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鸡住白细胞虫病由住白细胞虫感染所引起,以库蠓、黑蝇等为媒介进行传播,污染的针头也能造成本病扩散,主要流行于高温高湿的夏季,虫体感染后可寄居在白细胞中,也可游离于血浆,病愈康复的鸡体内可长期带毒,成为鸡群的重要传染源;病鸡以贫血、消瘦和生产性能下降为主要表现,日龄越小,临床表现越严重,死亡率也越高;预防本病需加强对病鸡的诊断,及时用药进行防控,夏季重点做好库蠓、黑蝇等的消灭工作,磺胺类药物对本病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鸡奇异变形杆菌病是近些年养鸡业新发的一种细菌病,病原为奇异变形杆菌,主要发生于1月龄内的雏鸡,日龄越小越易感,成年鸡感染后耐过,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应激对本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感染鸡主要表现全身症状;预防本病必须把好病从口入关,加强环境的消毒,提升鸡场管理水平,做好鸡群的防应激工作,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喹肟、头孢噻呋等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感染而导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和潜伏期短的特点,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水平传播,也能经种鸡垂直传播;鸡日龄越大,感染后症状表现越严重,呼吸道症状是本病的主要表现;加强管理和注意鸡舍通风换气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磺胺类药物对本病的治疗有确切的效果,但不宜长期使用;蛋鸡产蛋期禁止用化学药物治疗,避免出现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4.
<正>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包括大肠杆菌肉芽肿,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眼炎,卵黄性腹膜炎等病型,各种日龄的鸡都能感染本病,幼鸡易感性高,20~45日龄的肉鸡感染和发病最多。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气候多变,阴冷潮湿气候条件多发。本病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其次才是消化道。大肠杆菌属于条件性病原菌,恶劣的外界条件,各种应激因素和鸡群密度  相似文献   

5.
<正> 1 流行病学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器具等间接地经消化道传播。本病只感染鸡,不同年龄、品种鸡均易感,但以1~4日龄鸡最易感。本病传播迅速,易感鸡与病鸡同舍饲养,往往在48小时内出现症状,5~8天内在鸡舍之间互相传播。一旦感染,可很快传播全群。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多发。2 临床症状病鸡一般无前驱症状,雏鸡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并迅速传播全群。表现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咳嗽、气管啰音、打喷嚏、流鼻水。6月龄以上鸡症状不明显,蛋鸡发病时表现为产蛋  相似文献   

6.
鸡慢性呼吸道病是养鸡临床常见病之一,由败毒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病原对环境抵抗力弱,一般消毒剂和常规消毒方法就能将其杀死,血清型只有一种;本病呈世界流行,鸡日龄越长,危害性越小,雏鸡感染后发病最为严重;呼吸道症状是本病的主要表现,剖检病变也集中在肺部和呼吸道,疾病后期可出现全身供氧障碍;临床可通过疫苗免疫、加强管理和及时对症对因治疗的方法来防控本病。  相似文献   

7.
正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眼、鼻腔、眶下窦发炎,面部肿胀,流水样鼻液。本病发病率高、传播迅速,常与大肠杆菌病混感,育成鸡生长发育不良,产蛋鸡产蛋率下降5%~30%,容易反复发作,经济损失大。1流行特点1.1本病自然宿主是鸡,各日龄均能感染,但临床上日龄越大易感性越强,主要发生在育成鸡和产蛋鸡。雏鸡易感性差,临床少见发病。产蛋鸡发病率高,症状典型且严重。1.2本病潜伏期短,传播速度快,  相似文献   

8.
鸡慢性呼吸道病又称鸡败血支原体感染,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各个日龄的鸡都有易感性,主要侵害4~8周龄幼鸡,而且症状较重,病理变化也很明显.成年鸡常为隐性感染.本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饮水或病鸡呼吸道排泄物等直接接触传播,带菌种蛋的垂直传播也是重要传播途径.单纯感染本病,发病不严重,但若同时伴有不良的环境因素影响以及混合感染等,均可加重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临床上治疗以抗生素应用较多,但用后病情不稳定,效果欠佳,而使用中药治疗其结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正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对鸡的危害与防治滑液囊支原体病又称滑膜炎,本病原是滑液囊支原体,是最小的自我复制的微生物。感染鸡发生病变的部位主要涉及胸骨滑液囊、关节的滑液囊和腱鞘,引起渗出性滑膜炎、腱鞘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易发,各种日龄的鸡易感,尤以雏鸡最严重。禽对滑液囊支原体的抵抗力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加强,病禽和隐性感染的禽是本病的传染源。其可经蛋垂直传播,通过污染本病原的种蛋,被感染的雏鸡可在雏鸡群中传播,本病也可以经过人员、野鸟、饮  相似文献   

