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世界》2008,(6)
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集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贮藏、科研于一体,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龙潭牌信阳毛尖以五云两潭一寨八大产茶名山为基地,以茶叶生产合作社为组织形  相似文献   

2.
张婷 《中国茶叶》2021,(1):72-76
近代信阳茶叶贸易在艰难环境中曲折发展,随着由水路运输为主转变为铁路运输为主的交通方式的改变,信阳茶叶销售地区更为广泛.八大茶社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策略对信阳茶叶贸易产生深远影响,茶社们打造茶叶品牌的实践为当代茶叶企业提供了经验借鉴.文章总结近代信阳茶叶贸易的商路变迁、商贸制度、销售体系的变迁,为当前信阳的茶叶贸易提供经验启...  相似文献   

3.
信阳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地之一,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是信阳的象征,也是信阳对外的一张名片,茶叶经济对于信阳来讲,其意义十分重大,围绕茶叶产业经济的发展,利用茶叶经济与助推信阳经济建设,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本文结合信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人士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茶世界》2008,(10)
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集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贮藏、科研于一体,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龙潭牌信阳毛尖以五云两潭一寨八大产茶名山为基地,以茶叶生产合作社为组织形式,严格按照有机茶的标准进行生产,实行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加工,并建立健全了一整套  相似文献   

5.
胡国锋 《福建茶叶》2016,(8):159-160
茶叶包装设计是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极具地域特色和商业气息的文化形态。本文以信阳茶叶为例,通过对信阳茶叶品牌中的云纹设计的分析,对信阳茶叶包装品牌的设计创作模式进行探讨,进而为茶叶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更积极有效的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乡村振兴,在该背景下开发出了多种产业结构,茶叶产业也是其中一种.信阳毛尖与西湖龙井、祁门红茶、铁观音、碧螺春等并称为十大名茶,在乡村振兴环境下,信阳毛尖不仅是当地名片,还是经济增长支柱.因此,在发展茶叶产业时需走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道路.本文便以河南信阳毛尖为例展开研究,探讨乡村振兴视角下的茶叶产...  相似文献   

7.
王中雨 《福建茶叶》2016,(10):138-139
信阳市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信阳茶叶经济的发展,信阳茶叶品牌带动了茶文化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使信阳旅游业走向全世界,并带动了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以信阳茶叶经济对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为例,探讨地方"茶叶"发展对当地旅游经济产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信阳红”今年产值25亿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茶叶》2012,(1):25
正"信阳红茶从无到有,短短两年时间,实现品牌价值和市场价值双突破。仅2011年,信阳红茶产量就实现了1万吨,总产值达到25亿元。"2011年12月26日,河南信阳市市长郭瑞民宣布。信阳具有丰富的茶叶资源,由于地处中国茶叶基地的最北端,一直以来被认为不适宜出产红茶。省委书记卢展工上任后,希望信阳尝试生产红茶。2010年10月,信阳精心研发  相似文献   

9.
适宜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的茶树良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阳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异,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香高、味浓、耐泡而著称.其优异品质的形成除与生态条件、精细采摘幼嫩的鲜叶原料、独特的炒制工艺有关外,优质的茶树品种也是信阳毛尖茶优异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论述了信阳毛尖茶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并介绍了4个适宜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的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供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10.
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但是,在河南地域茶市场并不占据优势。这主要是因为信阳毛尖企业以中小茶企业为主、对市场的定位不明、缺乏统一标准所致。河南的茶叶市场消费潜力较大、区位优势明显,更重要的是信阳毛尖自身的茶叶品质较高。所以,只要对新产品的加大开发、实施茶文化发展战略并适当地加强营销策略,信阳毛尖就可以实现品牌形象的塑造。这样以来,信阳毛尖的品牌便可以在河南地域茶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并且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信阳毛尖是中国传统历史名茶,近十年来其销售规模扩大了3倍、公用品牌价值增长了66.37%,是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较快的典型案例。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基于AHP法对信阳毛尖茶内销影响因素的准则层、指标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信阳毛尖茶内销影响的主次因素分别是消费者个人可支配收入、茶叶原产地与口感、信阳毛尖茶品牌及企业品牌知名度、政府政策、茶叶品质、价格等因素,并从产品品质、品牌宣传、营销渠道、政府扶持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今后信阳毛尖茶拓展内销市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华 《福建茶叶》2016,(8):123-124
中国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一直以文明古国示人,而中国的茶叶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产品之一。中国茶叶的种类很多,位于河南信阳的毛尖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毛尖也是河南省的文化招牌,代表着河南的饮茶文化以及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信阳毛尖茶叶本身是一块金字招牌,如果开发利用信阳毛尖茶叶文化旅游资源,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当地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茶叶产业,不仅仅是简单的茶叶种植与生产,可以说,茶农在该产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事实上,全面优化、创新整个茶叶产业资源要素,将是信阳地区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信阳地区茶叶产业经营发展的重要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农扶持政策的出台背景探究,通过细致化考虑当前茶叶产业的发展趋势,从而具体探究信阳地区茶农扶持政策的内涵和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14.
敖存  龚淑英 《茶叶》2009,35(4):224-226,230
信阳毛尖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驰名中外。信阳毛尖茶产业的发展,对于绿茶产业乃至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了信阳毛尖茶的发展,本文在对信阳市浉河区茶农、茶企等的状况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查的基础上,对信阳市浉河区的茶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品牌化已经成为商品营销的关键。信阳毛尖茶叶想要进行品牌化建设就必须增强品牌经营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推广宣传产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多元化营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扩大品牌规模,通过这一系列举动建设信阳毛尖茶叶品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国茶文化在海内外的推广。  相似文献   

16.
陈瑞霞 《福建茶叶》2016,(3):171-17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茶文化与旅游业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茶文化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是促进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底蕴深厚,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旅游业的重要名片。河南信阳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古茶区,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地区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信阳不仅是一座绿色茶城、山水之城,同时也是一座历史古都、文化名城,更是一座革命红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如今信阳茶文化旅游开发已经初具规模,茶文化与旅游的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普及茶文化,更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就信阳茶叶经济对河南省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信阳毛尖作为河南地区最为出名的茶叶品种之一,过去其营销模式侧重于突出信阳毛尖的使用价值,而没有从信阳乃至于河南等深刻的文化底蕴入手,从而影响了信阳毛尖通过营销来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整体效果。因此,从文化营销的角度入手,思考信阳毛尖如何通过多种深度文化营销的方式进行推广,具有较高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原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在上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近几年,在河南省政府进一步加强对茶产业的重视并大力发展茶文化的背景下,茶文化在茶产业中的应用也更为广泛。本文从中原茶文化与河南信阳茶叶包装设计的融合发展入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信阳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以及中原茶文化的传承提供良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信阳毛尖机制工艺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桂义  扶晓  杨洁 《中国茶叶》2003,25(1):19-20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信阳市,是我国传统名茶,以“细、圆、光、直、多白毫”的精美外形和“汤色碧绿、香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的独特内质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信阳毛尖茶长期以来依靠手工炒制,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制茶成本高,并因制茶人员的技术差异而导致质量不稳定,难于标准化和形成规模化生产,制约了产业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初期微型茶机的发展,特别是往复振动理条机的问世与推广,推动了信阳毛尖茶的发展,为探索最佳机制工艺参数,也为制定“信阳毛尖茶机制工艺技术规程”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在信阳市茶叶试验站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信阳茶叶节的背景及其中节事营销的特点,并通过信阳茶叶节得到茶叶会展活动中节事营销的启示如下:打准定位;特色产业为支柱;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