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南双季超级稻秧苗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1年早、晚季在广州对华南超级常规稻品种广超3号和胜泰1号、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组合粤杂122等7个材料秧苗期的干物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发根力等几个生理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生理性状的品种(组合)间差异、生理性状与干物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结果表明:①早季时宜用Chl a、晚季时宜用Chl b作为鉴别秧苗素质的生理指标.②对Chl a、Chl b、根系活力,所发最大根长度,发根条数与干重的通径分析表明,早季Chl a对干重有最大的正直接效应,Chl b对干重有最大的负直接效应;晚季Chl b对干重有最大的正直接效应,Chl a对干重有最大的负直接效应.提出了华南双季超级稻理想株型育种中宜掌握的秧苗期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2.
湘北早晚稻双季直播品种搭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双季撒播栽培是一种深受农民喜爱的轻简栽培新技术。通过早晚稻双季撒播品种搭配技术研究,初步摸索出了洞庭湖区双季撒播的品种搭配规律。3年栽培实践证明,只要品种搭配科学合理,在正常的栽培技术水平下,水稻双季撒播也可获得一般双季稻的产量水平,同时达到节本增收的效果,值得进一步试验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长沙县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双季稻生产一直是特色和优势。2014~2015年,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进行了双季稻机插品种筛选、育秧基质选择、秧龄调控、机插秧密度等试验和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组装,筛选出了一批适合长沙县区域全程机械化生产的优良品种,系统研究并配套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为长沙县水稻大面积平衡增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一季超级稻高效栽培气象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超级稻两优培九为材料,于2002年在长沙东郊长沙农业气象试验站实施分期播种,并通过气候规律分析,研究了气象条件对生育期和产量结构的影响,初步摸清了一季超级晚稻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末至5月末,最适宜播期为5月10日至5月25日,为今后大面积推广一季超级杂交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根据农业气候条件的地区差异,研究辽宁省玉米种植气候区划的变化,规划辽宁省玉米种植和促进辽宁省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1961~2018年辽宁省农业气候资源在时间上呈现“降水减少、积温升高”的暖干化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地域性差异,对辽宁省玉米气候区划因子进行指标划分,通过GIS得到近58年辽宁省玉米气候区划,分为最适宜区、适宜区和基本适宜区。从1961~1990年、1971~2000年、1981~2010年,基本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适宜区呈现先减小再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早季超级稻品种开花期抗高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双季早稻存在高温胁迫危害,尤其是开花期高温对水稻品种结实影响较大。本文对农业部认定的7个超级稻品种和其他10个品种进行人工气候箱高温抗性鉴定。明确了超级稻品种高温抗性相对较强,尤其是超级稻品种株两优819在35℃高温下处理5 d,结实率和高温危害指数影响较低。金优463抗35℃高温特性是参试品种最强的。  相似文献   

7.
(一) 我县地处湘东北,属丘陵山区。过去晚稻产量一直低而不稳,1977年以前单产在300斤左右。自1977年以来,随着杂交晚稻的不断推广,晚稻单产逐渐上升到500、600、700斤,到1983年达到853斤,1985年更有新的进展,尽管遇到了较为严重的干旱,由于杂交稻优势强,仍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全县实插晚稻49.3万亩,其中杂交晚稻45.2万亩,占91.7%。晚稻种植面积虽比1984年调减了7500亩,但总产达到4.43亿斤,比1984年增产3120万斤,增长8.7%,比历史最高的1983年仍增产1042万斤,平均单产897.5斤,比1984年提高83.6斤,增长10.3%。比1983年也高44.5斤。总产…  相似文献   

