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不同树龄树体的叶片在1a中不同时期的半致死温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为依据,对香榧( Torreya grandis)叶片的抗寒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测定的季节中(1、2、3、10、11、12月份),各个树龄段的香榧叶片半致死温度最低值都出现在1月份(-11.44~-8.95℃),最高值都出现在10月份(-4.75~-4.03℃)。香榧叶片的半致死温度与树体树龄有关,其最低值都出现在17~21年生的树体之间。在冬季(1、2、11、12月份),香榧叶片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其半致死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此期叶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显著高于10月份和3月份的。  相似文献   

2.
以11月、12月、翌年1月、2月和3月的摆竹、棚竹、中华大节竹和浦竹仔的半致死温度、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的测定和计算结果为依据,对4种竹子的抗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竹子之间的抗寒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4种竹子不同月份间的半致死温度呈现显著差异,且均表现为1月份半致死温度最低,3月份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与半致死温度变化规律相反,表现为1月份最高,3月份最低。4种竹子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1月份,中华大节竹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最低,浦竹仔最高。在试验的几个月中,半致死温度与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增加可溶性糖含量能够提高竹子的抗寒性。从4种竹子不同月份的半致死温度的计算结果看,1月份(–3.75℃~–8.5℃)最低,3月份(–0.57℃~–0.64℃)最高,抗寒能力强弱均表现为1月12月2月11月3月。以1月份的半致死温度及野外冬季受低温胁迫的形态表现综合判断,4种竹子抗寒能力强弱顺序为中华大节竹摆竹棚竹浦竹仔。  相似文献   

3.
低温处理过程中水杨酸对红掌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掌(Anthurium andraeanum)叶片为试材,在4℃条件下,测试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0、1、10、100、1000mg·mL-1)水杨酸(SA)水溶液对红掌叶片活性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脯氨酸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SA明显增强了红掌叶片4℃下的抗低温能力。红掌叶片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先上升后下降;MDA质量摩尔浓度和膜透性上升趋势减缓,脯氨酸质量分数下降趋势减缓;O2-释放速率和H2O2质量摩尔浓度总体上先上升再下降,在一定范围内二者出现了一致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比,冷处理12h时质量浓度为1000mg·mL-1SA处理植株的O2-释放速率、H2O2质量摩尔浓度、POD活性、MDA质量摩尔浓度和电导率分别较对照降低了39.5%、11%、46.7%、35.1%和20.1%。说明质量浓度为1000mg·mL-1的SA水溶液能够有效提高红掌叶片在4℃条件下的抗低温能力。  相似文献   

4.
模拟酸雨胁迫对橡胶榕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4种不同pH值(3.0、4.0、5.0、7.0)的模拟酸雨对榕树幼苗叶片损伤、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Pn)、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游离脯氨酸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受害率随着pH值的降低而增高;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随着pH值的降低先减小后增高,在pH=3...  相似文献   

