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植物病毒寄生可引起植物病毒病,甚至对植物造成毁灭性伤害.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HTS)提供了一种快速、低成本、深度测序的解决方案,在病毒鉴定、新病毒检测和病毒基因组多样性等研究中具有优势,促进了植物病毒分类的研究.本文概述了HTS技术检测病毒的进展、在植物病毒学领域应用案例和该方法检测病毒的优缺点,旨在说明HTS技术对病毒鉴定、新病毒发现和病毒分类的重要贡献,提出新病毒检测和鉴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植物病毒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病毒扫描采用特征值扫描技术,虽然这种方法能够非常有效的查知已知的病毒,但是对新病毒完全无能无力。并且一些加密的多态病毒不可能提取出一个满意的特征值,启发式病毒扫描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病毒预测技术,它针对病毒的普遍特征(自我复制,破坏系统),再加上病毒分析师的经验总结,对未知病毒进行有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通过双链RNA提取分析和病毒提纯与外壳蛋白,研究分析了杭州地区辣椒病毒病发生的情况,接合寄主生物学鉴定,发现侵染杭州辣椒的主要病毒为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mses)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且CMV的发病率明显低于Tobamovirses;同时,杭州地区辣椒上还可能存在前人未发现的新病毒或病毒因子,其dsRNA基因组大小约为1700hp。  相似文献   

4.
3月19日,瑞星正式发布最新杀毒软件产品《瑞星杀毒软件2002增强版》。该产品针对近期危害最为严重的邮件性病毒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突破了一批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在协议层对所有收发邮件的监控、过滤和未知新病毒行为判断分析,结合原来已经十分成熟的瑞  相似文献   

5.
双链RNA分析技术在鉴定RNA病毒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sRNA技术是以无RNA病毒或类似病毒因子侵染的植物组织中不含有容易鉴定的同原大分子的dsRNA(>0.1×106)存在为前提。在植物体内dsRNA是RNA病毒和类病毒因子存在的迹象,dsRNA包括dsRNA病毒的基因或ssRNA病的复制中间型。dsRNA在寄主组织相当稳定,可以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分离出来。叙述了dsRNA技术用于植物病毒群、成员、同一病毒的不同株系、感染作物的新病毒及其复合侵染、类病毒、卫星病毒等的鉴定。证明该方法使用广泛、快速准确,不需要贵重设备,在一般实验室中即可进行。该方法有重要应用和学术价值,已引起植物病毒和植物病理学工作者广泛兴趣。  相似文献   

6.
一、植病研究工作特点 1.研究方向明确 大学及中央研究所根据国家需要,目前是以遗传工程、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开展理论性研究或应用理论研究。 东京大学是以鉴定禾谷类作物的新病毒为主,其手段除用常规法(鉴别寄主法及病毒的理化特性试验)外,以分析病毒RNA组成特性来确定病毒的性质。九州大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病毒分类是其鉴定和诊断的基础,近年来,世界上已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和分类系统,但还不十分完备。所以,在确定一个新分离到的病毒时,到底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难以和世界范围内实验结果比较,这个新分离物是已知病毒,还是一个新株系或者新病毒,有时难以定论,造成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本文将简述植物病毒分类、分类特征评估及鉴定指南。  相似文献   

8.
<正> 核型多角体病毒是昆虫病毒中研究最广泛的一个类群。作为有效的生物杀虫剂和很有潜力的真核生物基因工程载体,它受到人们普遍重视。为了更充分地开发,害虫生物防治新病毒资源和更有利地保护益虫,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方法,目前一般应用的方法有:光镜法、电镜法和放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茎尖培养和无病毒植株繁殖贮存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病毒种薯是种薯生产中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生产价值,因此无病毒植株产生、繁殖及其贮存等有关技术环节,受到各国科学家重视。这里附带说明。无病毒一词不是绝对概念,是生产上习惯用法,是指不存在那些经过鉴定的病毒,但是,还可能存在未经鉴定的病毒,或至今尚无方法鉴定的新病毒。以上概念已为人们普遍了解,因此,这一词常在科学论文中使用,也有人主张以更确切的提法以替代。为简便起见,本文仍用“无病毒植株”一词。  相似文献   

