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盐适应性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5,自引:13,他引:42  
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一个适度的盐分环境,超过一定的阈值,植物就会受到盐胁迫甚至盐伤害。在盐胁迫下,植物体内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来消除或降低盐分的伤害作用,即阻止、减少或抵偿盐分所诱导的有害胁变的生理生化过程。本研究综述和讨论了包括离子的内流、外流、区域化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光合途径的改变、激素的调节和基因特异性表达等植物盐适应性调节的生理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毛苕子对次生盐碱地抑盐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密度毛苕子(Vicia villosa)处理的可溶性盐分及盐分离子,研究了毛苕子对次生盐碱地的抑盐效应。结果表明:在0~100cm的土层中,高、中和低密度毛苕子地的平均可溶性盐分分别较对照降低78.5%,74.7%,71.1%;各处理间的平均可溶性盐分和对照比差异达极显著(SSR0.01);可溶性盐分降低最显著的是0~20cm土层;毛苕子对可溶性盐分和盐离子层次分布影响结果是形成表层高-中层低-下层高的态势;随总可溶性盐分量的减少,盐分离子组成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毛苕子能显著增大盐碱地的K^ /Na^ ;不同密度毛苕子处理的K^ 、Na^ 、Ca^2 、Mg^2 、Cl^-规律性较好而SO4^2-欠佳。毛苕子改良盐碱地可开发盐地草产业,生态、经济效益俱佳,在西部内陆区次生盐碱地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农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植物出现盐胁迫反应的时间为切入点,分析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对盐的应激反应,发现植物可以通过调节ABA、JA植物激素水平和信号传导及AQPs、GA20ox基因表达来适应盐分胁迫,以及植物激素介导包括盐胁迫在内的环境胁迫反应,调节植物的生长适应,为植物形态与胁迫反应的关联变化提供研究基础,也可用于筛选植物胁迫耐受性基因并为培育兼顾生长特性与胁迫抗性的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土默川平原3个样地对盐生植物种群分布特征及其土壤盐分的测定表明,耐盐植物空间分布的优势度随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而增高,且植物体内的离子结构特点与土壤离子结构有关。如果植物体内的K++Na+、Cl-浓度高,植物的耐盐性就较强,如碱蓬、碱地风毛菊、碱蒿等的耐盐碱能力较强。同一种植物的盐分离子含量随土壤盐分离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植物体内盐分含量变化幅度比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幅度要大,植物耐盐性越强,植物盐分变幅越大,表明植物能够富集土壤中的相应离子。  相似文献   

5.
温室条件下,在5个盐分梯度中,盐胁迫对置换系列(replacementseries)中生长4周的碱茅地上部产量鲜重,野大麦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01),对地下总根量有极显著(P<0.001)的影响;碱茅和野大麦随各自在置换系列中播种比例的增加,其地上生物量鲜重、干重均呈增加趋势,地下总根量鲜、干重则随野大麦比例的增加而增加(P<0.001),因此,生长早期,碱茅地上部产量受盐胁迫的影响较野大麦为小,根系对盐胁迫反应敏感。生长10同时,两个种的地上部产量随盐分的增加而下降(P<0.001),盐胁迫对总根量于重无显著影响(P>0.05),此时,盐胁迫抑制两个种地上部生长,但并不抑制群落根系的生长,说明根系已具备一定耐盐能力。两个种的报系量互补,总根量不受两个种互补的播种比例影响。碱茅与野大麦彼此间的种间效应弱于替换种的种内效应,在低于0.647g/100ml的盐分胁迫中,二者对共享资源的竞争非同步,为建立混播草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性盐和碱性盐对羊草幼苗胁迫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王萍  殷立娟 《草业学报》1994,3(2):37-43
用含不同浓度的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Nacl)的营养液,模拟土壤盐碱化条件,观察和分析耐盐牧草羊草(Aneurolepidiumchinensis)的生长、生理和代谢变化,并对有关生理指标建立了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羊草对中性盐、碱性盐适应方式以耐胁变性为主,盐胁迫首先作用于细胞膜,羊草幼苗以吸收无机离子进行渗透调节。当盐胁迫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脯氨酸的积累起到重要的渗透调节作用。中性盐和碱性盐胁迫对羊草幼苗生理效应不同:羊草幼苗对低浓度中性盐胁迫反应比较敏感,相比之下对低浓度的碱性盐胁迫反应较为迟钝;但在高浓度下,两种盐对羊草幼苗都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危害,其中受碱性盐的危害更为严重,因为碱性盐胁迫下除了Na+作用外又增加了高pH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茎盐生草在西北盐碱地区生物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 《青海草业》2011,20(1):10-14,4
白茎盐生草,是广泛分布于西北内陆荒漠或半荒漠地区的一种耐盐植物,植株粗灰分含量高达36.48%.可在土壤全盐含量0.5%~1.0%的盐碱地或遭受人为破坏的盐碱荒漠上旺盛生长,盖度大,生物量高,植株体内积聚大量盐分,烧灰制成生物碱可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利用,是被人们利用最早的盐生植物.白茎盐生草的聚盐特性在盐碱地治理和防治...  相似文献   

8.