10.
正1流行特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20~60日龄的幼鸡,其中3~6周龄的鸡易感性最高,感染后对其危害性也最大。本病病鸡和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易感鸡通过直接接触本病病鸡、带毒鸡及其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昆虫经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而被感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三快(发病快、传播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腔上囊炎、甘博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各种鸡均能感染,发病时间不分季节,以3~6周龄的鸡发病率最高,1~14日龄和成年鸡常呈隐性感染.本病病程短,一般6~10天,传播快,常常突然暴发.  相似文献   

12.
1 流行特点 鸡是本病的唯一自然宿主,各日龄的鸡均可感染本病,肉鸡比蛋鸡更易感,2~3周龄雏鸡易感性最高-该病可以垂直和水平传播。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及其它免疫抑制性药物均能降低母源抗体水平,增加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肉雏螺旋体病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螺旋体病是一种以波斯锐缘蜱(A·persicus)和鸡刺皮螨(D·gallinae)传播、由螺旋体科的鹅包柔氏螺旋体(Borrelia anserina)引起的鸡、火鸡、鹅、鸭败血性传染病。1994年8月山西省榆次市两肉鸡养殖户暴发了肉雏螺旋体病。 1 发病情况 某村两肉鸡养殖户1994年7月下旬从石家庄市引起艾维菌商品代苗鸡各2000羽。引进的雏鸡25日龄前网上平养,以后改地上平养,成活雏鸡3745只。39~40日龄时,两户鸡群先后有部分鸡发病,次日便有数量不等的病鸡死  相似文献   

14.
<正>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鸡传染病。雏鸡表现为急性败血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影响育成鸡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成年鸡表现为慢性或隐性感染,由于生殖器官受到侵害,产出带菌蛋,使本病得以通过种蛋传播。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呈流行性。各种品种的鸡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以2~3周龄以内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随着日龄的增加,鸡的抵抗力也增强,成年鸡感染后呈慢性或隐性经过。病鸡和带菌鸡  相似文献   

15.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是由滑液囊支原体感染而导致的以关节肿大为主要特征的病症,多发于饲养密度大、管理水平低的鸡场;1~3月龄的鸡最容易感染,蛋雏鸡、青年鸡、三黄鸡、白羽肉鸡等都能感染发病,病原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病鸡表现行走异常,生长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等;预防本病需提升鸡场管理水平,强化消毒管理制度,做好种鸡群的净化;对支原体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最佳药物,本病一定要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进行用药,进入产蛋期的鸡群可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挥发油进行治疗,防止出现鸡蛋药物残留问题。  相似文献   

16.
康娟 《动物保健》2014,(6):50-51
(一)流行特点鸡是IBD病毒的主要宿主,火鸡也可感染,鸭可感染并有分离出病毒的报道,鹌鹑和鹅在接种IBDV后的6~8周,既无症状也无抗体应答,各种哺乳动物都能抵抗本病。本病以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成鸡和10日龄以下的雏鸡很少感染。一年四季均可见其流行。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污染物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本病潜伏期短,呈尖峰式死亡,感染2~3d即可出现临床症状,3~5d达到死亡高峰,5~7d死亡减少。  相似文献   

17.
正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各种年龄鸡常发的传染病,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可通过消化道水平感染,也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本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雏火鸡,雏鸡多于12~15日龄时发病死亡。临床可分为急性败血型、关节炎型和神经型。1流行在受感染的母鸡,病原菌定位在卵巢、卵泡和输卵管内,使蛋在形成蛋壳之前受到病原菌感染。这样的蛋在孵化时,一部分鸡胚死于胚期,出壳的雏鸡大多在12~15日龄时发  相似文献   

18.
正安卡拉病俗称心包积液综合征,是由Ⅰ群禽腺病毒引起,主要剖检症状为心包积液,肺脏水肿,肝脏肿大出血,肾脏肿大,输尿管扩张。最初发生于蛋鸡,多发生于25~80日龄的青年鸡。近两年以非常快的速度传播,发病多集中在120日龄左右的初产母鸡,而公鸡随着本病的传播也开始逐渐发病,主要发生于35~50日龄鸡。如果本病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死亡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19.
正鸡传染性鼻炎近期在山东、河北、河南等蛋鸡养殖密集区域发病率较高。该病发病率高,传播迅速,常与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混感。在当前抗生素禁用的形势下,加强该病的防控意义重大。1流行特点1.1本病自然宿主是鸡,各种日龄的鸡均能感染,但日龄越大,易感性越强。主要发生在育成鸡  相似文献   

20.
猪痢疾是由致病性蛇形螺旋体感染而引发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不同性别、品种和日龄的猪都能感染,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根据感染猪临床发病缓急,本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2种,急性型表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慢性型发病轻微,呈慢性经过;预防本病必须注重猪场的环境消毒,加强猪场传染源管控;对螺旋体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最佳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