5.
以长白山北坡不同海拔梯度(800~1 800 m)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L.)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其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探究其适应环境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表明: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海拔1 400 m处达到最大,为1.84 mg·g-1,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海拔1 600 m处达到最大,为37.40mg·g-1,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主要受全K质量分数的影响,全K、全P、有机质质量分数是影响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主导因子。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随海拔的升高呈升-降-升的趋势,海拔1 000 m和1 600 m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较低,分别为5.76、6.29μmol·g-1,水解N是影响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的关键因子。随着海拔的升高,POD活性呈降-升-降的变化规律,最小值出现在海拔1 000 m处,为711.5 U·g-1·min-1,最大值出现在海拔1 600 m处,为4 189.8 U·g-1·min-1;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 600 m处,为274.034 U·g-1·min-1;SOD活性呈一直上升的变化趋势。POD活性主要受6—9月份降水影响;影响CAT活性的关键因子是积雪时间,有效P、全P质量分数;6—9月份降水量、全P质量分数是影响SOD活性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温胁迫下水杨酸(SA)对菊花Chrysanthemum × morifolium幼苗热伤害的缓解作用,以扦插40 d的夏菊幼苗为材料,向叶片喷施不同浓度[0(空白),15,30,45,60 mmol·L-1]的水杨酸溶液,研究在不同高温时间[0(对照),24,48,72 h]处理下叶片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喷施水杨酸能够减轻菊花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的降低速度,用30 mmol·L-1水杨酸处理72 h后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仅比对照(未进行高温处理)降低了1.7%;高温处理后,使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处理能够减轻菊花叶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的增加,增加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以30 mmol·L-1的水杨酸处理72 h的效果最好。菊花叶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仅比对照增加了86.8%,为4.76 μmol·g-1,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质量分数则分别增加了94.3%,112.1%和80.0%,均高于其他处理;高温处理后,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POD和CAT活性逐渐升高,而且30 mmol·L-1水杨酸对于SOD和POD的影响最为明显,15 mmol·L-1水杨酸对于CAT的影响最显著。结果表明:短期高温胁迫引起了菊花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系统都受到了不容程度的伤害,水杨酸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减轻高温对叶片的影响。图4参14  相似文献   

7.
以‘金亮’锦带(Weigela florida‘Goldrush’)和‘宝石’锦带(Weigela florida‘Ruby’)为研究对象,利用20%聚乙二醇-6000(PEG-6000)人工模拟水分胁迫环境,设置4个胁迫梯度(持续0、6、12、24 h),研究在胁迫过程中植物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蛋白质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PEG-6000处理后,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大,叶片电导率呈上升趋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金亮’锦带蛋白质质量分数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宝石’锦带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最后又降低的趋势;‘金亮’锦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则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宝石’锦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则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宝石’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则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高温胁迫下不同浓度水杨酸对东北对开蕨耐热性的影响,以2年生的东北对开蕨幼苗为试验材料,用浓度分别为0(CK)、0.5(T1)、1.0 mmol·L-1(T2)的水杨酸溶液进行叶面喷施。3 d后置于40℃高温下培养4 d。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东北对开蕨幼苗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Pro)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水杨酸可以降低东北对开蕨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显著提高SOD活性及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提高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从而增强该植物耐热性;当处理浓度为0~1.0 mmol·L-1时,水杨酸浓度越高,上述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望春玉兰幼苗形态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盐胁迫对望春玉兰Magnolia biondii幼苗形态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并筛选盐胁迫下的指示性生理指标,为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的耐盐性评价与筛选优质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望春玉兰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法,测定200 mmol·L?1氯化钠胁迫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叶绿素质量分数、渗透调节物质质量分数和抗氧化酶活性,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关键生理指标。  结果  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脯氨酸质量分数、叶绿素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3个指示性指标,分别为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SOD活性。  结论  氯化钠胁迫引起望春玉兰幼苗叶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SOD活性显著变化,可作为指示性生理指标用于评价氯化钠胁迫下望春玉兰等木兰科植物的耐盐性强弱。图4表2参19  相似文献   

10.
以美人指(Manicure Finger)、红地球(Red Globe)、白香蕉(Baixiangjiao)、派克斯(Aromatic of pecs)、普列文玫瑰(Mascat Plevenski)、圣诞玫瑰(Christmas Rose)、粉红亚都蜜(Yatomi Rosa)及3个抗寒性强的贝达(Beta)、山葡萄(Vitis amurensis)、北醇(Beichun)等10个葡萄品种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在不同低温下(4~-30℃)胁迫处理,测定枝条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出半致死温度,运用恢复生长法测定萌芽率;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筛选与抗寒性关联最大的抗寒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下降,各葡萄枝条的相对电导率、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均呈上升趋势,SOD、POD、CAT活性均是先上升后下降; 10个葡萄品种关联度最高的抗寒指标分别是MDA、SOD,其次是POD、可溶性糖。10个葡萄品种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山葡萄、贝达、北醇、红地球、白香蕉、美人指、派克斯、普列文玫瑰、圣诞玫瑰、粉红亚都蜜。  相似文献   

