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5%扑力猛悬浮种衣剂处理种子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2.5%扑力猛悬浮种衣剂处理种子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2.5%扑力猛悬浮种衣剂处理种子对小麦纹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小麦安全,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呈重发趋势。在土壤深耕深翻、适期晚播及早春返青期喷药综合防治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筛选出对该病有相对较高防效的新型包衣药剂,探索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小麦茎基腐病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结果表明: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和解淀粉芽孢杆菌+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3个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均表现出一定的防控效果,其中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防效最好,为77.01%,其余2个处理分别为63.00%和61.00%。从产量上来看,27.2%氟环菌·咯菌腈·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处理和解淀粉芽孢杆菌+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为610.64、605.93 kg/亩,二者小麦产量较高且差异不显著,其次是200 g/L三氟吡啶胺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处理,为591.66 kg/亩,3个处理产量较空白对照增加16.11%~19.83%。  相似文献   

3.
白俊慧  柳爱春  何欣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0):2142-2144
氟虫腈是一种苯基吡唑类杀虫剂,通过水解、光解、还原作用会转化为毒性更高的氟虫腈砜、氟甲腈、氟虫腈硫醚。氟虫腈及其代谢产物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同时,也会对生物体造成不良影响。以氟虫腈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鸡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产物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和氟甲腈的代谢转换规律。结果显示,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可实现对鸡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筛查,其中,蛋清宜使用QuEChERS方法净化,而蛋黄宜使用固相萃取法净化。向鸡连续饲喂15 mg·kg-1(以体重计)的氟虫腈溶液3 d,鸡蛋中检测到的药物残留量最高的为氟虫腈的代谢残留物氟虫腈砜,其次为氟虫腈,以及少量的氟甲腈。用药的第2天,蛋黄与蛋清中开始检测到氟虫腈砜和氟虫腈;用药的第3天,蛋黄与蛋清出现氟甲腈残留,停药3周后,鸡蛋中仍有氟虫腈和氟虫腈砜的残留检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和5%氟虫腈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对水稻一些生长与生理指标的影响.小区试验显示:四(2)代、五(3)代稻纵卷叶螟药后14 d,氯虫苯甲酰胺防效和保叶效果都高于氟虫腈;氯虫苯甲酰胺连续施用2次>第1次施用氟虫腈+第2次施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虫腈连续施用2次的防效和保叶效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好于氟虫腈.施药14 d后对水稻植株株高、分蘖数未产生明显影响,但水稻叶片过氧化物酶(POD)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采用氟虫腈室内及野外防治白蚁的效果,分析了影响氟虫腈防治白蚁效果的因素,包括氟虫腈在白蚁个体间的横向传递、温度及被粉剂处理的白蚁比例,其他药剂对氟虫腈的增效、氟虫腈在土壤中的扩散与降解,并阐述了氟虫腈及其代谢产物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应用600 g/L吡虫啉FSC、60%戊唑醇FSC、4.23%甲霜·种菌唑ME、300 g/L氯氰菊酯FSC、44%吡虫·氟虫腈FSC、22%氟唑菌苯胺FS、35 g/L咯菌腈·精甲霜灵FSC、70%噻虫嗪WS 8种药剂不同配方包衣先玉335和利民33两个玉米品种种子,验证各药剂对当地玉米出苗的安全性、对玉米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对玉米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玉米种子包衣后对出苗安全,且有很好的保苗、壮苗、增产作用,增产率最高可达24.1%。吡虫啉500 m L+戊唑醇150 m L+甲霜·种菌唑100 m L组合,吡虫·氟虫腈(300、500 m L)+戊唑醇150 m L+甲霜·种菌唑100 m L组合;氟唑菌苯胺1 000 m L+吡虫·氟虫腈300 m L组合;氟唑菌苯胺1000 m L+吡虫啉300 m L组合,甲霜·种菌唑200 m L+吡虫啉300 m L组合,咯菌腈·精甲霜灵100 m L+噻虫嗪150 m L组合对蚜虫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71%以上。  相似文献   

7.
氟虫腈对小菜蛾3龄幼虫取食、化蛹、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了氟虫腈对小菜蛾3龄幼虫室内毒力的基础上,观察了氟虫腈对试虫取食、化蛹、羽化的影响。在所研究浓度下,氟虫腈对试虫存活个体、死亡个体的平均取食量都无明显影响,但0.20 mg/L氟虫腈处理过的试虫总取食量增加了22%,其余处理的总取食量都有所下降,12.50 mg/L氟虫腈处理过的试虫总取食量下降了70%。氟虫腈处理还会导致蛹重略有下降,推迟试虫平均化蛹时间,CK的平均化蛹时间为110 h,12.50 mg/L氟虫腈处理过的试虫平均化蛹时间为177.6 h,显著延长(P〈0.05)。  相似文献   

