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工序。整地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效。因此,应重视造林前的整地工作。整地的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应做到提前整地。即在造林前的3~6个月或提前一年进行整地。流动沙地不整地,半固定沙地秋季可随整地随造林。在干旱地区,最好在雨季前整地,这样可以积蓄较多的水分。  相似文献   

2.
去冬以来,全省各地按照跨世纪造林绿化目标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抓季节,抢速度,冬季整地造林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据统计,到2000年12月20日止,全省完成整地挖穴6.45万公顷,占计划的76.1%,从去年12上旬开始植苗,已完成造林1.14万公顷。抓得早、行动快,是冬季造林整地的一大特点。去年入夏以来,各地纷纷抓住双抢前后的农闲时间,进行夏秋整地,共完成整地2.33万公顷,是“灭荒”以来开展得最好的一年。永州市专门召开了全市造林绿化工作会议,对夏秋整地作了全面部署,要求各县市在10月底完成全年整地…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防风背阴整地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春季造林时,在主风方向(西北向坡)通过防风整地、迎风整地、向阳整地、背阴整地、防风背阴整地和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是:防风背阴整地可大幅度提高樟子松春季造林成活率,防风整地效果次之,背阴整地效果不佳,向阳整地和迎风整地造林成活率很低。  相似文献   

4.
不同整地造林对核桃生长结果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核桃造林成活率,促进核桃生长结果,通过梯田挖穴、抽槽、鱼鳞坑、一锄法等不同整地方式进行整地造林。研究结果表明:以梯田挖穴整地造林最好,其次为水平沟整地造林和鱼鳞坑整地造林,一锄法整地造林效果最差。在生产中应根据地形情况与果农习惯,采用前三种整地造林,均可不同程度的起到保土、保肥、保水的作用,有利于核桃生长和开花结果,提高核桃产量。“一锄法”,不整地,是一种简单粗放的造林方法,生产中应不予采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单因素对比试验资料分析表明:缺苞箭竹造林平均丛成活率、丛保存率为93%--97.6%,造林时间为5月、9月的雨日之后,造林第5年丛生物量可达900--1201Kg;造林方式应以穴状或状整地为好,以减少高山区造林整地破土面积,保持水土;森林环境是箭竹造林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直播造林虽生长缓慢,但为研究模拟缺苞箭竹天然更新,以及其生长进程和环境的反应提供了一种新尝试,同时,为同种异龄林的营建打  相似文献   

6.
<正> 一般说,提前整地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但太行山石灰岩区侧柏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阳坡,提前整地反不如不整地成活率高。1987年以来,我们在辉县太行山低山石灰岩区开展了(冬季)整地与不整地造林试验,试验结果:①阴坡整地比不整地土壤含水率高3.07%,阳坡整地比不整地低3.18%;整地阴坡比阳坡高6.23%,不整  相似文献   

7.
丛生竹枝条扦插,埋节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枝条扦插、埋节造林是丛生竹造林的新方法,在生产中越来越受重视。此项研究从立地条件、竹种和种源选择,母竹运输贮存,整地方式,造林密度,造林时间,应用生根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选择枝条粗壮、秆壁较厚、易于生根的黄金间碧玉、甜龙竹、龙竹等大中型丛生竹种,扦插、埋节前先用相应的生长素处理,采用全面整地或带状清理大块状整地,于4月上旬至6月上旬造林,造林5m×6m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火炬松、广西岑溪马尾松和上杭马尾松3个种源进行生长状况和不同整地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松和岑溪马尾松的生长量明显高于上杭马尾松,而且造林费用低。通过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3种模式造林林分生长比较试验,看出了3种整地模式对幼林林分生长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而推行块状整地挖穴造林模式可以明显降低造林成本,提高林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油松在丘陵区造林,应选择在阴坡的中下部或厚层土立地;采用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比不整地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19.6%和34.3%;整地时间应在造林前一年的雨季前;坐水造林成活率比对照提高21.6%;合格苗造林成活率比不合格苗提高47.3%。  相似文献   

10.
雨季营养杯造林技术雨季营养杯造林是石质荒山造林常用方法,具体操作中应掌握好以下几项环节。1整地造林前必须进行高标准整地,整地规格应不小于1m×0.5m×0.3m,整地时间提倡造林前一年或前一季进行,造林前临时整地,必须经一场大雨沉实后方可造林。2苗木...  相似文献   

