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DES诱变杨树溃疡病生防链霉菌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杨树溃疡病生防链霉菌的抑菌效果,采用不同浓度的DES(硫酸二乙酯)对生防链霉菌F-57进行诱变处理,以杨树溃疡病菌为指示菌,发酵后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确定DES诱变最佳浓度为2%,最终从200株突变株中筛选到1株遗传稳定抗菌效果较好的突变株,编号F-57-06。对摇瓶培养F-57-06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粉为碳源,KNO3为氮源,初始pH为7,250mL三角瓶装液量30mL,接种量3%,培养时间132h;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营养成分配比为:玉米粉4%,KNO30.5%,CaCO30.2%,NaC1 0.35%,MgSO4·7H2O 0.15%。经DES诱变及培养基优化后,杨树溃疡病生防链霉菌F-57抑菌活性有很大提高,其抑菌圈直径达原始菌株的1.35倍。  相似文献   

2.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以生物防治防控杨树溃疡病发生与危害为目标,筛选能有效抑制杨树溃疡病且具有开发潜力的拮抗菌株,为杨树溃疡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防因子。【方法】从吉林省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山保护站林下土壤样品中筛选获得1株对杨树溃疡病菌有良好抑制效果的链霉菌,编号为HS1。采用多重筛选法确定菌株HS1及其发酵液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等方法明确其分类地位,运用人工接种法测定菌株HS1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结果】菌株HS1及其发酵液对供试植物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谱广,其中对杨树溃疡病病原菌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宽达20.66 mm,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达40.26 mm; 16S r DNA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菌株HS1与Streptomyces scopuliridis同源性最高;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HS1发酵液对杨树溃疡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60.87%和71.74%。【结论】生防菌株HS1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杨树溃疡病,且对多种农林重要病害病原菌的抑菌作用效果明显,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野苹果内生链霉菌菌株A-m1的分类地位,优化其发酵条件,测定其对多种植物病原物的抑菌活性,明确其广谱抑菌性,为相关病害的生物防治以及该菌株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菌株A-m1菌落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理化性质和16S r DNA序列进行研究;以葡萄座腔菌为靶标菌,确定最高抑菌活性所需的基础培养基,优化碳源和氮源种类,确定最优发酵条件;测定发酵滤液对9种供试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菌株A-m1是娄彻氏链霉菌,命名为Streptomyces rochei A-m1。高抑菌活性所需基础培养基为高氏一号,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硝酸钾;添加培养基体积5%的种子液、发酵温度23~32℃之间、p H 6~8之间、装液量100/500 m L和发酵培养4天为较优的发酵条件。发酵滤液对参试的9株植物病原菌均表现出抑菌活性,具广谱抑菌性;其中对葡萄座腔菌、苹果拟茎点霉的抑菌率可达95%以上,对胶孢炭疽菌、小麦赤霉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率超过80%,表现出强抑菌作用。【结论】链霉菌S.rochei A-m1抑菌谱较广、抑菌活性高,具有防治部分作物真菌性病害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是引起众多经济及生态造林树种枝干溃疡、枝枯类病害的病原生物,在世界各地均有广泛的分布。