10.
一、家蚕病毒病防治新药剂——新病毒治 作用与用途:主辅剂合用对蚕细胞病防治效果达95%,对蚕病毒病防治效果达70%以上,对桑叶消毒效果可达100%.内服后能抑制病毒增值,对桑叶有保鲜作用,对蚕体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甘薯品种茎尖脱毒与快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饲料作物,在世界范围广泛种植。甘薯病毒病是一种世界性甘薯病害,广泛存在于世界甘薯产区,对甘薯的品质和产量造成巨大的危害。我国山东、江苏、北京等地的调查显示,由病毒病造成的甘薯产量损失一般在20%~30%,严重的在50%以上。甘薯病毒病病毒种类多,新病毒多,复合侵染现象严重,单一病毒侵染比例仅为  相似文献   

12.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首要条件是与禽流感病毒接触,主要是经呼吸道,也有通过其他途径的。因此,如果人接触了患有禽流感的候鸟、野鸟、观赏鸟、携带病毒的鸽子及发病的家禽和病死禽类,就有可能受到感染。另外,如果身体不好,本身免疫力低下,受感染的机会就会更高。防止禽流感病毒感染人,首先要控制传染源,及时切断传播链,杜绝病毒对环境的污染;二是要搞好养禽地区的环境,包括对有可能受到污染的水源的消毒;第三,还应避免与观赏鸟、野生禽类接触,以防感染禽流感病毒。禽流感并非是由一种新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已经有了控制禽流…  相似文献   

13.
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致病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病毒。该病毒主要侵害哺乳仔猪和育肥猪。PCV2感染可造成猪免疫系统的损伤.引起感染猪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因子的表达量改变。同时,PCV2感染的靶细胞在胎儿期是心肌细胞、肝细胞和巨噬细胞,而出生后只有巨噬细胞。因而推测猪感染PCV2后,机体的免疫力下降,感染猪处于亚健康状态.其它病原如猪呼吸与繁殖综合症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等,或应激因素如免疫刺激等多种因素都可加重PCV2感染猪的病情.进而发展成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较明显的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皮炎和肾病综合症等与猪圆环病毒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发生的危害水稻等作物的新病毒.针对该病毒在水稻上的危害特征,分析了其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黄矮病、水稻矮缩病等水稻病毒病的特征区别,提出了预测预防,控秧治虫,控前防传,选抗病品种等无公害防治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犬细小病毒肠炎最佳免疫程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猫源细小病毒肠炎免疫犬。在试验设计的4个免疫程序中,以产仔前一个月对母犬免疫,所生的仔犬60日龄首次免疫,结果75日龄加强免疫,以后每间隔6个月免疫一次效果最佳,该免疫程序对犬的保护率为100%。结果表明,犬细小病毒肠炎的保护率与适宜的免疫程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嵇泽纲 《新农业》2005,(8):36-36
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病毒性疾病.急性猪瘟由强病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弱病毒所致感染则不易被觉察。避免猪场发生猪瘟必须认真进行免疫。猪瘟发生的原因和免疫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谣言1:新型冠状病毒比其他病原体致死率更高。真相:根据目前数据,约有2%~3%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死亡,远低于埃博拉病毒等其他病原体的致死率,而狂犬病致死率接近100%。谣言2:现在已经有疫苗可以控制此次疫情。真相:目前还没有。这次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病毒,疫苗只能在疫情发生后才开始研发,且研发需要时间。  相似文献   

18.
《农家致富》2013,(9):58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它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此次报道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H7N9和H9N2基因重配的新病毒。以下为读者列举H7N9禽流感的相关知识,供大家参考。问:人与人之间会传播吗,潜伏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鹅病毒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湖北某地出现的一种皮下和内脏形成广泛性肿块的成年鹅的传染病病原进行了初步研究,将成年病死鹅和病鹅肝组织悬液接种12日龄鹅胚,48~72h鹅胚死亡,再用第一代鹅胚尿囊液连传3代均死亡.电镜检查经处理的这些鹅胚尿囊液,观察到大小为50~100nm有囊膜的病毒颗粒;接种鸡胚,48~96h死亡;回归到成年母鹅,出现与自然感染类似的病变;并对该病毒进行了核酸型鉴定,初步确定为微小RNA病毒,结果表明本病的病原是一种鹅的新病毒。  相似文献   

2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区和越南危害严重的一种新病毒,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播,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检测田间白背飞虱、杂草和水稻植株的带毒率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预测预报的基础。为寻找一种适合大量样本的检测方法,以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水稻植株和带毒的白背飞虱为材料,比较了斑点免疫测定法(Dot-ELISA)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RT-PCR技术的检测灵敏度比Dot-ELISA技术检测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