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对外源甜菜碱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永伟  陈垣  郭凤霞  王龙强 《草业科学》2012,29(9):1417-1421
以盐生植物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幼苗为试验材料,在300 mmol·L-1 NaCl胁迫下,用0.5、1.0和2.0 mmol·L-1甜菜碱根灌处理,第7和14天时测定黑果枸杞幼苗叶片主要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黑果枸杞叶片叶绿素总量、质膜相对电导率、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在等盐分胁迫下,黑果枸杞幼苗经过甜菜碱处理后,MDA和膜透性伤害率显著降低,叶绿素总量、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提高,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有效抑制了MDA的产生,缓解了对细胞膜的伤害,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叶绿素总量、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说明盐胁迫下施用适宜浓度的甜菜碱可改善黑果枸杞幼苗的耐盐能力,提高其对盐胁迫逆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盐地碱蓬适应不同生境的生理机制,研究了不同盐分处理(0,200和400 mmol/L的NaCl;0,200和400 mmol/L的KCl)对盐碱地和潮间带两种种源盐地碱蓬的生长发育、植株离子积累、叶片光合荧光指标和植株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00 mmol/L的NaCl处理使盐地碱蓬的地上部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显著增加,400 mmol/L的NaCl处理和两种浓度的KCl处理使盐地碱蓬的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使盐地碱蓬地上部Na+和Cl-含量显著增加,K+含量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KCl处理使盐地碱蓬地上部K+和Cl-含量显著增加,Na+含量显著降低。200 mmol/L的NaCl处理对碱蓬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光合放氧速率、Fv/Fm值和φPSⅡ值无明显影响,而KCl处理则使碱蓬叶片各光合荧光参数显著降低。低浓度(200 mmol/L)NaCl处理使碱蓬SOD活性显著增加,但高浓度(400 mmol/L)NaCl处理和两种浓度的KCl处理均使碱蓬SOD活性显著降低。两种离子的不同浓度处理均使碱蓬POD活性显著增加。潮间带种源盐地碱蓬的地上部鲜重、干重、肉质化程度、光合荧光参数、地上部离子含量(Na+和Cl-)均显著低于盐碱地生境。钾盐对盐地碱蓬的胁迫效应显著大于钠盐。盐碱地生境种源盐地碱蓬对盐分胁迫的响应显著高于潮间带。  相似文献   

10.
全球土壤盐渍化正在威胁着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植物抗盐性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植物对逆境胁迫的交叉适应性是提高抗逆性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但关于干旱能否增强植物耐盐性的研究甚少。本试验以一年生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为试验材料,对植物进行单一盐处理(NaCl)、经干旱预处理的盐处理(PEG-NaCl),以及盐旱同时处理(PEG+NaCl),比较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钠离子及钾离子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盐胁迫使植物的钠离子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含量及相对含水量降低;但经PEG处理后,相比于单一盐处理,叶绿素及钠离子分别有所增加及降低,其中,5% PEG的作用显著优于10% PEG处理;而盐旱同时发生则对植物造成了最大的伤害。因此,适宜强度的干旱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盐胁迫对植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异子蓬是中亚荒漠区系特有的一年生盐生植物,其种子具有二型性(棕色种子和黑色种子)。为了探讨异子蓬二型性种子萌发对不同盐分胁迫的响应,实验分析了二型性种子的渗透调节物质、盐胁迫下胚胎中Na 和K 的含量差异,以及不同NaCl浓度下棕色种子萌发后胚根和胚芽的生物量差异、Na 和K 的含量差异等。结果表明,1)棕色种子的渗透调节物质和受盐离子的毒害程度显著高于黑色种子;2)棕色种子萌发后,胚根和胚芽中Na 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大显著增加,但胚根的增加量显著高于胚芽,而对于K 的含量没有显著影响;3)棕色种子萌发后,胚根的伸长速度、含水量显著高于胚芽,但胚芽干重显著高于胚根干重。结果表明,异子蓬二型性种子对盐胁迫体现出了不同的生理生化响应;棕色种子胚根和胚芽的相应变化都显示出了其能够在高盐胁迫下迅速萌发的超强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马蔺耐盐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aCI质量分数分别为0(CK),0.3%,0.6%,0.9%的盐溶液对马蔺实生植株进行根际盐分胁迫,定期测定包括叶片中的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叶绿素、电导率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对马蔺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马蔺对中度(O.6%NaCl溶液)盐胁迫表现出很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3.
