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小区播种机是农业新品种试验的重要设备,在农艺技术改进、新品种培育方面应用十分广泛.为进一步提升小区播种机的技术先进性和使用便捷性,从小区播种机结构分类出发,介绍了小区播种机的技术特征和精量排种的关键技术,总结了小区播种机路径控制技术分类与特点. 相似文献
3.
小麦小区播种机排种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小区播种机自动化水平,解决传统小区播种机械作业参数不易调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小麦小区播种机排种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由Android终端、STM32主控制系统、存种筒提升控制系统、锥体格盘控制系统以及分种器控制系统等组成,确定存种筒延迟落下时间,分别建立步进电机和直流电机调速模型,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进行作业参数设置,实现了小区排种作业参数与实际作业需求的快速匹配。搭建室内试验台,以锥体格盘转速、分种器转速为试验因素,以行间均匀性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锥体格盘转速、分种器转速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行间均匀性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当锥体格盘转速为4 r/min、分种器转速为1 250 r/min时,行间均匀性变异系数均值为4. 53%,行间均匀性较好,且籽粒破碎率较低。该系统实现了小区排种作业精确控制,为小区播种的智能化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5.
在完成牧草种子机械物理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多行一器的排种装置。该装置由调节螺杆、搅拌器、排种器壳体、中央排种槽轮等组成。排种量通过调节螺杆调整中央排种槽轮相对于排种器壳体的工作长度来设定,槽轮壳体内的搅拌器用于防止种子架空,大小不同的种子的排种则通过调节槽轮机构内部元件位置来实现。完成了中央排种槽轮结构的设计,并根据结构设计参数及种子的物理特性参数,对不同种子公顷排种量进行了计算,制作了中央排种槽轮工作长度标尺,标尺标值与不同种子公顷排种量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6.
代永波;杨薇;李建东;高秀强;迟鹏;王笑康 《农机化研究》2024,(11):13-20+28
为提高玉米小区五行播种机的分种均匀性,对玉米小区五行分种过程进行运动规律分析,采用离散元EDEM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同时,以存种套筒直径、锥体角度、套筒提升速度为试验因素,以分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不同播量的三因素三水平二次正交试验,探究各个因素对玉米小区五行播种分种均匀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参数组合。仿真试验分析表明:在播种125粒和250粒时,借助Design expert软件求得玉米小区分种过程各因素的最优参数组合,即存种套筒直径为65mm、锥体角度为48°、套筒提升速度为0.24m/s时,玉米分种均匀性变异系数R1为26.93%,R2为27.82%。通过对玉米小区五行分种仿真分析,进行室内台架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分种均匀性变异系数R1为28.06%,R2为27.90%,实际人工投种与仿真分析结果误差分别为1.13%、0.08%,仿真试验分析与实际人工投种作业效果基本符合玉米小区五行实际播种需求。 相似文献
7.
气流辅助高速投种精量播种机压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流辅助高速投种能够减小种子在导种管内因与管壁碰撞而产生的株距变异,但气流作用增大了种子落地的初速度,导致落地后弹跳对株距均匀性产生影响。为此,设计了一种适于气流辅助高速投种的精量播种机压种装置,在种子落地时,利用压种轮与土壤双向挤压作用实现种子精准定位。将压种装置安装在大豆精量播种机上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作业速度、导种管末端与压种轮的水平距离对株距合格指数、变异系数影响均显著,种子投射角对株距合格指数影响不显著、对株距变异系数影响显著。采用压种轮、压种舌和无压种条件下的对比试验表明,压种轮能够显著减少种子落地弹跳,采用压种轮的株距合格指数、变异系数明显优于采用压种舌和无压种条件,压种轮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作业速度9.5km/h、投射角30°、导种管末端与压种轮的水平距离75mm,在此工作条件下株距合格指数、变异系数分别为95.68%、10.32%。 相似文献
8.
9.
针对小区播种机格盘排种器扭矩较大的特点,选用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排种盘转动,降低了整机质量。为提高控制精度,设计了速度伺服控制系统。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算法复杂的问题,采用相电流直接控制方法实现了电流/转矩闭环,控制算法简单,易于实现。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排种器伺服控制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且驱动器价格低廉,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区播种机的性能是种子新品种培育的重要保障,其净种系统尤为重要。为此,就目前小区播种机上采用的几种净种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其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同时对各种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剖析,以确定各种方式所适用的种子类型,为今后的小区播种机净种系统的研制提供一些参考。主要介绍了3种净种方式:1插装式,即采用可拆卸式排种装置,每次换种之前进行人工净种;2机械结构自动净种,利用特殊的结构造型在排种过程中自动清理剩余种子;3气吸式,根据气吸原理将剩余种子从排种器中吸出去。 相似文献
11.
