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逆性是桑蚕育种的主要指标之一,这方面过去研究的文献不多,我们已对生产品种115南,九白海及其一代什种的抗逆性作了初步测定,证明两个种在抗逆性能方面,各具特点,并测定了一代什种在抗逆性能方面的什种强势,为了正确的选择什交亲本,对什交亲本的抗逆性必须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为此我们将越南,容21等10个,基本上以同样的方法,即从温度湿度、饲料,病原接种感染等各方面,进行了抗逆性的初步测定。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广东原有的黄茧种是属有滞育期多化性的品种,—般头造生种多,仅尾朝蛾产的卵会有少数黑种。以后随蚕造黑种逐渐增多,过去在农村饲养原蚕时,六、七造全是黑种,但在伦敬种场的光线充足,晚上有电灯照明的大蚕房饲养,不仅全年各造多生种,到了六、七造仍是生种多,黑种少,至使每年留黑种越冬增加不少困难。该场李家蔼同志于1958年8、9月间,根据农村饲育多黑种的现象,在场内另辟  相似文献   

3.
(一)有滞育期多化性品种是否产滞育卵,和催青温度有密切关系,为了下代产黑种,轮月系统要求80°F以上的催青温度,大造系统(广东的二化性品种)的催青温度要求比较低,基本和一般二化性品种一致。 (二)有滞育期多化性品种对蚕期光照极为敏感,长光照多产生种,短光照多产黑种。为了产黑种,以每日光照6—12小时、黑暗12—18小时,最有效果。光照时间在3小时以下,反而有增多生种的倾向。 (三)有滞育期多化性品种从1龄至簇中均表现短日照多产黑种,长日照多产生种,其中1、2龄的影响比较小,而4、5龄及簇中的影响比较大。试验表明,稚蚕期和壮蚕期之间,不存在逆转现象。因此认为,光照的逆转期可能在卵期和幼虫期临界处,而不在第三龄。 (四)壮蚕期及簇中,高温饲育易产生种,低温饲育易产黑种。 (五)饲料老嫩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影响,老饲料易产黑种,嫩饲料易产生种,为了减少生种应选用成熟偏老的饲料。 (六)决定多化性品种是否滞育的两个主要条件,即卵期高温催青、幼虫期短光照饲育。这一性状的形成,我们认为是由于长期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宋志光 《蚕学通讯》2006,26(3):23-26
化性和眠性是家蚕重要的经济性状,由品种本身的遗传因素决定,但它的表现又受到很多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现行家蚕品种大多采用杂交方式育成,其遗传稳定程度有着较大的差异。近年来,由于某些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化性和眠性的变化,从而给蚕种生产造成经济损失时有发生。本文目的是探究引起化性和眠性变化的一般规律,从而控制化性和眠性向生产所要求的方向发展,提高蚕种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 利用多化性黑种(滞育卵)作为保证蚕种供应,提高单产,保证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我省蚕种生产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越来越大的成果。自我省推广了“广农三号”、“广农四号”和“群育五号”桑蚕新品种后我场从七七年秋就开始试制多化性黑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立以来,广东桑蚕育种取得了卓越成就,先后育成了许多桑蚕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广东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获得了全年饲养二化白茧种的成功,实现了我省蚕业工作者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愿望。广东桑蚕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观察与调查之后,摸出了广东种的化性与饲育期光线的关系。这不特在带有广东种血统的蚕种生产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还对蚕品种化性认识上做了重要的科学补充。  相似文献   

8.
9.
前言广东属亚热带气候,气温较高,雨量充沛,炎热时间长,低温时间短,桑树冬期休眠仅一个月左右,又开始发芽生长,因此全年可养蚕七至八造。蚕种繁育代数多,容易发生退化现象,主要表现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弱,生活力降低,产茧量低以及繁殖性能差等各个方面,从而降低了该品种对生产的实  相似文献   

10.
采用5龄干量折合法,对生产上推广的11个柞蚕二化性品种的饲料转化效率进行测定分析,筛选出高饲料转化效率的品种作为柞蚕新品种选育的素材。春期试验中,柞蚕品种582基于全茧量和蛹体质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为16.46%±0.46%、15.08%±0.66%;柞蚕品种早418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为1.51%±0.13%。秋期试验中,柞蚕品种8821基于蛹体质量、全茧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为16.77%±1.32%、18.59%±1.39%;柞蚕品种多丝4号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为1.87%±0.27%。试验结果显示,柞蚕品种间基于全茧量、蛹体质量的饲料转化效率差异显著,基于茧层量的饲料转化效率差异极显著,且基于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3个性状间的饲料转化效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一、二化性和有滞育期多化性的桑蚕品种产生滞育卵(黑种)的方法和规律,在生产上和理论上已得到解决,但无滞育期多化性桑蚕品种产生滞育卵的问题,至今国内外仍未见文献报导。我场对广东无滞育期多化性品种九白海、秋303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蚕期在短光照条件下,采用日夜变温冲击饲育办法,可以获得90%以上滞育卵,这一试验结果在生产上已推广应用(但对115南,仍待研究)。  相似文献   

