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肉鸭养殖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推行以单纯获取最快生长速度和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现行育种和生产管理方式,使得一些负面相关因素不断出现,导致肉鸭胴体品质下降:体脂过多、胴体异味、胴体红斑、次斑、皮下溃疡、破皮等、胴体绝食不清、药物残留等问题日益明显,针对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大型肉鸭种源,主要有北京鸭、福建泉州的丽佳鸡、樱桃谷超级肉鸭、法国的奥白星等。北京鸭主要用于烤鸭,而用于加工盐水鸭、卤鸭、板鸭等的主要是丽佳鸭和樱桃谷鸭等肉鸭。在生产实践中,同一品种肉鸭,商品一代比商品二代生长速度快,尤其在饲养后期肉鸭体重达2.4千克以后,但皮脂率和腹脂率高。因此,可结合生产实践通过遗传手段培育低脂、生长速度快的肉鸭新品系,尤其是对控制遗传性能的种公鸭的选育。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肉鸭胴体品质的影响.选用180只1日龄健康北京雏鸭,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A组(对照组)肉鸭饲喂基础日粮.B、C组日粮分别增加代谢能5%和减少代谢能5%.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不同能量水平对肉鸭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能组肉鸭皮...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肉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色、香、味,更注重无有害残留物的肉品。而猪胴体的品质主要取决于脂肪的含量及品质、瘦肉率、肉品有害残留量、异味和膻味等。调节提高胴体品质的方法有:1控制使用抗菌药及添加剂在猪的饲养过程中,日粮中通常使用一些生长促进剂,如抗生素、激素等,如使用剂量过大、使用时间过长,使抗生素等在肉中残留量超过食用标准的允许限量。为此,可采用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或在生长后期停止使用。(1)把好抗生素使用关:做好抗生素药敏试验,以求提高… 相似文献
5.
饲养密度是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热点话题,提高饲养密度可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经济增益,但过高的饲养密度可引发动物氧化应激,降低免疫机能,损害动物的健康,最终对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造成影响.文章综述了高饲养密度对肉鸭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及机理,并分析了影响肉鸭饲养密度的养殖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益生菌对樱桃谷肉鸭胴体和肌肉品质的影响,研究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樱桃谷肉鸭250只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组、抗生素组、益生菌Ⅰ组(枯草芽孢杆菌组)、益生菌Ⅱ组(地衣芽孢杆菌组)、益生菌Ⅲ组(混合益生菌组),测定胴体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和肌肉中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3个益生菌组对肉鸭胴体和肌肉品质均无不良影响(P>0.05);益生菌Ⅱ组和益生菌Ⅲ组鸭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组,增加了鸭肉的鲜味。 相似文献
8.
除去胴体异味在肉鸭育肥后期尽量少用对胴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原料。鱼粉含量应控制在3%以内,否则,尽管肉鸭生长速度较快,但肉鸭体脂高,且肉鸭胴体很可能有腥味。在预防用药时,应少用或慎用一些气味较浓的药物,如大蒜素,长期使用将会造成胴体有强烈的大蒜味。另外,在饲养后期应慎用一些抗生素及化学添加剂。为除去肉鸭胴体异味, 相似文献
10.
猪胴体的品质主要取决于脂肪的含量品质、瘦肉率、肉品有害残留量、异味和膻味等。调节提高胴体品质的方法有 :1调控有害残留物在猪的饲养过程中 ,日粮中通常使用一些生长促进剂 ,如抗生素、激素等 ,如使用剂量过大、时间过长 ,使抗生素等在肉中残留量超过食用标准。为此 ,可采用微生态制剂替代抗生素 ,或在生长后期停止使用。1.1把好抗生素使用关做好抗生素药敏试验 ,以求提高抗生素用药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提高疗效 ;同时做好抗生素药物的筛选 ,尽量选择残留时间短、疗效较好的抗生素。1.2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内不得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 相似文献
11.
当肉鸡日粮中添加0.1~0.3ppm的硒酵母型硒时,可观察到肉鸡胴体质量和肌肉含硒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雏鸭一般指0-28日龄的鸭,雏鸭调节体温的能力和消化能力弱,抗病力差,敏感性高,但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育雏阶段的培育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对北美的大多数养猪生产者而言,现在可溶性干酒糟(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DDGS)的使用非常普遍。然而,研究和田间试验显示尽管DDGS是一种重要的饲料成分,但需要应用适当的饲喂策略以使得饲料成本和猪肉品质均达到最佳化。玉米干酒糟约含有10%的油,此类油脂富含亚油酸(C18:2)——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产生(不受欢迎的)软猪油。 相似文献
14.