11.
兴城市多年来一直坚持着“先整地后造林,不整地不造林”的原则,整地效果十分明显。曾获得省政府“整地造林绿化荒山先进县”的称号。为了更进一步推动造林整地的普遍开展,我们对造林整地方法、效果进行了长期观察研究,现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枝条扦插、埋节造林是丛生竹造林的新方法,在生产中越来越受重视。此项研究从立地条件、竹种和种源选择,母竹运输贮存,整地方式,造林密度,造林时间,应用生根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选择枝条粗壮、秆壁较厚、易于生根的黄金间碧玉、甜龙竹、龙竹等大中型丛生竹种,扦插、埋节前先用相应的生长素处理,采用全面整地或带状清理大块状整地,于4月上旬至6月上旬造林,造林密度5m×6m,造林后进行封山育林和林农间作,能收到好的造林效果。与植苗造林相比较这两种造林方法具有繁植材料易得,利用率高,技术操作简单,造林成本低的优点。但造林效果不如植苗造林,仅适宜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营造丛生竹林时采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不整地造林效果的研究,发现不整地的土壤含水量略高于整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不整地与整地没有明显变化;不整地与整地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总体没有明显差异。为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迹地造林找到了一条捷径,节省了大笔整地费用。  相似文献   

14.
黄红壤不同整地造林综合效益研究课题鉴定会在金华召开黄红壤不同整地方式造林综合效益研究课题鉴定会,在省林业厅主持下,于1994年12月25日在金华举行。黄红壤是我省的主要土类之一,普遍存在“酸、瘠、粘、板”等缺点,必须建立在保土保水保肥的基础上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5.
酸石榴干旱阳坡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行山干旱阳破造林树种单一,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低等问题,采用不同坡向、整地方法、造林时期、截干高度,进行酸石榴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阳坡,断沟状整地,8月上旬(雨季)截干(保留干高20~40cm)栽植,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元旦刚过,延庆县林业局重点工程进度表反映,2002年风沙源工程整地过半。延庆县2002年风沙源工程任务是13000亩,主要分布在千家店、香营、康庄、八达岭等乡镇。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县林业局组建7个专业队近500人,于2001年冬开始整地。造林整地一律采着傍用大坑,就地回填土的方式进行。截止到今年1月下旬,13000亩风沙源工程整地任务完成了8490亩,占全部任务的65%。此外,苗木调剂、水利配套等各项工作已基本完成。4月底将完成全部造林任务。早安排,早部署延庆2002年风消源工程整地过半  相似文献   

17.
梯田挖穴整地造林最好,其次为水平沟整地造林和鱼鳞坑整地造林,不整地造林效果最差。在生产中根据地形情况与林农习惯,采用前三种整地造林,均可不同程度的起到保土、保肥、保水的作用,有利于油松生长。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不炼山整地造林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南方林区传统炼山整地引起的生态问题,对杉木,马尾松采伐迹地采取不炼山整地造林方式及相应的营林技术措施效益,进行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炼山造林的生态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炼山造林。因此不炼山造林在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协调森林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9.
提高楠竹实生苗造林成活率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不断深入 ,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将生态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 ,各地均将一些适宜本地生长且又具有本地特色的树种作为造林的主导树种给予优先发展推广。楠竹就是天柱县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中首选树种之一 ,为了提高楠竹造林质量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 ,现就如何提高楠竹实生苗造林成活率 ,讲几点技术措施。1 精细整地整地是关系到造林成活率高低的基础。在造林前提早一个月整好地并打穴回填表土 ,1个月后植苗造林 ,其造林成活率高于不整…  相似文献   

20.
郑长瑞 《福建林业科技》2013,(3):117-119,127
2010年在德化县山区开展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带状锄草整地和全面劈草整地3种整地方式对油茶造林成活率、生长量、管理成本影响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低均表现为全面劈草整地>带状锄草整地>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造林可显著促进造林当年油茶的生长,对3年生油茶的生长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造林成本虽会有所增加,与全面劈草整地造林相比,造林成本提高14.5%,但与油茶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冠幅则增加71.8%。认为在交通方便、造林地坡度较小的情况下挖掘机水平梯田整地是一种可行的,效果较好的造林整地方式,可以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