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苹果(新红星和金矮生)果实生理落果的早期、后期乙烯释放率较低,其高峰期乙烯释放率较高.果实乙烯释放率与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因发育状况不同而不同.生理落果的早期,果实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高峰期过氧化物酶活性迅速增大.果实不同部位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同工酶谱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
苹果早熟品种果实易软化是影响其在生产中推广的重要原因,阐明其果实软化机理对于延长果实贮藏期,保持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藤木1号、XU2-5为试材,分析了果实软化过程中果实硬度、乙烯释放速率、相关酶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果实硬度下降,乙烯释放速率升高,藤木1号的乙烯释放速率显著高于XU2-5;两品种(系)的MdACS6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基本一致,前期基因相对表达量较低,之后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随着果实成熟藤木1号果实的MdPG1基因相对表达量和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均在盛花后100 d达最高,而XU2-5则表现为盛花后80~90 d基因相对表达量和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在盛花后90 d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酶活性则在盛花后100 d达最高。盛花后80~85 d两品种(系)的PE活性与MdPE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呈升高趋势,此时酶活性达一高峰,盛花后90~100 d,两品种(系)的MdPE基因相对表达量下降,而PE活性逐渐升高;两品种(系)的LOX活性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最低点出现在盛花后85 d,XU2-5的MdLOX基因相对表达量变化则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高峰出现在花后85 d,而藤木1号的MdLOX基因相对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最高值出现在花后100 d。综上所述,采取措施调控基因的表达可能可以有效调控果实软化。  相似文献   

3.
1-MCP对采后嘎拉苹果果实淀粉及细胞壁成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嘎拉苹果为试材,研究了常温(20±1)℃条件下1-MCP对嘎拉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淀粉和细胞壁成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1-MCP可极显著地抑制嘎拉苹果果实的呼吸强度,推迟果实呼吸跃变期,而且很好地保持了果实原有硬度;对果实相关成分的分析表明,1-MCP显著地抑制了淀粉转化、降低细胞壁物质的降解速率,延缓了不溶性果胶向水溶性果胶转化,使其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相关性分析证明,嘎拉果实采后的硬度与淀粉、共价结合果胶(CSP)、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溶性果胶(WSP)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离子结合果胶(ISP)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现在还没有见到关于柿子果实急速软化期细胞壁分解酶活性的直接调查报告。本研究用西条柿树的急速软化幼果和成熟后期的果实,调查了乙烯生成和细胞壁分解酶活性的变化。1998年8月和11月分别从岛根大学农场和岛根县农户果园中采集西条柿树的幼果和成熟后期果实,将其果实贮藏在20℃下,每天测定乙烯生成量和果肉硬度。取出  相似文献   

5.
6.
贮前处理及贮藏条件对桃果实生理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贮前进行钙(Ca)、赤霉素(GA3)、水杨酸(SA)、1-甲基环丙烯(1-MCP)、预冷、热激、辐射等处理和温度、相对湿度、O2和CO2气体组分等贮藏条件对桃果实生理变化的影响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对苹果果实大小的预测在历史上是根椐正常季节的果实测量数据和平均作物负载来进行的;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这些预测模式在几年间都不准确。本文在局部地区调查研究了平均分布的早期预测方法取代只根据收获时平均果实大小的预测方法。评价了盛花后42天和收获时的作物负载及果实大小间的关系。气候和品种的影响导致开发出了对每个品种和每个地区所特有的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8.
李烨 《科学种养》2011,(2):31-31
苹果褐腐病又称菌核病,是果实生长后期和储藏运输期间的常见病害。分布较广,我国东北地区及山东、河南、陕西、四川、云南、江苏等省均有发生,尤以果实成熟期前后秋雨较多的地区和年份发病较重。该病除为害苹果外,还可为害梨和核果类果实。笔者在多年的果园管理实践中,通过观察研究,掌握了该病的发生规律并总结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以成龄‘红富士’苹果郁闭园为试材,设计隔行间伐(处理A)、隔株间伐(处理B)、行内隔3去1间伐(处理C)3种处理和对照(CK),研究它们对果树群体结构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间伐处理的枝类组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叶丛枝、短枝和长枝比例增加,徒长枝比例减小;3个处理的每公顷的总枝量、树冠覆盖率开始时下降明显,以后逐年恢复;处理A的行间交接率明显下降,而处理B的株间交接率下降明显;各处理的叶面积系数降低,叶片变大,百叶厚度增加;果园的通透条件明显改善。间伐处理的果实外观品质如单果重、色泽、着色面积、优质果率均明显的好于对照;果实的内在品质如含糖量增加、滴定酸含量下降、硬度增大,果实的风味和质地等也都优于对照。试验得出结论,适宜的间伐方式可从根本上改善苹果郁闭园的群体结构,提高果实品质,各间伐处理的综合效果以处理B最佳,处理A次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富士’苹果着色的生理指标,以‘富士’苹果为试材,对进入着色期的‘富士’苹果果皮花青苷及果实糖份、相关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对其变化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富士’苹果从盛花后110d到120d(辽宁熊岳9月1~10日)淀粉含量从3.12%增至最高值3.51%,之后淀粉含量逐渐下降并转化为糖,直至盛花后160d果实采收时(辽宁熊岳10月20日,)淀粉含量降至0.15%;淀粉酶活性从盛花后120d(辽宁熊岳9月10日)的10.67μmol/〈g.h〉逐渐升高至采收时为24.13μmol/〈g.h〉。从盛花后130d(辽宁熊岳9月20日)果实开始着色至果实采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性糖从12.1%、9.223%、7.09%增至16.9%、13.76%、10.57%,花青苷从28.652U/100cm2增至55.468U/100cm2;果实PAL酶活性从0.82U/〈g.h〉逐渐增至0.99U/〈g.h〉。且果皮花青苷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61**和r=0.9240**),与果实PAL酶,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82**和r=0.9364**),与果实蔗糖酸性转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8731*)。说明淀粉酶、蔗糖酸性转化酶酶活性的变化促进了糖的积累,进而促进了花青苷的合成;PAL酶的不断增加,促进了花青素的积累,进而促进了花青苷的合成。由此可见,富士苹果着色起止日期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性糖份含量可以作为‘富士’苹果着色的直接参考生理指标,此期的果实PAL酶、淀粉酶、蔗糖酸性转化酶活性变化可以作为‘富士’苹果着色的间接参考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