8.
1996年以来,超级稻在我国水稻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探明华南双季稻区超级稻水分利用特征及其物质生产规律,有利于水稻高产、优质和水分高效栽培技术的构建。由此,笔者于2011年在广东省农科院白云基地对2个超级稻品种(五优308和合美占)进行了3种水分管理模式(淹灌、干湿交替和畦灌)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水分管理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物质生产特征。结果表明,与干湿交替和畦灌相比,淹灌条件下2个超级稻生育前期的茎蘖数最大,但分蘖盛期延后了7 d;最大分蘖数平均分别高0.9万个/667 m2和2.2万个/667 m2;抽穗期的株高和SPAD值分别高1.4%、5.5%和0.9%、2.4%,倒1叶和倒2叶叶面积分别高4.5%、16.9%和3.6%、11.4%,干物质分别高1.0%和7.0%;成熟时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高4.4%、5.7%和2.7%、3.3%,成穗率、结实率和物质转运率分别高1.7个、4.9个百分点,4.9个、7.0个百分点和0.8个、4.0个百分点。不同水分管理水稻的有效穗数和干物质基本没有差异;但产量表现为干湿交替>畦灌>淹灌,其中干湿交替的产量较淹灌和畦灌分别高9.2%和5.4%。统计分析表明,淹灌与畦灌的最大茎蘖数、成穗率、功能叶面积、物质转运率、结实率和早稻产量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可见,干湿交替灌溉最有利于超级稻群体构建和产量形成,但通过品种选育和栽培措施来提高淹灌条件下的物质转运、成穗率和结实率,实现超级稻高产和高效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两优培九、Y两优1号、玉香油占和黄华占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华南双季超级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总颖花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2011年N2(225 kg/hm2)条件下的产量显著高于N1(112.5 kg/hm2),早、晚稻增幅分别为6.33%~13.39%和11.53%~25.06%,而2012年N1(161~176 kg/hm2)和N2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与N0相比,增施氮肥可以显著增加干物质量,提高作物生长速率,但2012年N1和N2之间差异不显著。2年各品种N1的氮肥利用率要高于N2,其中氮肥偏生产力达到显著水平。因此,华南双季稻区早、晚稻在施氮量为161~176 kg/hm2的条件下分别种植生育期较长和生育期较短的超级稻品种,可以在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每穗粒数或穗重并积累较多的干物质,从而有利于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宁乡县1983年冬开始推广大麦、双季(双杂)稻这一耕作制度,经过连续三年试验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983—1985年度,沙坪乡黄合村123.86亩大麦,两年平均亩产208.5公斤,双季稻(部份早、晚杂交)平均亩产869.4公斤,三熟两年平均亩产1077.9公斤;1985—1986年度沙坪村示范基点50.24亩大麦,平均亩产251.8公斤,早晚稻全部采用杂交稻,早稻亩产542公斤,晚稻亩产538.5公斤,三季全年亩产1332.3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2013—2015年汩罗市实施三分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工程的实施情况,总结了双季超级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宜湘南双季超级稻的化学调控剂,以中嘉早17和盛泰优018为材料,比较研究了3种化学调控剂(壮谷饱、壳寡糖、胺鲜酯)对湘南双季超级稻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化学调控剂中,胺鲜酯增源效果最好,其各时期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指数、叶片SPAD值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清水),壮谷饱也有较好的增源...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推算福州市网格分辨率为100m×100m的“高温逼熟”天气强度值,根据给定的分级指标,显示福州市“高温逼熟”天气强度的分布情况,结合年度“高温逼熟”天气强度趋势分析,揭示福州市双季早稻“高温逼熟”天气的空间和时间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湖南丘陵区一季杂交稻安全高产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个组合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不同,生育期变化明显,总体呈现随播期推迟而全生育期缩短的趋势;播种迟早除对有效穗数影响不明显外,对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影响明显;高温(≥35℃)和低温(≤23℃)条件对安全抽穗扬花和正常结实都有不利影响;湖南丘陵区一季杂交稻特迟熟组合5月10-25日、迟熟组合5月15-25日播种可安全抽穗扬花和正常灌浆结实,高产播种期为5月15-20日;湖南省审定通过的中稻、一季晚稻组合和迟熟双季晚稻组合均可在湖南丘陵区作一季稻栽培.  相似文献   

15.
《福建稻麦科技》2016,(3):35-35
正2016年7月20日,专家组在广东梅州兴宁市对袁隆平主持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进行早造测产后宣布,该项目亩产832.1公斤(干谷)。记者了解到,2016年早造产量比去年增加129公斤,超过目标产量一半。"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三千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自2015年启动,由广东省农业厅组织,  相似文献   

16.
在原料蔗总产相同的条件下 ,榨季蔗糖分高低则是影响产糖量的关键。目前国内在提高蔗糖分方面 ,主要采用选育和推广高糖品种 ,扩大冬植蔗面积 ,配方施肥及喷施稀土等。也提出过品种的合理搭配 ,但仅是定性的 ,尚未从蔗糖分变化规律的角度定量地提出不同熟期品种的合理搭配 ,也未见到过国外类似的报道。  在我国甘蔗生产区 ,普遍存在品种搭配不够合理的现象 ,往往强调推广某一优良品种而忽略其他品种 ,致使某一品种种植面积过大 ,甚至出现品种单一现象 ,这不仅容易造成品种抗逆性下降 ,更不利于榨季糖分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在分析三个…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机插双季晚稻高产的关键产量构成因子,2017—2018年,以10个双季晚稻品种(隆优4945、泰优390、五优华占、万象优双占、荣优390、湘优100、盛泰优018、H37优207、湘晚籼12号、湘晚籼13号)为材料,在衡阳开展大田试验,对各品种机插栽培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隆优4945、盛泰优018、荣优390、五优华占4个品种的产量较高,2017年分别为8.69、8.56、8.35、8.34 t/hm2,2018年分别为8.31、8.32、8.30、8.29 t/hm2;机插双季晚稻产量与单位面积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位面积颖花数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选择穗粒数多、群体颖花量大的晚稻品种,有助于实现机插双季晚稻高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多效唑化控和群体密度影响双季抛秧稻生育特性和产量形成规律的初步研究,苏南太湖地区双季抛秧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为(1)前季稻适宜品种为嘉育293,基本苗应在2.4×106/hm2以上,秧田多效唑化控适宜用量450 g/hm2;(2)后季稻适宜品种为镇稻88,基本苗应在3.15×106/hm2以上,秧田多效唑化控适宜用量450 g/hm2.  相似文献   

19.
小麦花生两熟双高产一体化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施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合理运筹施肥,对小麦花生两熟栽培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研究表明:小麦花生两熟栽培,施肥重点应在小麦,宜占总施肥量的60%-80%。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在拔节至挑旗期,NPK配合追施.花生追肥在始花前一次施足。有机和无机肥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20.
洞庭湖区双季机直播稻品种筛选与搭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的早、晚稻连作机直播搭配品种,在洞庭湖区选用12个早稻品种、14个晚稻品种作试验材料,进行了双季机直播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月1日机直播早季各品种均能安全出苗,且能于7月15日前成熟,其中,中早39、陆两优996和株两优211的产量较高,分别达8.25t/hm2、7.75t/hm2和7.30t/hm2;晚季于7月19日机直播,大部分品种能在9月15日前齐穗,10月31日前成熟,以柒两优007、中早39和陆两优996产量较高,分别达7.23t/hm2、7.00t/hm2和6.94t/hm2。综上,早季中早39、陆两优996、株两优211,搭配晚季柒两优007、中早39、陆两优996是洞庭湖区双季机直播的适宜组合,早、晚季最佳安全机直播期分别为4月1日前和7月20日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