本研究对河北省内,与经济林木病害相关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进行系统分类研究,目的在于揭示该科菌物在特定地区的地理分布特征,明确该类菌物所致树木枝干溃疡、枝枯类病害的寄主植物范围,为河北省树木溃疡、枝枯类病害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河北省树木溃疡类病害系统调查的基础上,本研究根据菌物无性型及有性型的形态学特征、rDNA-ITS序列特征对包括河北省石家庄在内的8个市(县、区)25个不同地点的葡萄座腔菌科菌物进行分类鉴定和系统分类。【结果】共获得葡萄座腔菌科菌物5种73株,分别属于Botryosphaeria dothidea、B.stevensii、B.obtusa、B.sarmentorum和Phyllosticta citrichinaensis。其中B.dothidea为河北省葡萄座腔菌科优势菌物种,占全部检出菌物菌株总数的77%。葡萄座腔菌科菌物侵染杨树、柳树、苹果、核桃等28种植物,其中包括大叶黄杨、构树、火炬树、连翘、花椒和刺梅等6种新寄主植物。【结论】B.dothidea不仅危害杨树等传统寄主,而且危害花椒等新寄主植物以及入侵树种火炬树,是危害河北省树木健康生长的最为重要、分布最为广泛的枝干病原菌物,有必要对其溃疡致病性分化和种群遗传分化进行深入分析。来自柿树、花椒等寄主的10个具有Dothiorella型分生孢子的菌株形成单系类群,提示这些菌株可能是与B.sarmentorum和B.iberica不同的一个系统发育学新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明确重庆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种类。 方法 采集重庆市渝中区、北碚区和涪陵区的樟树溃疡病样品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观察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对不同菌落形态代表菌株的rDNA-ITS、β-tubulin和EF1-α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并测定其致病性。 结果 从重庆不同地区采集的樟树溃疡病样品中共分离得到48份菌株,单菌丝纯化后得到68株纯化菌株,根据纯化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培养特性及分生孢子特征,将其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种类型。选取不同类型的代表菌株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这3类菌株分别为葡萄座腔菌属中的Botryosphaeria dothidea、B.parva和B.rhodina。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所有菌株均能使樟树枝条产生黑色坏死病斑,且B.parva菌株的致病性最强,B.rhodina菌株的致病性次之,B.dothidea菌株的致病性最弱。 结论 重庆樟树溃疡病的病原菌为B.dothidea、B.parva和B.rhodina,其中B.rhodina和B.parva为引起樟树溃疡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刘晓辉 《沙棘》2007,20(3):40-42
拮抗链霉菌WN用4号培养基的发酵滤液对沙棘干缩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在该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发现,玉米粉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初始pH值为7、摇床转速200r/min振荡培养3 d,发酵液的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7.
报道利用微卫星引物[(GT)n、(CGA)n、(CCA)n、(GAA)n、(CAA)n、(GA)n]和小卫星引物M13进行的葡萄座腔菌属、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真菌的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PCR(RAMs-PCR)遗传多样性结果:42个参试菌株被分为4个RAMs分类群;其中22个葡萄座腔菌属菌株和6个小穴壳菌属菌株分布于这4个类群中;RAMs分类群Ⅰ,Ⅱ,Ⅳ仅仅由葡萄座腔菌属和小穴壳菌属菌株构成,部分茶蔗子葡萄座腔菌,4个贝伦格葡萄座腔菌和所有的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菌株构成了RAMs分类群Ⅲ。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形态学确定的茶蔗子葡萄座腔菌种内具有遗传不一致性.形态学上一致的28个茶蔗子葡萄座腔菌菌株识别为4个不同的表观群;造成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干腐病菌的贝伦格葡萄座腔菌菌株与部分茶蔗子葡萄座腔菌在分子水平上非常相似;研究结果亦显示盾壳霉属与疡壳孢属真菌有着较近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8.
