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赤田小流域是云南省昌宁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施项目区,该项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以土壤理化性质监测为重点,并对项目区土壤重金属进行普查。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项目区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以及土壤保水、保肥的变化情况。坡耕地土壤2011年评价结果为:(1)土壤板结紧实,毛管孔隙和无效孔隙所占比重大,透水性能差,大雨时雨水不能迅速渗入下层,土壤接纳的水分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冲刷侵蚀严重。(2)试验区水解氮和全磷含量较低,有效磷极度缺乏;有机质含量局部偏低。(3)土壤局部出现汞轻度污染,原因不详。  相似文献   

2.
坡耕地是我国耕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坡耕地综合治理是控制水土流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坡耕地综合治理已成为黑土区群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增收致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开展坡耕地细沟侵蚀的研究,对搞清坡面土壤侵蚀规律,促进坡耕地水土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定位观测和野外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尖山河小流域坡耕地细沟侵蚀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坡耕地产生细沟后,随着侵蚀性降雨的继续,坡面细沟向坡下侵蚀加长,细沟密度逐渐增大,细沟不断加深加宽,细沟侵蚀量也不断增加。细沟发展至其深度达到犁底层后,将基本趋于稳定。细沟侵蚀深度一般不超过30 cm,宽可达35 cm,而大多数细沟深度小于15 cm,宽度小于20 cm。由细沟侵蚀产生的年土壤侵蚀量可达到8 700 t/km2以上。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蚀区坡耕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芊红    张光辉    耿韧    王兵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112-118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探讨我国东部水蚀区坡耕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依据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等因素选取了36个采样点,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二级标准为评价依据,研究了As,Cd,Cr,Cu,Ni,Pb,Zn 7种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结果表明:(1)Cd超标率高达13.9%,是东部水蚀区最主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元素,As,Cr,Cu元素的污染概率较高,为5.6%;(2)长江以南地区的坡耕地重金属污染程度显著高于长江以北地区,南方山地丘陵区是我国水蚀区六个二级分区中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其次为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云贵高原区、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北方山地丘陵区;(3)湖南宁远和广东湛江两点综合污染指数最高,分别为2.73和2.51,属中污染水平;(4)36个采样点中污染水平处于安全、警戒线、轻污染、中污染的比例分别是77.8%,8.3%,8.3%和5.6%,表明我国东部水蚀区绝大多数坡耕地(86.1%)重金属含量未达到污染水平,但仍有13.9%的坡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结果对明确我国水蚀区坡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该文在野外实验观测和室内分析化验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坡耕地经过综合治理后,生态效益显著提高的几个方面:1.减水减沙效益显著;2.植被覆盖率增加,改善了田间小气候;3.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明显增强;4.农田生态系统开始向良性循环转化;5.自然灾害减少,农业抗灾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黑背山小流域保护性耕作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坡面径流小区试验,对黑背山小流域2009年和2010年5—8月径流小区径流量、侵蚀量和养分流失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降雨条件下,各径流小区的径流量、侵蚀量和养分流失量具有相似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裸地、垄作区田、等高垄作、地膜覆盖和等高深松。与裸地小区相比,保护性耕作措施可减少小区径流量29.8%~63.3%,减少侵蚀量64.6%~96.6%,减少全氮流失量54.0%~89.5%,减少全磷流失49.4%~92.2%。说明保护性耕作措施具有很好的保持水土和减少养分流失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澄江县尖山河小流域为例,研究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红壤坡耕地土壤养分输出与泥沙流失特征,探讨红壤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降雨量与红壤坡耕地的泥沙迁移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4。②土壤养分流失量大小依次为全磷>全氮>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③土壤养分流失与降雨量、泥沙迁移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全磷流失量和降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83,全磷流失量和产沙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93。④暴雨条件下红壤坡耕地的泥沙养分富集率大小依次为全磷>速效磷>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其中全磷的富集率最大,为3.00,说明土壤中磷素多以泥沙形态流失。  相似文献   

8.
9.
为研究武隆县植烟土壤的养分资源特征、丰缺状况,对烟区土壤进行综合评价,采用GPS定位对该县烟区主要乡镇土壤样品进行取样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武隆主要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适中;pH偏酸性;全氮含量较高,速效氮含量适中;不能为烟草提供充分的磷素的土样占总样品数的77.56%;近60%土壤速效钾含量适宜烟草的生长;中量元素中近60%烟田交换性钙含量偏高,多数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在适宜至丰富范围,有效硫含量缺或不缺大致各占50%;有效锌含量分别占27.56%和62.50%,属于适中偏高;77.24%土壤有效铜含量丰富;有90%左右的土壤有效锰、有效铁含量偏高.土壤样品的IFI值在中等、较高、高、较低和低水平的分别为39.10%,33.01%,7.05%,17.63%和3.21%.综合评价认为武隆烟区大部分(占79.16%)土壤肥力较适宜生产烤烟.  相似文献   

