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分别采用水和苯-乙醇提取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叶,用杯碟法测定2种提取物对木材腐朽菌、霉菌及变色菌的抑菌性。结果表明:樟树叶苯-乙醇提取物抑菌测试效果不明显,但樟树水提取物对木材腐朽菌和霉菌具有抑制作用。当测试浓度为5%时,对木材白腐菌黄孢原毛平革菌、褐腐菌密粘褶菌、哈慈木霉菌、产紫青霉菌、烟曲霉菌均有明显抑制,高浓度(10%)时能抑制蓝变菌可可球二孢菌。  相似文献   

2.
对比了10种植物干叶的50%乙醇提取物对4种常见木材腐朽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具有广谱杀菌性且效果较好的植物来源,为后续开发植物源木材防腐剂提供依据。以白腐菌采绒革盖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和褐腐菌密粘褶菌、绵腐卧孔菌为供试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初步测定香樟、侧柏、闽楠等10种植物醇提物对木腐菌的抑菌效力,比较其不同时间段的(3、5 d和7 d)菌落直径和抑菌率,聚类分析优选出抑菌植物。结果表明:1)在供试浓度为20 mg/mL的条件下,10种植物醇提物对白腐菌和褐腐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时间延长大多数植物醇提物抑菌活性明显下降,总体抑菌效果褐腐菌比白腐菌更强;2)当菌落培养至7 d时,飞龙掌血、猴樟、圆柏等6种植物对白腐菌和褐腐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飞龙掌血和香樟对4种菌均有抑制作用;3)飞龙掌血抑菌率均高于70%,总体抑菌效果较香樟好,而香樟对采绒革盖菌的抑制效果较差,对其他3种菌的抑制效果达到70%以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飞龙掌血(1)和香樟(10)的抑菌效果最佳,在不同时间段对4种木材腐朽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效力,说明这2种植物具有开发植物源木材防腐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氧浓度对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合成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氧浓度对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 (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合成过氧化物酶有较大的影响。限碳条件下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 ,生长阶段氧浓度对合成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影响不明显 ,但在产酶阶段氧浓度的影响却很大。 2 1%氧浓度即空气环境是合成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适宜的。增高氧浓度 ,胞外蛋白酶活力就会提高 ,不利于过氧化物酶的胞外累积。研究结果表明 ,空气环境下限碳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 ,合成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最高活力可达 360U/L ,比通纯氧条件下限碳培养时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要高 160 %。  相似文献   

4.
采用GC-MS检测方法分别研究了20年生、30年生红心杉和普通杉木中边材及心材乙醇抽提物化学成分组成. 研究表明,醇提物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柏木脑和香紫苏醇. 醇提物中柏木脑百分含量范围:29.11%~52.54%,香紫苏醇百分含量范围:3.57%~24.77%. 红心杉和普通杉木心材中柏木脑含量均高于边材中柏木脑含量. 红心杉边材和心材中柏木脑含量均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增加,且柏木脑在木材中的横向分布,随树龄的增加呈同步增长趋势.红心杉和普通杉木,心材中香紫苏醇含量均高于边材中香紫苏醇含量.红心杉边材和心材中香紫苏醇含量均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心材中香紫苏醇含量约为边材中含量5倍.  相似文献   

5.
以黄孢原毛平革菌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Lip-2基因片段,结合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扩增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证实所获得的序列与GenBank中已经登陆的Lip-H8基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其N-端也具有真核生物分泌型信号肽序列.Lip-2基因序列的获得为下一步将其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中进行蛋白质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竹伐桩促腐微生物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腐朽程度的毛竹伐桩为样品,对其中的具有降解纤维素或木质素的竹腐微生物进行富集、分离、纯化.通过定性和定量筛选共得到16株具有较好纤维素降解能力或木质素降解能力的菌株,包括8株真菌,5株细菌和3株放线菌.采用固态竹屑培养基测定各菌株对毛竹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能力,真菌菌株F2和F10的降解效果最好,15 d对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23.96%和24.31%,优于参照菌株绿色木霉YJ-3的19.59%;对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6.92%和19.15%,优于参照菌株黄孢原毛平革菌ME-446的16.53%.  相似文献   

