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贺兰山野化牦牛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方法]2014年4月采用所有事件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对贺兰山野生耗牛的春季昼间行为时间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牦牛行为谱。[结果]贺兰山野化耗牛的各种行为都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各行为占时间比例分别为:取食34.18%、卧息18.58%、移动18.38%、站立17.77%、反刍5.95%和其他5.14%。取食的高峰期在每天9:00~11:00和15:00~17:00,卧息的高峰期为11:00~13:00和14:00~15:00,反刍的高峰期出现在13:00~15:00,与卧息的高峰期部分重叠,移动与取食的高峰期是相并行的,站立行为在1 d中的发生较为随机,高峰期不明显,但在牦牛卧息高峰期时所占比例最低,而其他行为所占的比例在全天的峰值都很低。通过对贺兰山不同年龄阶段牦牛春季昼间的各行为分析发现其差异不显著。[结论]牦牛可通过调节自身的行为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这是动物长期进化以适应自然环境改变的综合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圈养条件下狗獾的夜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奉贤区申亚生态园围栏内4只狗獾(1雄3雌)的行为和夜间活动节律采用红外夜间监视仪(IKENO/OK-203ND)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狗獾夜间具有较高的活动频率,其中21∶30~23∶00和1∶30~3∶00为狗獾活动的高峰期,整个活动频率曲线呈"M"型;各行为时间分配方面,整个夜间狗獾取食和挖洞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而警戒、移动等行为在夜间发生的较为随机,只是在活动高峰期出现较小波动;雄性个体整个夜间的主要活动为取食和其他,而雌性个体的主要活动为取食和挖洞,用于移动和其他行为的时间较少,推测为性别因素导致上述差异;晴天狗獾在取食、移动、挖洞和其他行为上的时间分配都高于雨天,但仅取食(P=0.028)和移动(P=0.040)行为的差异显著,天气因素对狗獾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在江西婺源采用瞬时扫描法探讨性别和温度对中华秋沙鸭行为的影响.中华秋沙鸭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是取食、休息、游泳和修整.时间分配方面,雌雄中华秋沙鸭仅社会行为[雌:(2.13±1.40)%和雄:(3.24±1.55)%]存在显著性差异(t=-2.258,df=34,P<0.05),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原因有:(1)非繁殖期雌雄中华秋沙鸭主要任务均为生存;(2)雌雄个体大小差异不大,对能量的需求量相似.日活动节律方面,雌雄的取食和休息行为均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分别为雌:取食(F(10,165)=5.19,P<0.05)、休息(F(10,165)= 2.56,P<0.05)和雄:取食(F(10,165)= 7.55,P<0.05)、休息(F(10,165)= 3.48,P<0.05),其他行为节律均不显著(P>0.05).温度对中华秋沙鸭越冬行为的影响较大,时间分配方面,在<10℃月份环境下,取食(t=-2.166,df= 16,P<0.05)行为显著高于>10℃月份,而游泳(t=5.096,df= 16,P<0.05)行为则相反,其他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这一结果表明,平均温度降低时,中华秋沙鸭需要摄取更多的食物以补充寒冷天气能量的消耗,并减少游泳行为降低耗能.日活动节律方面,>10℃月份中华秋沙鸭日活动节律,仅警戒(F(10,77)=1.96,P<0.05)行为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其他行为的节律性变化不显著(P>0.05).<10℃月份中华秋沙鸭取食(F(10,86)= 5.93,P<0.05)和休息( F(10,86)= 3.42,P<0.05)行为存在显著的节律性变化,其他行为的节律性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可以改变中华秋沙鸭的日活动节律,低温使中华秋沙鸭在夜间消耗较多能量,因此中华秋沙鸭在上午花更多的时间取食来补充能量.休息行为在>10℃月份,中午和傍晚均有一个小的高峰,而在<10℃月份从11:00开始(除13:00-13:59)均保持较高的水平.中华秋沙鸭采取这种对策,可能是<10℃月份,晚上和下午温度较低,为了减少消耗,从下午就开始增加休息行为.低温条件下,中华秋沙鸭增加修整和休息行为,这一结果支持“鸟类在低温环境下通过减少行为活动以降低能量消耗和热量损失”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增强朱鹮种群的人工繁殖能力和有效的保护这种濒危物种,2007年2月中下旬,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笼养的61只朱鹮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论为:(1)在朱鹮繁殖前期的日活动中,静栖约占55%,运动占15%,其次为取食12%、理羽10%和其他8%.(2) 朱鹮静栖的高峰时间在13:00~14:00;取食有2个较为明显的高峰,分别出现在9:00~10:00和14:00~15:00;运动的高峰在10:00~11:00;理羽的高峰在9:00~11:00;其他行为主要分布在10:00~12:00.(3)朱鹮的活动节律呈现上午强下午弱的趋势.(4)朱鹮繁殖前期交尾的高峰期在上午和下午,中午的交尾次数最少.  相似文献   

5.
