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利用雷州林业局刚果12号桉W 5无性系林分中胸径8~18 cm径阶,树高11~23 m的样木1 207株和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中胸径8~18 cm径阶,树高10~21 m的样木784株,按材种规格标准造材实测材积,且分别建立刚果12号桉W 5无性系和尾叶桉U6无性系胶合板材立木出材量二元回归方程,经检验精度可靠,可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雷州林业局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中胸径4~18cm,树高5~21m的样木1059株,按2m区分段实测材积,建立基径二元材积回归方程和一元基径与树高回归方程,用尾叶桉U6无性系立木基径二元材积式编制了一元材积表,经检验精度可靠,可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9个尾叶桉、巨尾桉、尾巨桉无性系0.5~2.5年生试验林生长率、差异性及林分直径结构分析,发现林龄0.5~1.5 a是无性系树高生长高峰期,此时树高生长率达79.20%~96.27%,是林龄1.5~2.5 a树高生长率的3~4倍;林龄1.5~2.5 a时,各无性系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分别为19.66%~25.67%、18.58%~27.96%、52.57%~62.54%,生长率最大的是E7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和E6号无性系(树高);秩次相关分析表明:各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林龄时排序变动不大,而无性系树高生长量排序在不同林龄时变动较大;差异性分析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显著,但随林龄增加有差异减小趋势;林龄2.5年生时,E5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分别达11.39 cm、0.0736 m3;各无性系林分树木径阶范围为6~14 cm或8~14 cm,以10 cm或12 cm径阶树木占最大比例,除E8号无性系外,其余8个无性系树木径阶分布总体上近似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4.
对雷州林业局1997年从广西东门林场引进的人工杂交桉DH系列5个无性系与该局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造林的刚果12号桉无性系W5和雷林、柳州尾叶桉(实生)进行对比试验,39个月生的调查结果表明:DH系列无性系年平均蓄积生长量达到28.30-32.84m^3/hm^2,比刚果12号桉无性系W5平均蓄积生长量大28.3%-48.9%,比柳州尾叶桉和雷林尾叶桉蓄积生长量分别大81.1%-110.1%和69.6%-96.8%。方差分析表明参试无性系和树种间胸径、树高、蓄积生长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经测试,(1)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立木1.3m高处和3/4树高处的木材密度分别为475.994 444 kg/m3和465.955 555 kg/m3,1.3 m高处的木材密度比3/4树高处的木材密度大2.11%,经作t检验两者无显著差异,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立木木材平均密度为471.0 kg/m3.(2)尾叶桉U6无性系立木1.3 m高处和3/4树高处的木材密度分别为438.955 556 kg/m3和428.816 667 kg/m3,1.3 m高处的木材密度比3/4树高处的木材密度大2.31%,经作t检验两者略有差异,尾叶桉U6无性系立木木材平均密度为433.911 111 kg/m3.(3)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立木木材平均密度比尾叶桉U6无性系立木木材平均密度大8.55%,1.3m高处密度大8.44%,3/4树高处密度大8.66%,并经分别作t检验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立木与尾叶桉U6无性系立木木材密度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造林密度对6年生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桉树人工林各林分生长因子的影响显著性不同,密度与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6年生U6无性系人工林平均胸径及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以密度D(1665株/hm^2)>C(2250株/hm^2)>B(2812株/hm^2)>A(3333株/hm^2)。密度对树高、林分蓄积量的生长均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递减,林分蓄积量则以C处理最大,达153.9214m^3/hm^2;适宜造林密度范围在1536~2481株/hm^2之间。  相似文献   

7.
采用雷州林业局2002年森林二类调查的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林分1071块样地中279块样地材料,进行蓄积量与胸径、树高、密度及其之间关系的探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胸径是影响林分蓄积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树高与密度;树高与胸径关系密切,呈正相关,但两者的生长随着造林密度的加大而显著下降。因此,进行W5无性系林分密度试验,提出合理的造林密度,是提高其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韶关市6个桉树无性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参试的尾巨桉(DH.33.27、DH.33.29、广林9号)、尾赤桉(201号、201.2号)和尾叶桉(U6)6个桉树无性系早期人工林的生长量和抗逆性进行调查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20个月生林分平均胸径6.30~7.72cm,平均树高为5.87~9.18m,都表现出速生特性。6个无性系间的树高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尾赤桉和尾巨桉5个无性系间树高生长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尾叶桉U6和尾巨桉DH.33.29耐寒性较差,尾赤桉系列幼龄林存在易风倒现象。尾巨桉系列(DH-33-27、广林9号)速生性、适应性较强,可作为目前韶关市桉树人工林建设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雷州半岛4-5a生的尾叶桉(E.urophyllaS.T.Blake)U6无性系切片材利用率进行了测定,为U6无性系林分伐区规划设计服务。经测定U6无性系各径阶(从4-16cm)的切片材利用率为54%-82%,相差甚大。并经检验U6无性系切片材利用率,不同径阶之间差异极显著,而不同造林地点之间差异不显著,故测定的结果在湛江地区适用,对其他地方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人工杂交桉(尾叶桉×赤桉)TH9117和(尾叶桉×细叶桉)TH9211两家系营造的无性系试验林中选出最优的9个无性系与雷林1号桉的MJ41、刚果12号桉的2号、B号和W5等无性系,在1.5~3年生时对林分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等生长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桉的LH6、LH4、LH5、LH1、LH7等5个无性系的4个生长指标均表现良好,其林木速生,胸径生长变异系数小,林相整齐,抗风与抗病性能好。尤其是LH4和LH6无性系,3年生时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均达到154m3/hm2和152m3/hm2,比对照的W5无性系分别提高了2.02倍和1.98倍,且单株最大胸径达13.70cm,其增产效益较高。这5个优良无性系具有高产、优质、高效等特性,适合于营造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在生产上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5株优势木对比加表型选优法,经过初选和复选,选出了12株尾叶桉优树。采用组织培养、扦插等无性繁殖的方式育苗,营造无性系林,测定尾叶桉不同无性系的抗风性、抗病性及其萌芽能力和生长情况等指标,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U6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2.
