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桑树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综合桑品种、桑树生长季节、桑树不同药用部位以及桑叶的不同发育阶段等因素探讨桑树(Morus L.)体内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mycin,1-DNJ)的积累规律,期望发掘富含1-DNJ的生物资源。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8个代表性桑品种的摘芯芽和2个桑品种全年不同季节、不同发育时期的桑叶以及不同季节桑枝皮中1-DNJ的含量,并测定了与桑树亲缘关系相近的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等7种植物中的1-DNJ含量。在18个供试桑品种的摘芯芽中,1-DNJ含量以秋雨和沙2×伦教109最高,质量分数均达0.328 0%左右,黄鲁的1-DNJ含量最低。农桑14号和陕桑305两个桑品种冬、春季不同发育时期桑叶中的1-DNJ含量以冬芽最高,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345 3%、0.255 7%,在开叶期和叶片成熟期较高,在缓慢生长期较低;不同季节桑叶中1-DNJ的含量均是嫩芽>嫩叶>成熟叶>老叶,其中嫩芽和嫩叶中1-DNJ含量以晚秋最高,成熟叶中以夏季最高,而老叶中的1-DNJ含量以春季最高;桑枝皮中1-DNJ的含量以中秋和晚秋期较高,夏季最低。测定的7种非桑属植物均不含1-DNJ。结果说明桑树是富含1-DNJ的主要植物资源,其中在桑园管理过程可以大量获得的桑树摘芯芽以及桑树伐条剪下的桑枝(桑皮)中均富含1-DNJ,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广西桑树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桑枝、桑叶是桑树的主要产物。种桑除了养蚕外,还可以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茵以及加工板材;利用多余的桑叶研制桑绿茶;此外,种植多用途的桑树优良品种,还可以果、叶两收。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2000元;利用桑枝加工板材,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1400元。利用桑叶养蚕,1亩桑园仅养蚕一项的年产值约2400元~3600元;利用每年夏、冬两次砍伐及春秋萌长的弱枝所废弃的嫩梢、嫩叶研制桑绿茶,1亩桑园可新增产值约2000元。种植果叶两用型桑树优良品种,1亩桑园总产值可达4600元。近年来,广西桑园面积不断扩大,桑树资源丰富,大力开发桑枝、桑叶等桑树产品,不但改变了传统的“种桑只为养蚕”的单一生产模式,而且对促进蚕农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
桑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也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种与逆境胁迫有关的非蛋白氨基酸。研究表明,用AlCl3有效地去除桑叶中的水溶性色素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可以准确测定桑叶中GABA的含量。探讨了影响桑树叶片中GABA含量的主要因素:不同品种中GABA的含量不同,陕桑305最高,育71-1次之,湖桑32号和农桑14号含量稍低;相同叶位桑叶中GABA的含量为早期叶片高于后期叶片;同一时期不同叶位桑叶中GABA的含量随叶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桑叶中GABA的含量在一天中以5:30时含量最低,17:00时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代谢调节,它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采用比色法测定了23个桑树品种以及同一品种不同季节桑叶GABA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桑叶的GABA含量差异很大,高的达10.00 mg/g干桑叶,低的仅4.92 mg/g干桑叶;其中含量达到了9.00 mg/g干桑叶以上的品种有抗青10号、云阳二号、大红皮、强兵、湖桑199等;桑叶中的GABA含量会随季节不同而发生变化,春季桑叶GABA含量最高、夏秋季次之,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多倍体育种对果叶兼用桑树品质性状的改良作用,测定了四倍体果叶兼用桑树新品种嘉陵30号及其二倍体亲本中桑5801桑叶和桑果的部分品质性状成绩。与二倍体亲本比较,四倍体品种嘉陵30号成熟叶片干物中的粗蛋白含量增加2.90个百分点、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34个百分点,桑叶用于家蚕饲养的万蚕产茧量提高6.2%、万蚕茧层量提高4.7%,果用品质中的鲜果榨汁率增加6.3个百分点、糖度增加1.5~2.0个百分点,且桑籽的可育性降低。同时检测6个人工诱导四倍体桑树育种材料桑叶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较二倍体亲本提高。由此表明,染色体加倍后桑树的部分生理代谢活性增强,多倍体果叶兼用桑树品种的桑果和桑叶品质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其经济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6.
茶氨酸是非蛋白氨基酸,是一种重要的呈味物质,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减缓压力、抗疲劳、抗肿瘤等功效.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桑叶茶氨酸提取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测定17个桑树品种桑叶茶氨酸含量.结果表明,桑叶茶氨酸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80℃,时间3.5 h,料液比1∶20.17个桑树品种桑叶茶氨酸质量分数在11.32~20.91μg/mg,其中桑品种市平的桑叶茶氨酸含量最高,比含量最低的桑品种湛02号高了 0.85倍;上、中、下各叶位之间桑叶茶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可为深入研究桑叶茶氨酸的活性功能及其在药食产品的开发利用打下基础,也可为筛选制茶专用桑树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挖掘现有桑树品种的药用价值,对生产上现行推广的杂交桑品种进行同品种不同方式剪伐后,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对不同品种间和组织部位间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桑树枝与叶、芽总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叶和芽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以桑芽含量最高,叶次之,枝含量最低;剪伐方式对桑树总黄酮含量影响不显著;桑树不同品种间总黄酮含量不同,桑枝总黄酮含量以桂桑5号和桂桑优12最高,桑叶总黄酮含量以桂桑5号、桂桑6号最高,桑芽总黄酮含量以桂桑6号、桂桑优12最高;同一枝条不同部位的枝、叶含量也不同,其中绿枝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硬枝,上部叶含量高于中下部叶,中部叶高于下部叶,上部叶与下部叶差异性极显著,建议选择桑树总黄酮提取和食用组织部位时以桑芽最佳,其次是上、中部叶片。  相似文献   