7.
为去除松木木材中的灰分和小分子有机物,减少木质纤维组分在抽提处理过程中的损失,进行了优化松木木材抽提处理工艺研究。以抽提物的提取率、木质纤维组分的损失量为考核指标,采用95%乙醇溶剂对松木木材粉末进行抽提,研究溶剂种类、料液比、抽提温度、时间因素对抽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处理工艺是固液比参数为1∶15,抽提温度为78℃,抽提时间为4 h;当松木灰分含量0.1%时,松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损失量均3%。  相似文献   

8.
陈山红心杉木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不同树龄陈山红心杉和江西省不同产地普通杉木的木材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了红心杉木材化学成分的特点,结果表明,:红心杉的红色物质与木质素,1%NaOH抽提物和苯醇抽提物有关。  相似文献   

9.
以银杏(Ginkgo biloba)外种皮提取物(提取物)不同浓度溶液作为木材防霉防腐剂,对木材上常见的8种霉变菌进行培养基抑菌试验,并对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木材的防腐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5 g/L浓度的提取物对8种霉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对杂色曲霉、绵皮卧孔菌、黑曲霉、黄曲霉、彩绒革盖菌的抑制效果与硼酸相当,对可可球二孢抑制效果优于硼酸;提取物浓度1.0 g/L时,对鲜绿青霉的抑制效果与硼酸相当;提取物浓度2.0 g/L时,对绿色木霉的抑制效果与硼酸相当;当提取物浸渍液浓度1.0 g/L以上、吸药量0.23 g/m~2以上时,提取物溶液冷浸处理的枫木防腐等级可达I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用11种中草药对油松立枯病病原菌(腐皮镰刀菌)和猕猴桃溃疡病(猕猴桃假单孢杆菌)进行了抑菌效果的测定,实验表明:黄柏、大蒜、艾蒿、苦楝、香附子、穿心莲对腐皮镰刀菌有抑制作用;大黄、苦楝、黄芩、黄连组合和艾蒿对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Fusarium solani,24h内的抑菌效果排序为:黄柏〉大蒜、穿心莲〉苦楝〉香附子〉艾蒿,它们的最低有效浓度依次为1%、10%、20%、20%、1%、20%。在培养48 h后,抑制效果有所变化,其中黄柏、穿心莲、香附子三种药剂抑制效果增大,即说明此三种药剂稳定性较好,在较长时间内仍能保持药效。对Pseudomonas syringaePV.altinidiae,黄柏、苦楝、黄连、黄芩浓度为10%时对假单孢杆菌有抑制作用;大黄、黄芩浓度为1%和黄连+黄芩、艾蒿浓度为10%时有一定作用,但48 h后抑菌效果减弱。而黄连、黄芩浓度10%时单独作用有效,但以1:1组合后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1.
3种白腐菌木质素降解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白腐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变色栓菌和木质层孔菌在恒温振荡培养条件下产漆酶、锰过氧化物酶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还对此3种菌在培养过程中还原糖的变化作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白腐菌中变色栓菌产漆酶相对最高,其漆酶酶活最高达到136.5 U/L,产酶最高时间为第8天;而木质层孔菌产锰过氧化物酶相对最高,其最高酶活达到880.2 U/L,产酶最高时间为第8天;同时在培养过程中还原糖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平皿打孔法与生长速率法探究了核桃青皮乙醇回流提取物对3种肠道致病菌及3种霉菌性真菌的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抗感染药物提供试验依据。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核桃青皮乙醇提取物对几种供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大肠杆菌0157:H7的抑菌效果好于沙门氏菌和福氏志贺菌,而对真菌的抑菌效果,则是对青霉菌效果强于根霉菌,而对葡萄孢霉菌的抑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利用从江西引进的红心杉母树林种苗造林,对6年生林分开展标准地调查分析,研究红心杉在将乐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红心杉表现较好,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值分别为5.75 m、7.3 cm和0.013 68m3。心材率较高,平均值为22.26%,红心杉木特点明显,偏心率和心材偏心率较低。木材基本密度较大,平均值为0.325 85 g/cm3。立地条件好的林地红心杉生长优良,立地条件差的林地红心杉生长较差。偏心率、心材偏心率、木材基本密度不受立地条件影响。在红心杉木造林时,应选择立地条件好的林地,以有效提高红心杉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不同立地红心杉生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利用从江西引进的红心杉母树林种苗造林,对6年生林分开展标准地调查分析,研究红心杉在将乐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红心杉表现较好,树高、胸径、材积平均值分别为5.75 m、7.3 cm和0.013 68m^3。心材率较高,平均值为22.26%,红心杉木特点明显,偏心率和心材偏心率较低。木材基本密度较大,平均值为0.325 85 g/cm^3。立地条件好的林地红心杉生长优良,立地条件差的林地红心杉生长较差。偏心率、心材偏心率、木材基本密度不受立地条件影响。在红心杉木造林时,应选择立地条件好的林地,以有效提高红心杉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苦楝提取物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苦楝提取物的提取及提取物对真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提取剂种类、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等因素对苦楝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苦楝素优选提取条件为:以6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1:9,在60℃条件下提取4次、每次80min,苦楝素的得率为1.08%。用苦楝树皮和果实的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两种真菌(黑曲霉、绿色木霉)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发现苦楝树皮和果实不同浓度的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有很大区别;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也不同。从整体看苦楝树皮提取物对供试菌的抑制效果比苦楝果实好。苦楝树皮乙醇提取物对两种供试菌的生物活性最强,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的试验表明:苦楝树皮乙醇提取液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5%,其中甲醇提取物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为2%。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研究果胶预处理对木材耐久性的影响并提高果胶在木材利用中的潜在价值.以杉木为试验材料,采用果胶和其他防腐剂配合使用的预处理模式,测定样品的载药率和失重率的变化,分析果胶预处理对杉木耐久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杉木经过果胶预处理之后,在接种白腐菌彩绒革盖菌的环境下,杉木的失重率会提高;在接种褐腐菌绵皮卧孔菌和球毛壳菌...  相似文献   

