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苏打碱土碱性强、渗透性弱的特点,本文研究了不同用量MM改良剂和JD改良剂对大安市不同土层苏打草甸碱土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M改良剂效果高于JD改良剂;MM改良剂对表层土(0~20 cm)的影响最大。土壤渗透系数随着改良剂施入量增加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不同改良物质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更好地开发利用苏打盐碱土,针对苏打盐碱土可溶性盐含量、pH、交换性钠含量高以及土壤结构松散等特点,以吉林省前郭县套浩太乡碱巴拉村北重度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实验室模拟田间泡田试验,向盐碱土中分别添加2种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改良剂)——硫酸铝和腐殖酸,与不加改良剂土壤(ck)的理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入改良剂后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土壤结构发生了显著改善。经添加不同改良物质再次泡田后,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土壤pH均逐渐降低,土壤0.005 mm粒径的微团聚体数量明显减少,0.25~2.00 mm粒径间的团聚体数量均增加;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土壤水溶性钠逐渐溶脱,使得土壤中钠离子的含量均降低,土壤电导率逐渐升高。说明这2种化学物质对重度盐碱土改良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脱硫石膏施用量对稻田碱土和排水中可溶性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脱硫石膏3个施用量29.17、16.68和4.17 t·hm-2(分别记为S1、S2、S3)对水田排水中可溶性盐分浓度的影响和苏打碱土的改良效果.【结果和结论】除碳酸根外,水稻分蘖期后水田排水中可溶性盐分的浓度趋于稳定,pH、电导率和残余碳酸钠含量(RSC)基本不变;0~20 cm耕层土壤电导率随着石膏施入量的增加而升高,S1和S2处理10~20 cm土壤的电导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pH和钠吸附比(SAR)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0~40 cm土壤S1处理的脱盐效果好于S2和S3处理.  相似文献   

4.
不同改良模式对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单一措施和集成模式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和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施用脱硫石膏+改良剂、有机肥、灌水及种植水稻4个因素9种改良集成模式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改良剂可增加土壤钙镁离子,降低钾钠离子,同时硫酸根离子增加,氯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减少,土壤p H值、碱化度降低,具有明显的土壤改良效果。灌水淋洗可降低土壤碱化度51.16%,降低全盐含量4.74 g/kg。集成模式T9处理(施用脱硫石膏十改良剂、有机肥、灌水、种植水稻集成模式)水稻各生育期株高、SPAD值、光合速率、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指标显著优于空白对照;集成模式T9处理水稻产量最高,为每盆38.66 g,较T7处理(施用脱硫石膏+改良剂和种植水稻集成模式)增产每盆0.67 g,较T4处理(施用有机肥和种植水稻集成模式)增产每盆10.27 g。表明T9处理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和水稻经济产量好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苏打草甸碱土表层土壤全碳、活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研究生物修复对草甸碱土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修复1年后,苏打草甸碱土上各处理土壤全碳含量,活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各处理碳库管理指数达到了1 149,1 042,270,311和1 109,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0.5,9.4,1.7,2.2和10.1倍。其中以鲜羊草+鸡粪、鲜苜蓿+鸡粪和鸡粪3个处理效果最为明显,说明鸡粪的加入能明显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同时,也显著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栽培姬松茸后的下脚料(即菌糠)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将姬松茸菌糠施入苏打盐碱土后,土壤化学性质发生了显著改善。土壤pH值随菌糠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可溶性盐组成中CO32-和HCO3-的含量随菌糠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当菌糠用量达50.0g/kg时,CO32-消失;Cl-、SO42-含量与全盐量的变化规律一致,随菌糠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其可溶性盐中Ca2+、Mg2+、K+、Na+含量增加。