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适宜兴安盟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以兴粳5号、龙粳31、龙粳47、龙粳59、龙洋11、龙洋19、育龙2号、三江6号以及松粳6号,1个自选品种,8个新引进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9个品种的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均表现良好;丰产性来看,松粳6号、兴粳5号、三江6号和育龙2号的...  相似文献   

2.
在禹城地区进行了28个优质早熟粳稻品种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适于当地直播种植的优质品种。生育期调查表明,盐粳321、通育413、通禾861、通禾829、通禾868、CH1212、吉粳816、吉粳830、吉宏6号等9个品种抽穗较早,熟期适当。其余19个品种表现晚熟、灌浆慢,不能正常成熟。测产结果表明,吉宏6号、吉粳816、通育413等6个品种产量超过400 kg/667 m2。品质分析表明,吉宏6号、通育413、吉粳816、吉粳830、通禾829、通禾868等6个品种食味值达到80分及以上,吉宏6号、通育413食味值最高。综合生育期、产量和品质分析,吉宏6号、吉粳816、通育413、吉粳830比较适合在禹城地区直播种植。  相似文献   

3.
李全衡 《中国稻米》2005,11(2):19-20
本文介绍了2004年云南省审定通过的榆杂33、滇杂33、云粳优1号、云超7号、宏成20、凤稻16号、临籼21和文陆稻4号等8个水稻品种(组合),审核的云超6号、岫粳11号、昌粳8号、中优115、内香优6号和丰优香占等6个品种(组合)的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  相似文献   

4.
以2010~2012年示范和展示品种为材料,以各品种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及其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长等6个产量性状的表型值为依据,通过三年平均产量比较试验,系统的阐述了不同熟期品种在二积温带的产量及产量性状表现。试验结果表明:与主栽品种空育131比较,2010~2012年平均产量较高的11片叶品种为龙粳29、垦粳2号、垦稻21、垦稻20、龙粳27、龙粳20、龙粳26;产量较稳定的品种为空育131、龙粳25、龙粳20、垦粳2号、龙粳29。12片叶品种年际间产量差异较显著,相对较稳定的品种为垦鉴稻6号、垦稻14、龙粳21,绥粳10、松粳10、北稻5号;与主栽品种垦稻12比较,三年平均产量较高的品种为垦粳4号、垦稻14、垦鉴稻6号、绥粳10、龙粳21。本地区适宜选择11片叶品种为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5.
王洁  冯瑞英 《中国稻米》2003,9(5):17-18
2002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试验共组织了豫粳6号组、中作93组、金珠1号组、秋光组、吉玉粳A组、吉玉粳B组和长白9号组共7个熟期组的区试及豫粳6号组、中作93组、秋光组、吉玉粳A组共计4个熟期组的生产试验。供试品种 (组合 )共计91个 ,来自北方稻区16个省 (市、自治区 )的46个  相似文献   

6.
选用15个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示范,考查各品种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和适应性,结果表明:连粳11号示范产量737.6 kg/667 m2,位居第一,可作为后继品种在邳州市推广应用;徐稻8号可作为后继品种在邳州市示范推广;连糯1号可在糯稻种植区域示范推广;连粳12号可作为早茬搭配品种种植;南粳0051建议进行大面积示范考查;连粳7号、徐稻5号、宁粳4号仍可作为邳州市当家品种种植;徐稻9号、南粳2704建议进一步示范考查;宁粳6号、南粳9108可在优质米种植区域作订单生产;其它品种均不宜邳州市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的氮素吸收利用特点。【方法】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常规粳稻连粳7号和常规籼稻扬稻6号种植于大田,设置6种施氮量处理(0、100、200、300、400、500 kg/hm 2)和 15N示踪微区试验。【结果】在0~400 N kg/hm 2范围内,甬优2640的稻谷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连粳7号和扬稻6号的产量则是先增加后降低,在施氮量300 kg/hm 2时产量最高;相同施氮量下,甬优2640的产量均高于连粳7号和扬稻6号。甬优2640产量较高,这得益于地上部较高的干物质量和库容量(总颖花量)。适量增施氮肥提高了籽粒中 15N积累量,但其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甬优2640穗中的 15N分配比例高于连粳7号和扬稻6号。高施氮量降低水稻氮收获指数。增施氮肥明显提高3个水稻品种穗分化期、抽穗期和灌浆中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活性;相同施氮量下,甬优2640的各种酶活性显著高于连粳7号和扬稻6号。【结论】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较常规水稻品种具有更强的氮素吸收与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超 《作物研究》2004,18(4):230
69优8号   69优8号系江苏徐州农科所以自育的中熟中粳不育系69A为母本,以早中熟恢复系11238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中粳新组合.1996~1997年参加本所鉴定,1998年参加江苏省杂粳区试预试,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2000年提前一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生产试验.1999~2000年参加全国北方稻区豫粳6号组区试,2003年参加全国北方稻区豫粳6号组生产试验,并在有关地区示范试种,2001,2004年分别通过江苏省,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将垦稻12、绥粳4号混合种植既保留了垦稻12米质优、分蘖力强及绥粳4号有香味的优良特性,又克服了垦稻12秸秆软、绥粳4号分蘖力差的缺点。本文研究了垦稻12、绥粳4号不同比例混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垦稻12和绥粳4号按4∶6的比例混种,提高了水稻抗倒伏能力,增加了水稻茎蘖数,产量达9 233.55kg/hm~2,食味评分87分。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和研究不同粳稻品种的特征和特性,筛选出适合响水县自然生态条件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选择13个粳稻新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连粳7号、连粳6号和宁粳4号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均比较好,目前在响水县大面积种植综合表现也比较好;新稻25和连粳9号在本试验中产量表现较好,但其特征特性与产量水平年度间的差异性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1.
选用8个辽粳系列水稻品种,进行抗旱性生理研究,结果表明:辽粳326、辽粳454、辽粳9号为辽宁省不同时期的主栽品种,其抗旱性均好于对照品种辽粳5,而辽粳6、辽粳10和辽梗180的抗旱性不及辽梗5.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2015,(4):75-78
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逆境,以籼稻Ⅱ优7954和粳稻连粳6号为材料,研究了高温下开花时间对颖花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下颖花开花紊乱,在高温处理时段之外有大量颖花开放;早开花(即高温开始前开花)有利于籼稻Ⅱ优7954和粳稻连粳6号提高受精率,晚开花(即高温结束后开花)有利于提高籼稻Ⅱ优7954的受精率但对提高粳稻连粳6号的受精率无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沿淮稻区连粳6号机插栽培精确定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粳6号是江苏省2009年审定通过的偏大穗型中熟中粳新品种,在沿淮稻区作机插,具有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等特点,并呈现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笔者根据近3年生产实践,提出了沿淮稻区连粳6号机插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2014年对8个常规粳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宁粳4号、华瑞稻1号、武运粳27、南粳9108、淮稻5号、连粳7号、连粳9号、泗稻785;生育期最短的为连粳7号和泗稻785,为150 d,最长的为南粳9108,为153 d,其它品种在151~152 d。从稳产丰产性角度,适宜在阜宁县大面积种植的品种为宁粳4号、连粳7号、武运粳27、华瑞稻1号以及淮稻5号。  相似文献   