17.
蒸汽爆破木质纤维原料的乙醇脱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乙醇为溶剂,采用抽提的方法去除蒸汽爆破玉米秸秆中的甲酸、乙酸、糠醛及羟甲基糠醛等抑制物,比较了动态和静态两种不同的抽提方法对抑制物和糖的抽提效果,考察了温度、固液比和时间等因素对不同条件下乙醇静态抽提效果的影响。以总抑制物抽提率/总糖抽提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温度、固液比、时间3个因素在不同水平下的乙醇静态抽提效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了乙醇静态抽提的最佳试验条件为:温度80℃,固液比1∶10(g∶mL),抽提时间60 min。在最佳试验条件下,两种最重要的抑制物甲酸和乙酸的抽提率分别达到84%和98%。  相似文献   

18.
苦楝素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对比研究了从苦楝树皮中提取苦楝素的几种方法,通过实验,得出了不同提取方法的最佳条件。超临界CO2萃取在萃取温度45℃、压力20MPa、夹带剂为60%乙醇的情况下萃取2h,苦楝素的萃取率为0.850%;微波辅助提取法,以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9(g∶mL,下同),微波功率340W,辐射时间40s×3次,苦楝素的提取率为0.693%;超声波提取法,以6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为1∶9,超声波作用时间为30min,超声波功率为200W,苦楝素的提取率为0.715%。将上述3种提取方法与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进行详细的比较,结果表明:对于苦楝素提取,超声波提取法最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了6种方法对杨木进行预处理,探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ACQ在杨木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乙醇抽提、NaOH处理和酶处理后的杨木,ACQ吸液率分别增加16.23%、8.55%和10.09%,加热防腐剂、木材热处理和微波预处理对ACQ吸附量影响较小;热处理和乙醇抽提预处理杨木的铜抗流失性能优于其他预处理方法和未处理材。  相似文献   

20.
粗孢林氏孔菌Lindtneria trachyspora(Bourdot&Galzin)P ilát和乳白粗糙革孔菌Trechispora nivea(Pers.)K.H.Larss.首次报道于我国的青海省和陕西省,为中国新记录种。这两种木材腐朽菌均生长在阔叶树腐朽木上,造成木材白色腐朽。本文根据中国采集的标本材料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