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太平洋狭鳕资源声学评估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唐启升 《水产学报》1995,19(1):8-20
1993年夏季使用“北斗”号渔业调查船对北太平洋的狭鳕进行资源声学评估和渔场环境调查,调查覆盖面积达76万平方公里。调查结果表明:夏季白令海阿留申海盆区50-200m为冷水团占据,水温为1.3-4.9℃。狭鳕成鱼主要分布于海盆区东南部及公海区,主要栖息在175-225m层。在公海区东北部与陆架之间,首次发现大量狭鳕当生幼鱼,主要栖息在80-100m层。成鱼和幼鱼均有明显昼夜垂直移动。海盆区狭鳕平均  相似文献   

2.
3.
北太平洋赤鱿资源利润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l序言剑尖枪乌贼(Omnastrephesbartrami)从副热带至副极地海域,分布范围极广。个体重超过5kg,属大型鱿种。1978年~1992年大规模流网在北太平洋公海上作业。1992年末.流网作业因无针对性而破坏了其它资源、受到国际性的批评,从而由联合国作出限期禁止流网作业的决定。为此,从1992年开始、日本水产厅正式进行鱿钓作业的渔场调查并研究替代流网作业的渔法。本文就枪乌贼鱿鱼渔业的历史及其生态介绍其渔场的形成。2枪乌贼渔业概况70年代,日本周边太平洋柔鱼产量剧减.1973年开始在三陆、道东沿海进行枪乌贼钓捕作业.1977年达到12万吨…  相似文献   

5.
北太平洋鱿钓生产及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辉  王滨  李华 《水产科学》2001,20(6):39-41
北太平洋鱿钓渔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但中日政府签署渔业协定的生效对鱿钓生产影响很大.作者根据辽渔2000年生产情况对鱿钓生产形势作简单分析,并阐述一些渔场及资源利用等问题,以期对北太平洋鱿钓生产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太平洋柔鱼资源现状及其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家骅  郑元甲 《海洋渔业》2003,25(2):51-57,65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的分布范围很广,在太平洋分布于10°~50°N和20°~40°S之间、在大西洋分布的纬度范围与太平洋相似、在印度洋分布于该洋西部10°N~30°S之间,以北太平洋的数量最多,栖息海域的水温为10~24°C。柔鱼栖息于表层至1500m的水层,它具有季节性洄游和垂直洄游习性,在摄食季节,往往在夜里游至表层摄食,并具有较强的趋光习性,有利于灯光诱钓作业。  相似文献   

7.
王靓  花传祥  朱清澄  李非 《中国水产科学》2020,27(11):1379-1392
小型中上层鱼类是北太平洋海域重要的渔业资源,具有生命周期短、生长速度快、高集群性等特点,其资源年间波动显著,且受气候-海洋变化的影响。本文围绕秋刀鱼(Coloabis saira)、鲣(Katsuwonus pelamis)、鲐(Scomber japonicus)、鳀(Engraulis japonious)、竹䇲鱼(Trachurus japonicus)、沙丁鱼(Sardinops sagax)6种主要的小型中上层鱼类,回顾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La Niña-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黑潮-亲潮(Kuroshio-Oyashio,KR-OY)等关键气候-海洋指数的特点及对鱼类栖息地环境和资源变动的影响。概括了气候-海洋变化对小型中上层鱼类的洄游分布和资源丰度的直接影响过程,以及对亲体繁殖产卵、仔稚体成活率和资源量波动间接的滞后影响过程。建议:(1)在多种气候-海洋指数基础上添加种群动态过程、捕捞方式系数、自然死亡率等参数构建生物量动态模型,揭示气候-海洋变化对渔业资源量的影响过程;(2)结合北太平洋涛动(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NPO)、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北太平洋环流振荡(North Pacific gyre oscillation,NPGO)等其他北太平洋主要气候,基于物理海洋模型及空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研究大尺度海流、中尺度涡旋对小型中上层鱼类影响。  相似文献   

8.
9.
今年的5~9月是北太平洋赤鱿的盛产期,日本的鱿钓船在此期间均开往此水域作夏季作业,据4月份在作业前对32个点的抽样调查,在东经175~185度的北太平洋水域,今年赤鱿的可捕量比去年上升了160%~250%,因此,预计今年夏季捕捞期间的实际产量有望增加20%~25%。  相似文献   

