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考察热处理对毛竹竹材表面颜色的影响,采用大豆油、固体石蜡、导热油、二甲基硅油、空气5种介质在200℃下对毛竹竹材热处理0.5~8 h,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制定的CIE 1976—L*a*b*颜色系统表征热处理前后竹材表面颜色,计算颜色总色差(ΔE*)、明度(L*)变化、红绿色品指数(a*)变化、黄绿色品指数(b*)变化,探讨热处理介质和处理时间对竹材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介质和处理时间均能显著改变热处理竹材表面的颜色,在相同的热处理时间下,不同介质改变毛竹竹材颜色的程度差异较大,大豆油、固体石蜡、导热油和二甲基硅油热处理竹材的ΔE*是空气的1.37~2.10倍。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热处理后竹材表面ΔL*、Δb*的绝对值逐渐增大;Δa*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介质有关,空气与其他介质对Δa*的影响方向是相反的;ΔE*则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科学合理利用豆科家居用材,对15种豆科树种的家居用材分别用醇酸清漆进行涂饰,并对涂饰后的木材表面进行颜色测量和分析,探讨了这些木材视觉物理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5种豆科植物的家居用材的明度指数(L*)为15.48~31.39,孟塞尔明度(V)为0.39~1.98。非洲崖豆木L*和V均最小,鞋木L*和V均最大;色品指数中红绿轴色品指数(a*)为3.87~25.90,黄蓝轴色品指数(b*)为31.24~65.32。两蕊苏木a*和b*均最大,紫心苏木a*最小,非洲崖豆木b*最小;色调值参数中色相(H)为1.63Y~3.88Y,均分布在Y色调系内,非洲崖豆木H最大,印茄木H最小;色饱和度(C)为6.73~23.38,非洲崖豆木的C最小,两蕊苏木C最大。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人工林杨树心、边材在不同表色系统中的色度学特征值,结果表明:人工林杨树木材材色指标,即CIE(1976)表色系统中明度L*、红绿色品指数a*、黄蓝色品指数b*和孟塞尔表色系统中明度V、色调值H及色饱和度值C在各表色系中均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对上述材色参数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了人工林杨树材色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杨树材色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da)、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楸叶泡桐(Paulownia catalpifolia)、毛白33(Paulownia×'Tefu(TF)33')、豫林1号(Paulownia fortunei CL'YL01')6品系泡桐木材为研究对象,测量木材雨淋处理前后及自然老化过程中亮度(L?)、变红度(a?)、变黄度(b?)、总色差(ΔE)、白度(W)等色度指标,分析6品系泡桐材色差异、同种泡桐不同立地的材色、泡桐不同部位材色、泡桐材色随时间变化趋势、雨淋对泡桐材色的影响,探索主要泡桐栽培资源的木材颜色特点、雨淋对材色的优化效果、泡桐材色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系泡桐的材色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白花泡桐木材的白度、亮度最高,分别比最低的毛泡桐木材高6.52、6.35;甘肃兰考泡桐木材与河南兰考县兰考泡桐木材的各色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其各色度指标相差均不超过1;泡桐木材不同部位材色差异很大,轴向的木材白度与亮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顶部、中部、下部,径向的木材白度与亮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心部、边部、中间部位;随着时间的变迁,材色有劣化趋势,半年过后材色趋于稳定呈缓慢下降趋势;雨淋后,材色更为均一,色差显著变小,白度和亮度明显升高,其中毛泡桐木材亮度和白度提升最高,分别提升9.00、7.44.  相似文献   

5.
热软化及干燥处理对棕榈藤材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汽蒸和微波加热方式对云南省藤、版纳省藤和高地钩叶藤进行软化并用传统烘箱和微波加热对藤材进行干燥,测定其色度学参数变化,评价热软化和干燥过程对藤材材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藤材明度(L*)明显降低,色调角(ΔAg*)均为负值,饱和度(C*)下降,色差(ΔE*)为18~30,汽蒸软化方式对藤材明度(L*)及色差(ΔE*)的影响大于微波软化处理;藤材的干燥过程是明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但干燥处理对藤材表面明度的影响仍小于软化处理对藤材表明明度的影响;经干燥处理的3种藤材材色的饱和度增加,色调角改变,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红和偏蓝变化。在同一干燥介质、温度条件下,藤材色差随干燥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在同一干燥介质条件下,较高温度条件下完成干燥的藤材色差大于该藤种在低温条件下干燥完成后的色差;经干燥后的3种藤材色差均小于藤材软化前后色差值,干燥过程有助于减少材色差异,其中以微波干燥方式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蒸汽热处理和氙灯照射对毛竹材表面颜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毛竹材进行蒸汽热处理和氙灯照射,分析其表面颜色和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热处理竹材的明度(L*)降低,色品指数(a*和b*)均为正值.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竹材化学成分发生改变,b·值降低,a*值增大,总体色差值(△E*)呈增长趋势,颜色变得越来越暗.随照射时间的延长,对照组表面颜色逐渐变...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利用色差仪观测板栗叶片颜色的最佳参数,实现板栗叶片正面颜色观测结果数据化,以来自10个省(市)的240份板栗资源的成熟叶片为试材,利用色差仪测定叶片正面的明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色差值(Eab*)、色度值(c*)和色调角(h*),比较了6个颜色参数在板栗品种内和品种间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L*和a*在板栗品种内的一致性符合率均达到95%以上,且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均为10%以上;b*和c*在板栗品种内的一致性符合率较低,分别为62.08%和67.50%;Eab*和h*在板栗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均<3.5.因此,确定L*和a*分别作为表示板栗叶片明暗程度和绿色程度的最佳颜色参数,而b*、c*、Eab*和h*均不宜作为表示板栗叶片颜色的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8.
