(FW);AR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雌性幼鱼暴露21 d后BL、CF均没有显著变化,只有高浓度组(50和500 nmol/L)食蚊鱼的BW有显著下降(P<0.05);雌性幼鱼臀鳍第3鳍条FJ显著增加,FL随之延长,并且FW也出现显著增宽(P<0.05);雌性幼鱼暴露于MT 21 d之后,ARαmRNA表达水平呈现与剂量相关的上升(P<0.05)。MT的雄激素效应明显,导致雌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形态雄性化;ARα基因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监测养殖水体雄激素类污染物有效的生物标记。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培育方式对赤点石斑鱼成熟、产卵和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水网箱、传统小网箱和室内水泥池三种培育方式下,采用埋植外源激素的方法诱导赤点石斑鱼提前完成性转化,获得功能性雄鱼,并用所得雄鱼和人工驯化培育而成的雌鱼进行了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雌鱼性腺成熟以深水网箱培育为最好,室内水泥池培育次之,传统小网箱培育最差;转性效果深水网箱与室内水泥池培育相差无几,转性率分别为97.0%和94.6%,传统小网箱较差,转性率仅65.9%;自然雄鱼以深水网箱为最多。其中,2004年共获得亲鱼246 ind,施行转性手术100 ind,转性率达87.9%,先后获受精卵230.5×104粒,平均受精率22.4%,孵出仔鱼80×104ind,平均孵化率34.7%。  相似文献   

13.
毛连环 《河北渔业》2020,(4):1-3,19
通过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亲本强化、苗种繁育阶段的饵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牡蛎作为赤点石斑鱼亲本营养强化饵料使得亲本成活率达89.33%,所产的卵子平均受精率达78.9%、孵化率达80.1%,均显著高于使用南美白对虾和蛏子组(P<0.05);苗种培育至摄氏卤虫阶段,采用鱼油(4 g/L)与经小球藻强化轮虫和虾青素(5 g/L)混合代替,成活率29.53%,全长增长率175.00%,效果最佳;苗种培育至摄氏桡足类阶段,采用鱼油(4 g/L)与桡足类和虾青素(5 g/L)培育,成活率和全长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后期采用软颗粒料(鳗粉:鳀鱼=3:2,添加虾青素5 g/kg)可极显著提高赤点石斑鱼的养成成活率和全长增长率(P<0.01)。  相似文献   

14.
将5月龄的珍珠玛丽鱼、3月龄的红剑尾鱼各100尾,分别平均分成二组,即各设一对照组和一处理组。在处理组的基础饲料中添加10μg/gm的甲基睾酮,饲养50多天,期间观察各组试验鱼的性逆转现象,并对其体表及肌肉中所沉积的β-胡萝卜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饲料添加10μg/gm的甲基睾酮不能使5月龄的珍珠玛丽鱼性逆转,体色也无明显变化;但能使3月龄的红剑尾鱼全雄化,且其群体的体色得到加深。  相似文献   

15.
张利红 《水产学报》2001,25(2):107-111
探讨了间隔15d多次埋植雄烯二酮(4-androstene-3,17-dine,ADSD)或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诱导日本鳗鲡性腺发育过程中,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和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2)含量的变化。在雌鳗中,埋植ADSD后血清T和17β-E2含量显著升高,随后缓慢下降;埋植后第15d的血清T含量随埋植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血清17β-E2含量随埋植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埋植MT则使雌鳗血清中T含量显著降低,而雌鳗血清17β-E2含量在埋植MT2次后显著升高。在雄鳗中,埋植ADSD后第15天的血清T和17β-E2水平均显著升高,并随埋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埋植MT后第15天的血清T含量也显著升高,并随埋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血清17β-E2水平仅在埋植第3次后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埋植ADSD和MT对日本鳗鲡血清T和17β-E2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将 5月龄的珍珠玛丽鱼 (Mollienisia velifera )、3月龄的红剑尾鱼 (Xiphophorushelleri )各 10 0尾 ,分别平均分成二组 ,即各设一对照组和一处理组。在处理组的基础饲料中添加 10μg/ gm的甲基睾酮 (Methyltestosterone ) ,饲养 50多天 ,期间观察各组试验鱼的性逆转现象 ,并对其体表及肌肉中所沉积的β-胡萝卜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饲料里添加 10μg/gm的甲基睾酮不能使 5月龄的珍珠玛丽鱼性逆转 ,体色也无明显变化 ;但能使 3月龄的红剑尾鱼全雄化 ,且其群体的体色得到加深  相似文献   