贺兰山石鸡越冬期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2005年1月,在贺兰山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对石鸡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鸡昼间各种行为所占比例依次为:静息(36.12%)、觅食(30.63%)、游走(14.97%)、沙浴(9.04%)、理羽(6.22%)和其它(3.02%)。在1d中,石鸡的6种主要行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节律性:静息的高峰出现在12:30,觅食的高峰出现在08:30,次高峰出现在16:30,游走的高峰与觅食相似,出现在09:30和16:30,沙浴和理羽的高峰均出现在11:30和14:30,其它行为在1d中变化不大。雄性石鸡的静息、沙浴和理羽稍高于雌性石鸡,而雌性石鸡的觅食、游走和其它行为则稍高于雄性石鸡。雄性石鸡的觅食最高峰和静息的最低峰出现在13:30,雌性石鸡觅食最高峰和静息的最低峰则出现在12:30。Wilcoxon检验表明,雌雄石鸡的静息、觅食、游走、沙浴、理羽和其它行为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观察了桑天牛成虫行为,初步研究了60Coγ射线对雄虫的辐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雄虫占60%,飞翔能力强寿命长,雌雄虫需在构、桑树上进行补充营养,交尾均不止1次,雌虫产卵量大;60Coγ射线对雄虫取食、活力、寿命、交尾及孵化幼虫,均有明显影响,雄虫不育剂量的上限为163.2Gγ。  相似文献   

7.
2006年4~6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记录法,对藏北黑颈鹤Gins nigicollis繁殖前期的昼间行为进行了详细观测。结果表明:①黑颈鹤昼间行为活动时间分配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各种行为所占时间百分比大小依次为:取食43.69%,警戒21.78%,保养21.69%,运动7.57%,杂项3.18%,繁殖2.09%。②各种行为活动的时间分配在雌雄个体间具有一定的差异。雄鹤的警戒和运动行为比雌鹤高,且警戒行为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他4种行为雌性较高。③黑颈鹤的各种行为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11:00以前,各种行为活动相对稳定,11:00之后依次出现了3个取食高峰和1个保养高峰,且呈上升趋势;其他4种行为无明显峰值,并呈下降趋势。④雌雄鹤的取食、警戒和保养行为在不同时段上表现出同步性和异步性。雄鹤取食高峰集中在中午(12:00~14:00),雌鹤的取食高峰分散在一天中的早(8:00),中(12:00,14:00)和晚(17:00)3个时期。讨论了繁殖前期黑颈鹤性别间的行为差异,并与黑颈鹤东部种群以及其他鹤类的行为进行了对比。图2表1参35  相似文献   

8.
对捕自张广才岭北部的小飞鼠(Pteromys volans),在实验室笼养条件下进行了秋季的昼夜活动节律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小飞鼠表现出典型的夜行性动物行为节律特征,且受自然光照影响较大,随夜间提前和破晓延后,小飞鼠巢外活动也随之变化。巢外总活动平均每昼夜时间量为337.33 min(5.62 h),夜间活动占92.23%,巢外取食活动和其他活动各占37.72%和62.28%。巢外总活动、取食和其他活动均在17:00—19:00、21:00—22:00和3:00—5:00出现活动高峰。其中,夜间每小时时间段内,仅取食活动频次与时间量呈显著正相关(r=0.600,P0.05),线性回归方程y=4.826x-4.475。  相似文献   

9.
为了增强朱 种群的人工繁殖能力和有效的保护这种濒危物种,2007年2月中下旬 ,在陕 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笼养的61 只朱 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论为:(1)在朱 繁殖前期的日活动中,静栖 约占 55%,运动占15%,其次为取食12%、理羽10%和其他8%。(2) 朱 静栖的高峰时间在13: 00~ 14:00;取食有2个较为明显的高峰,分别出现在9:00~10:00和14:00~15:00;运动的高峰 在10: 00~11:00;理羽的高峰在9:00~11:00;其他行为主要分布在10:00~12:00。(3)朱 的 活动节律 呈现上午强下午弱的趋势。(4)朱 繁殖前期交尾的高峰期在上午和下午,中午的交尾 次数最少。  相似文献   

10.
