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土壤中砷的植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中砷的植物有效性研究是开展污染诊断、评估环境健康风险及开展砷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依据.土壤中砷的危害一方面与其在土壤中的含量、有效性和结合形态有关,另一方面与植物对砷的富集能力有关.土壤中砷对植物的有效性主要与有效态砷的含量相关,土壤有效态砷的数量是土壤中砷污染状况的真实反映;富集系数是植物中砷含量与土壤中砷含量的比值,它可大致反映植物在相同土壤砷浓度条件下对砷的吸收能力.高砷风险区宜选种对砷富集能力较差的作物品种.  相似文献   

2.
鱼台区域土壤中砷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荣  庞绪贵  高宗军  成世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55-5757,5820
分析了鱼台区域表层土壤和2个典型剖面中砷的分布特征,讨论了地质条件、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农作物类型和农田灌溉用水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土壤砷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砷的主要来源是母岩,其分布主要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气候环境和地形地貌对砷的风化和土壤砷迁移具有重要影响;高砷农田灌溉和主要以水田为主加剧了土壤砷污染;高砷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造成了高砷区的点状分布。  相似文献   

3.
砷的土壤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土壤中砷的化学行为,主要阐述了:1.土壤及土壤组分对砷的吸持及其影响因素;2.土壤中含砷矿物及其稳定性;3.土壤中砷的形态及其意义;4.土壤中砷的价态及其意义;5.土壤微生物对砷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于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影响,砷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与健康问题。环境中的砷表现出不同的化学形态,与砷对生物的毒性有着密切联系。环境中的砷通过多种方式进入人体,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本文针对我国果品和果园土壤砷污染问题,分析了果园和果品中砷污染的来源和现状,并对现行果品生产中对砷的限量标准进行总结。对于治理和修复已遭受砷污染的果园土壤,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建议,其中植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一种修复土壤砷污染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5.
确定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是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的关键,然而在生态风险评价实际应用中,测定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耗时且高成本,限制了生物有效性评价法的应用.通过对模式植物的文献搜集,总结了影响植物富集土壤砷的7个土壤因子,揭示了土壤砷植物暴露的影响机制.运用SPSS 18.0对文献数据集各个土壤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共线性分析.单因子回归分析表明营养盐类对植物富集砷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相关性分析和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因子之间存在多元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富集砷浓度主要受土壤质地的物理综合指标以及土壤总砷含量和土壤酸碱度等化学综合指标影响.其中植物富集浓度受土壤中总砷浓度影响最大,受土壤质地中砂粒含量影响其次;土壤粉粒、粘粒、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对富集也有一定影响;而土壤酸碱度对植物富集浓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最终通过数学模型解释植物富集砷浓度随土壤性质变化的规律,建立了土壤性质与土壤砷植物暴露的相关关系,为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风险评价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铁矿结构稳定性及对砷固定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铁矿是砷污染土壤和水体修复中最常用、最有效的钝化剂。水铁矿等铁氧化物对砷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具有显著影响,并对环境中的砷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但水铁矿在环境中容易转化,极大地影响了其对砷固定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从水铁矿的结构及影响其稳定性因素的分析入手,综述了水铁矿与砷的交互作用,探讨其在修复砷污染土壤方面的可行性,旨在为利用水铁矿修复砷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从降低农田中砷有效性等角度,对砷污染农田修复和安全利用技术与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土壤-水稻系统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具有不同渗氧能力基因型水稻对土壤砷结合形态、水稻根表铁膜、砷吸收的影响以及不同根际氧化还原条件对土壤砷形态、水稻砷积累、砷转运载体表达的影响,分析了硅的不同施加量对水稻砷吸收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从土壤铁矿物氧化和还原两个方面总结了根际铁循环对砷环境行为的影响以及对砷污染土壤修复的潜在价值,以期为最终降低水稻砷吸收提供理论参考。微生物介导的铁氧化还原对砷的环境行为如砷的溶解释放、吸附沉淀、形态转化等有重要影响,而铁细菌的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促进了铁的矿物相转化并耦合砷的钝化,在未来工作中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典型的湿地植被之一,淹水的生长环境使水稻积累砷的能力强于其他谷类作物,对稻米的安全性构成威胁。淹水稻田土壤溶液中砷的主要存在形态为亚砷酸,其与硅酸为化学类似物,亚砷酸可通过根细胞膜上硅酸的转运通道被吸收,因此,外源添加硅可以降低水稻对砷的吸收、累积以及稻米中砷的健康风险。本文从土壤中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硅对土壤中砷环境行为的影响,水稻对砷的吸收与转运,外源硅对水稻吸收及累积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开展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蔬菜和土壤砷含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云南省丘北县开展大田调查试验.[结果]蔬菜根、茎叶、果实中总砷平均含量分别为0.62、0.92和0.46 mg/kg,叶菜类、果菜类蔬菜各部位总砷含量分别为茎叶>根,茎叶>根>果实.土壤中总磷和速效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3.49 g/kg和124.11 mg/kg,土壤中总砷和有效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8.24和7.11 mg/kg.土壤中磷含量(总磷和速效磷)和土壤中砷含量(总砷和有效砷)是影响蔬菜中砷含量的主要因素.土壤pH、CEC和有机质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9、10.32 cmol/kg和54.24 g/kg,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蔬菜中砷含量.[结论]不同类型蔬菜对砷累积的主要部位是茎叶.影响蔬菜中砷累积的因素除土壤pH、CEC和有机质外,主要为土壤磷含量.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稻体系总砷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韶关地区土壤及其水稻不同部位的砷含量进行了采样测定,分析了水稻中重金属砷含量与土壤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不同部位中砷的含量不尽相同,其根、茎、叶及米粒中的砷含量依次为:根〉茎〉叶〉大米,且与土壤中的砷含量呈正相关,说明水稻中金属砷含量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水稻对金属砷具有一定的富集性。  相似文献   