8.
为害桑树芽和叶的害虫种类多,数量大,为害期长,造成的损失较大,直接影响蚕茧生产。据笔者对浙江省诸暨市牌头镇20多hm2连片桑园近10年的调查得出,常年为害桑树芽叶和桑叶的害虫不下20种,而造成较大为害的主要有桑象虫、桑毛虫、桑尺蠖、野蚕、桑螟、叶甲类...  相似文献   

9.
建立高效提取桑叶植酸的方法,并应用于检测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和蚕粪中的植酸含量,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降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及提高桑叶营养利用率的研究。运用Design-Expert 8.0.4 Trial软件的Box-Behnken模型,分析不同提取条件因子对桑叶植酸提取效果的影响作用为原料质量浓度>提取液中盐酸的浓度>浸提时间,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液为1.25%盐酸+0.1 g/mL硫酸钠,浸提时间为2.18 h,原料质量浓度为0.05 g/mL。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桑叶和蚕粪中的植酸,并应用比色法测定5个桑品种春季成熟叶、嫩叶以及秋季成熟叶、嫩叶中的植酸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98、3.55、3.75、3.52 mg/g,5龄幼虫蚕粪中的植酸含量为3.78 mg/g,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接近。检测结果说明桑叶中的植酸随着桑叶的成熟其含量不断增加,家蚕不能吸收利用植酸态的磷。  相似文献   

10.
桑树常见害虫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桑树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因桑虫为害而引起桑树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致使桑叶减产,叶质降低,严重影响蚕茧生产。桑树虫害的发生量和种类,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栽培技术、防治水平的不同,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份存在差异。桑树虫害有的咀食叶片(如野蚕、桑螟等),有的兼食芽叶(如桑毛虫、桑象虫等),有的吮吸汁液(如青叶蝉、桑拟菱纹叶蝉等),有的蛀食枝干(如桑虎天牛、桑天牛等),还有地下害虫(如华北蝼蛄、小地老虎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药用品质优良的桑树品种,以四川省主要栽种桑树品种的桑叶为原料,提取并测定其总黄酮、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并分析不同品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桑叶在活性成分上有明显差异,大多数供试品种桑叶的总黄酮含量在2.00%~4.60%之间,含量最高的品种是川98-1(6.619%),其次是丰田14号(6.181%)、丰田2号(4.599%);大多数供试品种桑叶的1-DNJ含量在0.04%~0.12%之间,含量最高的品种是荆桑(0.1804%),其次是无核大十果桑(0.1759%)、台湾长果桑(0.1447%)。研究结果可为药用桑树品种选择与桑树资源多元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桑树除养蚕收茧外,据分析,桑叶富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C、D等物质。经药理试验,桑叶无毒无副作用,有清肺、消炎退肿、防暑明目、抗高血压、利尿、治糖尿病等功效。因此,日本奇玉县用桑叶制出绿桑茶和焙煎茶等健康饮料,近年西南农大也利用桑叶制成桑叶绿茶和桑叶乌龙茶等健康饮料,充分发挥了桑树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 近年来,我县不少区、乡桑树病虫为害严重,造成桑叶产、质量下降。为了摸清桑树病虫害情况,今春我们组织了技术力量,对桑树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和防治。通过调查:弄清了危害桑树芽、叶的害虫,有:桑瘿蚊,桑螟、金龟子、桑尺蠖、野蚕、桑粉虱等。桑病有:桑细菌病、里白粉病等。为害树干、枝的害虫,有:桑天牛、介壳虫,等等。在二龙、柏桠、沙溪等乡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了解桑树栽培技术对树体内有机酸、氨基酸和糖的影响,以及桑树各器官组织中含有哪些有机酸、氨基酸及糖。 采用普通桑田与密植桑(系广东荆桑)分别各部器官(叶、叶柄、茎、根等)组织(皮层、木质部)进行时刻、地区层析,采用人工光照与人工水分处理进行植株器官纸上层析。其定性结果如下: 一、桑树体内器官组织层析结果 桑叶中有机酸有草酸、酒石酸、柠檬酸、延胡索酸和未知酸,成熟叶含少量草酸,叶柄中所含有机酸与叶相同,含量显著此桑叶多,枝条随着发育含量逐渐减少,未知酸与草酸逐渐增加,根部不含琥珀酸和延胡索酸,含有大量草酸与未知酸。酒石酸,柠檬酸含在皮层中。草酸与未知酸含在木质部中。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4,(6):56-59
叶蛋白生产是缓解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饲料桑蛋白质含量高,单位土地面积生物量大,是生产叶蛋白的优质原料。为了优化饲料桑叶蛋白提取工艺,研究了料液比、浸提液浓度、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4个因素对饲料桑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叶蛋白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饲料桑叶蛋白浸提率在不同处理下存在差异;饲料桑叶蛋白最适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为40℃,料液比为1∶16,浸提液浓度为0.5%NaOH,浸提时间为25 min,其最大提取率为2.73 g/100 g。  相似文献   

