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插秧机自动作业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现代农机自动作业发展需求,实现插植作业和速度的自动控制,设计了水稻插秧机自动作业系统。以井关PZ-60型水稻插秧机为试验平台,研究了具有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通信接口和手动优先的手自一体插秧机速度与插植机构控制方案,设计了插秧机专家PID速度控制算法和PID插值机构控制算法以及插秧机自动作业联合控制策略。联合导航控制系统分别在水泥路面、泥底层平坦和不平坦的水田进行了速度控制试验,结果表明,速度平均误差分别为3. 25%、5. 40%和8. 01%,速度平均误差不超过10%的概率分别为98. 6%、90. 1%和68. 0%;泥底层平坦水田联合控制试验结果表明,插秧机联合控制与人工操作相当,效果良好。插秧机自动作业系统满足插秧机在无人驾驶时自动作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机动水稻插秧机作业受机器、秧苗、土地和人等几个因素的影响 ,作业时必须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插秧机的使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确保作业质量 ,一般在作业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插秧机在作业前必须进行人员培训 ,熟悉掌握驾驶和操作技术。机组人员要充分了解所使用机器的性能、调整和使用方法 ,并在作业前进行各项保养、试插试验 ,符合农艺要求方可进行正式插秧。二、作业时要按照正确行走路线进行。机器尽量直行 ,转弯时不能插秧 ,靠行间距要一致 ,通过水渠或高埂时 ,应搭木板或抬起船板 ,不能强行通过 ,更不能在机器前方硬拉。否则将损…  相似文献   

3.
VP6型水稻插秧机作业质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水稻插秧机的作业质量,加强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根据GBT6243—2003《水稻插秧机试验方法》和GB/T20864—2007《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及当地农业技术要求,在辽宁省辽中县六间房乡淮海农场对洋马VP6型水稻插秧机的作业质量进行检测与分析。在对秧苗和水田作业条件检测分析的基础上,测试分析该机的主要工作性能,并提出改用秧苗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与90°之比表示秧苗直立度的方法。结果表明,每穴株数合格率为80.0%,每穴株数相对合格率为90.9%,穴距变异系数为4.38%,秧苗直立度合格率为86.0%,伤秧率为5.07%,漏插率为2.0%,这些主要工作性能指标符合当地农业技术要求;但插秧深度偏大(34.0mm),变异系数较大(27.5%),且漂秧率偏高(5.64%)。为此建议提高农艺水平,按照机插秧的技术要求培育秧苗,保证秧苗盘根充分且有合适的株高;在保证地表平整的同时,注意耕深一致、沟底平整;泡田用水和沉淀时间要适当,保持地表水层深度在0~30mm条件下插秧。研究成果将为水稻插秧机推广应用和人员技术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稻插秧机是把规格化的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机具。保证和提高机插质量是高产栽培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水稻插秧机在进行田间作业时,必须达到作业质量指标:漏插率不大于5%,伤秧率不大于4%,相对均匀度合格率不小于85%;移栽作业的秧苗密度合理适宜,秧苗翻倒少,漂秧少,秧苗稳、直;株  相似文献   

5.
水稻插秧机投入插秧作业前必须进行保养维护。液压部分检查液压油是否充足,运动件是否灵活,液压仿形的中浮板动作是否灵敏;插植部分检查插植传动箱、插植臂、导轨、侧边链条箱是否加注润滑油,插植臂是否运转灵活,秧针与秧门间隙是否正确,纵向取苗量调整是否正常,纵向送秧及送秧星轮转动是否活动正常等;行驶部分检查变速杆调节是否可靠,行走轮运转是否正常,左右转向拉线是否注油。经维护保养后可进入田间作业,作业中若出现故障应现场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一、水稻插秧机的选择 目前推广的插秧机,按操作方式来分,有步行手扶式插秧机和方向盘式即乘座式插秧机。按插秧速度来分,有普通插秧机和高速插秧机。按插秧机栽插行数来分,步行手扶式插秧机有2,4、6行,乘座式插秧机有4、5、6、8、10行等。如东洋PF455S和南通2Z-455型为步行手扶式普通插秧机。东洋P600和久保田SPU-68C型为乘座式高速插秧机。  相似文献   