11.
以松嫩平原北部为研究区域,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采用克里金差值方法分析了表层土壤砷和深层土壤砷在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分异规律。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对土壤砷的水平空间分异进行了影响因素研究:在R软件的支持下对高程、坡度和距河流远近等因素与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的砷含量的变化量进行相关分析,并用Kruskal-Wallis test方法对土壤砷含量变化量与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秩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表层土壤砷与深层土壤砷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相似,表层土壤砷的分布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继承性。土壤砷水平迁移活动明显,人类活动加速了土壤砷的水平迁移,表层土壤主要表现为砷流失,土壤砷含量水平下降,但人类干扰强度的差异也造成了部分区域土壤砷的富集,从而使得表层土壤砷的空间分异强度弱于深层土壤砷的空间分异强度。  相似文献   

12.
微波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的砷和汞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建立了氢化物-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砷和汞的方法。在建立的最佳工作条件下,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砷的回收率为90%~110%,汞的回收率为95%~105%,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土壤检验的要求,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环境土壤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吉林省榆树市黑土与玉米中的砷含量,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样点的土壤砷含量基本都高于本地砷含量的平均背景值,但各采样点的土壤砷含量均未超标.土壤砷含量半方差值呈有规律持续增加趋势,可用指数方程很好地拟合.表层土壤含砷量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性,高砷区出现在城市市郊,并以其为中心呈斑块状向周围扩散.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砷含量与土壤pH和有机质均未呈现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砷在土壤-蔬菜系统中的转移规律。[方法]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福建省8个县、区的20多个品种蔬菜样品和对应耕作层土壤样品砷含量。[结果]采样区耕作层土壤全砷含量在0.94~25.27 mg/kg,平均值为5.91 mg/kg,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采样区耕作层土壤有效砷含量在0.21~2.86 mg/kg,平均为0.84 mg/kg。蔬菜可食用部分砷含量在未检出~0.163 mg/kg。其中,水生类蔬菜、绿叶类蔬菜砷含量较高,豆类、瓜类、根茎类和茄果类砷含量较低,所有蔬菜的砷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表明采样区蔬菜未遭受明显砷污染。大多数蔬菜品种可食用部分砷含量分别与土壤全砷含量、土壤有效砷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用转移系数来表示蔬菜对砷的吸收能力,发现转移系数有随土壤全砷含量的提高而减小的趋势,主要呈乘幂关系。但转移系数基本不随有效砷含量的变化而变化。通过DPS统计软件的聚类分析可按转移系数(全量基和有效基)中位值把蔬菜对土壤全砷和有效砷的转移能力分为3类:即低转移能力、中等转移能力和高转移能力。[结论]研究结果为正确评价、预报、预测福建省土壤及蔬菜砷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稻肥药双控示范田的"张口瘪"病症发病特点调查,分析了导致"张口瘪"病症的几种可能原因。提出导致"张口瘪"病症可能是连年使用氯磺隆、甲磺隆造成的残留药害;或是因为土壤中的硫、砷比例失调,硫元素相对不足,重金属砷的活性加强,引起水稻砷中毒。  相似文献   

16.
砷(As)是一种全球关注的有毒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砷主要以无机形态存在。环境微生物对无机砷的甲基化及挥发对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影响。利用微生物砷挥发来削减土壤砷浓度,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本文综述了砷甲基化机理、砷甲基化基因起源和进化的最新进展,不同物种之间砷甲基化基因的水平转移是该基因传播的主要途径;阐述了目前报道的砷甲基化过程的几种可能机制。鉴于微生物砷甲基化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环境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该综述对未来该领域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植物修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土壤了镉、镍、铜、砷、汞、铅污染,及利用超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砷量对烤烟砷吸收、积累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砷量对烤烟砷吸收、积累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施砷可增加烤烟对砷的吸收,提高其富集系数,导致地上部、地下部、烟灰和烟气中砷的积累,且随着土壤中施砷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施砷可降低烤烟的位移系数,即降低由地下部向地上部运输砷的能力.砷能分布在烤烟的各个部位,在烤烟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根>下部叶>茎>中部叶>上部叶.  相似文献   

19.
Samples of Andropogon scoparius Michx. collected on an arsenic mine exhibited a wide range of tolerance to arsenic in solution, whereas plants of the same species growing in uncontaminated soil showed no tolerance. Arsenic tolerance must be an evolved character under genetic control. Furthermore, the degree of tolerance is related to the amount of arsenic in which the plant was grow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