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丽萍  王永林 《野生动物》1995,(6):40-41,23
采用酸性。α-醋酸萘醋酶(ANAE)反应标记淋巴细胞的细胞化学方法,石蜡连续切片,分别做ANAE染色和H·E、Wilder法染色,对艾鼬脾脏进行组织结构及T淋巴细胞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艾鼬脾脏被膜较薄,被膜下淋巴组织呈弥散性分布.脾小梁不发达:白髓是以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脾小结的形式散布在红髓之间;牌小结未见生发中心;边缘区不发达,淋巴细胞排列疏松,在边缘区内分布有较多椭球,椭球体积较小;红髓发达,脾窦宽大。ANAE阳性反应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脾小结、边缘区和椭球内也有少量分布。  相似文献   

2.
用核酸的组织化学方法对梅花鹿巴氏杆菌病脾脏T.B淋巴细胞及其DNA和RNA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脾小结外周、边缘区及椭球内。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脾小结生发中心和脾索中。DNA和RNA的分布未见异常,即DNA存在于淋巴细胞核,RNA存在于淋巴细胞的胞浆中,脾脏被膜、小梁平滑肌肿胀,排列疏松,脾髓内含有大量血液。红髓发达,脾索中浆细胞增多,窦腔内网状细胞增殖,有大量黄血盐沉着。白髓不发达,被膜下有弥散性淋巴组织,生发中心不明显;中央动脉淋巴鞘发达。边缘区不明显。鞘毛细血管数量不多,体积也比较小。  相似文献   

3.
1.3脾1.3.1组织解剖脾位居腹腔,单胃家畜的脾贴附于胃的背部;反刍家畜的脾附于瘤胃背囊。脾的表面被以结实的结缔组织厚膜,被膜发出小梁伸入脾脏内并互相吻合而形成网状支架,脾的实质组织为脾髓,主要为淋巴组织,脾髓分为白髓和红髓两部分。白髓:又称为脾小...  相似文献   

4.
驯鹿主要周围免疫器官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E染色法对驯鹿主要周围免疫器官--脾及淋巴结作组织学观察,脾脏表面覆盖有浆膜,浆膜下是一层较厚的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被膜,被膜与实质内的脾小梁相连,实质由白髓和红髓两部分组成,白髓和红髓是相间排列,二之间的分界不明显,白髓主要由脾小结构成,脾小结由中型淋巴细胞组成,且有生发中心,脾小结中有1-2条有2-3个皱襞的中央动脉,偏于脾小结的一侧有动脉周围淋巴鞘,在白髓的外周有边缘区,边缘区内有1-2个鞘动脉。红髓由脾索和脾窦组成,脾索成索状,由网状细胞及中,小型淋巴细胞组成,脾窦不规则,其内皮细胞扁平状,核呈长梭形,脾窦内可见大量的红细胞存在。淋巴结是由被膜,实质中的皮质和髓质构成,淋巴结表面覆有薄层结缔组织被膜,皮质由淋巴小结,皮质淋已窦和副皮质区构成,髓质由髓索和髓窦构成。  相似文献   

5.
用石蜡连续切片,进行H.E和Wilder染色,同时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标记淋巴细胞的细胞化学方法,对银狐脾脏组织结构及T淋巴细胞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狐脾被膜较薄,脾小梁不发达.白髓以脾小结和中央动脉淋巴鞘的形式不规则的分散于红髓之中;红髓由脾索和脾窦构成,脾窦适中.边缘区内鞘动脉数量较多,但椭球较小(直径约16~38μm).ANAE阳性反应的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脾小结周边、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边缘区和椭球内.  相似文献   

6.
双峰驼脾脏的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骆驼脾脏的形状和其它动物明显不同,为镰形,外缘呈锯齿状。其被膜很厚,富含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平滑肌层比结缔组织层厚,主要由相互垂直的两层构成。次级平滑肌性小梁发达,相互交织成网状,构成红髓的主要支架。白髓有典型的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无边缘窦。边缘区明显,分布在脾小结、动脉周围淋巴鞘周围,可见大量吞噬含铁血黄素、ACP活性很强的巨噬细胞,开口于此的中央动脉分支十分丰富。鞘毛细血管主要分布在边缘区,其次是脾索的滤过区,白髓发达的个体更为多见,常见红细胞从椭球漏出,但胞质中未见含铁血黄素,ACP呈色反应呈阴性。脾索滤过区可见大量的毛细血管和吞噬有含铁血黄素、ACP活性很强的巨噬细胞。脾窦十分发达,窦壁细胞ACP和AKP均呈强阳性,窦腔中也有上述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在脾脏中的分布和其它动物及人相似。上述结果证实,骆驼脾脏属于免疫功能很强的防御性脾。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吉氏巴贝斯虫感染后犬脾脏的病理学变化,本试验采用静脉接种的方法感染健康犬,每只犬接种含吉氏巴贝斯虫的血液5 mL(红细胞染虫率约2%),接种后每3天采集1次血液,通过血涂片、血常规、PCR等方法监测吉氏巴贝斯虫是否感染成功;每7天采用B超检查脾脏的大小;对发病死亡犬进行病理剖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脾脏病理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接种吉氏巴贝斯虫3 d后PCR可检测到虫体DNA,6 d后血涂片可见虫体,15 d后血常规指标(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压积)开始降低。B超检查结果显示,犬感染吉氏巴贝斯虫后其脾门、脾尾厚度随病程延长逐渐增大。于感染后第31、36天和第42天试验犬分别死亡1只,死亡率为50%,剖检死亡犬可见其皮下黏膜黄染,脾脏肿大,被膜紧张,边缘钝圆,脾梗死。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脾脏充血,白髓、红髓界限不清,大量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脾小梁增粗,梗死灶内大面积坏死,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由此可见,在吉氏巴贝斯虫感染过程中脾脏首先发生急性炎性脾肿,随着病程延长逐渐演变成坏死性脾炎和慢性脾炎。  相似文献   