Three different production systems for autumn born dairy steers, managed more or less intensivel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aim of the production systems were to use a basic diet of grass, either grazed or conserved as silage or hay, combined in various proportions. The animals were slaughtered, aiming for the same degree of fattening, but at three ages. The intensive management aimed at slaughter in January–February at 26–28 months of age after indoor finishing with silage or hay. An “intensive out-of-season” management wished improve at slaughter at 28–30 months of age. Finally an extensive management with finishing at grazing resulted in slaughter in May–June at 30–33 months of age. In three successive factorial experiments, 106 steers of two genotypes, Holstein and Montbéliard were reared to test the effects of the three production systems. The animals were evaluated for productive traits, carcass quality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 longissimus thoracis and m. rhomboideus thoracis. For both breeds, the “extensive” animals produced heavier carcasses (+ 20 kg between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P < 0.002). The carcass conformation evaluated by the EUROP classification did not differ between the production systems. The estimated percentage of adipose tissue of the carcas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for the “extensive” steers (P < 0.05). The shear force measured on raw meat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production system, but after cooking, the shear force was higher for the extensive management as was the total collagen content. The haeminic iron content was always lowest in the intensive management. The results of these three series of experiments show that it is possible to produce steers with a feeding regime consisting mainly of grass (from 87% to 94% of the dry matter intake) grazed or harvested as hay or silage.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 herbage resources of the farm and to limit the purchase of concentrates, the production of autumn born steers slaughtered at 32 months seems to be an attractive production system for dairy farmers. 相似文献
15.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动物与设计试验选用内蒙古草原兴发股份有限公司培育的1日龄健康白羽肉鸡雏480羽,公母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处理A为正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处理B为负对照组(不使用抗生素);处理D为0.10%合生素组;处理E为0.05%合生素组。 相似文献
16.
DLM和MHA-FA是常用的2种蛋氨酸添加剂。试验旨在研究2种蛋氨酸添加剂对肉仔鸡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7日龄艾维茵肉仔鸡560只,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16只,试验持续至42日龄,自由采食饮水。试验结果显示,添加MHA-FA对肉仔鸡的腹脂率无影响,添加DLM可显著降低肉仔鸡的腹脂率。添加DLM和MHA-FA均可提高肉仔鸡的胸肌率,降低腿肌率。MHA-FA相对于DLM的生物学效价是74%(胸肌率),72%(腿肌率)。添加DLM或MHA-FA影响肉鸡整体蛋白含量和蛋白沉积率,但影响规律不明显。同时还使肉鸡整体能量含量和能量沉积率升高。MHA-FA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分别是52%(能量含量)、48%(能量沉积率)。 相似文献
17.
选用1日龄健康樱桃谷肉鸭新生雏144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组添加5mg/kg黄霉素基础日粮,试验组1和组2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和0.10%合生素。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合生素对肉鸭日增质量、胸肌率和腿肌率有显著影响;对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极显著影响;对肉鸭的成活率、屠宰率和皮脂率无显著影响。与抗生素组相比,具有相似的作用。试验组1的日增质量比对照组提高8.56%,比试验组2提高5.54%,比抗生素组提高4.34%;试验组1的料肉比与对照组降低11.52%,比试验组2降低3.29%,比抗生素组降低3.24%。 相似文献
18.
合生素是将有益微生物与植物多糖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它们的互补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理想的无毒害、无残留的饲用添加剂。大量动物试验表明,合生素产品已达到与抗生素相似的生产效果,且对肉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本试验使用合生素分别以0.1%和0.05%添加到白羽肉鸡日粮中,与正对照( 相似文献
19.
我军军犬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历了艰难的起步、成长和发展三个阶段,对于基地25年的发展历程来说,不仅见证了军犬专业工作的变革和飞跃,也为军犬工作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军犬专业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随着国际社会秩序动荡,国际社会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广泛,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际军事力量运用的一种途径.军犬作为一种特殊作战力量,有其不可替代性,为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选用360只1日龄体重均一,健康的从肉鸡,随机分成对照组、5 mg/kg黄霉素组、0.5%和1%女贞子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期为6周,研究日粮中添加女贞子对内仔鸡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阶段各试验组的日增重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0~3周龄和0~6周龄,0.5%和1.0%女贞子组日采食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2)与对照组相比,0.5%和1.0%女贞子组能显著提高半净膛率(P<0.05),显著降低腹脂率(P<0.05).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