16.
川渝地区的桑树,多实行春伐.桑叶是蚕儿的唯一天然饲料,桑叶的优劣直接影响蚕种质量.桑树夏伐,有更新老条,促进新条生长,增产桑叶的作用.与春伐相比,夏伐桑树产叶量高,桑叶成熟早,硬化迟,并有抑制部分病虫害如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毛虫、桑螟虫、桑尺蠖、桑介壳虫等作用.如何将春伐桑树(特别是成林桑树)改造为夏伐桑树,笔者经多年实践,认为春截干的方法,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以开发桑叶茶和桑叶芽菜为主要目的,进行了桑树品种筛选和栽培、收获技术试验。吴堡桑、甜桑、伊犁白桑、洛抗5号、大十、红果2号等6个地方桑树优良品种,其粗蛋白质含量20.11%~21.48%,粗脂肪含量3.68%~5.46%,总糖8.05%~13.2%,桑叶质量比较适合制作桑叶茶和桑叶芽菜。杂交桑引进品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丰驰桑和粤桑11号比较适合作茶菜桑品种,但是抗寒性差,需要优化栽培条件。设计每667 m~2栽植550株与2200株两种栽培模式进行剪伐、收获试验,结果表明:以春伐为基础,夏季修剪两次、收获4~5次,为茶菜桑合理的剪伐、收获方法。  相似文献   

18.
12个桑树品种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基于开发我国桑树资源的药用保健功能的目的,采用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省不同种的12个桑树品种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1-DNJ)含量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桑叶中的1-DNJ含量有差异,其中开远蒙桑桑叶中的1-DNJ的质量比为4.070 mg/kg,其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水桑、开远鬼桑、河口长穗桑桑叶中的1-DNJ含量较高,显著高于其余品种;其余8个品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桑树的收获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桑叶叶质的优劣和产量的高低。我县在1988年以前,桑树的收获方法都是采用头造摘脚叶、去掉弱枝留壮枝,从第二造起造造剪枝桑的收获方法。这种收获方法能省工,对蚕座通风透气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一年进行多次剪枝,造成树液流失过多,每剪一次枝桑,桑树的根毛都要枯萎脱落一次,树体损耗较大,桑头容易老化,抗病力减弱。特别是桑青枯病区,剪枝后,桑青枯病会迅速蔓延。同时,造造剪枝桑,芽小枝条弱,叶片小而薄,叶质差,饲养效果差。因此,造成蚕桑生产不稳定,产量下降。为了提高单位面积桑树产叶量和经济效益,根据我县大部份蚕区都是地少人多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平衡桑树生长与收获这对既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选择适合开发桑叶药用及保健产品的桑树品种,以山东蚕区栽培的具有代表性的59个桑树品种为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品种春季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间的DNJ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含量最高和含量最低的桑树品种之间相差3.2倍,鲁桑品种沂源黄鲁和白桑品种红玛瑙桑叶中的DNJ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409 7%和0.382 8%。综合考虑各品种的桑叶DNJ含量以及单位面积桑园桑叶年产量和抗逆性等因素,认为青黄桑和选792两个桑品种的实用价值比较高,适合直接作为桑叶DNJ开发专用桑品种或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