报道利用微卫星引物[(GT)n、(CGA)n、(CCA)n、(GAA)n、(CAA)n、(GA)n]和小卫星引物M13进行的葡萄座腔菌属、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真菌的随机扩增微卫星多态性PCR(RAMs-PCR)遗传多样性结果:42个参试菌株被分为4个RAMs分类群;其中22个葡萄座腔菌属菌株和6个小穴壳菌属菌株分布于这4个类群中;RAMs分类群Ⅰ,Ⅱ,IV仅仅由葡萄座腔菌属和小穴壳菌属菌株构成,部分茶藨子葡萄座腔菌,4个贝伦格葡萄座腔菌和所有的盾壳霉属和疡壳孢属菌株构成了RAMs分类群Ⅲ.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形态学确定的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种内具有遗传不一致性,形态学上一致的28个茶藨子葡萄座腔菌菌株识别为4个不同的表观群;造成苹果轮纹病菌和苹果干腐病菌的贝伦格葡萄座腔菌菌株与部分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在分子水平上非常相似;研究结果亦显示盾壳霉属与疡壳孢属真菌有着较近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在我国的多种树木上采集了56个溃疡病标本,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ISSR技术)研究病原菌.通过徒手切片和石腊切片观察,供试病原菌有性型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无性型特征与国外所报道的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一致.根据ISSR技术得到的系统树显示,供试菌株与国外提供的F. aesculi (有性阶段为B. dothidea)菌株以100%相似性聚为一类.因此,实验采集的树木溃疡病菌是B. dothidea,其无性型不是Dothiorella gregaria,而是F. aesculi,故应使用F. aesculi作为B. dothidea的无性型名称.此外,通过国内的B. dothidea和国外已发表的B. ribis的特征对照,发现二者确实不同:B. ribis的分生孢子宽度大于8.0 μm,L/D值的平均值小于2.6;而本实验测量的B. dothidea的分生孢子宽度在6.2 ~7.6 μm之间,L/D值的平均值在2.9 ~3.6之间;ISSR所得系统树也显示二者属于不同的种.所以B. dothidea和B. ribis是两个不同的种,而不是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10.
利用ITS rDNA序列对我国杨树溃疡病的葡萄座腔菌科病原真菌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共得到4种葡萄座腔菌科病原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Neofusicoccum parvum,Diplodia seriata和D.mutila。它们与相应的无性型或有性型一一对应。其中,D.seriata在我国是第一次报道为杨树的病原。研究了试验菌株与国内外已报道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学关系,分析了它们与环境间的联系。结果表明B.dothidea具有高度的种内遗传多样性。这些结果对葡萄座腔菌科真菌在全球的分布作了必要的补充,也为杨树溃疡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毛竹枯梢病拮抗细菌分离鉴定及其拮抗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到对毛竹枯梢病致病菌竹喙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78株,通过复筛选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拮抗菌株6-59.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的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经有机溶剂萃取和盐析法初步推断该菌株的拮抗物质为蛋白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6.59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2%、蛋白胨3%、MgS04·7H2O 0.03%、KCl 0.02%、种龄18 h、培养基初始pH 7.0,25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接种量4%、发酵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培养得到的菌株6-59的发酵液,其抑菌圈直径可达25.8 mm.  相似文献   

12.
通过平板涂布、划线分离、菌落观察等方法,从土耳其倍子提取液自然生长的菌落中分离纯化出11株菌,从中初筛出1#、2#、4#这3株降解没食子单宁的菌株,复筛出1株没食子单宁优良降解菌株1#菌,其没食子单宁降解率达65%以上,发酵液中没食子酸质量浓度为0.052 3 g/L,单宁酶活为0.920 U/mL;对1#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响应面法优化,结果表明:1#菌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1℃,初始培养基pH值5.0,最适培养时间50 h,在该条件下1#菌单宁酶酶活可达1.170 U/mL,与优化前的最大酶活0.920 U/mL相比,提高了27.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土壤放线菌GLP-27次生代谢产物的抗菌谱及其发酵液的稳定性,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管碟法测定发酵液的生物活性,在不同条件下测定发酵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对12种供试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中,6种达到80%以上.在连续传代10代过程中,4℃及常温条件保存下,培养特征和抑菌活性基本没有变化.发酵液在60~100℃的温度梯度下没有丧失活性,在pH值为2和12的强酸、碱务件下也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对拮抗链霉菌NW136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其产抗培养基配方为黄豆饼粉2.0%,葡萄糖1.5%,淀粉1.5%,K2HPO40.05%,CaCO20.5%.NW136菌株在28℃条件下采用接种8%量,发酵初始pH值为7.5.在一定通气量下.经过108 h振荡培养(210 r/min).,其抑菌率可达86.26%.  相似文献   

15.
