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华 《森林防火》2022,(1):75-77
国有林区森林防火工作十分重要又较为复杂。南陵县持续开展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新技术、新科技装备应用,构建立体林火监测预警系统。同时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能力建设,健全责任机制,完善工作机制,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不断完善国有林区森林防火预警、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有力推进了国有林区森林防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戴公山林场森林防火工作中采取的主要举措和方法,为国有林区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森林防火高风险区综合治理是通过林火视频监控系统、监控指挥中心和防灭火设施设备的建设,是进一步加强森林火灾高风险区林火监控系统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长效机制,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回顾德宏州森林防火高风险区综合治理建设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加大森林防火高风险区综合治理的意见建议,为持续推进德宏州森林防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是推动森林防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保护森林生态资源的根本保障。以临沂市蒙阴县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为例,通过分析十年来发生的森林火情原因,探讨了防火宣传、火源管控、技防建设、应急救援、基础保障、压实责任等6个方面的能力建设,旨在及时总结蒙阴县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经验,为其他地区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当前我国森林防火工作中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县级单位威海市环翠区为例,详细剖析其在森林防火能力建设上的成效与宝贵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立体防控体系、宣传教育体系、网络化管控体系和应急处置体系。提出林火瞭望监测系统、通信指挥系统、森林消防专业队伍能力、以水灭火设施(水源地)、林火阻隔系统、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等县(区)级单位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建立新型森林防火体系,科学、合理保护并利用好我国林业资源,既可提高森林火灾扑救能力,降低经济损失,又能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保证我国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从森林防火体系重要性出发,针对我国现有森林防火形势存在问题,根据构建新型森林防火体系原则,对现代新型森林防火体系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甘肃子午岭林区的森林防火工作现状,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6个方面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应对措施。考虑进一步提高对森林防火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认识,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侥幸心理,有效落实防火责任,严格火源管控,加强防扑火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学的火灾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升森林火灾预防管控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腾冲县中缅边境地区森林资源极为丰富,但森林火灾隐患大,是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着边境不利的自然条件、火源管理难度大、防火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为提高森林防火的综合防控能力,提出加强林火监测系统、防火基础设施、林区防火公路、林区生物防火隔离带和森林火灾扑救系统建设等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景宁畲族自治县推行的森林防火工作进行梳理,总结了森林防火责任体系、网格化管理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和森林消防队伍建设体系五大安防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面对当前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理清工作职责、强化森林消防、强化队伍演练培训和提升森林自身抗火能力等强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有关森林防火工作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森林防火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各级防火办要当好领导参谋,使森林防火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补充和完善有关森林防火方面的法规;明确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自上而下把森林防火工作列入政府的综合考核体系;建立森林防火监督体系;实行分层次教育,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采取营林措施,提高森林的火灾自御能力;有计划地烧除田坎草及坟山周围的杂草等有利于森林防火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森林火灾是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在人口密度高的工业园区周 边,林火的预防和监测显得更加重要。文章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根据区域内现有的森林防火措施、防 火设备和防火管理等方面的资料收集和分析,详细阐述了该区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优化防火功能分区要求,从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森林防火信息管理与指挥系统建设、森林 消防队伍能力及基础设施建设、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和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程建设5 方面阐述了森林防火 体系的建设工作,以期为广州市黄埔区的森林防火体系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建立我国森林防火预警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当前我国森林防火预警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预防优于治理的思路出发,阐述了森林防火预警体系建设的原则和构想。  相似文献   

12.
为构建更科学的湖南省森林防火标准体系,总结了现有森林防火工作标准制定和标准化工作情况,根据湖南省当前森林防火现状和工作需求,明确体系构建目标与原则,利用结构分析法将体系分为通用基础、设施与装备、防火管理、防火技术、林火早期处理标准等5个部分,针对湖南省森林防火工作现状,提出森林防火标准体系构建建议,进而形成科学、实用、高效的森林防火标准化体系,为今后促进相关标准制定,推进森林防火工作现代化,提高森林防火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近年来苏州市森林防火实际情况的调查,从责任制落实、防范措施、基础设施建设、处置能力等方面分析了森林防火现状,指出当前苏州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与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狠抓责任制落实、强化各项措施、提升处置能力等加快提升森林防火综合防控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标准严要求全面加强森林防火能力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部纵到底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网络。按照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标准,防火紧要期,在新闻媒体黄金时段和栏目定时发布高森林火险预警和橙色、红色火险警报,在重点部位设立永久防火碑牌,悬挂森林火险等级标识旗帜,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森林防火的预警意识。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省各地认真吸取了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和鲁山、南召山林火灾的经验教训,切实加强了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组织、设施、火源管理等工作,全省初步形成了森林防火体系,森林火灾受害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省森林的防火抗火能力低,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科学性不强,森林火灾仍未得到根本控制。应采用科学的营林技术措施,提高森林的抗火防火能力。根据我省的自然条件和森林的特点,预防森林火灾的营林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设置防火隔离带。为确保  相似文献   

16.
森林防火阻隔工程设计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防火阻隔工程是森林防火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科学地设计好森林防火阻隔工程也是建设森林火灾扑救体系的基础。通过采取行政区域分级区划并设计防火线,根据林区地形地势、森林资源状况、林分面积设计森林防火控制区及防火、扑火预案,形成了一套科学、实用和可操作的森林防火阻隔工程设计文件,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防火责任主体的变化情况,结合湖南实际,分析了林改后经营主体森林经营积极性提高,但防火减灾意识不强,能力不足的状况,认为需要从强化林权主体森林防火责任,引导经营业主建立森林防火协会组织,增强其自救能力。并从继续发挥现有由政府主导的森林防火体系的公共服务功能等方面着手,建立一种兼顾公共利益与经营业主利益的森林防火资金投入和预防、预警、处置机制。同时,在森林火灾预警、扑救以及减少林区生产用火等技术体系上加大投入和开发力度,借助现代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成果,提高总揽森林火险全局的能力。还需降低林区生产性和生活性用火机会,改变用火方式,提高森林火灾预防和灾后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1月5日,湖南省郴州市根据全市各乡镇上年度森林防火工作开展情况,决定将永兴县柏林镇、宜章县沙坪乡等8个森林火灾频发、隐患较多的乡镇,确定为2007年全市森林防火重点治理乡镇,治理期限1年。这是我市确定的第一批森林防火重点治理乡镇,也是我市抓森林防火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近几年来,郴州市的森林防火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市各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连续两年实现了无群死群伤事故、无火烧连营和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三无”目标。但是,全市仍有部分乡镇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  相似文献   

19.
建立森林防火效益评价考核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防火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是一套综合衡量和反映森林防火工作的考核指标,对促进森林防火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森林防火效益评价考核体系的作用、构建原则及内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为森林防火效益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森林防火措施多以人防为主,受气候、地理、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限制,并不能满足现阶段森林防火要求,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要不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预警监测、森林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能力建设,大幅提升森林防火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四种能力,构建森林防火信息化体系,有助于早日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在广东省河源市推广应用林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浅析智慧火情预警平台的构建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