不同颜色地板的视觉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视觉物理量上,不同地板的色度学参数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别.在L*a*b*色空间中,各种地板的L*值为35~70;红绿轴色品指数a*值为5~25;黄蓝轴色品指数b*值为20~35;色饱和度c*值的分布范围同黄蓝轴色品指数b*较为相似,为20~40;各种地板色调角Ag*的大小为0.9~1.4.在孟塞尔色空间,各种地板的明度V值为2.0~6.0,V值的大小顺序同L*值一致.各种地板色调H值为16~25,分布在Y和GY区间.色饱和度C值为6~18.采用实验心理学中的等级排列法制作顺序量表,再通过PZ转换,将原始测验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的方法,得到了各种地板视觉心理量等距量表.不同地板的视觉喜欢程度和视觉高档程度上均具有较大差别.视觉喜欢程度和视觉高档程度上的排序不完全一致,但基本相似.视觉心理量高档、喜欢与视觉物理量中红绿轴色品指数a*之间呈正相关,与明度以及色调之间成负相关,其中与明度值的相关程度相对较高.说明在人们心理上一般认为,明度越低,色调越红的地板越好.  相似文献   

9.
籽粒色泽是小豆商品性的重要特征之一, 研究其基因遗传信息对小豆粒色改良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应用作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JN001(红粒)×B47(白粒)杂交组合的F2:3单世代的籽粒色泽明度指数(L*)、红度指数(a*)和黄度指数(b*)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1)初步推测控制小豆籽粒的L*、a*、b*性状的基因对数均为2对主基因;(2)L*、b*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分别为78.44%和52.18%,而a*的主基因遗传率中等,为38.77%.  相似文献   

10.
籽粒色泽是小豆商品性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其基因遗传信息对小豆粒色改良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应用作物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JN001(红粒)×B47(白粒)杂交组合的F2:3单世代的籽粒色泽明度指数(L*)、红度指数(a*)和黄度指数(b*)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1)初步推测控制小豆籽粒的L*、a*、b*性状的基因对数均为2对主基因;(2)L*、b*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分别为78.44%和52.18%,而a*的主基因遗传率中等,为38.77%。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碱水热处理条件对毛竹材表面材色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aOH浓度对明度(ΔL~*)、色调(ΔH)、色饱和度(ΔC)和综合色差(ΔE*)的影响最为显著。随着NaOH浓度和浸渍温度的增加,毛竹试样的明度以及色饱和度都呈下降的趋势,毛竹试样红黄(橙色)色调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综合色差值逐渐增大。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明度下降,色调值以及色饱和度值变化不明显,综合色差值增大。研究结果为碱水热处理对毛竹材表面视觉性质的综合评价及其加工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析西南烟区不同部位烤烟表面颜色特征,采用L*a*b*颜色空间表征方法对西南烟区20个植烟县不同部位的烤烟表面颜色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烟区烤烟下部叶的明度(L*)和黄度(b*)最高,红度(a*)以上部叶最高,中部叶表面颜色特征参数变异程度最大;(2)随烟叶部位上升,西南烟区烤烟表面颜色明度(L*)和黄度(b*)逐渐降低,而红度(a*)逐渐升高;(3)西南烟区烤烟表面颜色的明度(L*)与黄度(b*)、颜色饱和度(C*)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红度(a*)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不同采收成熟度雪茄烟叶晾制过程中,其颜色表征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联,以ND-2为供试材料,设置M1、M2及M3三种采收成熟度,比较分析不同采收成熟度雪茄烟叶晾制期间的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特征,并通过CIE Lab颜色系统检测其明度色品指数L*、红绿色品指数a*、黄蓝色品指数b*,计算饱和度C、总色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和汽蒸加热的方式对云南省藤、版纳省藤、高地钩叶藤等3种棕榈藤材的进行软化处理,探讨不同软化方式对藤材弹性模量的影响以及软化后藤材的材色变异。结果表明:3种藤材在微波、汽蒸2种加热软化方式处理后均可达到较好的软化效果,其中以微波加热软化效率较高,软化效果较好;加热介质温度越高,加热时间相对较短,如温度较低,则需延长加热时间,才能达到软化目的;软化后的藤材色度学参数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明度ΔL*、饱和度ΔC*和色调角ΔAg*均有所降低,总体色差ΔE*为16~27,但2种软化处理方式对材色的影响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红小豆籽粒色泽性状F2世代分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籽粒色泽是小豆商品性的重要特征之一,探明其基因遗传信息对制定小豆品质育种策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应用作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的分离分析法,对4个小豆杂交组合的F2单世代籽粒色泽明度指数(L*)、红度指数(a*)、黄度指数(b*)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1)初步推测控制小豆籽粒的L*,a*,b*性状的基因对数均为2对主基因;(2)L*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3.31%~96.88%;a*的主基因遗传率为67.62%~95.03%;b*的主基因遗传率为77.25%~88.77%。