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根据机械化耕作原理,结合农艺进行调查和研究,提出三种草地改良机械化工艺措施。 1.耕耙压播改良机械化工艺 是在选定的适宜地块上利用较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实行精耕细作,建立稳产、高产人工草地的一种工艺制度,俗称治本改良。 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板结,耕翻后可弥补一二年内没有收益的缺陷。 多年生草地成形以后一般可利用4~5年,随着草地年龄增长,土壤将逐渐变紧,产草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种类的主要地形因子。【方法】以南方红壤丘陵坡地果园水土保持示范区为研究区域,采用五点采样法取土,利用样方法开展植被调查,利用Arc GIS确定各采样点地形因子,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总氮(TN)、总磷(TP)、总钾(TK)、有机质(TOC)、土壤含水率)和植物种数随地形因子(坡度、破向、坡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坡度等级下土壤含水率表现为5°~10° 10°~15° 15°~25° 0°~5°,在0°~5o坡度等级下土壤含水率最低为(18.6%)。土壤TN、TP、TK、TOC量随坡度和坡向变化无显著差异。土壤TN、TK和土壤含水率在不同坡位处无显著差异,TP和TOC量随坡位的下降而增加。研究区内共有植物183种,植物种类数随坡度、坡向及坡位差异显著。植物种类数随坡度变化趋势为0°~5°10°~15°15°~25°5°~10°;坡向上表现为阳坡多于阴坡;随坡位变化趋势为山坡山顶,坡中坡上坡下。【结论】坡度是土壤含水率变化的主导地形因子,坡位是土壤TP和TOC变化的主导地形因子。  相似文献   

3.
本溪县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0—2017年本溪县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分析引起土壤地力下降和理化性质改变的因素,提出改进土壤理化性状的措施,为切实提高本溪县的耕地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河套灌区畦田内不同位置土壤入渗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河套灌区畦田田块不同位置土壤的入渗特性,通过野外试验和室内检测对试验区田块不同位置土壤理化性质和入渗过程进行分析,并基于土壤入渗模型对试验区田块不同位置的土壤入渗过程进行拟合,同时探讨影响土壤入渗过程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田块内不同位置土壤理化性质及入渗特性具有一定差异性且不同位置土壤入渗特性与土壤理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同灌溉类型区土壤剖面理化性质的取样分析,对喷灌区、纯井灌区、河灌区及非灌溉区2m深度土壤剖面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长期喷灌条件下的土壤剖面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喷灌区与其他灌溉类型区相比,全剖面,尤其是心土层和底土层的含水率有较大幅度降低;犁底层及其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干密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文章为探求沼液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采用变水头渗透试验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容重条件下沼液理化性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了沼液理化性质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沼液入渗过程中,土壤饱和导水率随土壤容重的增加而降低;沼液配比、沼液电导率、沼液黏度、沼液干物质的量和土壤饱和导水率均呈拟合优度很好的负相关指数函数关系,且方程均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沼液pH值和土壤饱和导水率呈负相关的抛物线关系,采用一元二次函数方程能够很好反映土壤饱和导水率随沼液pH值增减的变化特征;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沼液理化性质均与土壤饱和导水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沼液干物质的量和沼液黏度是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的主要因子。由此可见,土壤饱和导水率会受到沼液理化性质的影响,在研究分析沼液入渗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影响时,不仅要考虑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土壤因素带来的影响外,还要考虑沼液理化特性对土壤饱和导水率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影响。该文主要分析讨论了土壤pH值、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含量以及不同黏土矿物等理化性质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归纳了不同因素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变化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土壤中重金属由生物可利用态转换为稳定态的方法,为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8.
