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肥和降水年型对土壤供水量和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中国科学院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长期定位试验,利用海伦站内气象数据和中子仪测定的土壤水分数据,分析了丰水年(2006)、平水年(2008)和枯水年(2001和2004)条件下的无肥(CK)、化肥(NP)和化肥+有机肥(NPM)处理对大豆耗水量、土壤供水量和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从4 a的平均值分析,大豆耗水强度最大时期为开花-鼓粒期。施肥增加了大豆的耗水量,与CK相比,NP和NPM的耗水量分别增加了0.92%和2.21%,其中施肥增加大豆耗水量的效应在枯水年表现得更为显著。大豆消耗的水分除了大气降水以外,还有土壤供水量,在降水最为缺乏的大豆鼓粒-成熟期,与CK相比,NP和NPM土壤供水量分别增加了11.72%和23.48%。在观测的4 a中,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为CK相似文献   

2.
长期施肥对大豆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娇  韩晓增  邹文秀  严君 《大豆科学》2012,31(5):778-783
以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择了5个不同施肥处理,包括无肥(CK),单施氮肥(N),氮肥+有机肥(N+OM),氮、磷、钾配合施用(NPK),氮、磷、钾+有机肥(NPK+OM),研究了连续27年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明显增加大豆株高和荚数,并且能增加植株的生长速度,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能增加大豆根瘤干重和根瘤数,而有机肥对根瘤的作用不显著。与单施化肥和无肥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大豆的根冠比较小,说明有机肥能够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长期施肥对大豆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表现为:NPK+OM>NPK>N+OM>N>CK,大豆产量也表现出相似趋势,说明有机肥的施用能够改善大豆的产量性状,同时氮肥配施有机肥的大豆产量低于氮、磷、钾平衡施肥的处理,说明在东北黑土区有机肥不能代替磷钾肥施用。  相似文献   

3.
日前,我国首个稻田生态监测站———南昌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试验站在江西省南昌县建成运行,试验站将通过实地研究以提高水稻生产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等。这个生态站的建成运行对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专家介绍,江西泰和、南康、湖口、广丰、莲花等五个县市的国家农业气象基本站将配合南昌农田生态站开展同步观测研究。科研人员通过田间自动观测设备,对水稻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征、能量流动过程、调控途径等项目进行观测研究,并向政府部门和社会提供水稻生态环境监测公报、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状况、土壤状况和水稻灾…  相似文献   

4.
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曾平  张杨珠 《作物研究》2007,21(2):137-139
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关系到作物的优质高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清洁和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研究资料,并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叶昊天  姜海梅  李荣平 《玉米科学》2022,30(1):77-85,92
利用中国气象局锦州农田野外观测站的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生长季CO2通量变化.结果 表明,2008~2011年生长季的夜间呼吸速率、白天净碳交换速率年际差异不大,8天累积净碳交换量呈U型分布,碳吸收强度在生长季中期最大.夜间呼吸作用Reco与EVIs×Ws(EVIs和Ws分别为增强型植被指数EVI、陆地表面...  相似文献   