17.
用质量浓度为10 mg/kg的17α-甲基睾丸酮(MT)、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分别对尼罗罗非鱼进行腹腔注射,在注射后12、24、48 h和7、14、21 d检测P450arom11β-HSD2P450scc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3个基因表达量均先下调,而后回升。注射MT后,最先受到抑制的是P450scc基因,其次是P450arom11β-HSD2基因。11β-HSD2基因的表达量在注射后7、14、21 d时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4 d时的表达量降至最低; P450scc基因的表达量在注射后12、24、48 h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24 h时表达量降至最低;P450arom基因至48 h时表达量降至最低,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注射LE后,P450aromP450scc基因的表达较11β-HSD2基因先受到抑制。11β-HSD2基因的表达量在注射后48 h,7 d、14 d时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7 d时降至最低;P450scc基因和P450arom基因的表达量均在注射后48 h时表达量降至最低,且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MT可能是通过调节P450scc基因水平来降低P450arom的表达量,而LE则通过直接调节P450arom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罗非鱼类的性别形成。  相似文献   

18.
19.
性类固醇激素对性腺发育期间的鱼类促性腺激素(GTH)分泌有负反馈作用,而对性未成熟的鱼类GTH分泌有正反馈作用。本实验选取性腺发育中期的长臀鮠(Cranoglanis bouderius)进行研究,将实验用鱼分成4组(实验重复3次,每组共用6尾鱼,):①持续性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处理;②E2在注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Analogue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A)脉冲刺激的处理;③持续性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处理;④MT在注入GnRH-A脉冲刺激的处理;采用离体灌流孵育和GTH放射免疫测定的方法研究E2和MT对长臀鮠脑垂体GTH分泌的影响。持续性的E2(1μmol/L)处理能显著性地抑制长臀鮠脑垂体碎片基础GTH的分泌,而持续性的MT(1μmmol/L)处理能抑制长臀鮠脑垂体碎片基础GTH的分泌,同时E2和MT处理能抑制GnRH-A刺激的GTH分泌,而高浓度的E2和MT处理(10μmol/L)要比低浓度的E2和MT处理(0.1μmol/L)对长臀鮠脑垂体碎片基础GTH释放抑制能力强。这些结果表明,在离体实验中,E2和MT对性腺发育中期的长臀鮠脑垂体的GTH的分泌具有负反馈的作用,并且可能直接参与了长臀鮠脑垂体的GTH调节。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杂交种“金虎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pinephelus tukula ♂)和母本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卵巢发育和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变化,对10、18、24、36月龄的金虎石斑鱼和棕点石斑鱼进行了卵巢组织切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中的雌二醇(E2)、11-酮基睾酮(11-KT)、睾酮(T)、孕酮(P)含量。结果显示,杂交种金虎石斑鱼卵巢正常发育,没有出现卵母细胞萎缩、退化的现象,且36月龄时金虎石斑鱼卵巢发育至Ⅲ期早期,卵母细胞进入大生长期体积明显增大,核仁多位于核膜外侧。棕点石斑鱼卵巢发育较快,36月龄时卵巢已发育至Ⅲ期末期,卵母细胞与核体积进一步增大。卵膜外又形成了一层滤泡膜,形成双层滤泡膜结构。金虎石斑鱼与棕点石斑鱼血清中E2、11-KT、P的水平变化趋势相似,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24月龄时达到最大,但棕点石斑鱼高于金虎石斑鱼。金虎石斑鱼血清中T的水平与其他性类固醇激素变化一致:在24月龄时达到最大,在36月龄时显著下降,而棕点石斑鱼血清中T在36月龄时依然维持和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