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人工种草对盐碱荒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1997年5月至2000年5月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对沙打旺小食心虫危害的防治研究表明,沙打旺小食心虫属于新种,在内蒙古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完全变态,以幼虫在沙打旺植株茎杆内取食为害,在根茎内越冬;采取化学药剂防治和农业技术(适时刈割和冬季压茬)防治,平均防效分别为37.92%、97.99%和60.66%,说明适时刈割是防治沙打旺小食心虫最理想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沙打旺小食心虫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至2000年5月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对沙打旺小食心虫危害的防治研究表明,沙打旺小食心虫属于新种,在内蒙古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完全变态,以幼虫在沙打旺植株茎杆内取食为害,在根茎内越冬;采取化学药剂防治和农业技术(适时刈割和冬季压茬)防治,平均防效分别为37.92%、97.99%和60.66%,说明适时刈割是防治沙打旺小食心虫最理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历时 4年对沙打旺在豫西丘陵地区生长发育规律、产草量、蓄水保墒效益及土壤改良作用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 :沙打旺在该地区生长良好 ;二年生沙打旺增加土壤含水率 2 4 .93% (P <0 .0 5 ) ;三年生沙打旺提高土壤全氮 38.5 % (P <0 .0 5 )、水解氮 2 2 .8% (P <0 .0 5 )、速效钾 2 4 .4 % (P <0 .0 5 )、有机质 2 7% (P <0 .0 5 )、孔隙度 7% (P >0 .0 5 ) ,土壤容重减少 10 .1% (P <0 .0 5 ) ,全磷减少 8.76 % (P >0 .0 5 ) ,速效磷减少 2 4 .2 4 %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的蝗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锡林郭勒草原共发现有蝗虫41种,隶属4个科,本文详述了其名录,并对优势种之重要生物学特性及其猖獗发生原因、危害情况等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河套灌区盐荒地开沟躲盐播种优良牧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探究不同混合盐碱下藜麦幼苗的抗性机制,为藜麦品种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解决西北地区土地盐碱化对藜麦的种植限制。以白藜麦为试验材料,用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成浓度为200 mmol·L-1的A(NaCl∶Na2SO4=1∶1)、B(NaCl∶Na2SO4∶NaHCO3=1∶2∶1)、C(NaCl∶Na2SO4∶NaHCO3∶Na2CO3=1∶9∶9∶1)、D(NaCl∶Na2SO4∶NaHCO3∶Na2CO3=1∶1∶1∶1)、E(NaCl∶Na2S...  相似文献   

9.
草甸草原8种牧草再生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9年在内蒙古锡林敦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草甸草原上,研究了贝加尔针茅等8种牧草的再生性,结果表明,贝加尔针茅、麻花头,草云香的再生能力较强,Qia草等5种牧草的再生性弱。牧草的再生能力除决定于其生物学特性外,也受生长环境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系统地观察研究了新疆优势蜱种--地蜱和草原革蜱各变态期的吸血前后形态变化及共孵化、蜕化等,得到了有关参数,据试验认为各变态期血蜱体重,雌蜱可达吸血前的152~170倍,幼蜱为11~12倍若蜱为43~86倍,革蜱在一个生活周期可吸食798mg宿主动物的血液(不包括蜱体内消化,吸收的血量),共繁殖成活率为77%~100%。  相似文献   

11.
毒蜘蛛的调查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处阿勒泰山脉东北麓的青河县哈拉乔拉一带中山丘陵的半荒漠草场,海拔1 100m,总面积1.33万hm 2.  相似文献   

12.
驼绒藜属牧草是耐旱、抗寒、高产、优质的半灌木优良牧草。各种家畜均喜采食,用于冷季补饲更为理想。内蒙古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区分布有驼绒藜,干草原及荒漠草原区分布有华北驼绒藜。探讨了内蒙古驼绒藜属牧草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种类分布及利用情况、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3.
驼绒藜属牧草是耐旱、抗寒、高产、优质的半灌木优良牧草.各种家畜均喜采食,用于冷季补饲更为理想.内蒙古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区分布有驼绒藜,干草原及荒漠草原区分布有华北驼绒藜.探讨了内蒙古驼绒藜属牧草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种类分布及利用情况、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4.
初步探讨了内蒙古荒漠及荒漠草原区旱生灌木植物及其种子的果壳、浸种、发芽床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有些灌木种子采用不同发芽方法所得出的发芽结果有着明显的不同,有些种子差别不明显。掌握了种子发芽初次计数和末次计数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