6.
基于QT的橡胶林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业部儋州热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为平台,为对橡胶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数据进行管理,开发基于QT的数据库系统软件。论文详细分析了橡胶林长期定位观测数据的内容和系统的特殊功能需求,并对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前台应用程序开发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在集成QT的VC(Visual C++)2005可视化编程环境中,以SQL Server2005为后台数据库系统,采用Client/Server模式进行开发,建立了橡胶林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库系统,并展示了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海伦综合试验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海伦综合试验站简介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海伦综合试验站(海伦站)成立于2007年,是首批进入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综合试验站之一。建设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海伦站现有固定成员5名,第一任站长是韩晓增研究员(2007—2015年),2016年韩晓增研究员由于年龄原因由团队成员邹文秀副研究员接任站长(2016年至今),成员分别是韩晓增(综合),陆欣春(土肥栽培),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技术已逐渐渗透各个领域,其中包括农业种植业。农业种植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其生产效率和种植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种植带来了许多的机遇。探究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旨在为农业工作者提供科学的种植策略和管理建议,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InVEST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 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但目前仍很难对受到威胁的自然价值赋予恰当的衡量尺度,难以有效地管理复杂的生态系统。2007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大自然保护协会联合开发的InVEST模型实现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量评估,为全球各地自然资本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系统产品提供与生命支持功能的权衡提供了科学支撑。本文概述InVEST模型在国内外应用研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0.
对衡阳市农田生态系统的安全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并分析了农田生态系统质量下降的原因与危害,同时对防止农田生态系统污染,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安全提出了"摸清底数、分类定级、技术组装、分步治理、长期监测"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保护农业资源,恢复与保持农业生态平衡,是我国一项国策,是提高农、林、牧、付、渔整体生产力的前提,是实现“生物技术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立足点.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合理利用土壤,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是科学种田的标志,也是科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反映.许多国家早已成立专门机构或制定相应的法律,保护土壤资源.那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破坏土壤资源,降低土壤肥力的现象,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所不能允许的.因此,保护和改良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土壤,是顺利发展各种植业的重要基础和共同任务.要建立高产、稳产的农田、园林,首先就必须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农业生态系统研究的由来与发展,提出了随着研究的深入,对概念,性质认识的深化和研究方向的转换,对农业生态系统近期研究领域及未来研究趋向作了概括,指明了今后研究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13.
黑土区短期免耕对大豆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作和施肥是影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2个重要因素,为探讨免耕和长期单施化肥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施用化肥+传统耕作(NP+CT),施用化肥+免耕(NP+NT),无肥+传统耕作(CK+CT),无肥+免耕(CK+NT)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短期免耕(3 a)后显著地增加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表现在与传统耕作相比水稳定性大团聚体(>0.25 mm)的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分别提高9.03%,10.90%和20.39%。耕作和施肥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但是与施肥相比,耕作方式能够解释更多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异。免耕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减少了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施肥仅对0~10 cm土层土壤毛管含水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耕作和施肥对0~1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同时与施肥相比,耕作能够解释更多的0~1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变异。耕作和施肥对10~20 cm土层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影响不显著。因此,在研究区域内耕作是影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保护性耕作对黑土农田土壤水热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  张兴义 《大豆科学》2011,30(1):56-61
保护性耕作措施是干旱区农田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耕作技术,为研究其在冷凉区域的适用性,于2004~2009年,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黑土农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免耕秸秆覆盖、少耕和传统旋耕3种耕作措施长期定位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轮作制度下,实施免耕秸秆覆盖和少耕的保护性耕作方式,连续3 a免耕大豆产量均表现...  相似文献   

15.
林业生态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是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温家宝总理曾对林业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了深刻阐述:林业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在可持续发展中,应该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2001年以来,瓯海区提出建设生态区的目标,按照“一要保护、二要发展”的方针,根据不同生态区位、自然经济条件与受益对象,全面实施生态公益林建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有力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不仅是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也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土安全的首要问题。本文从浙江山区统筹粮食发展和安全的研究入手,以丽水市为例,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大背景下,分析浙江山区粮食生产条件和现状,指出山区基础差、机械装备少,规模小、单产低,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可示范可推广的粮食产业发展做法和经验,探索智能化、品牌化、共享化、长效化等农业现代化路径,提出政策倾斜、协调用地、引导服务、优化产业结构等建议,以确保新时代山区粮食安全体系的长期稳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是保护东北农田生态系统黑土资源重要的农业管理手段,在应对黑土退化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壤动物是评价农田生态系统质量和土壤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为深入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东北黑土区农田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以及对于土壤环境的改良状况,本文综述秸秆直接还田与秸秆间接还田方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以及动态分布特征,总结概括不同还田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差异的影响因素。基于目前秸秆还田与土壤动物相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展望,为秸秆还田模式下东北地区的黑土资源保护与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和《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精神 ,充分发挥各级科技群团的优势 ,调动广大科技人员为我省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的热情 ,省科协会同省农办联合举办“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学术研究”活动 ,作为这次大型学术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是组织省科协所属农口等学会开展专题调研。本文是省茶叶学会同宁波、余姚有关单位提出本行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专题报告 ,为求提升我省现代化的理论层次、为政府部门进行决策 ,指导各地科学制定和实施《纲要》的规划和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田生态系统中磷循环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磷肥施用量较多的国家,各种作物的生产均需要磷肥,同时磷又是影响水体生态环境的主要营养物质。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及水环境系统稳定,必须设计合理的施肥措施及土肥管理措施,了解磷素在植物—土壤的转移途径,以及磷素的变化通量对施肥措施及土肥管理措施优化的重要性。从磷循环的研究方法、磷的动态循环、以及磷循环模拟模型三个方面,综述了农田生态系统磷循环及模拟模型情况。  相似文献   

20.
基于熵值法和耦合理论,建立了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了黑龙江林业生态系统建设与大豆产业发展耦合关系,并对2008~201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林业生态系统建设与大豆产业发展间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在2008年处于较低水平,在2009~2012年总体上呈现较高水平状态,但在这期间二者的耦合关联度均显著地高于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且其耦合协调处于较大的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