一株拮抗细菌的鉴定及其抗菌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石榴果实中发现一株拮抗细菌,通过对菌体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测定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抗菌特性研究表明:该拮抗菌对几种不同林果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由Botryosphaeria dothidea、B.parva和Zythia versoniana引起的林果病菌菌丝形态变化表现为菌丝分支增多、扭曲,部分菌丝出现断裂和细胞出现原生质浓缩现象,菌丝顶端和中部细胞膨大成球形或椭圆形,有的成念珠状,有的顶端膨大明显聚集成簇并且颜色加深,随着细胞的继续膨大,透明度增加,最后菌丝细胞变成空泡;而由Valsa sordida引起的杨树腐烂病菌菌丝形态变化则表现为菌丝细弱,分支减少,菌丝顶端不明显,不膨大成球形,也不形成念珠状,有的菌丝消解并难以辨认,说明拮抗菌对不同病原菌的抗性机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森吉木霉M75菌株的液体发酵培养条件,使其无菌滤液拮抗松枯梢病病原菌松球壳孢菌的抑菌活性得到有效提高,获得森吉木霉M75高效抑菌的发酵培养基配方。 方法 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结合响应面设计法优化森吉木霉M75的发酵培养基,采用Design Expert 11.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结果 得到了培养基配方中对森吉木霉M75发酵滤液抑菌活性影响最显著的3个主要因素:葡萄糖、温度和转速,同时得到了最佳发酵培养浓度为:葡萄糖2.75%,胰蛋白胨1.2%,硫酸锌0.2%,马铃薯浸汁1 000 mL,温度31.0 ℃、转速195 r·min−1,接种量5%,装液量180 mL,发酵培养5 d。 结论 获得了在实验室条件下森吉木霉M75菌株高效抑菌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为森吉木霉菌株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7.
几种拮抗菌对杨树烂皮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richoderma3个菌株及Chaetomium sp.与杨树烂皮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对峙培养试验的结果表明:试验中采用的Trichoderma viride1,Trichoderma viride2,Trichoderma harzianum及Chaetomium sp.对杨树烂皮病菌都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Trichoderma viride1对病原菌的相对抑制效果最好,且其相对抑制效果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长,在74h时达到最高,抑制率可达到64.55%;其相对抑制效果也达到最大,为11.49;其它3个菌株的相对抑制效果在对峙培养74 h时也达到最大,介于1.77~4.15之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的方法对美味牛肝菌菌丝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8℃、摇床转数170 r/min、pH4.1、装液量100 mL,为美味牛肝菌的栽培提供前期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采用正交表L18(37)研究红汁乳菇液体培养时影响菌丝产量的主要营养因子,从中筛选出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影响显著的氮源品种;采用L27(313)正交实验研究了综合因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肉膏、KT、转速、培养时间、三角瓶大小这些因素对红汁乳菇菌丝的生长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糊精、蔗糖 甘露醇对红汁乳菇菌丝的生长也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因子平均生物量的水平比较和交互作用方差分析结果,选择糊精含量为2.5%、牛肉膏含量为2%、蔗糖 故露醇为3%、MgSO4为0.01%、KT为1%、烟酸 核黄素为(0.5% 0.1%),在转速为130 r/min的情况下,培养25 d,红汁乳菇菌丝产量可达449.7 mg/100 mL.  相似文献   

20.
2006 ~ 2008年,从苏鲁两省的严重变色杨木上分离筛选得到8株对杨木变色菌可可球二孢和弯孢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拮抗细菌的筛选,分析了该菌株的摇床液体发酵最适条件,建立了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19对可可球二孢和弯孢2种变色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最佳发酵条件是培养时间为46 h,pH值为6,培养温度为35℃,摇床转速为200 r/min,装液量为50 mL.在该参数下培养出的枯草芽孢杆菌B19细菌液对可可球二孢和弯孢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