土壤理化性质对吸附重金属镉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我国4种较典型的土壤为对象,采用批量平衡法针对土壤pH、有机质、粘粒质量分数等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镉吸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镉的吸附为快反应,24h内吸附均达到平衡。土壤对镉的吸附随土壤pH及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决定镉吸附能力的不是粘粒的数量而是其粘粒矿物的组成。因此,针对我国不同地区土壤理化性质的特点可以通过改良其土壤理化性质使镉的吸附增大,减小其在土壤环境中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天然草地机械化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天然草地机械化改良技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同时探索我国天然草地机械化改良技术的发展方向,对国内外近几年天然草地机械化改良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分析认为,土壤与机具是改良退化天然草地的两大重要因素。国内外草地机械化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化松土、施肥、补播等技术,改良机械有所不同;与国外草地机械化改良技术相比,我国草地机械化改良技术有一定限制,改良机具规格与作业范围有限,专用改良机具研究较少,退化草地土壤与作业机具作用关系的研究较少。我国天然草地机械化改良技术研究的方向是:以退化天然草地土壤为基础元素,进行退化草地土壤与改良机具作用关系研究;针对不同牧草品种与不同作业地形,研究有针对性的改良机具;进行天然草地打孔透气机械研究;探索性研究草地液态肥施肥机械。  相似文献   

10.
深松技术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深松技术具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等优点。阐述深松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深松机具的发展历程,总结深松技术对土壤水分、容重、养分等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规律,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松嫩平原盐碱土集成治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松嫩平原土壤盐碱化问题及其不断扩大的趋势已严重影响地方经济与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松嫩平原盐碱土特征的具体分析,采用振动深松技术与生物生化盐碱地改良技术优化、组合,形成了适于松嫩平原地区盐碱土改良的集成技术模式。该模式的运用改善了土壤结构,使土壤物理、化学指标发生良性化改变,提高了牧草产量,恢复了盐碱草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利用GPS和GIS技术,对位于雷州半岛的广东省幸福农场的土壤物理参数进行了调查,得到0~30cm深度范围内土壤的圆锥指数、含水率和密度分布图,并进行了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圆锥指数影响的对比。通过分析得出,土壤含水率不仅影响作物的生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的其他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3.
李毅  李敏  曹伟  张江辉 《农业工程》2010,(1):94-102
盐渍土膜下滴灌过程中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空间变异性,对灌溉管理有一定影响。该文根据3个不同尺度下土壤采样及颗粒尺寸分布(PSD)测定结果,探讨了土壤PSD分维和颗粒体积分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了各尺度和综合尺度下土壤PSD分维和颗粒体积分数的经典统计特征和地质统计特征,根据颗粒体积分数的半方差函数计算了不同尺度颗粒体积分数的分形维,并做出了等值线图。研究表明,土壤PSD分维与黏粒的体积分数呈正相关关系,黏粒体积分数增大引起PSD分维增加的原因在于细颗粒的比表面积比粗颗粒的大;各尺度土壤PSD分维及颗粒体积分数均无强变异特征;不同尺度下土壤PSD分形维的半方差函数中块金和基台值均非常低;50 m尺度土壤PSD分维和黏粒体积分数的等值线图具有类似的集中度和走势,而砂粒体积分数和粉粒体积分数则具有相反的集中度和走势。该研究说明土壤PSD分维和颗粒体积分数都有一定的尺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Philip入渗模型参数的非线性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黄土高原区大田耕作土壤的水分入渗试验过程资料,拟合了Philip入渗模型参数,建立了以土壤体积含水率、干密度、粉、黏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等土壤理化参数为输入变量,Philip入渗模型参数为输出变量的土壤传递函数,通过对函数的分析、检验,建立了土壤入渗参数S和A的多元非线性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将各输入变量进行了灰色排序。研究表明:用土壤体积含水率、干密度、粉粒含量、黏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作为预报模型的输入参数可实现对入渗参数的预测,预测参数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可控制在8%以下,所建立的非线性预测模型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and derive the optimum spacing of contour vegetative barriers (CVB) of locally adapted, drought resistant plant species a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for rainfed crop-fields in an arid region. Adapted perennial grasses performed the best and formed effective barriers against soil erosion. Runoff volume and specific peak discharge were reduced by 28 to 97% and 22 to 96%, respectively using CVB with negligible soil loss. The resultant increase in soil moisture storage increased pearl millet crop yield by 35%. Hydrologic processes with respect to crop response for