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樟子松苗木培育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3年试验表明.樟子松1—1苗木的地径、苗高生长均达到了辽宁省林木育苗技术规程标准,造林平均成活率在84%,应以株行距5~8×10~15cm移植,比培育3年生苗木提高圃地利用率,是培育造林苗木的主要方法。从5种密度切根不移植培育2年生苗木的试验看出,造林平均成活率达88.8%,最高为95%,以125~150株/m2密度培育.转培育1一1苗省移植工序.是培育造林苗较理想方法。比1年生苗剪根保留15cm和20cm根长,培育1—1苗木为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杂交杨w-14密度试验所产种条、苗木的生物量测算、内含物(还原糖、全氮等)测定、育苗、造林试验,确定了生产种条的合理密度为7~14株/m2,平茬苗(Ⅰ(2)-0)的合理密度为3~6株/m2;合格种条的标准是地径(离地5cm)、D5>1cm,D5/H>0.006,全条皮干重(W)在(W)d11.7g以上,还原糖含量在44mg/g左右,合格苗木的标准是:地径(离地6cm)D6>1.5-2.0cm,地上部皮干重为31g或39g以上,上段皮还原糖含量在45.8mg/g以上。  相似文献   

3.
火炬松建筑材林栽培模式研究阶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低丘中层红壤上栽植火炬松,施过磷酸钙0.5kg/株效果显著;但块状整地(1.2m见方)与全面整地、40cm×40cm×30cm穴与70cm×70cm×60cm穴以及每年5月幼林抚育1次与每年2次的其生长差异均不显著。根据上述试验结果以及对浙江与皖东丘陵现有火炬林分生长分析,初步认为火炬松建筑材林合理栽培模式为:造林密度1665株/hm2,1m见方块状整地,挖40cm×40cm×30cm植树穴,施基肥过磷酸钙0.5kg/株,造林当年抚育2次,第2~3年每年1次。上述栽培模式经经济分析表明:造林成本不到旧栽培模式(全垦大穴、大量施肥、每年抚育2次以上,造林密度1050株/hm2)的1/2,而收入增加2/3,旧的栽培模式造林无盈利可言,而新的栽培模式主伐时可盈利12750~23250元/hm2。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苗移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1年生苗采用20×20cm、20×10cm、20×75cm、20×50cm、20×40cm、20×33cm6种移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苗木高生长差异不明显,地径差异达到了1%的显著水平。苗木径高比、单株生物量随着移植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一级苗百分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经济效益随密度的增大而上升,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的单位产值相差4倍以上。从综合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以20×40cm和20×50cm两种移植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5.
班克松引种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城市通远堡林场采用从美国东北部引进的班克松种子,进行苗木造林试验。试验林栽植3年后,平均保存率为89.1%,平均地径为3.5cm,平均树高为171.6cm,平均冠幅直径为98.2cm,分别是对照树种樟子松的1.2、1.5、2.0、1.5倍,并仍能保持原产地速生、抗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木荷苗木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2a福建省各地培育的1年生木荷播种苗进行调查,应用分层抽样技术和逐步聚类分析,对苗木质量进行分级,并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福建省木荷苗木标准:Ⅰ级苗地径0.7cm,苗高65cm,Ⅱ级苗地径0.5cm,苗高45cm,合格苗率80%,密度70株/m2,各指标值大于现行国家标准,能较好地反映实际生产水平,为育苗生产和制定地方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黄杨种子具有胚轴休眠特性,小叶黄杨种子含水量低于12.5%时,种子生命力下降,在辽西地区适宜9月上旬播种,播种量为50 ̄70g/m^2,覆土厚度1.5cm,覆草厚度1 ̄2cm,冬季要重点保护胚根不受危害,留苗密度700株/m^2;小叶黄杨1 ̄2年生苗木对湿度敏感,在风沙干旱地区越冬必须覆盖防寒。  相似文献   

8.
元宝枫壮苗培育的方法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宝枫(AcertruncatumBunge)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又是油料、药用、化工原料的经济树种。为了培育元宝枫壮苗,我们于1994~1998年对元宝枫苗木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观测。大田培育苗木约2000万株,1年生平均高度由57cm提高到70cm,最高达1.54m;Ⅰ、Ⅱ级苗木比例由40%增加到70%。2年生苗木平均高1.80m,地径1.40cm,其中坐地苗高2.09m,最大地径2.5cm。1 苗圃地条件苗圃地设在陕西宝鸡的平原地区,年均气温12.4℃,年降水量591.8mm,…  相似文献   