高等植物适应盐逆境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制约农作物生长及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寻求将盐碱化对植物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的策略势在必行。关于植物对盐逆境适应能力的研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如何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也已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深入探究高等植物适应盐逆境的机制,有助于提高植物耐盐性,增加作物产量和保护生态环境。本文就高等植物适应盐逆境的重点研究进展,综述了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植物耐盐的生理机制,包括渗透调节、营养元素平衡和增强抗氧化胁迫等;植物耐盐相关基因研究进展,包括离子转运蛋白基因、渗透调节相关基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和细胞抗氧化相关基因等;提高植物耐盐性的途径。最后针对今后植物适应盐逆境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草坪草抗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简要介绍了草坪草发生盐胁迫的机理 ;盐胁迫对草坪草种子萌发、生长以及体内离子平衡和有机物积累的影响 ;草坪草的抗盐机理及草坪草耐盐性评定方法。提出了减轻草坪草盐胁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能力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真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内生菌根,能够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论述了盐渍环境下AMF对植物耐盐能力的影响及其对植物的作用机制:增加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改善盐害造成的营养亏缺情况;通过累积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来提高植物的渗透调节能力;增强盐胁迫下的植物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在分子水平上调节某些蛋白酶来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在以上基础上,还对该问题的研究前景提出了设想,为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一航  刘学生  林宇龙 《草学》2023,(2):1-4+10
土壤盐碱化是世界范围内农业生产面临的一项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对作物生长和植物生产力造成了严重损害。植物修复技术以其绿色、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在修复改良盐碱草地过程中被广泛认可和应用。根际环境是指受植物根系活动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微域环境,一般指离根轴表面几毫米之内的区域,根际环境对植物适应盐碱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探讨根际环境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与植物抗逆性和生产力的关系,已逐渐成为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微生物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盐胁迫对植物根际环境影响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盐胁迫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和含量、根际土壤养分状况、根际土壤酶活性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植物的耐盐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简要介绍国内外改造盐碱地工作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盐害机理、耐盐性作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苜蓿属植物的抗盐机理及外源油菜素内酯(EBR)对苜蓿属植物抗盐性的影响,选取蒺藜苜蓿、紫花苜蓿和金花菜3种苜蓿属植物为实验材料,研究NaCl胁迫及NaCl胁迫下喷施EBR对苜蓿属植物生长,体内无机离子吸收、分配及运输的影响。结果表明:1)NaCl胁迫会抑制苜蓿属植物的生长,影响植物体内K+、Ca2+、Mg2+离子的分配和运输。2)EBR能有效缓解NaCl胁迫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维持植物体内的离子平衡,从而提高植物的耐盐性。3)紫花苜蓿耐盐性较强,蒺藜苜蓿耐盐性较弱。4)在盐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根部抑制对Na+的吸收,减少离子毒害作用;蒺藜苜蓿将根中的Na+向茎和叶中运输,通过叶片的脱落,维持生长点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引进并筛选出七种耐盐牧草,在银北盐碱地上种植后产生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盐碱地的高效种植利用树立了示范样板.文章总结了耐盐牧草的耐盐程度及其对土壤盐分的影响规律和盐碱地种植耐盐牧草的栽培技术,认为种植耐盐牧草可降低土壤含盐量、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盐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耐盐牧草奠定了基础,带动了盐碱地种植耐盐牧草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盐化草甸土壤水盐对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通径及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从河西走廊盐化草甸43个样点收集的植物与土壤水盐资料。土壤水盐因子(包括土壤水分、盐分及与之显著相关的有机质、pH及地下水位)对群落及其优势种(芦苇与*草)的数量特征均有显著影响,群落盖度主要取决于土壤盐分与有机质;芦苇与赖草盖度分别取决于土壤盐分与有机质,高度分别取决于地下水位及土壤水分;赖草频度及生物量与土壤pH有关。盖度与高度是受土壤水盐因子影响较大的两个群落特征,可作为群落优势度的构成要素。芦苇与赖草的群落特征受制于不同的土壤水盐生态因子,显示了二种土壤水盐生态位的分异,这可能是二种长期共存的生态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