8.
采用Gordon-Sweets氏网状纤维染色法观测中华鳖脾脏实质网状纤维的形态结构和分布特点,阐明脾脏不同结构区域的网状纤维分布模式。脾脏白髓和红髓的各结构部位网状纤维的结构和排列方式明显不同。白髓中椭球周围淋巴鞘(PELS)的网状纤维围绕椭球毛细血管呈较粗的辐射状排列,而其外周又形成环形网状构造而与红髓分界。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的网状纤维较细,相互排列成网状结构。红髓中脾索网状纤维形成网状构造,但其网状支架较PALS的稀疏。脾窦窦壁上分布一层不连续的网状纤维。网状纤维的这种区域性分布模式提示,中华鳖脾脏不同结构部位的功能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一岁龄犬淋巴器官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只1岁龄犬的胸腺、淋巴结和脾进行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并以酸性α-醋酸萘酯酶法显示T淋巴细胞的分布。结果表明:1岁龄犬胸腺发达;ANAE阳性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胸腺小叶的皮质部;髓质内淋巴细胞数量较少,但分布有胸腺小体。淋巴结内分布有生发中心的次级淋巴小结,ANAE阳性反应的淋巴细胞分布在淋巴小结周围的套层及淋巴结的副皮质区。脾脏被膜和小梁发达,白髓以典型的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的形式散布在红  相似文献   

10.
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了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脾脏的组织发育过程和结构特征。研究发现,脾脏实质内的白髓与红髓在胚胎18日龄可准确辨认,4日龄雏鸡脾脏中形成明显可辨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椭球周围淋巴鞘,14日龄雏鸡脾脏中观察到生发中心。随着日龄增长,脾脏各种特征结构不断发育成熟,并在35日龄时均趋于稳定。结果表明,鸡出壳后初期,脾脏免疫功能迅速增强,并在35日龄时达到成熟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15只雷州山羊肺、肾、卵巢、肝、脾、胰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如下:①肺的实质由导气部和呼吸部组成,导气部中主要见到的是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偶见小支气管,细支气管黏膜上皮形成许多明显的皱襞,固有膜下有完整的平滑肌。肺泡呈多面形囊泡,壁极薄,由肺泡上皮围成;②肾内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在数量上无明显差别,髓放线发达,有一些髓放线深入皮质浅层,在延伸中逐渐变细;③卵巢被膜下有许多原始卵泡,皮质中生长卵泡也很多,偶见成熟卵泡;④肝间质组织少,肝小叶分界不清,切面呈不规则的多边形,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⑤脾脏表面覆有一层较厚的由平滑肌组成的被膜,染成红色,被膜结缔组织伸入脾内形成许多分支的小梁。白髓中脾小结呈圆形或卵圆形,淋巴细胞密集。脾索含有较多的血细胞而红染,相互连接成网;⑥胰的表面由少量结缔组织组成的被膜,胰岛大小不等,胰岛细胞呈梭形或圆形,核染色较淡。  相似文献   