12.
广西蚕区饲养的桑蚕品种当前主要是推广“桂夏二号”。蚕种场繁育该品种的蚕种有多年的经验。但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茧丝质量和经济效益,在自然条件较好的春季及中、晚秋季,逐步推广象“三新×5091”等这类多丝量桑蚕新品种,必将取得增产增值,提高茧质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之前的试验中给家蚕多化性品种马富(MF)的蛹体注射滞育激素仍无法诱导其产下滞育卵,为探究其原因,从该品种5龄第3天幼虫头部组织克隆了滞育激素基因(Bm DH)的全长c DNA,BLAST比对显示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来自家蚕二化性品种大造的Bm DH氨基酸序列(Gen Bank登录号:BAA059713)的相似度为90.1%,但存在差异的序列不包含滞育激素作用的功能区域。运用半定量RT-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m DH基因在3个不同化性家蚕品种蛹期头部和卵巢的转录水平存在差异,转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二化性家蚕品种C108,多化性品种MF、尼斯塔里;Bm DH在多化性家蚕品种MF的5龄期雌性和雄性幼虫的头部、血液、生殖腺3个组织中有转录,在中肠、丝腺、马氏管、表皮、脂肪体5个组织中没有检测到转录。研究结果初步提示:家蚕无滞育现象可能与体内滞育激素不足有关;但多化性品种MF不能被蛹期体外注射滞育激素诱导产生滞育卵与Bm DH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并无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932”原种在蚕种生产中往往发生不滞育卵,尤其2、4造,不仅影响蚕种质量,甚至影响生产计划的完成。本试验在蚕期用控制光照时间的方法,探讨提高该品种黑种生成率。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方法稚蚕期按照常规饲育,自然光照,晚间作业时用日光灯照明,4龄饲食开始,控制光照时间,试验区设置如下: 4、5龄蚕期长光照区:每天光照时间不少于13小时,即白天自然光照,每天17时至22时用日光灯增加5小时光照。(以下长光  相似文献   

15.
桑蚕新品种“广农三号”、“广农四号”自一九七七年推广以来,对我省蚕茧增产都起了良好的作用。但原蚕饲养难度大,原种繁殖系数低。为了克服制种的困难,平衡蚕种的供求,各蚕种场都在想方设法,在适宜和比较适宜的季多养多制蚕种,留存黑种入库冷藏,调节蚕种供应。历年来都已有采用秋制翌年夏用和春制夏用种来调整余缺的  相似文献   

16.
17.
1.以“115南”,“九白海”,及其一代杂种为材料,測定其对不良环境,不良飼料,及对中腸型膿病接种感染的抗性。 2.“115南”对老桑及嫩桑,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对中腸型膿病多角体接种感染,也具有极强的抗性,但对高溫的抵抗力特別弱,“九白海”則恰呈相反的傾向。 3.“115南”与“九白海”杂交的一代杂种,則兼具两个原种的优点,从而出現强大的杂种强势,其中对老桑及嫩桑的适应性,对中腸型膿病的抗感染性,受母方的影响极大,而对高溫多湿的抵抗力,則有受父方影响較大的傾向。 4.試驗說明多化性品种的抗性,品种间的差別极大,測定各个品种的抗性,对掌握品种性状,选择杂交亲本,预測杂交强势,均有作用。 5.品种的抗性,与淀粉酶活性,胃液緩冲濃度等生理生化反应间,似具有密切的內在联系,值而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 0 3年春季 ,在汉中市蚕种场对汉中市目前推广的七对品种进行了孵化率、杂交率、茧质、丝质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 :汉中蚕种场引进繁育的七对蚕品种从各方面成绩均优 ,符合我市的气候特点 ,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9.
桑蚕品种选育中茧丝纤度个体选拔简易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桑蚕品种选育中.茧丝纤度性状的个体选拔,可以用活蛹一粒缫,根据第300回茧丝的纤度进行比较、选留,来替代常规的以平均纤度进行个体选拔,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选拔的个体数,提高选拔效果,加快育种速度。  相似文献   

20.
桑蚕品种生产鉴定方法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鉴定是桑蚕品种鉴定的重要环节,它以实验室鉴定为基础,并与之相互补充。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农业行业标准《桑蚕品种生产鉴定方法》,这里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