尾叶桉、杂交桉无性系造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三门江林场参试的6个无性系分别来自巨尾桉(E.grandis)、尾赤桉(E.urophylla×E.camaldulensis)、柳窿桉(E.saligna×E.exserta)等3个杂交种和1个尾叶桉(E.urophylla)纯种,均有较高的生长水平,林龄44个月时它们的年平均蓄积生长量达到31.34 m3/hm2,树高、胸径、蓄积生长量从林龄8个月到44个月时均无显著差异,但以造林编号为3(巨尾桉)、5(巨尾桉)、4(尾叶桉)的无性系生长较好;另外,无性系生长稳定性高,早期选择可靠性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刚果12号桉W5无性系和尾叶桉U6无性系的树冠冠幅进行调查与研究,用冠幅与胸径建立一元幂函数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并编制单株营养面积与单位面积立木株数表和不同树冠比率的单位面积立木林数表,为桉树人工林进行抚育间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尾叶桉、巨桉优树选择标准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叶桉、巨桉是华南地区引种成功及重点改良的2种桉树,以往选优基本上是围绕短周期纸浆纤维材改良目标而进行,选优林分的林龄小于15 a,多为6 a以下。本文以林龄16 a以上的尾叶桉、巨桉林分进行选优,以期为中大径材桉树培育提供改良用的优树材料。采用三株优势木对比法和配对T检验法确定优树生长量临界值,并兼顾干形质量指标进行选优。通过对25株候选优树和75株优势木生长量、分枝与干形分值的分析,建立了尾叶桉、巨桉优树选择标准:优树的单株材积≥3株优势木平均单株材积的1.35倍,胸径≥3株优势木平均胸径的1.15倍或树高≥3株优势木平均树高的1.03倍,分枝+干形得分≥7。在候选的25株优树中有17株符合标准被评为优树,入选率为68%。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西北部地区桉树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海南岛西部地区桉树无性系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9个无性系树高、胸径、蓄积量、冠幅及生根能力差异显著,包含的8个品种材积生长排序尾×细杂交桉>尾×赤杂交桉>斑皮桉>赤桉>尾叶桉>细叶桉>刚果12号桉>雷林1号桉.综合评价,杂交桉TH9113、TH9117、TH9211、TH9224、赤桉XLY01、斑皮桉9401、尾叶桉U9101 7个无性系生长快,扦插生根能力强,可列为重点发展的桉树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6.
对海南西南地区9000面试林中的儿种桉树买七苗与100面刚果12号桉无性系苗,从种植成活率到胸径、树高.蓄积量、抗风吾等方面进行了5年观测比较,并经LSR检验,结果认为,刚果12号桉无性系较之其他桉树实生苗更具发展潜力,建议应予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7.
5年生巨尾桉无性系不同品系调查分析表明,生长最好的品系为N品系,平均树高达13 60m,平均胸径13 67cm,平均单株立木材积0 0903m3;其次为L品系,平均树高12 62m,平均胸径13 59cm,平均单株立木材积0 0839m3。抗霜性最好的为L、K、32-10品系,受害率为3 3%。不同品系间材积、树高、胸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满足生产实践和森林调查的需要,利用编制雷州尾叶桉U6无性系二元立木材积表的1059株样木原始资料,加编"雷州尾叶桉U6无性系立木纸浆材出材量胸高形数表和树高形数表",且经检验相关其精度可靠,可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生产的需要,特取《雷州尾叶桉(U6)无性系二元立木材积表的编制》一文(见《桉树科技》2005年第1期)的1059株样本资料编制《雷州尾叶桉U6无性系树干去皮鲜重二元表》,经检验精度可靠,重量一胸径一树高相关呈极显著,可供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0.
对海南西南地区9000亩试林中的几种桉树实生苗与100亩刚果12号桉无性系苗,从种植成活率到胸径,树高,蓄积量、抗风害等方面进行了5年观测比较,并经LSR检验,结果认为,刚果12号桉无性系较之其他桉树实生苗更具发展潜力,建议应予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