11.
低温胁迫对8个核桃无性系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8个核桃无性系作为试验材料,经不同低温(4℃、-3℃、-6℃、-9℃、-12℃,4℃为对照)处理后,测定其叶片电导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对核桃抗寒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下降,叶片相对电导率呈现出"S"型上升趋势,核桃离体叶片半致死温度(LT50)在-5~12℃之间;可溶性糖与丙二醛含量的变化为先增加再下降,均在-6℃出现峰值,但抗寒性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而与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3种方法测定的核桃抗寒性基本一致,表明3个指标均可作为核桃抗寒性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6个常绿阔叶乔木树种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不同年龄的5个木兰科和1个冬青科常绿阔叶乔木树种为试材,模拟自然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并通过拟合的Logistic方程求其拐点值来估计树种的半致死温度,探讨其抗寒性大小.研究结果表明:12月底采样树种的半致死温度低于9月初采样,9月初采样树种的半致死温度相差不大(-5.03℃~-6.08℃),而12月底采样树种的半致死温度相差较大(-9.86℃~-13.48℃).经过冬季低温锻炼,除3年生的乐昌含笑和金叶含笑的半致死温度略高于-10℃外,其余均低于-11℃,且随着树龄的增大,抗寒性增加.6个供试树种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深山含笑、阔瓣含笑、乳源木莲>大叶冬青>金叶含笑、乐昌含笑.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蜡梅对盐胁迫响应机制和耐盐性,利用盆栽5年生‘一品晚黄’蜡梅实生苗,进行质量分数分别为0、0.3%、0.6%、0.9%、1.2%的盐胁迫处理40 d,观测不同质量分数盐胁迫下蜡梅的生长、生理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结果表明:植株在低质量分数(0.3%)盐胁迫下存活率高,植株表观特征未受到显著影响,叶片组织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均变化不显著,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增加,并通过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Pro)质量分数、可溶性糖(SS)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蛋白(SP)质量摩尔浓度来主动响应低盐胁迫;随盐胁迫程度的提高,植株出现叶片发黄焦枯、卷曲,根系减少,植株死亡等现象,生长量与盐质量分数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对电导率、MDA质量摩尔浓度持续升高,叶片组织含水量、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显著降低。蜡梅对低盐胁迫有较强耐受能力,高质量分数盐胁迫对蜡梅的生长和生理有较强的毒害作用,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甚至死亡,同时筛选出叶片组织含水量、POD活性、MDA质量摩尔浓度、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摩尔浓度、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合效率(YII)、电子传递速率(rE,T,R)作为评价蜡梅耐盐性的主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高温胁迫下不同浓度水杨酸对东北对开蕨耐热性的影响,以2年生的东北对开蕨幼苗为试验材料,用浓度分别为0( CK)、0.5( T1)、1.0mmol · L-1( T2)的水杨酸溶液进行叶面喷施。3 d后置于40℃高温下培养4d。研究不同浓度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东北对开蕨幼苗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 Pro)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丙二醛( MDA)质量摩尔浓度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水杨酸可以降低东北对开蕨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显著提高SOD活性及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提高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从而增强该植物耐热性;当处理浓度为0~1.0 mmol· L-1时,水杨酸浓度越高,上述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彩叶芋2个品种抗寒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彩叶芋Caladium bicolor 2个品种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低温处理(0~20℃),研究彩叶芋叶片中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计算其半致死温度。2种彩叶芋品种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均较高。相对电导率与抗寒性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SOD活性与抗寒性呈正相关。研究分析表明:各个指标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量、SOD活性可以更好地反应彩叶芋在低温下的生理变化及不同品种之间的抗寒性差异,可定为彩叶芋品种抗寒鉴定的初步指标。游离脯氨酸与彩叶芋抗寒性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彩叶芋抗寒性的强弱为漆斑彩叶芋Caladium bicolor‘Wightii’>红艳彩叶芋‘Postman Joyner’。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对紫萼玉簪根系3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萼玉簪(Hosta ventricosa)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以及入冬自然降温过程采样的试验,测定2种低温过程中根系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人工低温胁迫试验中,紫萼玉簪根系的MDA质量摩尔浓度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S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各项指标在0℃胁迫的变化幅度均大于4℃胁迫的。自然降温过程中,SOD活性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MDA质量摩尔浓度呈现上升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现上升趋势,但变化速度较慢。当地温自然降至2~3℃时,三项指标变化趋势均趋于稳定,认为紫萼玉簪根系基本进入越冬休眠的地温温度为2~3℃。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以1年生香樟幼苗为供试材料,采用土培盆栽的方法,探究了在Cd质量分数为20 mg·kg-1胁迫时施加不同质量分数(5、10、40 mg·kg-1)的吲哚乙酸(IAA)对香樟幼苗光合色素、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对1年生香樟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而施加吲哚乙酸可有效缓解Cd对香樟的胁迫,主要表现为吲哚乙酸可增加香樟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降低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抗坏血酸质量摩尔浓度、谷胱甘肽质量摩尔浓度。外源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吲哚乙酸对香樟幼苗Cd胁迫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施加10 mg·kg-1吲哚乙酸对香樟Cd胁迫的缓解作用最显著,与仅Cd污染处理未施加IAA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分别显著增加60.67%、58.58%、60.13%,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抗坏血酸质量摩尔浓度、谷胱甘肽质量摩尔浓度分别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6000(PEG 6000)模拟干旱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铁皮石斛的品种选育、产业化栽培和近野生栽培等提供参考。【方法】以铁皮石斛‘晶品1号’D. candidum‘Jingpin No. 1’幼苗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质量分数PEG 6000 (5%、10%、20%、3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铁皮石斛幼苗,观察铁皮石斛幼苗茎段和叶片细胞结构,并检测铁皮石斛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叶绿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结果】(1)高质量分数PEG 6000 (20%~30%)处理后铁皮石斛茎段和叶片细胞内叶绿素质量分数减少。(2)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对铁皮石斛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MDA、POD和CAT有显著影响(P<0.05)。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随着PEG 6000质量分数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趋势,到第12天时达最高值;可溶性蛋白则呈下降趋势;MDA质量摩尔浓度、POD活性和CAT活...  相似文献   