10.
大凌河流域是国家重点治理区,应用层次分析,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尖山子小流域生产用地的9种土地类型单元进行了等级划分,共分为5级,并对该5级土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可为同类型区小流域土地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发挥最佳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定量评估区域坡耕地土壤侵蚀分布规律,是科学制定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划、开展坡耕地质量建设的基础,然而目前针对省域尺度坡耕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规律的研究较少。该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在模型参数率定与计算精度验证基础上,定量评价云南省坡耕地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云南省坡耕地土壤侵蚀面积为421.38万hm2,侵蚀总量为376.58×106 t/a,占全省侵蚀总量的63.02%,坡耕地是区域侵蚀产沙的主要策源地;坡耕地平均侵蚀模数为7 986.31 t/(km2.a),总体处于强烈侵蚀等级,剧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和强烈侵蚀是坡耕地侵蚀产沙的主要来源;不同分区坡耕地侵蚀模数和侵蚀量差异显著,滇西南区侵蚀强度最大,滇东南区侵蚀强度最小。2)随着坡度增加,坡耕地侵蚀面积比例、侵蚀强度、侵蚀量均呈较快增加趋势,土壤侵蚀主要来源于15~25°、>25°、>8~15°3个坡度级坡耕地。3)坡耕地流失土层厚度集中分布在0~12 mm/a之间,平均流失土层厚度为7.31 mm/a;耕层更新周期集中分布在20~200 a之间,均值为175.6 a,耕层更新周期-面积分布曲线呈先快速递增,并在某一峰值之后出现快速递减趋势。4)坡耕地养分流失空间分布存在差异性,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钾、有效磷流失模数分别为223.60、23.94、1.59、0.15 t/(km2·a),坡耕地养分流失是区域养分流失量的主要来源。研究可为区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和坡耕地质量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RegionM anager软件的支持下,对尖山河小流域治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用综合指数法对两期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土地质量等级评价。调查结果表明:治理后疏幼林、坡耕地及荒山荒坡面积分别减少了25.88%、6.82%、8.74%;乔木林、灌木林、果木林及梯地面积分别增加了22.50%、15.93%、0.94%、1.70%;水田、水域、非生产用地及难利用地面积保持不变。评价结果显示:治理前主要为Ⅴ~Ⅳ等地,占总面积的62.45%;治理后主要为Ⅱ~Ⅲ等地,占总面积的72.82%。治理后与治理前相比,Ⅰ~Ⅲ等地有较大幅度增加;Ⅳ~Ⅴ等地明显减少;从总体上看,治理后的土地质量等级比治理前提高了一个等级。在确定评价因子权重的过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是比较科学的,采取专家决策两两比较重要性得出的判断矩阵,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满足一致性检验的要求。但在比较两因子之间重要性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主观因素,对评价因子的贡献值造成相应的偏差,这一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坡耕地治理措施及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铁炉沟小流域的坡耕地治理采用了坡改梯、经果林、水保林等措施.为了找出生态效益最佳的措施,在小流域内设置了19个简易径流小区,以顺坡耕作(玉米)为对照,对经果林(柑橘)、经果林(桑树)、水保林(松树)、水保林(白杨)、梯土(桃树+黑麦草)、梯土(玉米)等6种措施治理的坡耕地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梯土(桃树+黑麦草)的生态效益最佳,径流系数比对照措施减少了74.45%,产沙量比对照措施减少了90.39%,土壤容重最小(1.25 g/m.),总孔隙度最大(52.01%),最大稳渗速率达到5.6 mm/min,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和速效N、速效P、速效K的含量均最高.此外,调查研究也表明梯土(桃树+黑麦草)的经济效益最佳,高达13 950元;/hm<'2>.所以,梯土(桃树+黑麦草)是可以在三峡库区推广的小流域坡耕地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壤丘陵区山多地少,坡耕地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坡耕地治理是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淳安县几年来小流域治理和鸠坑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实践经验,对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尤其是坡耕地整治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蒙普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社会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萍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302-303
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蒙普河小流域治理后农业经济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用粮食与经济人口承载量的几何平均数分析了土地人口承载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综合治理,小流域的农业经济结构得到了较为合理调整,各产业部门的竞争能力明显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口承载量从治理前的108人/km2提高到228人/km2,提高了111.4%。  相似文献   

16.
以单家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其2014~2017年的综合治理效益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系统科学的评价。研究表明:单家店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发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其中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指数分别增加了71.0%、25.6%、16.8%,相对于项目实施前综合效益指数提高了39.2%;可为单家店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与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流域治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分析、研究了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的常用指标,提出了小流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流域生态环境、农村环境和社会经济3类指标和17个子指标构成,从整体上反映小流域治理后环境质量的改善、生态资源储备价值的增值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为小流域治理的规划、设计、环境质量评价和验收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泥河沟流域土壤养分变化与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流域土壤养分呈带状分布变化,从分水岭至塬边,土壤养分逐渐减低,沟谷从坡面到沟底滩地养分升高。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养分含量不同,呈现林草地高于园地和农地的特色,用尼尔修正生产力指数来评价土地生产力表明,林草地高于园地和农地,并与坡度呈幂函数关系。在开发黄土高原发展区域经济时,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红壤坡耕地上营建不同抗旱措施,以顺坡耕作为对照,研究梯田、柱孔和坑穴3种抗旱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坑穴措施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改良效果优于柱孔和梯田,而柱孔对土壤全钾的改良效果最好,与顺坡耕作相比,梯田没有提高土壤的全磷质量分数;坑穴改良碱解氮和速效磷的能力高于柱孔,而速效钾则相反,坡耕地改为梯田形式后,提高了有效磷质量分数,碱解氮和有效钾的质量分数却在降低。  相似文献   

20.
岩溶地区石漠化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由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4个准则层17项指标组成的简单、实用的岩溶地区石漠化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金沙县5条小流域(水井湾小流域、小洋溪小流域、楠木溪小流域、伍所河小流域、干沟小流域)为例,采用2010年统计数据,运用改进的阂值法进行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运用线性加权评价模型计算可持续发展度,对岩溶地区石漠化小流域进行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结果表明5条小流域均未达到可持续发展水平。指出石漠化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贡献指标,并分析各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以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促进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