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飞播马尾松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飞播马尾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及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小比数对灌木及草本层多样性及盖度影响均不显著(P0.05);角尺度、混交度对灌木及草本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显著(P0.05),且混交度对草本Patrick指数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空间密度、开敞度对草本Shannon-Wiener指数影响显著(P0.05),且开敞度对灌木Patrick指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空间密度对灌木盖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各种空间结构指数对Pielou指数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总体上,林下植被多样性表现为林木随机分布的林分高于聚集分布的林分,混交林高于纯林,中等密度林分高于高密度林分,开敞度基本充足的林分高于开敞度严重不足的林分。(2)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影响最大的是空间密度,最小的是大小比数。因此,以调整林分密度为主,综合调整林木分布格局、树种结构及其开敞度,将有利于提高林下植被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密度飞播马尾松林凋落物及土壤持水性能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飞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的林木密度,将林分分为Ⅰ组(900~1 500株·hm~(-2)),Ⅱ组(1 500~2 100株·hm~(-2)),Ⅲ组(2 100~2 700株·hm~(-2)),Ⅳ组(2 700~3 300株·hm~(-2))等4个密度组,并分别各密度组设立标准地调查和样品测定,分析比较其凋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1)各密度组凋落物储存量都表现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凋落物总储存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均为密度组Ⅱ密度组Ⅲ密度组Ⅰ密度组Ⅳ,最大值分别为4.26,11.55和9.79 t·hm~(-2),且密度组Ⅱ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均显著高于其余密度组(P0.05),凋落物总储存量各密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土壤非毛管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大持水量的范围分别是332.62~628.93,2 210.17~2 859.98和3 792.45~3 984.91 t·hm~(-2),均表现为密度组Ⅱ密度组Ⅲ密度组Ⅰ密度组Ⅳ,但各密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分析表明:飞播马尾松林密度为1 500~2 100株·hm~(-2)时,凋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土壤种子库是植被自然更新和恢复的物质基础。以江西省兴国县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与取样,采用物理分离与种子萌发法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其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自然恢复潜力。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共有23种植物,涉及17个科,其中乔木2种、灌木1种、草本20种,禾本科、十字花科、苋科、莎草科的植物较多;土壤种子密度表现为下坡中坡全坡上坡,其值分别为12.3×102粒/m2、10.3×102粒/m2、8.8×102粒/m2、7.7×102粒/m2;各坡位双子叶植物比例均在75%以上,上坡和全坡的单、双子叶植物的比例均与其它坡位存在显著差异(P0.05);物种丰富度指数以中坡最大,为12,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则下坡最大,分别为1.73、0.88;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处于较低水平,平均为0.15。综合分析表明,飞播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自然恢复潜力较小,可以采取补植阔叶树、播散灌木种子等措施促进林下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飞播马尾松林间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荒山造林的选锋树种,尤以飞播造林分布广面积大。从飞播马尾林的间伐试验中优选出4种间伐强度的间伐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各种间伐模式对保留木生长、林木自然稀疏以及林土土壤的影响,为类似地区提出了飞播马尾林合理的间伐强度和间伐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枞阳大山林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纯林林下灌木占林下植被总量的比例(91.61%)大于马尾松阔叶混交林(74.80%)。2种马尾松林下植被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均呈现出:灌木层生物量中根>茎>叶;草本层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远远小于地下部分生物量。马尾松阔叶混交林相对于马尾松纯林,土壤容重在减小,土壤含水量、>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全N、水解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在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林下植被生物量地下部分比例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P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林分不同改造模式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马尾松林疏伐套种闽楠(Phoebe bournei)、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和木荷(Schima superba)后的差异,了解马尾松林分改造后林下植被和凋落物的形成与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林分改造20 a后,林下植被种类由多到少的排序是套种细柄阿丁枫林分(PA)、套种木荷林分(PS)、套种闽楠林分(PP)、对照林分(CK);林下植被生物量的高低正好相反对应于林下植被种类的多少,由大到小的排序为CK、PP、PS、PA。林分改造20 a后,4种模式的凋落物产量1年中出现两个峰值,分别是春季3月份(PA和PS)、4月份(PP和CK)和冬季12月份(PA、PS、PP和CK),并且冬季12月份凋落物产量最大;全年凋落物产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PA、PS、PP、CK(P<0.05)。凋落物按叶、枝、花果、其他分类,主要成分叶分别占74.81%±0.42%(CK)、79.25%±0.14%(PP)、82.47%±0.10%(PA)、81.20%±0.18%(PS)。