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蚕丝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典型代表之一。早在汉武帝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作为商品销往古罗马,成为西方认识中国的第一文化符号。一方面,丝绸逐渐成为古罗马贵族社会竞相追逐的奢侈品;另一方面,赛里斯(中国)和蚕丝意象也大量出现在古罗马文学中,承载着古罗马作家对中国蚕丝文化的浪漫想象。本文从丝绸风尚、蚕丝起源、丝国形象和丝绸贸易4个方面阐释古罗马文学对中国蚕丝文化的异域想象,旨在勾勒出中国丝绸和蚕丝文化在西方早期文明中对古罗马文学的影响,以及引发古罗马人对中国和中国人丰富的遐思。  相似文献   

2.
中国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赋予了蚕丝文化新内涵。通过归纳总结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的发展中心区域、发展方向、产品特点3个方面的转变,分析蚕丝文化新内涵产生的条件和内容,认为蚕丝文化新内涵应是一种"创业创新、携手同行,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精神体现。明确和赋予蚕丝文化新内涵,可为蚕桑科技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提升现代蚕桑科技的创新能力。提出以蚕丝文化新内涵丰富与发展传统文化、以多种形式传播蚕丝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促进蚕桑产业发展、以传统蚕丝文化与少数民族蚕丝文化的融合创新形成文化共识的创新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一带一路"的思想起源及产生背景谈起,探讨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战略框架下,作为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重要标志及华夏文化代表的蚕丝文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所承担的满足、整合、导向和教化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继承和弘扬蚕丝文化、做强做大蚕桑产业、加强蚕丝文化的对外交流等建议,以期让古老的蚕丝文化更好地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战略,以引起蚕桑人的思考与共勉。  相似文献   

4.
蚕丝文化可作为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的一环,但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传播力度不够。从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展现中国的文化自信等方面论述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蚕丝文化的重要意义。从教学内容甄选原则、教学内容及方式的视角介绍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融入蚕丝文化的思考。提出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选取蚕丝文化物质产品、蚕丝生产工艺以及内涵丰富的蚕丝精神文化等体现当代中国多元形象的内容作为教学材料,以直观感知和活动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蚕丝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有助于弘扬蚕丝文化,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和实施,满足学习者学习中国文化的需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李芳 《中国蚕业》2005,26(4):69-72
蚕丝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是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国的文明纳入到了世界的文明体系,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化.经考古证实,在我国养蚕业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早在殷商时代养蚕业已经相当发达,到春秋战国时代蚕桑生产已经遍及全国.中国古代社会生产以"男耕女织"、"农桑并举"为特点,所以蚕丝业也就自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它到了近代就更是中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可以说中国的蚕丝业是随着中国的整个发展进程而起伏跌荡前进发展的.本文着重探讨中国近现代蚕丝业的发展情况,以期能够对我国今后蚕丝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敬德  童立  向仲怀 《蚕业科学》2012,(3):529-536
应用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中心-边缘"理论,对近代(1840~1919年)中国蚕丝业国际地位由中心走向边缘的种种表现与原因进行分析,为今后中国蚕丝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途径。近代以前,中国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外,中国的蚕丝业也一样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外,并在世界蚕丝业占据重要位置。自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体系并被边缘化之后,中国的蚕丝业也随之被边缘化,沦为中心区国家的丝绸原料生产者与成品销售地,蚕丝业的外贸权与产品价格被中心区国家操纵,蚕丝生产技术的发展亦被限制,其原因在于世界体系下"中心-边缘"关系的制约。至今,中国蚕丝业仍在为走向中心而努力,其唯一之途径,就在于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以科技推动蚕丝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蚕学通讯》2011,(3):60-60
2011年5月6日,陶红博士在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学术报告厅举行了畜牧学博士后出站学术报告会。陶红博士是向仲怀院士招收的第一位"蚕丝文化"研究方向的博士后,她的出站报告题目为"蚕丝文化起源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造福人类的蚕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已被世人公认。然而,对于传世久远的蚕丝业迄今仍未找到源头,蚕丝业的起源成为业界学者一直追踪的课题。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年届七旬的周晦若先生(四川省丝绸工业研究所总工程师)和年方二十的陈建先生(现任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潜心搜集、梳理客观史料的基础上,以生物、文物、神话传说、文化、技术和对外传播等方面的追溯为逻辑起点,粗略勾勒出蚕丝起源的轮廓,著述《蚕丝溯源》,这对于继续研究蚕丝起源,厘清蚕丝业形成机制,诠释中华蚕丝文化得以绵延数千年的缘由以及了解世界蚕丝业的兴起和发展,无疑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本刊将连载《蚕丝溯源》的主要内容,期望以此引导业界年轻学者参与该领域的研究,使21世纪我国蚕丝起源与文化的研究成果能与快速发展的蚕业科学技术交相辉映,共同促进蚕丝产业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国养蚕技术应用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现,栽桑、养蚕和利用蚕丝织造丝绸,是古代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科技、艺术和文化融合而生的瑰宝。中国人对蚕丝的创造性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生活,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解放以来我国养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0.
万家集 《四川蚕业》2009,37(4):8-10
<正>栽桑养蚕起源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丝绸和丝绸文化经古"丝绸之路"输往世界各地,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栽桑养蚕。蚕丝业含蚕业和丝绸业。历经欧洲近代蚕业和日本现代蚕业的兴衰,丰富了丝绸文化的内涵。进入21世  相似文献   