digitally generated CVB layouts were simulated using the distributed numerical models SWAMREG (rainfall-runoff) and SWACROP (moisture storage-plant transpiration-crop yield), and a personal computer-bas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for designing optimum CVB spacing. Inputs needed for these models are soil hydraulic parameters,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crop characteristics. Simulated outputs were validated with the observed runoff, soil moisture storage and pearl millet yield data. At an optimum simulated vertical spacing of CVB between 0.5 and 0.6 m, 24% reduction in runoff resulted in better moisture regime and crop yield improvement by 70% over control.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抗侵蚀特性对不同林草措施的响应。【方法】采用室内抗冲槽原状土冲刷和土壤物理性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林草措施土壤抗冲特性及其与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土壤冲刷过程中,不同林草措施下出现产流后的4 min之内变化较大,随着冲刷试验的进行逐渐降低,并逐渐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不同林草措施土壤冲刷过程平均径流含沙量表现为荒草地>花生地>灌木林地>樟子松林地;不同林草措施土壤抗冲性变化与土壤冲刷过程含沙量呈反比,随冲刷时间延长,总体来说与冲刷时间越长,抗冲性能越强的规律相符合,且这种变化规律不受林草措施变化而改变。径流结束时不同林草措施下的土壤抗冲性表现为花生地<荒草地<灌木林地<樟子松林地。土壤抗冲性与土壤体积质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孔隙度显著正相关,土壤抗冲性指数与砂粒极显著负相关、与粉粒和黏粒正相关,但均不显著,与土壤持水性并无显著性关系。【结论】林草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抗冲性能,以樟子松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17.
Two experiments are described which measured the effects on grass yield of field traffic, by a tractor and slurry tanker, and of soil loosening. Traffic in spring was found to produce the greatest reduction in grass yield. Yield reduction following this traffic was mainly limited to first harvest, with the extent of the reduction being dependent on the number of machinery passes within the same wheel tracks and on the degree of damage caused. Soil loosening was found significantly to reduce grass yield at the subsequent harvest.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灌区田间原状土样进行室内测试 ,并对测得的土壤水分特性值进行经典统计分析 ,得出土壤水分参数的统计特征值 ,这些参数近似为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 ,并对土壤水分参数进行地质统计学分析 ,绘出各参数值的半方差图和等值线图。根据研究分析结果 ,确定采用田间土壤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作为评价分析参数。在灌溉决策系统中 ,根据半方差图确定观测点间距 ,从评价参数等值线图确定观测点在田间的位置。该研究方法对灌溉决策使用中子水分仪 (或 TDR)确定田间观测点的间距和位置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阜新市地处辽宁西部的半干旱地区,旱灾、风灾频繁,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不良的气候条件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造成了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农民增收困难.自2001年在该地区实施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以来,土壤理化性能逐步得到改善,作物生长条件及农业生态环境日趋好转,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使农业生产逐渐步入了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此,总结了阜新市5年来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经验和做法,为北方干旱地区推广保护性耕作提供了借鉴经验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土石山区人工林与天然林结构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调查北京八达岭林区天然林、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水源涵养能力、病虫害的基础上,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关系。结果表明,天然林、混交林与人工纯林相比,明显改善土壤不同层次机械组成的异质性、空隙性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在林分尺度上森林的理想结构可简单表述为复层、异龄、混交林结构,具有比较发达的灌木层和草本层,并且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这样的结构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抗干扰性和活力,是健康森林群落的理想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森林健康经营调控的具体方法,以期对北京市森林健康经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