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眼瘿螨(暂定名)为害龙眼老熟叶片,使叶片过早脱落。笔者在龙眼园观察了二年,并走访广西大部分龙眼植区,发现不少地区均有该瘿螨发生。本文阐述龙眼瘿螨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害症状及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2.
菇蚊对食用菌的为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菇蚊是食用菌生产的主要虫害之一。据报道,为害食用菌的蚊类主要有计科:菌蚊科、眼菌蚊科、瘿蚊科。其中菌蚊科的中华新蕈蚊、草菇折翅菌蚊小菌蚊是长期以来出现在菇床上主要种类。在眼菌蚊科中为害食用菌的种类多达20多种,但为害面积较广和为害程度较严重的代表种有平菇历眼蕈蚊。闽菇迟眼蕈蚊。廮蚊科中主要有嗜菇瘿蚊和异翅瘿蚊。在我省尤似闽菇迟眼蕈蚊发生普遍,主要为害蘑菇、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等多种食用菌。现将菇蚊的形态特征、生活  相似文献   

3.
柳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是柳树主要枝干害虫之一。其幼虫为害柳树枝干的形成层,引起组织增生,使枝干形成"肿瘤"畸形。在掌握柳瘿蚊生物学特性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了防治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对龙眼园龙眼叶瘿蚊Asphondylia sp.虫瘿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6个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龙眼叶瘿蚊虫瘿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并进行理论抽样数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上虫瘿主要分布于叶片背面的主脉和主侧脉上,主脉两侧的区域虫瘿数量相近,在叶片不同区域的虫瘿分布比率依次为中部上层下层,其中在中部区域的虫瘿分布比率为39.80%,在主脉上主要分布在叶片上层区域,在主侧脉上以叶片中间区域分布比率最高;所有的指标表明,叶片上龙眼叶瘿蚊虫瘿在一切密度下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m4.01时,其聚集原因与环境因素有关,当m4.01时,虫瘿聚集可能是由龙眼叶瘿蚊本身与环境的异质两因素共同作用引起;龙眼叶瘿蚊虫瘿密度在植株的东、南、中、西、北5个方位无显著异;植株中部及下部的虫瘿密度显著高于上部;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Iwao最适抽样公式得出了理论抽样模型:N=t2/D2(3.688 4/m+0.197 2),并计算出允许误差范围内,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5.
程玉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176-177
介绍了丰县桑橙瘿蚊大发生的原因、为害症状、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措施,为防治桑橙瘿蚊、增加桑农收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枣瘿蚊属于蚊科类的一种害虫,又有枣蛆以及枣叶蛆等名。主要对枣树的叶片形成危害,尤其是嫩叶。给枣树的嫩枝梢头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导致枣树大面积减产。同时,枣瘿蚊会为害枣树的花以及枣树嫩果,影响枣树的座果率,导致枣树产量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枣树枣瘿蚊的防治措施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起来。本文笔者主要对红枣枣瘿蚊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以期望进一步提高红枣产量。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鲜菇生产已成为农业产业的一大支柱.在栽培管理过程中食用菌易受到病虫为害,受害后菌丝细弱,出小菇或不出菇,严重影响蘑菇的产量和质量,其中瘿蚊是为害食用菌的主要害虫之一.本人经过多年实践,对瘿蚊的形态特征、发生及防治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沙田柚桔实雷瘿蚊在百色市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9年分别对百色市5个沙田柚种植场进行连续4年的沙田柚桔实雷瘿蚊为害情况调查和防治试验。调查发现桔实雷瘿蚊在百色市1年可发生4代,以第1代为害最严重,温暖、湿度大的年份发生严重;连续3年采取清园施肥、冬季修剪、冬翻喷药、适时喷药等综合防治措施,2009年10月调查,百色镇六沙园艺场、百色镇同乐果场没有发现桔实雷瘿蚊为害,百色镇天兴园艺场、百色市经作站、靖西县丰达果场桔实雷瘿蚊为害率均在5.0%以下。表明所采取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柑橘花蕾蛆又名柑橘瘿蚊、花蛆、花虫、色花虫或柑橘瘿蝇,属双翅目,瘿蚊科,成虫像小蚊,幼虫似蛆,是我省柑橘花期的主要害虫。柑橘花蕾蛆只为害柑橘类植物,成虫在花蕾上产卵,幼虫孵化后为害花器,受害的花蕾既不能开放,且膨大缩短,以致不能授粉。在我省眉山、成都等广大柑橘产区桔花受害达20%~30%,严重时超过50%。 一、柑橘花蕾蛆在四川柑橘产区的发生规律和为害习性  相似文献   