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河南奶山羊(青年羊、怀孕羊和哺乳羊)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奶山羊在特定饲养管理条件下昼夜的行为时间为运动占22.35%;卧息占29.13%;采食占21.44%;反刍占25.59%;其他行为时间占1.49%(包括饮水、排便、修饰、嗅闻、站立和发声等)。(2)不同生理期河南奶山羊取食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极显著(P0.01);卧息时间分配差异显著(0.01P0.05);而运动、反刍及其他行为则差异不显著(P0.05)。(3)奶山羊白昼运动多发生在8:00-11:00和16:00-19:00,放牧时间约6 h;采食有两个高峰期(8:30-10:30和16:00-18:00);反刍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期(13:00-15:30和23:30-2:00);卧息则多发生在夜间,伴随着反刍。其他行为随机发生,排便多在采食过程中发生。河南奶山羊行为和节律的发生与放牧条件和饲养管理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养殖场圈养条件及扬州市动物园半散放条件东北亚种成年梅花鹿母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瞬间扫描取样法研究了2种饲养方式下梅花鹿昼间行为节律。结果表明:2种饲养方式下梅花鹿群体昼间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等行为频次比率依次减少,其取食、卧息和观望行为比率占昼间行为的80%以上。圈养和半散放条件下成年母鹿都有2个取食行为高峰,二者的反刍行为高峰分别发生在12:30、8:00左右,卧息行为高峰分别在12:30—13:30、10:30—13:30,观望行为高峰分别在13:30—16:30、7:30—8:30。行为分析表明,不同饲养条件下,成年梅花鹿母鹿昼间行为存在显著差异,饲养环境不同是造成梅花鹿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成虫的羽化规律和产卵习性,采用滤纸保湿培养皿法,在室内观察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的羽化节律及温度、不同性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开始羽化后的5~10 d,每日的羽化主要集中于2∶00—10∶00,其中雌虫的羽化高峰期集中在4∶00—10∶00,雄虫则在2∶00—8∶00和18∶00—24∶00出现2个小高峰。雌虫羽化后当天即可产卵,第2天产卵量最多,产卵高峰期出现在每日14∶00—24∶00。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在15℃时寿命最长,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11.9 d和10.7 d;交尾雌、雄虫寿命低于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7.6 d和6.9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109.4粒;在30℃时寿命最短,未交尾雌、雄虫分别为2.6 d和2.9 d,交尾雌、雄虫则为1.9 d和2.7 d,单头雌虫有效卵量平均为49.4粒;在25℃时,不同雌雄配比的成虫寿命无显著差异,雌、雄虫平均约为2 d和4 d,单雌有效产卵量亦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韭菜迟眼蕈蚊成虫羽化和雌虫产卵具有明显节律性,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有效卵量影响较大,不同雌雄虫配比对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养虫笼观察并分析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在以24h为周期内的交配行为及其规律。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包括2个步骤:一是雌虫接近雄虫,在其周围活动;二是雄虫抱握雌虫,发生交配行为。交配日节律观察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在24h内有2次交配高峰期,10:00—14:00和18:00—24:00,它在这2个时间段以外很少或几乎不交配。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具有以下特点:普遍存在与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的多次交配现象,交配次数为2次f含)以上的松墨天牛个体约占全部个体的77.5%,每次交配时间平均为50s;除正常雄雌交配外,还会出现雄雄和雌雌“交配”以及2只雄虫争夺雌虫交配权的现象。图1表1参15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湿地是越冬小天鹅的重要栖息地,为深入了解越冬小天鹅的行为节律,采用瞬时扫描法对洞庭湖越冬小天鹅种群成体与幼体行为节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洞庭湖小天鹅的成体与幼体行为节律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小天鹅种群中成体较幼体承担更多的警戒任务。取食是洞庭湖小天鹅最主要的行为,所用时间占所有行为用时的45.47%,小天鹅从9:00开始进入取食高峰,取食比例最高达79.48%,17:00是其取食的另一个高峰;飞翔行为的高峰出现在早晨,其他时间段所占比例均极低;在日行为节律中,警戒、休憩、游弋、理羽4种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在10%左右波动,而站立、抖翅则在极低水平波动。研究期间未观察到打斗行为。  相似文献   

15.