针对育苗播种机设备作业过程播种效率较低,取种、播种过程不够精确等问题,设计了气吸式穴盘育苗精密播种机,并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该播种机的主要组成为PLC控制器、电源模块、机架、播种模块、气动系统模块和传感器模块.通过采用吸盘进行吸种播种和双排播种的方式,提高播种机的播种精度和效率,并建立了种子吸附过程和双排播种过程的数学... 相似文献
12.
三七播种株行距均为5 cm左右,属于密集精密播种,为实现三七高密度精密播种,克服开沟易堵塞的难题,设计了一种三七压穴精密排种装置。阐述了三七压穴精密排种装置的工作原理,确定了其主要结构参数,以云南省文山市三七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方法,对排种装置进行排种性能试验,选取压穴柱直径、前进速度、投种点到压穴点水平距离为试验因素,建立了合格指数、漏播指数、重播指数、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试验因素交互作用对合格指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影响合格指数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压穴柱直径、投种点到压穴点水平距离和前进速度。通过参数优化,确定了最优参数为压穴柱直径24. 5~29. 5 mm、投种点到压穴点水平距离330 mm、前进速度0. 44~0. 61 m/s,此时合格指数大于90%,漏播指数小于5%,重播指数小于5%。经2BQ-15型三七精密播种机整机试验可知,作业速度为0. 35 m/s时,播种机合格指数最高为93. 5%,满足三七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便携式蔬菜穴盘自动播种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中小农户大棚蔬菜穴盘栽培手工播种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以及国外大型播种机不适合我国中小规模种植经营户需求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大棚栽培的穴盘自动化便携式播种机。该播种机一端可折叠,折叠后尺寸为500 mm×500 mm×750 mm,携带方便;播种机采用多功能集成化设计,将传统的穴盘打孔、播种集成于一体,通过激光传感器检测穴盘凹口位置,准确地实现了穴盘基质的自动打孔和播种。经油菜种子和黄瓜种子试验表明,当孔径处于0.6~1.2 mm时,选择真空度为8 k Pa,吸附效果较好;若选用0.6 mm孔径气吸吸头,当油菜种子气吸真空度超过6.2 k Pa,以及黄瓜种子真空度超过8.3 k Pa时,吸附成功率达到90%以上。经正交试验,发现油菜种子和黄瓜种子在孔径为0.6 mm,真空度为10 k Pa时吸附效果最好。与手工播种相比,播种机播种效率是手工播种效率12.9倍,较好地实现了蔬菜种子的穴盘播种。 相似文献
16.
17.
倾斜圆盘式大蒜播种试验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大蒜播种机的研究现状,在对现有的大蒜播种装置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倾斜圆盘式大蒜播种机的排种装置,重点阐述了大蒜播种机排种试验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关键的部件进行计算设计,研制了形状类似蒜种的取种窝。通过采用转盘倾斜取种,反复试验,利用正交试验来确定落种时取种盘倾斜的最优角度和最优工作转速,使得蒜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更好地通过导种管下种,实现蒜种的种植要求,为研究大蒜播种机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免耕播种机排种器性能监控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排种器性能检测的方便性、灵活性和高精准度,设计了一种以可编程控制器(PLC)和触摸屏为核心的便携式排种器性能监控系统。通过设置排种器相关参数,实时检测排种器排种的合格率、漏播率、重播率、变异系数和断条率等排种器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对播种量的检测精度在97.90%以上,漏播的检测精度为90.56%以上,重播的检测精度为87.71%以上。对排种盘转速、粒距、机器前进速度、合格率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试验,验证了系统对排种器性能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压电薄膜的免耕播种机播种深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使免耕播种机在秸秆覆盖地作业时自动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主动作用式播种深度自动控制系统。采用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ce fluoride,PVDF)压电薄膜传感器将免耕播种机限深轮的胎面形变量转换为电压信号,信号处理电路对传感器产生的信号放大滤波,提取信号峰值,系统根据峰值信号实时监测播种单体对地表的压力,控制信号形成电路在压力不足时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安装在播种机机架与播种单体四连杆间的空气弹簧产生推力,使播种单体能够产生对地表的压力,从而保证播种深度的一致性。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主动作用式播种深度自动控制系统能够精确控制开沟深度,仿形性能可靠,作业速度为5~8 km/h时,播深合格率达到90%,作业速度大于8 km/h时,播深合格率明显高于被动作用式播种深度控制装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