10.
全面调查了景泰县草窝滩镇西和村枸杞栽培区的主要虫害、危害程度和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在景泰枸杞主产区蚜虫、木虱、瘿螨、红瘿蚊是为害枸杞的主要害虫;木虱发生4代,在4月中下旬、7月中上旬和9月中上旬形成成虫的高峰期;瘿螨一年发生10余代,呈现全年发生的态势;蚜虫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及9月上旬形成两个高峰期;红瘿蚊每年约发生2代,4月中下旬及8月形成两个为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11.
宋建伟  潘涛  朱春茂  陈本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17-3417,3443
论述了黄河故道地区枣瘿蚊为害枣树的严重性及其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总结提出了防治枣瘿蚊的技术措施,对该地区枣树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枣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又名卷叶蛆、枣叶蛆。该虫各枣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枣树嫩芽及幼叶,被害嫩叶呈红色至紫红色,卷成肿皱筒状,质硬发脆,最后干枯脱落。对枣苗、幼树危害严重,是枣树主要虫害之一。  相似文献   

13.
茶薪菇栽培难题破解方法(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诱基时的大敌菇蚊1.特征特性菌丝走满袋诱发原基时,大量菇蚊入侵为害菌丝,受害部位菌丝萎缩,基质变黑,发霉发臭,成为茶薪菇栽培中的大敌。菇蚊品种较多,危害茶薪菇的菇蚊主要是嗜菇瘿蚊,成  相似文献   

14.
杧小果普瘿蚊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杧小果普瘿蚊是百色市杧果产区近3年出现的新型害虫之一,为探明其发生、为害特点,探索此新型虫害防治方法,选取杧小果普瘿蚊为害严重的杧果园进行调查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杧小果普瘿蚊为害表现为成虫将卵产入小果内,通过幼虫蛀食杧果果肉和果胚,且常伴有较严重的炭疽病、白粉病发生,造成大量幼果落果。采用40%辛硫磷及70%吡虫啉进行专项防治,较杧果常见虫害采取的常规防治及对照,杧果单花序果量分别增79.7%和10.6%,杧小果普瘿蚊虫害发生率仅2.3%,远低于常规防治的7.7%及对照的84.4%。40%辛硫磷及70%吡虫啉对杧小果普瘿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柚果桔实雷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俗称为柚果瘿蚊.据报道我国四川、贵州、湖北等地区均有分布,寄主为柑桔类果树.广东梅州地区的沙田柚、溪蜜柚、文旦柚、酸柚、甜橙等均受其为害,一般受害株率在30%~50%,严重的达80%以上,已成为梅州地区柚类的主要危险性害虫之一,现将其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橘实雷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是为害橘、橙和柚类的一种新害虫,个别地方已成为橘、橙和柚生产上的毁灭性大害虫。以幼虫为害,蛀食内果皮,引起落果。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四川省蒲江县许多柑橘园爆发灾成,受害严重的柑橘园被害株达到90%以上。据报道,在贵州都匀果场受害亦很严重。目前,橘实雷瘿蚊为害橘、橙类的面积仍在扩大,有的地方成为难治的害虫。现将橘实雷瘿蚊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措施进行整理,供柑橘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7.
梨瘿蚊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胡长效  贺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953-954,956
梨瘿蚊是为害梨树芽叶的害虫 ,在江苏徐州地区每年发生 4代 ,以老熟幼虫越冬。笔者介绍了梨瘿蚊在徐州地区的年生活史和各虫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测定了各虫态在恒温条件下的历期 ,计算出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了黑森瘿蚊的危害,对该类害虫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状识别展开探析,主要包括为害状标识、检疫措施、防治措施,旨在为相关农业人员提供理论支持,降低农业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19.
荔枝、龙眼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荔枝、龙眼的主要生产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种植历史悠久。由于大面积集约化种植,导致虫害问题日趋突出。福建省荔枝、龙眼害虫发生多集中于4~10月份,笔者就福建省荔枝、龙眼严重发生的害虫按月份逐一调查统计,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1主要害虫及其为害特点1·1种类各月份发生的害虫如表1所示。表1各月份发生的害虫月份主要害虫4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白蚁5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荔枝瘿螨白蚁6荔枝蝽龙眼角颊木虱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荔枝瘿螨白蚁7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荔枝瘿螨龙眼亥麦蛾白蚁8荔枝蒂蛀虫荔枝尖…  相似文献   

20.
一、发生情况今年成都地区梨树上普遍发生一种我省以前从未发生过的害虫——梨瘿蚊。据我们的现场调查及各地的情况报告,成都地区的梨园大都不同程度发生梨瘿蚊,被害株率一般在50%-80%,重者达100%。此虫主要为害梨树嫩梢嫩叶,被害叶纵卷呈双筒状,春梢被害率亦达80%左右。幼树受害最重,在被害卷叶内均能剥出瘿蚊幼虫(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