而土壤交换性阳离子组成中Ca2+、Mg2+含量增加,交换性Na+含量降低,阳离子交换量增加,其碱化度降低,且交换性Ca2+、Mg2+含量与菌糠用量呈正相关关系(r=0.9923,r=0.9813);交换性Na+含量、碱化度与菌糠用量呈负相关关系(r=0.9624,r=0.9521)。这说明将姬松茸菌糠施入苏打盐碱土后,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创造了宜于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提高了土壤肥力。在施入菌糠的苏打盐碱土上种植牧草,可提高其地上部生物量。菌糠作为有机改良剂改良苏打盐碱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施用不同改良剂对酸性土壤性质、水稻吸收养分和产量、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为酸性土壤改良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通过水稻田间试验,选择3种不同土壤改良剂(生石灰、亿土康、楚戈)及不施改良剂共4个处理,检测各处理土壤pH、交换性铝、交换性酸和阳离子交换量、水稻植株和籽粒氮磷钾含量、水稻重金属含量,测定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土壤性质、水稻氮磷钾含量、水稻产量及水稻重金属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不施用改良剂) 相比,改良剂均能提高土壤pH、减少土壤中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以施用石灰效果最佳。不同改良剂均能增加土壤阳离子含量,增幅在21%~24%之间,其中以施用亿土康土壤阳离子含量最高。改良剂能提高水稻籽粒氮磷钾和植株全磷含量,但降低了植株全氮和全钾含量。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提高水稻有效穗、千粒重和增加水稻产量。施用土壤改良剂减少水稻对重金属Cd的吸收,不同改良剂对水稻吸收Cr影响不同。【结论】适宜的改良剂能提高酸性土壤pH、减少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增加土壤阳离子含量,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增加水稻产量和减少水稻对重金属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针对我国南方典型的红黄壤黄桃的耕地酸化状况,以常规施肥为对照,比较了生石灰、含硅钾土壤调理剂和含腐植酸的土壤调理剂的3种土壤酸化改良剂对葡萄园土壤酸化,养分质量状况以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3种土壤酸化改良剂都可以显著改善土壤酸化,生石灰、含腐植酸的土壤调理剂和含硅钾土壤调理剂处理后,土壤pH由5.28分别上升为5.98、5.85和5.75。与对照相比,生石灰、含腐植酸和含硅钾的土壤调理剂处理后土壤中的交换性H+、交换性酸总量及交换态铝都显著下降;含腐植酸和含硅钾的土壤调理剂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其他两种土壤调理剂相比,施用含腐植酸的土壤调理剂后土壤的交换态钙离子和交换态镁离子含量显著上升。较对照,生石灰、含腐植酸土壤调理剂以及硅钾型土壤调理剂显著提高了土壤中阳离子交换量,提高效果依次是生石灰<含腐植酸土壤调理剂<硅钾型土壤调理剂,较对照,施用生石灰、含腐植酸土壤调理剂以及硅钾型调理剂均可提高黄桃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升11.1%、32.8%、19.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升8.7%、23.8%、9.7%,表明了土壤酸化改良后可显著提高黄桃品质,其中含腐植酸的土壤调理剂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暗管改碱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暗管改碱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确定暗管改碱的适应条件、进行暗管改碱技术的适宜性评价、苏打碱土透水性调节技术选择、确定暗管间距、埋深等技术参数等,还要确定苏打盐碱土改土培肥等配套技术,包括土地平整工程、客土压沙、有机物料培肥、施用改良剂等。为了使暗管更好地发挥作用,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暗管改碱的原则是"浅埋、密布、深松、改土",利用种稻洗盐排碱。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腐植酸对玉米幼苗根系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选择未分级(HA)、低分子量(<1 000 Da)和高分子量(>50 000 Da)腐植酸进行水培试验,设置低(0.2 g/L)、中(0.4 g/L)和高(0.6 g/L)3个浓度处理,以不添加腐植酸为对照(CK),研究不同腐植酸对玉米根系参数、营养元素含量、可溶性蛋白、GSH、T-SOD、POD的影响。结果表明,0.6 g/L未分级腐植酸刺激根系生长和促进铁的吸收作用最显著,总根长、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和铁含量与CK相比显著提高252.73%、98.04%、540.10%和39.79%;0.2 g/L高分子量腐植酸促进根系对氮、磷、钙和镁等元素的吸收并显著提高其可溶性蛋白含量,0.6 g/L低分子量腐植酸促进根系吸收锰和锌的效果最好;与CK相比,0.2 g/L和0.6 g/L腐植酸处理的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54.97%~157.76%,0.2 g/L低分子量和未分级腐植酸在显著增加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同时更有利于保持T-SOD、POD活性,腐植酸显著降低根系GSH含量,低分子量腐植酸随浓度增加GSH含量升高。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