12.
鸡脾脏中血管活性肠肽的表达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法对不同生长阶段鸡脾脏中血管活性肠肽 (vasoactivein testinalpeptide ,VIP)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脾脏中VIP阳性反应主要出现于被膜及红髓 ,并在整个生长阶段维持较强的表达 ,红髓的脾索和脾窦间还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呈VIP强阳性反应 ;白髓中仅见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央动脉有VIP的表达 ,并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弱。研究结果提示鸡脾脏是产生VIP的又一个重要部位 ,脾脏中的VIP可参与鸡免疫器官的功能调节 ,它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介导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通过对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的观察和检测来进行研究蛋氨酸缺乏对雏鸡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具体如下:对法氏囊的检测研究:通过组织学进行观察,雏鸡从21日龄开始法氏囊淋巴滤泡内的淋巴细胞发生变化,出现减少现象,并且雏鸡皮质变薄,髓质变宽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对胸腺检测研究:通过组织学观察研究,试验组胸腺小叶淋巴细胞较之于对照组显著减少,并且胸腺小叶结构变得模糊;对脾脏检测研究:试验组雏鸡脾脏的红髓和白髓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较少现象并且其组织学结构发生紊乱。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发现 ,果子狸的脾脏和淋巴结在大体解剖和组织结构上有着不同的特征。果子狸淋巴结的被膜较厚 ,皮质部位于淋巴结的中央 ,髓质部位于淋巴结的四周 ,淋巴小结的生发中心明显。脾脏的脾窦相对发达 ,脾小梁丰富 ,脾小体生发中心明显 ,脾脏的被膜及被膜内平滑肌发达。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健康昆明小鼠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日龄小鼠脾脏胚后发育细胞的增殖规律,以探讨脾脏发育与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小鼠日龄增加,脾脏脏器指数增加,结构日益清晰,支持组织及小梁逐渐增多,分界明显,淋巴滤泡随日龄逐步增大,且与周围组织分界渐清晰,25、50日龄时在红髓与白髓区均可见较多的巨噬细胞。根据组织结构与免疫功能的关系,随着日龄增长,脾脏结构逐步发育成熟,免疫功能迅速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中华鳖小肠出血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织病理观察对具有明显白底板症状的病鳖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表明,病鳖胃壁结构较完整,胃腺腺细胞稍肿大,首次在胃贲门和幽门黏膜层发现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肠出血严重,前、中肠段均有出血,肠黏膜上皮脱落、坏死;前肠壁各层可见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中肠黏膜层可见大量红细胞渗出,固有膜和黏膜下层血管肿胀,淤积大量血细胞,并可见大量白细胞浸润,严重者结构消失;后肠黏膜层萎缩,肠绒毛缩短,肠壁变薄,其他组织器官未见明显出血.肾小球严重萎缩、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肿大、变性,并向管腔靠近,甚至与基膜剥离,严重者结构消失.肝细胞肿胀,窦状隙扩张、淤血;脾脏被膜增厚、红髓区白细胞增多,白髓区淋巴细胞减少,大量白细胞变性、坏死,血管管腔及周围有大量红细胞.鉴此,依据病鳖主要病变为肠出血,该病诊断为具有“白底板”症状的中华鳖肠出血病.本研究结果为中华鳖肠出血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是一种特殊的极度濒危动物,但其生殖系统结构一直未被描述。本文通过对在华南师范大学穿山甲人工救护与保育研究基地死亡的雌性马来穿山甲DY7进行大体解剖,对其生殖系统形态结构进行了描述。DY7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尿生殖前庭、阴唇和阴蒂组成。子宫类型为双间子宫,纠正了以前其为双角子宫的说法。DY7左右两卵巢重均为0.30 g,长径分别为1.080 cm和1.026 cm,短径分别为0.860 cm和0.800 cm;左右输卵管长分别为3.150 cm和2.930 cm;左右子宫角长分别为5.472 cm和5.226 cm,子宫体和子宫颈长分别为0.470 cm和0.582 cm;阴道和尿生殖前庭长分别为1.990 cm和1.720 cm。本文对于了解马来穿山甲的繁殖习性、提高圈养马来穿山甲繁殖管理水平、发展人工繁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嗜水气单胞菌对中国大鲵组织细胞造成的病理影响,对感染嗜水气单胞菌致死的大鲵样本进行病理组织切片及H.E.染色,以观察嗜水气单胞菌对大鲵各组织器官造成的病理损伤。结果显示,大鲵病理样本中肝脏、肾脏、脾脏等均有严重的病理变化,多数组织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出血、淤血及充血;胃、肠道黏膜脱落;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核溶解、碎裂;脾脏内红髓、白髓减少;肺脏部分肌纤维空泡变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胰脏中可见多量炎性细胞;肠肌肉层与浆膜层间隙增大。  相似文献   

19.
取42日龄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的法氏囊、脾脏及胸腺,运用组织学常规切片技术和HE染色法,制作石蜡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逐一观察其组织结构,并对其进行显微照相,比较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法氏囊、脾脏及胸腺组织形态的差异。结果表明,42日龄时,与黄羽肉鸡相比,白羽肉鸡法氏囊小结数量较少,皮质和髓质的分界更难分辨,并且固有层中出现大量空泡和间质结缔组织,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表明免疫功能在减退;白羽肉鸡脾脏的白髓和红髓较明显,脾小结明显增大,脾小结内的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排列密集,免疫功能较强;白羽肉鸡胸腺皮质部的强嗜碱性着染的小淋巴细胞较多,髓质内有更多典型的胸腺小体。这表明,同日龄的白羽肉鸡免疫器官的发育速度和功能建立要比黄羽肉鸡快,二者具有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牛结核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牛结核病的诊断提供病理依据,通过牛分枝杆菌致弱株鼻腔吸入的方式感染犊牛,利用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牛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牛分枝杆菌主要侵害病牛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镜下可见肺脏中出现特异性的肉芽肿结构和炎性灶,淋巴结中出现特异性的肉芽肿结构、炎性坏死灶和淋巴细胞减少,脾脏中红髓白髓界限不清,淋巴细胞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