1 a针叶分解速率最快的是PA(36.46%±1.33%),1 a阔叶分解速率最快的也是PA(48.66%±1.28%),因此,其对应的凋落物1 a剩余量最少,为(61.28±1.01)g;1 a针叶分解速率最慢的是PP(32.84%±1.02%),1 a阔叶分解速率最慢的也是PP(28.52%±1.46%),但其凋落物1 a剩余量为(70.54±1.48)g,略低于CK(70.66±1.15)g,差异不显著。凋落物2 a剩余量最多的是PP,为(47.86±1.33)g;最少的是PA,为(37.31±1.03)g。综上所述,本试验中细柄阿丁枫无论是在生物多样性方面还是在凋落物产量和分解贡献方面都优于木荷和闽楠。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马尾松套种阔叶树的林相改造后林下植被的变化规律,在马尾松林分中间伐套种不同阔叶树种,对套种20 a后的林分林下植被进行全面调查。结果表明:套种20 a后,没有套种的马尾松林分林下基本上保持原有的以芒萁和竹类为主的植被,而有套种3种阔叶树的林分林下植被变化较大,原有的植被基本消失,取代的则是较耐荫的1、2年生草本植物及蕨类。套种20 a后,马尾松林分林下植被种数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大大减少。抚育对马尾松林分林下植被有较大的影响,套种3种阔叶树林分经过抚育后其林下植被芒萁和竹类新出的株数均显著高于没有抚育的林分,有抚育的林分新出的芒萁和竹类株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马尾松套种阔叶树林分的下层林冠对林下植被有较大影响,套种后6~8 a,套种3种阔叶树林分林下芒萁和竹类新出的株数均显著低于没有套种的林分,有套种的林分芒萁和竹类新出的株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飞播马尾松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赣南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将林地土层按土壤深度(d)进行土层划定,其中0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郁闭度对马尾松林土壤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初步治理区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试验设置不同郁闭度(0.2、0.4、0.6、0.8)的试验小区,定期测定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C、N、P、K含量,分...  相似文献   

11.
飞播马尾松林的抚育间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飞播马尾松林抚育间伐的试验研究表明:间伐与不间代相比,其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均有增加。间伐后立木保存密度为3300株/hm~2,4050株/hm~2,4800株/hm~2和5550株/hm~2的4a胸径增长率分别为3.43%,2.85%,2.64%和2.56%,分别为不间伐的249.00%,207.00%,191.00%和180.00%;4a树高增长率分别为2.24%,1.90%,1.75%和1.75%,分别为不间伐的149.00%,127.00%,117.00%和117.00%。经抚育间伐的马尾松林分,林木生长中等以上的株数平均占65.00%以上;不间伐的林分,林木生长中等以上的株数仅占30.00%左右。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间伐后立木保存密度3000~375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结构及生物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20年生左右的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分别以5种混交比例设置样地,对样地林林下植被的结构和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在马尾松混交比例0~60%间增加,60%~100%间降低,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基本不变,且种类较少;(2)随着混交比例的增加,灌木层高度呈现波动性变化,草本层高度缓慢降低;(3)随着混交比例的增加,灌木层盖度呈现逐渐降低趋势,而草本层盖度相对稳定,变化不大;(4)在各混交比例中,灌木层生物量占林下生物量的主要部分,草本层占较少部分,并且随着混交比例的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呈现先逐渐增大后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黄琴英 《吉林农业》2014,(13):79+91
本文以15年生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种采伐方式对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择伐方式对土壤肥力保护性好,植物多样性丰富。皆伐方式使得林下植被的物种数目、覆盖率都在减少,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造成土壤肥力贫瘠。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发育阶段的人工核桃林(幼龄林(林龄为0~10 a)、中龄林(林龄为10~50 a)、古核桃林(林龄大于100 a))为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及测定、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林龄核桃林林下土壤养分、酶活性进行测定,林下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探究土壤养分、酶活性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群落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林龄变化对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硝态氮质量分数、速效磷质量分数、各类酶活性的影响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除过氧化物酶活性、β-葡聚糖酶活性外,其他酶活性随着林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西藏古核桃林林下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较中龄林显著降低(P<0.05),且林龄间物种组成差异显著(P<0.05)。中龄林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脲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古核桃林林下Pielous均匀度指数与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β葡聚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年龄马尾松林能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明市尤溪县不同年龄马尾松林能量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林不同器官间能量现存量存在差异,表现为树干>枝叶>树根;随着林龄的增大,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能量现存量逐渐增大,其中就马尾松林各器官而言,树干生物量与能量现存量所占的比例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而枝叶和树根生物量与能量现存量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大;就马尾松林各林层而言,乔木层和林下植物层能量现存量表现出随着林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而凋落物层能量现存量则表现为34年生的比26和42年生的高。  相似文献   

16.