7.
XDNZ630型水稻插秧机GPS自动导航系统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以XDNZ630型水稻插秧机为试验平台,采用RTK-GPS定位技术,进行农业机械自动导航试验.增加了插秧机转向机构、变速机构和栽插机构的电控功能,实现了自动控制.根据GPS接收机与车载传感器获取车辆姿态信息,采用PID控制方法,构建转向闭环控制系统,实现插秧机的自动对行导航及地头转向,并进行了插秧机路面与田间导航跟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插秧机对行导航作业中,车辆行进速度不大于0.6m/s时,对行跟踪误差小于10cm,完全可以满足插秧作业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卫星导航日渐成熟,但对于水稻插秧机卫星导航作业精度仍缺少相关的评估方法。针对水稻插秧机导航精度评估问题,为了规范插秧机导航设备评价标准,提出秧苗直线度(SL)与邻接行平行度(ARD)评估指标。文章以装有卫星导航设备插秧机在水田工作地块作为评估对象,采用数据采集使用标尺测量和GPS测量两种方法,通过秧苗直线度(SL)与邻接行平行度(ARD)两项评价指标进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月11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农业应用交流研讨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行。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刘恒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汪懋华,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傅泽田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农业部、高校、企业等部门的近70  相似文献   

10.
机插秧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关键技术与关键环节。机械插秧的质量要求是: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均匀度合格率大于85%以上,每穴(蔸)一般插3—5株,插秧深度约10mm,做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插秧前1~2天.要检查秧苗长势及大田的耕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并对插秧机进行全面的技术状况检查。基本苗由田块地力、水稻品种和种植习惯来确定。一般每亩为5~8万株。  相似文献   

11.
正(1)作业前检查调整。机插作业前须对插秧机做一次全面检查调试,以确保插秧机能够正常工作。特别是要根据秧苗的密度,调节确定适宜的穴距与取秧量,以保证每亩大田适宜的基本苗。每亩穴数应根据水稻品种和栽培要求而定,对粳稻品种平均每穴以3~4株苗、每亩基本苗以5~7万株、每亩穴数以1.8万穴为宜。(2)作业要求与检查。插秧作业时,应确保直行、足苗、浅栽,要求"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栽插深度控制在1.5cm以内。每次作业开始时要试插一段距离,以检查每穴苗数和栽插深浅,并及时调整取秧量和栽插深度。(3)插植部位保养。检查与调整横向纵向取苗量;检查  相似文献   

12.
水稻插秧机作业调整及操作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插秧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关键技术与关键环节.机械插秧的质量要求是: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均匀度合格率大于85%以上,每穴(蔸)一般插3-5株,插秧深度约10mm,做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  相似文献   

13.
14.
《现代农机》2019,(3):9-9
<正>4月29日,杭州余杭区首台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下田试行作业。现场操作人员完成定位和调试后,将秧苗盘置于载秧台上,随后水稻插秧机有序地在田块上来回栽下一行行整齐的秧苗,该机还会自动掉头换行和载秧台自动升降。除人工送苗,机具完全处于自动  相似文献   

15.
我县是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的农业小县,随着农村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种田大户集中,农民渴望用现代化工具代替手工劳动,改变水稻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曲背弯腰几千年"的落后生产  相似文献   

16.
分析插秧机质量、秧苗质量、插秧机使用维护保养方法和大田质量等因素对水稻插秧机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的影响,提出提高插秧机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的办法,供农机手和农机推广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9月10日,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农业装备与工程技术分会和中国农机鉴定检测协会在京联合召开水稻插秧机作业效果综合测评结果发布会。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全球定位系统在精确农业以及农机作业管理中的应用,阐述了全球定位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通过借鉴全球定位系统在精确农业及农机作业管理中的应用,设计出"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农机作业监控与优化调度系统"。同时,对农机作业监控子系统、农机作业优化调度子系统的结构框架及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并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技术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技术也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替代了传统的人工生产模式,极大解决了由于耕地面积过大、劳动不足而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我国山地和丘陵地区由于受地形限制,大、中型插秧设备无法使用,水稻种植多以人工为主,人工种植的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严重制约了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山地或丘陵地区的小型水稻插秧装置。装置以人工操作的轻便省力为目标,主要针对移箱机构及插秧机构进行了详细的优化设计,开发了一种操作省力的小型插秧机,并利用有限元仿真对关键部件进行了分析评估。最后,进行了样机测试,结果表明:叶轮取能式插秧机构设计合理,取能平均负载为7.2N,移箱机构工作可靠,平均移箱力为3.4N,移箱步距稳定,为今后小型水稻插秧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