11.
《蚕学通讯》2007,27(4):49
受印度中央蚕丝局邀请和中国农业部的委派,以向仲怀院士为团长的农业部蚕丝代表团一行7人,2007年11月7日至16日对印度进行了考察访问。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蚕丝生产国,同时作为世界第一大蚕丝消费国,是我国蚕丝出口贸易的重要伙伴,与我国蚕丝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代表团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中西方式之间存在的冲突进行分析,总结九条西方安全管理模式不适应中国企业的原因,并分别给出建议。建议中国的安全管理秉持传统文化思想,将中国人的群体特质考虑在内,坚持"贴合"管理,使安全管理工作能以柔克刚,渗透到职工工作和生活的各方面,同时收放自如,达到安全平衡态。  相似文献   

13.
《四川蚕业》2011,39(4):47-47
<正>2011中国国际蚕丝业发展高层论坛在浙江桐乡举行。在商业全球化的时代,蚕丝业作为一个相对年轻并相对独立的产业,其发展过程中遇到较多实际问题需要探讨,同时,还有更多的商业应用领域需要探索。"2011中国蚕丝业发展高层论坛",  相似文献   

14.
中国蚕丝文化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蚕丝的发源地,栽桑养蚕制丝织绸是我国古代对世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蚕丝已深深地渗透到历代社会的诸多方面,对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哲学宗教、文化艺术、生产生活等产生过重大影响,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蚕丝文化,成为中华浩瀚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蚕丝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蚕业科技的繁荣与进步,推动我国蚕丝业稳步发展和扩大中国丝绸在国际上的影响,使我国不仅是世界蚕丝生产中心,而且成为世界蚕丝科技研究和教育中心.经国家科委国科外审字(95)2157号文批复,由浙江农业大学主办,中国蚕学会、  相似文献   

16.
<正>1技术探源用沧海桑田来形容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已为人所熟知。从前面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蚕丝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所占有的领先地位及其重要性。因此探索蚕丝业之间的相互影响、促进和发展的动态,在蚕丝溯源上也是有意义的。蚕丝从一开始,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产物。它的发生和发展,使得有关行业在有意无意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成为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17.
<正>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蚕丝学会对四川省蚕丝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四川省蚕丝学会多年来积极支持中国蚕学会的工作,承办中国蚕学会的各种学术活动,为中国蚕丝学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蚕丝学会对以道盛理事长为首的四川省蚕丝学会的领导和会员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相似文献   

18.
正为认真贯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5月26-27日由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重庆市蚕业总站、四川省蚕丝学会、重庆市蚕丝学会等川渝两地8家单位联合举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在"中国蚕桑之乡"——四川武胜召开。  相似文献   

19.
《蚕学通讯》2010,(4):6-7
<正>1)2004年1月4日,国际鳞翅目昆虫基因组计划协调人、美国罗得岛大学M.R.Gold-smith教授来蚕桑学重点实验室交流访问,并就国际交流合作与中国进行斡旋。2)2004年3月,我所完成的"中国家蚕基因组序列框架图"入选"2003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3)2004年3月29日,向仲怀院士、夏庆友教授应日本蚕丝学会理事长小林正彦教授邀请参加日本第74届蚕丝学大会。向仲怀院士作"加强中日合作共建21世纪丝绸之路"的大会报  相似文献   

20.
<正>向仲怀:我给你们看一个书目,《蚕丝文化·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你们博士后研究生提出的,大概分了三个内容,一是讲古代蚕丝文化,一是讲现在蚕丝文化的衰落,一是讲今后的发展。因为你们研究古代的历史、文化这一块。你们去怎么研究,路子都很清楚。但是我觉得,你们对现代蚕丝业的发展、蚕丝文化演变这个观念,我想和你们商讨,说明白一点,你们的观点、观念我不赞成,从根本上不赞成。我虽然不能说你们的观点完全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