以南亚热带低效马尾松林下套种改造(马尾松改造模式Ⅰ和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白然更新(马尾松自然更新Ⅲ)3种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马尾松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试验林间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能力差异不显著,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持水能力影响不显著.土壤容重介于1.36~1.39 g/cm3,土壤最大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表现为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自然更新Ⅲ,毛管持水量表现为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自然更新Ⅲ>马尾松改造模式Ⅰ,而田间持水量大小为马尾松自然更新Ⅲ>马尾松改造模式Ⅱ>马尾松改造模式Ⅰ.3种试验林间凋落物蓄积量差异不显著,其蓄积量介于13.74~18.56t/hm2之间.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马尾松自然更新模式Ⅲ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马尾松改造模式Ⅰ,凋落物拦蓄地表径流功能优于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Ⅰ、马尾松改造模式Ⅱ和马尾松自然更新模式Ⅲ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仅为其0~20 cm土壤最大持水量的2.26%、3.02%和3.28%.研究结果为低效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改造、可持续经营及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的影响,以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小叶岽林场25年生4种不同抚育间伐林分密度(600、750、950、1150株?hm-2)控制措施后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物种组成、植物多样性、优势物种重要值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间伐后第2年(2019年)和第3年...  相似文献   

18.
杉木不同经营密度的林下植被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杉木不同经营密度的林下植被变化的研究表明,杉木林下植被的生长发育和群落结构的变化,与林分密度管理方式的关系十分密切.不同密度管理方式林下植被的垂直结构差异明显,32a生的杉木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平均高度呈现稀组>中组>密组的变化趋势.林分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均匀度均呈现稀组>中组>密组的动态特征.林下植被的发育状况随着林龄的增长,种类组成和盖度均有所增加,林下植被生物量也呈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密度人工云杉林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白龙江林区沙滩林场5个不同密度等级(800、1 200、1 600、1970、2 400株·hm-2)的人工云杉林为对象,对比分析各密度林分土壤物理指标、pH值、有机质及各养分元素含量等16个指标的差异,并基于主成分分析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价,旨在为该区域人工云杉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长期经营下人工云杉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出现差异,并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在5个密度等级中,1 600株·hm-2时土壤含水率和孔隙度最大,容重最小,土壤物理性质最佳,土壤pH值随林分密度增大而逐渐减小,有机质及各养分元素含量随林分密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相同密度下,表层土壤(0~20 cm)物理性质最佳,有机质及养分元素呈明显的“表聚”特征,即表层土壤理化性质最佳。对不同密度人工云杉林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土壤质量指数随林分密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1 600 株·hm-2时达到最大,为0.566 4,土壤质量最高。说明适宜的密度能改善土壤质量,1 600 株·hm-2为本区域人工林云杉的最适经营密度,因此今后本区域人工云杉林经营或间伐可以1 600 株·hm-2为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20.
通过样地调查,对云台山不同生境马尾松林下植被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马尾松林下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及优势种存在一定差异。阳坡平均物种数达14种,阴坡平均物种数达13种,阳坡马尾松林下灌木层植被丰富度略高于阴坡,这与植被所处的小区域环境不同有着密切关系。阴坡马尾松林下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比阳坡高得多,阴坡平均物种数为9种,阳坡平均物种数只有4种。阴坡灌木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大于阳坡,阳坡草本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大于阴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