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烤烟品种K326表面颜色特征的区域性差异,对14个不同产地不同部位K326烟叶表面颜色特征参数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K326下部叶的明度(L*)、黄度(b*)和颜色饱和度(C*)较高,红度(a*)以上部叶最高;其表面颜色在长江中上游烟区具有"高L*、b*、C*值和低a*值"的成色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色差仪在烤烟烟叶颜色检测中的应用,依据烤烟国家标准制定样品,选取上部叶11个等级,对比不同颜色主组和不同等级之间的颜色参数(L*、a*、b*、C*、h*)和色差参数(ΔE)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色差仪测量的颜色参数和烟叶显色物质相关性显著,且能定量表征不同颜色主组及不同等级之间色度的差异。通过色差仪定量表征烟叶颜色和人工感官评价烟叶颜色结果基本一致,可通过色差仪对烟叶颜色进行量化,使烟叶分级更加准确、便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长度梗丝色度值与致香成分的变化及其相关性,为探讨梗丝结构对卷烟质量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利用色差法快速预测梗丝中的致香成分含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烟丝振动分选筛对成品梗丝进行筛分,测定不同长度梗丝的色度值与致香成分;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长度梗丝色度值、致香成分的差异性以及色度值与致香成分的相关性。【结果】(1)对于同一等级烟梗制成的梗丝,不同长度梗丝的色度值及致香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规律性变化。(2)梗丝长度由大到小,明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饱和度(C)、色调角(H)及醇类、酯类致香成分含量总体呈降低的趋势,总色差值(ΔE)及醛类、酸类、酮类、烯类致香成分含量总体呈升高的趋势。(3)梗丝色度值L*、a*、b*和C与醇类、酯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醛类、酸类、酮类和烯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ΔE与醇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负相关,与烯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正相关;H与醇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烯类致香成分含量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长度梗丝的色度值与致香成分存在较大差异,且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提升梗丝在烟丝中的掺配均匀性对稳定卷烟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利用色差法快速预测梗丝中的致香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烤烟B2F等级烟叶表面颜色的区域性差异,以2015年14个省份的B2F等级初烤烟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多重比较和系统聚类法,对烟叶样品的表面颜色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烤烟表面颜色空间分布特征:明度(L*)为47.72~60.29;红度(a*)为15.61~18.89;黄度(b*)为39.00~50.62;颜色饱和度(C*)为42.41~53.76。(2)烤烟B2F等级烟叶表面颜色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差异:长江中上游烟区的明度指数L*显著高于西南烟区和东南烟区,东南烟区的明度指数L*显著低于其它四大烟区,西南烟区红度指数a*显著高于东南、黄淮和北方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黄度指数b*和颜色饱和度指数C*均显著高于东南、黄淮和北方烟区。(3)不同种植区烤烟B2F等级烟叶表面颜色特征可分为4类,并呈现较强的区域特征:第一类主要集中在黄淮和北方烟区,总体特征是烟叶表面颜色红色特性较弱;第二类主要集中在东南烟区,总体特征是烟叶表面明度较低,显色暗淡,黄色特性弱,饱和度不够。第三类主要集中在西南烟区和重庆等产区,总体特征是烟叶表面红色特性最为明显。第四类主要集中在四川凉山州和部分西南烟区,总体特征是烟叶表面颜色亮度较高,黄色显性较好,颜色饱和度高。  相似文献   

20.
烤后烟叶表面颜色特征参数及其与外观质量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烤后烟表面颜色及其与外观质量指标的相关性,以烤烟CB-1,K 326,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挂牌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烤烟表面颜色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差异、基本色颜色特征参数的差异及与外观质量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1烤烟表面颜色特征参数随叶位上升,明度L*逐渐降低,红度a*逐渐升高,黄度b*和饱和度C*的变化较为一致,均先缓慢升高后逐渐降低,在第7~10叶位达到最大值,不同部位间烤烟表面颜色特征参数差异显著;2基本色的颜色特征参数差异显著,橘黄色烟叶黄度b*值和饱和度C*值普遍高于柠檬色和红棕色烟叶,柠檬色烟叶的明度L*值最高,红棕色烟叶的红度a*值最高;3烤烟表面颜色特征参数与外观质量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明度L*和红度a*与外观质量评价总分呈明显的"∩"形曲线关系,明度L*为53~54,红度a*为13~15时外观评价总分最高,明度L*与叶片结构呈正相关、与身份和油分呈负相关,黄度b*和饱和度C*与颜色、叶片结构、总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