8.
出于对生态安全和蔬菜生产安全的考虑,对华南某市2个较大的蔬菜基地土壤中氟虫腈残留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土壤中氟虫腈的残留水平,共采集87份土壤样品,通过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氟虫腈含量,并采用统计学手段,分析土壤中氟虫腈残留含量与pH值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土壤中氟虫腈残留含量在不同蔬菜基地间的差异。结果显示:该市蔬菜基地土壤样品氟虫腈的检出率为100%,含量范围在0.02~33.09 μg/kg之间;其中,A蔬菜基地土壤中氟虫腈含量平均值较高,为6.99 μg/kg,显著高于B蔬菜基地(P0.05);少数土壤样品中氟虫腈含量已超出蔬菜中氟虫腈残留限量国家标准(0.02 mg/kg)。上述结果表明,该市蔬菜基地土壤中氟虫腈残留形势不容乐观,对生态环境和蔬菜生产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亟需加强对土壤中氟虫腈残留含量的系统调查和对氟虫腈的使用监管。  相似文献   

9.
5种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不同种衣剂在小麦纹枯病和全蚀病混合发生的田块综合防治和增产效果,安排了2.5%扑力猛FS 3:1 000包衣;2.5%适乐时FS 1:500;3%敌萎丹FS 1:200包衣;6%立克秀FS 1:2 000包衣;40%卫福FS 1:400包衣5种种衣剂处理。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对小麦出苗和苗数无显著影响;2.5%适乐时FS 1:500,3%敌萎丹FS 1:200包衣,2.5%扑力猛FS 3:1 000包衣处理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好于其他处理,拔节期3%敌萎丹FS 1:200包衣处理和2.5%扑力猛FS 3:1 000包衣处理对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也比较好,分别为72.9%和71.0;收获期2.5%适乐时FS 1:500,3%敌萎丹FS 1:200包衣,2.5%扑力猛FS 3:1 000包衣处理对白穗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9.8%,69.1%,69.1%;增产效果分别为14.4%,14.5%,13.6%。  相似文献   