15.
对中熟中粳水稻品种华粳6号的种植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优、农艺性状优、抗性好等特点。通过种植实践,提出适期播种育壮秧、扩行稀植控制基本苗、测土配方精确施肥、精确湿润水分管理、精确控制病虫害等关键技术环节,从而实现华粳6号高产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16.
早熟晚粳杂交组合80优9号80You9,anearly-maturinglatejaponicahybridrice汪新国(安徽省种子公司230001)80优9号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不育系80—4A与恢复系皖恢9号配组,于1988年育成的早熟晚粳杂...  相似文献   

17.
以北方粳稻品种金珠1号、辽粳9号为对照,研究了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盐粳188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基础。结果表明:盐粳188有效穗数比辽粳9号多14.5%,穗粒数比金珠1号多28.7%,总库容量比金珠1号、辽粳9号高25.88%和23.08%;茎基部茎鞘干物质量比金珠1号、辽粳9号重5.06%和13.49%,叶面积比金珠1号、辽粳9号高37.91%和41.39%,消光系数比金珠1号、辽粳9号低42.22%和60%;叶绿素下降幅度比金珠1号、辽粳9号小5.09%和4.82%,并且后期根系伤流强度下降较慢。单位面积总干物质量齐穗期盐粳188比金珠1号、辽粳9号高14.15%和15.08%,成熟期高13.82%和17.7%,增加量高17.89%和2.78%;齐穗至成熟期CGR比金珠1号、辽粳9号高19.82%和2.71%。盐粳188库大源足、株型较好,生育后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较高、根系活力旺盛,干物质积累与生产能力较强,具有高产品种应有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基础,并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以高产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718和中产优质粳稻品种常农粳10号为参试材料,比较研究不同基因型品种分蘖发生与成穗特性的蘖位差异,明确高产味优基因型品种的优势叶位。结果表明,高产味优基因型与中产味优基因型在水稻分蘖发生与成穗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与中产味优基因型相比,高产味优基因型一次和二次分蘖发生率与成穗率高,单株与群体成穗数多,花后各蘖位光合特性好,促进了库容充实,最终产量较高,南粳5718产量较常农粳10号显著提高7.7%,较多的有效穗数是其产量优势形成的重要基础。与常农粳10号相比,南粳5718拔节期群体穗数较低,但抽穗期和成熟期则较高。南粳5718和常农粳10号分蘖发生与成穗的优势叶位较为一致,一次分蘖中以4/0、5/0和6/0为主,二次分蘖则以1/4和1/5为主。南粳5718单株成穗数、一次和二次分蘖成穗个数显著高于常农粳10号。不同蘖位对单株成穗数和群体产量的贡献率均表现为一次分蘖>主茎>二次分蘖。南粳5718和常农粳10号产量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上,南粳5718在花后30 d一次分蘖和二次分蘖剑叶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常农粳10号。  相似文献   

19.
磷转运蛋白OsPT6为水稻Pht1家族成员之一,具有吸收和转运磷酸盐双重功能。以水稻高产品种武育粳7号的OsPT6超表达转基因材料为试材,研究磷转运蛋白OsPT6在武育粳7号磷素吸收利用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OsPT6在武育粳7号的地下部表达丰度较高,同时在地下部和地上部该基因均受缺磷诱导表达量显著增加。2)OsPT6超表达后,转基因植株生长良好。正常供磷和低磷处理35d后,OsPT6超表达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量都显著增加。3)OsPT6超表达转基因材料在不同浓度磷素处理后,各组织全磷含量有所增加,其中营养器官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申香粳3号//申香粳4号//冀粳13号(垦育2号)//青系98//京优6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