10.
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与渔场的时空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03,27(4):334-342
利用相关系数和灰色关联评价方法对1995-2001年北太平洋各海域鱿钓产量及其作业渔场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主要作业渔场分布在145°E~148°E、153°E~161°E海域,其产量约占各年总渔获量的70%~85%。从作业纬度来看,1999年以前主要产量集中在40°N~43°N海域,而2000和2001年则分布在39°N~41°N和43°N~45°N海域。相关系数分析表明,2000和2001年作业渔场和各海域产量比重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160°E以西和170°E以东海域,而在1999年以前未发生较大变化。灰色关联评价表明,1998年北太平洋柔鱼资源状况为最好,而2000、2001和1996年较差,1999、1995和1997年处在中间水平。这与实际生产情况和海洋环境条件基本上是相符的。2000和2001年北太平洋资源状况下降,可能与150°E~160°E海域的柔鱼种群资源出现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
每年的5—9月是北太平洋赤鱿的盛产期,在此期间日本的鱿钓船均在此水域作业。据4月份作业前对32个点的抽样调查,在东经175°-185°的北太平洋水域,今年赤鱿的可捕量比去年上升了160%~250%。因此,预计今夏的实际捕捞产量有望增加20%-25%。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明 《齐鲁渔业》2007,24(1):45-46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新的国际海洋法制度逐步确立,沿海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管理体制日趋完善,这使远洋渔业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海洋资源的开发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业空间越来越狭窄。发展远洋渔业特别是受限制较少的公海大洋性渔业是我国调整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它的发展对于带动加工、贸易、运输、渔需物资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本文试就中北太平洋海山渔场的开发利用情况作一述评,并对我国开发利用中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北太平洋大麻哈鱼类及其我国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北太平洋6种大麻哈鱼生物学与国内外对大麻哈鱼类资源开发利用及有关国际渔业协定,并提出我国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北太平洋海区柔鱼群体组成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北太平洋翼角平鲉(Sebastes alutus)资源的开发,是从1949年后由北美沿岸的拖网渔业带头开始的。当时的产量不过几千吨而已。到了60年代,苏联和日本远洋拖网渔业加入才真正扩大了作业的规摸,使年产量从20万吨增加到50万吨。1965年的产量曾达52万吨,以后就急剧下降,进入70年代只及最高时产量的1/4左右,资源状况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6.
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资源分布及其渔场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4~2015年两年收集的北太平洋公海围拖网作业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as,又称鲐鱼)生产月度数据,结合同期卫星遥感反演技术获取的海表温度(SST)、海水叶绿素a(Chl-a)浓度、海流等环境数据,运用渔获量重心法,地统计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公海鲐鱼的资源分布情况与渔获量重心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鲐鱼渔场季节性差异明显,渔场重心集中分布在39°N~43°N、147°E~154°E范围内。两年渔场重心均呈现先向东北方向移动,自9月开始再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GAM模型显示,北太平洋鲐鱼渔场的最适海表温度范围是16~18℃,最适叶绿素a浓度范围是0.3~0.8 mg·m~(-3),空间上集中分布在40°N~41°N、148°E~151°E,海流对鲐鱼渔场形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秋刀鱼广泛地分布于北太平洋的温带水域,其中以东西两侧的分布为多。分布于北太平洋的秋刀鱼有以下4个种群,它们是日本海种群、西北太平洋种群、北太平洋中部种群和加利福尼亚种群,其中利用最多的是西北太平洋种群,该种群一部分是分布于日本和俄罗斯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以外的公海。此外,北太平洋中部种群的大部分分布于美国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以外的公海,利用不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产》2010,(11):65-65
5月13日至9月1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渔业遥感信息实验室唐峰华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大洋渔场渔情信鼠应用技术系统开发”项目支持下,顺利完成了北太平洋柔渔场资源与环境调查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现场实测资料和历史鱿钓产量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为缔结"有关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条约",2011年2月27日~3月4日为期6天在加拿大的温哥华举行了第10次的北太平洋公海有关渔业国、地区间的协议会,出席协议会的有日本、美国、中国大陆、韩国、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台湾的6国1地区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东南太平洋茎柔鱼资源变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婷  赵嵩玲  田园园  余为 《海洋渔业》2020,42(5):513-523
为探究海洋净初级生产力(NPP)与茎柔鱼(Dosidicus gigas)资源分布的关联,为茎柔鱼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上海海洋大学鱿钓科学技术组提供的2006—2015年茎柔鱼鱿钓数据以及卫星遥感获得的NPP数据,探究了NPP与东南太平洋秘鲁外海茎柔鱼资源变动的关系,同时进一步评估了在异常气候条件下(厄尔尼诺事件与拉尼娜事件)NPP变动对茎柔鱼资源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茎柔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t·d-1)、渔场纬度重心(LATG)、NPP及其空间分布均具有较为显著的月间变化。7—12月各月茎柔鱼适宜NPP范围分别为500~600 mgC·(m2·d)-1、500~600 mgC·(m2·d)-1、600~900 mgC·(m2·d)-1、600~900 mgC·(m2·d)-1、700~900 mgC·(m2·d)-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