10.
药剂拌种防治直播稻田害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药剂拌种防治直播稻田害虫试验,结果表明:5%氟虫腈悬浮剂、5%氟虫腈悬浮剂+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乳油药剂拌种对纵卷叶螟、二化螟、稻蓟马、稻飞虱防效较好,且在药后48 d仍维持较好水平,可长期有效控制直播田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11.
以非禁用的苯基吡唑类杀虫剂丁烯氟虫腈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浸虫法对氟虫腈和常见地下害虫杀虫剂辛硫磷、毒死蜱和茚虫威等对竹林金针虫的生物活性及林间防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金针虫的LC50为10(07~15)μg·kg-1,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林间试验结果表明,丁烯氟虫腈对竹林金针虫的防效为40 %,仅次于氟虫腈,可将丁烯氟虫腈用于竹林金针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通过药剂混配拌种测定小麦生长及其麦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噻虫嗪、咯菌腈拌种对小麦安全,对小麦生长发育、后期产量无不良影响。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噻虫嗪112.0 g+咯菌腈6.0 g拌100 kg小麦种子效果好,苗期可达96.75%,而且可以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次生根的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11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成虫及其寄生蜂菜蛾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成虫的LC50.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腈>虫螨腈>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氟啶脲>苏云金杆菌>杀虫双>灭多威>毒死蜱>杀灭菊酯.对成虫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腈和虫螨腈对成虫触杀效果较好,其它药剂毒力均较低,而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对成虫基本无杀伤力.杀虫剂对菜蛾绒茧蜂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腈>毒死蜱>虫螨腈>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氟啶脲>杀虫双>杀灭菊酯>灭多威>苏云金杆菌;对菜蛾啮小蜂的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腈>毒死蜱>虫螨腈>阿维菌素>多杀菌素>灭多威>杀虫双>杀灭菊酯>氟啶脲>苏云金杆菌.此外,与菜蛾啮小蜂相比,菜蛾绒茧蜂对灭多威(12.5X)、杀虫双(6.81X)、阿维菌素(4.04X)的耐药性更强.据选择指数(寄生蜂LC50/成虫LC50)标准,除苏云金杆菌外,其它农药选择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苗法测定不同种类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广州五山种群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毒杀效果较好的杀虫剂有敌敌畏、辛硫磷、毒死蜱、巴丹、杀虫单、灭多威、异丙威、仲丁威、氟虫腈、丁烯氟虫腈、哒螨灵、鱼藤酮、啶虫脒;25(±1)℃条件下,12种杀虫剂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腈丁烯氟虫腈辛硫磷多杀菌素毒死蜱哒螨灵异丙威灭多威巴丹啶虫脒敌敌畏杀虫单。结合毒杀效果和毒力大小分析,氟虫腈、丁烯氟虫腈、啶虫脒、哒螨灵、灭多威、异丙威和巴丹是目前防治黄曲条跳甲成虫较好的药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帕力腈SC、艾法迪(24%氰氟虫腙)SC防治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试验表明,添加助剂的帕力腈SC、艾法迪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小麦播种前药剂拌种,扑力猛2.5%FS种子处理商品用量为150-200克/100千克种子,有效成分用量为3.75-5克/100千克种子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小麦安全,可在小麦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建立Qu ECh ERS法提取和净化样品,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快速测定鸡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产物(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的方法。针对基质样品采用乙腈萃取,探索最佳净化条件为150 mg C18、50 mg PSA和150 mg GCB进行净化,气相分离后采用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测定。对鸡蛋的检测结果表明,氟虫腈及其3种代谢产物在2~4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检出限为0.5~1.2μg/kg;定量限为1.5~3.6μg/kg,方法满足国内外对鸡蛋中氟虫腈限量检测的要求。在2个浓度水平上进行加标回收,上述4种测定物的回收率在93.5%~103.1%,相对标准偏差为4.2%~8.0%。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法有机试剂消耗少、速度快,为检测鸡蛋中氟虫腈及其代谢物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残留物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棉蚜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发展动态及田间种群抗性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河北棉区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水平,评估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风险。采用浸渍法测定了2014—2017年河北省不同棉区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水平。利用群体汰选法筛选棉蚜抗性品系,采用Tabashnik域性状分析法计算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现实遗传力。抗性监测结果表明,与历史敏感基线相比,河北沧州、邯郸和保定地区的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9.07、197.43和205.39倍,达高水平至极高水平抗性。用氟啶虫胺腈对田间采集棉蚜种群连续筛选25代,抗性倍数上升了13.44倍。在前期汰选的15代(F_0~F_(15))中,抗性现实遗传力为h~2=0.030 4,抗性风险较低;而在之后的10代(F_(15)~F_(25))中,其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48 4,抗性风险明显增加。结果表明河北棉区棉蚜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呈显著增长的趋势,棉蚜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发展具有先缓慢之后迅速增长的特点。本研究可为氟啶虫胺腈的合理应用和棉蚜的抗性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丁烯氟虫腈、啶虫脒、杀虫单、烯啶虫胺4种单剂以及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杀虫单·啶虫脒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单剂和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单剂中以烯啶虫胺的毒力最高,啶虫脒和丁烯氟虫腈次之,杀虫单最低;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复配剂比例均为1∶4时,对褐飞虱毒力增效明显;杀虫单·啶虫脒复配剂比例为1∶5和1∶10时增效显著。田间药效结果表明,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均高于70%,高用量时可以达到90%以上。3种复配剂以40%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EC用量最少,防效最高,40%丁烯氟虫腈·啶虫脒EC次之,与对照药剂相比,这两种复配剂均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而达到同样的防治效果,从而大大减少农药单剂在水稻上的残留量,44%杀虫单·啶虫脒SC用量较大,但从剂型的安全性和用药成本考虑,也是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丁烯氟虫腈、啶虫脒、杀虫单、烯啶虫胺4种单剂以及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杀虫单·啶虫脒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药效。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单剂和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毒力存在较大差异。单剂中以烯啶虫胺的毒力最高,啶虫脒和丁烯氟虫腈次之,杀虫单最低;丁烯氟虫腈·啶虫脒、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复配剂比例均为1∶4时,对褐飞虱毒力增效明显;杀虫单·啶虫脒复配剂比例为1∶5和1∶10时增效显著。田间药效结果表明,3种复配剂对褐飞虱的田间防效均高于70%,高用量时可以达到90%以上。3种复配剂以40%丁烯氟虫腈·烯啶虫胺EC用量最少,防效最高,40%丁烯氟虫腈·啶虫脒EC次之,与对照药剂相比,这两种复配剂均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而达到同样的防治效果,从而大大减少农药单剂在水稻上的残留量,44%杀虫单·啶虫脒SC用量较大,但从剂型的安全性和用药成本考虑,也是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