9.
在呈贡劣质山地对墨西哥柏、银荆树植树造林进行了不同整地方式、植塘规格、种植密度、抚育方式的试验。结果:撩壕整地和水平台地的保存率及幼树生长量优于块状整地,且在阴坡深草地段尤为显著。3种植塘规格(60cm×60cm×60cm,50cm×50cm×50cm,40cm×40cm×40cm)对墨西哥柏的保存率和高、径生长差异不显著,对银荆差异极显著,大塘优于小塘。3种种植密度(1.5m×1.5m,1.5m×2m,2m×2m),对幼林期的高、径生长及冠幅大小无显著影响,在30°以上的陡坡,台地抚育优于菱形、扇形、块状抚育,与对照比较,4种抚育方式与之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研究摸索出与林带果树相适应的栽培技术,主要是“三大一早“即大塘,大肥、大苗,“春分“至“清明”定植,苗木随起随载;在林带靠农田一侧开挖20-30cm宽、60-70cm深的隔离沟,在树冠外围种植适应性强的绿肥;合理整形修剪,控制主干高度为50-70cm,增加树冠高度到4m左右,整个树高控制在4.5-5m;合理配置主枝,第1层主枝3-4个,第2层主枝2-3个,两层间隔120-140cm,第3层主枝1-  相似文献   

11.
银杏矮密早丰栽培技术1大苗定植1.1大苗培育采取“小苗共育、集约经营”的原则培育大苗,有利于节约劳动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采用2~3年生砧木苗进行嫁接育苗,或将苗木移床假植1~2年。150~200cm宽为一畦,开好排水沟,并按株行距30×30cm假植...  相似文献   

12.
5种密度(4、7.9、14.3、16.9、30株/m2)香椿播种苗密度试验表明,香椿苗木对密度的生态对策与一般树种不同。高密度只对地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4~30株/m2的范围内,地径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而苗高则随着密度增加有增有减。高径比是合格苗的重要指标,其值不得超过60。在试验密度范围内,苗茎生物量是渐增的,但有效生物量以7.9株/m2为最高。育苗合理密度为8株/m2左右。在合理密度、合理生产管理条件下,可保证80%的苗木合格。  相似文献   

13.
香椿冬季塑料大棚密植、丰产、高效栽培技术1选择品种苗木品种以当地芽质香气浓郁的红香椿及褐香椿为最佳。苗木选择顶芽饱满,枝干充实,地径1cm以上,高度0.6~1.2m自然矮化干单顶芽苗或培育2~3年矮化干多顶芽苗,超过1.5m高的苗木不宜采用。大田培育...  相似文献   

14.
枫香苗期密度试验及苗木分级指标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枫香苗期苗木密度与地经、高、根系、叶面积、生物量等的方差分析,得出枫香苗期最适密度为90株/m^2。采用逐步聚类法对苗木分级指标进行了探讨,提出枫香苗木分级指标为:I级苗H≥50.9cm,D≥0.49cm;Ⅱ级苗37.7cm≤H≤50.8cm,0.30cm≤D≤0.48cm;Ⅲ级苗H≤37.6cm,D≤0.29cm。  相似文献   

15.
对2年生长云杉移床苗喷施叶面宝,多菌灵混合液后,其苗高,地径,当年高生长,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分别比常规施肥(尿素、过磷酸钙)提高13.2cm,0.18cm,7.1cm,1.1cm和3条,茎根比持平,使苗木出圃由6年改为5年,培育时间缩短1年,各项质量均达到或超过部颁标准,且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16.
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实生育苗1年生平均高和平均地径分别为120.08cm和0.88cm;2年生平均高和平均地径分别为210.70cm和1.83cm;2年生苗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为2780.0g/m^2和984.0g/m^2,2年生平均每株可剥皮13.9g,青檀苗生长期5-10月。  相似文献   

17.
矮、密栽培是果树栽培发展的大趋势,对于乔砧的树怎样才能实现矮、密、早、丰呢?我们采用梨树斜栽的方法,达到了1年花、2年果、3年产、4年或5年丰产的目的。试验方法如下:1 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材料为1年生砀山梨嫁接苗,苗平均高150cm,地径平均1.2cm。1996年春,我们在高平市果园按2m×3m的株行距与地表呈45°夹角斜栽了50株砀山梨,同时,用常规的方法栽植25株砀山梨进行对比试验。1.1 栽植与当年整形栽植穴100cm深,直径80cm,施20kg羊粪(或农家肥)、5kg复合肥,栽后浇水两桶…  相似文献   

18.
截干高度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截干高度及基径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影响。通过试验表明,刺槐造林截干高度10cm以上(不超过20cm)的成活率高,截干高度5cm的成活率最低;基径1.0~1.2cm的刺槐苗木造林成活率高,树高生长量也大,而基径0.8cm的刺槐苗木造林成活率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在于解决大行山区侧柏营养袋育苗的容器规格和营养土配方选择问题。试验结果表明:中等规格(5.7×14cm)的容器,有利于苗木生长发育,在造林中应广泛使用。小规格容器(3.8-5.1×12cm),适宜造林地较远、运输不方便的地区。在羊粪较充足的地区,营养土以羊粪30%+土杂肥30%+复合肥0.2%+黄心土39.8%最合理。  相似文献   

20.
对2年生云杉移床苗喷施叶面宝、多菌灵混合液后,其苗高、地径、当年高生长、主根长和一级侧根数分别比常规施肥(尿素、过磷酸钙)提高13.2cm、0.18cm、7;1cm、1.1cm和3条,茎根比持平,使苗木出圃由6年改为5年,培育时间缩短1年,各项质量均达到或超过部颁标准,且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