昆明动物园圈养水鹿、梅花鹿的饲养及行为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昆明动物园圈养状态下水鹿、梅花鹿的饲养管理及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水鹿、梅花鹿的日活动具有一定的节律性,1 d中有早、晚2个明显的行为活动高峰期,梅花鹿的行为活动高峰期为早(7∶30~8∶30)、晚(14∶ 30~18∶30),水鹿1 d的活动高峰为早(7∶30~8∶30)、晚(14∶30~16∶30).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日活动节律上水鹿与梅花鹿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水鹿的雌、雄性在日活动节律上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水鹿的活动时间分配为休息45.72,取食29.72、站立17.78、移动2.99,梅花鹿活动时间分配为:休息34.0 7、取食26.93、站立24.13、移动8.42;检验分析表明:两者在活动时间分配上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活动时间分配上水鹿雌、雄体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 1),这些行为差异可能与其种类、性别有关.③在饲养管理上,根据鹿的不同生物学时期在饲料的组成成份上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雌雄成虫交配前期和雌虫产卵前期的时长及成虫交配、产卵和羽化的昼夜节律,为探索更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柑橘木虱防控措施和性诱防控技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活体九里香幼苗和成株为试验材料,以自制塑料杯及养虫笼为试验载具,在室内控制环境条件及室外自然状态下对柑橘木虱成虫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柑橘木虱成虫繁殖行为前期及繁殖行为昼夜节律数据.[结果]柑橘木虱雌雄成虫的交配前期分别为10.64±2.25和9.84±1.79 d;雌虫的产卵前期为12.58±2.90 d.成虫交配、产卵和羽化活动主要在2:00—21:00进行,其活动高峰期分别为9:00—10:00、11:00—12:00和9:00—10:00.[结论]柑橘木虱雌雄成虫交配、雌虫产卵和若虫羽化集中在白昼进行,雌雄成虫交配前期和成虫羽化日节律存在两性差异现象.可根据柑橘木虱成虫繁殖行为日节律的特点对其进行防治及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7.
选用4只舍饲青年杜泊公羊连续进行3昼夜行为习性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羊昼夜采食193.3±35.5min,反刍409.4±40.3min,卧息541.6±23.2min,自由活动245.7±42.3min,其它行为50.0±4.7min,反刍与采食时间比为2.1:1.0。反刍、卧息多发生在夜间(p<0.01),采食多发生在白天(p<0.01),白天与黑夜排粪、排尿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白枕鹤春季迁徙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4~5月,在黑龙江省长林岛自然护保区对白枕鹤春季迁徙期的各种行为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白枕鹤在春季迁徙期的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觅食、游走、警戒、静息是白枕鹤的4种主要行为,所占的时间分配百分比分别为75、05%、13、00%、6、78%、2.46%。早晨5:50~8:00和中午12:00~15:00是白枕鹤的觅食高峰期。静息行为与觅食行为节律成反向关系变化。呜叫、理羽、求偶、交配和打斗行为节律在一天中没有多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阐明板齿鼠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在养鼠池内研究了夏季高温条件下板齿鼠的 行为节律。【方法】一池一鼠,利用红外摄像监控系统自动记录板齿鼠在池内的各种行为活动。【结果】在炎 热的夏季,板齿鼠在傍晚 18:00 左右开始出巢活动和觅食,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 4:00,巢外活动的高峰期出 现在 19:00~3:00。在巢室内,板齿鼠有休息、睡眠、自身修饰、探视和挖掘行为,其中 82.82% 的时间处于 休息和睡眠状态,占全天时间的 54.24%;在巢外,有探视、跑动、取食、饮水、自身修饰和挖掘等多种行为活动, 其中以探视和跑动行为为主,分别占巢外活动总时间的 38.58% 和 34.75%,而取食及饮水行为的节律基本一致, 取食活动的总时间显著高于饮水时间,自身修饰行为和挖掘活动在全天的分布较均匀,53.54% 的修饰活动发 生在巢外。【结论】板齿鼠白天多在巢室内休息,活动和取食多在夜间进行,属于昼伏夜出类型,巢内外的各 种行为在时间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圈养条件下岩羊冬季昼间的行为及活动规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2003年 12月在西宁动物园,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 9只岩羊的行为及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羊冬季行为时间分配比例依次为卧息(38. 65±9. 84)%、取食(35. 27±8. 72)%、运动(23. 55±5. 36)%、反刍(17. 47±4. 07)%、其它 (2. 77±0. 30)% (包括饮水、排便、修饰、嗅闻、站立和发声等)。冬季,岩羊在一天内的卧息有 3个高峰期(8: 00~9: 00、12: 00~15: 00和 17: 00~18: 00);取食有 2个高峰期(9: 00~12: 00和 15: 00~18: 00)。上述 2种行为在一天中是交替出现的。运动在 8: 00~10: 00和 15: 00~18: 00时发生较多。反刍有 2个高峰期(11: 00~14: 00和 17: 00~18: 00)。岩羊的取食和反刍具有相似的规律,但反刍高峰的出现时间较取食延迟了 1h左右。其它行为在一天中发生的较为随机。年龄因素和性别因素对岩羊冬季昼间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率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不显著(P>0. 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