19.
低温胁迫对广玉兰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求低温胁迫对广玉兰的影响机制,测定广玉兰体内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广玉兰抗寒能力较强,半致死温度为-10.39℃,致死温度为-21.76℃.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广玉兰成活率逐渐降低,叶片中MDA、膜相对透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SOD、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低温胁迫中,丙二醛积累与相对电导率上升为影响广玉兰存活的负面因素;可溶性糖、脯氨酸调节渗透压成为广玉兰缓解低温胁迫的主要保护性因素,而POD、SOD酶活性受低温(≤-10℃)影响,去除活性氧自由基成为次要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采用温室盆栽法对山荆子(Malus baccata(L.) Borkh.)和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Pamp.) Rehd.)两种海棠幼苗进行盐胁迫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处理(0、0.1%、0.3%、0.5%)35d对两种苗木的叶片形态、叶绿素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盐质量分数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两种海棠叶片出现失绿、焦枯甚至整株死亡,山荆子开始失绿的时间较湖北海棠早,且焦枯症状更为严重。(2)两种海棠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湖北海棠下降幅度远小于山荆子且含量始终高于山荆子。(3)随着盐胁迫时间延长,两种海棠MDA质量摩尔浓度呈上升趋势,胁迫结束时山荆子MDA质量摩尔浓度远高于湖北海棠。(4)两种海棠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胁迫前期随盐质量分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胁迫后期随盐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整个胁迫期间,湖北海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高于山荆子。(5)两种海棠SOD、POD和CAT活性随胁迫时间延长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湖北海棠的各酶活性峰值滞后山荆子一周,且活性始终高于山荆子,说明湖北海棠耐盐性高于山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